中國美術·五代至宋元

中國美術·五代至宋元
定價:299
NT $ 260
  • 作者:薛永年
  • 出版日期:2004-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0055117
  • ISBN13:9787300055114
  • 裝訂:320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通過藝術史和藝術史學史之間的平行類比,區分了「藝術史」和「藝術寫作」兩種概念,將藝術寫作史視為一種與藝術風格平行文體的變化史。類似於對「在藝術風格變換中藝術是否進步」觀念的質疑,作者考察了藝術寫作文體的變化和藝術史研究的進步之間的關系,從而「強調了一些方法,即關於視覺藝術文獻里的用字遣詞是如何影響藝術史寫作所發展出來的闡釋原理的」。

本書提出的諸多問題是現代藝術史研究者所必須仔細考慮的,因此本書也被列為美國諸多藝術史系學生的基本教材。作為一個相對主義者,作者一方面拒絕接受對藝術品的理解只有單一闡釋的觀念,因此開放了一個自由的闡釋空間,同時卻也難以避免由相對主義和懷疑論所導致的不確定性和在解決具體問題時的含糊性。

大衛·卡里爾(David Carrier),美國著名藝術批評家和藝術史學家,現為西部保留地大學和克利夫蘭美術學院教授。作為阿瑟丹托的高徒,卡里爾在審視藝術史的同時,尤其重視對藝術寫作史「書寫史」的反思。目前,其視野又轉向了藝術博物館哲學領域。迄今為止,他撰有13本著作和上百篇論文,論及從文藝復興到當代藝術的廣泛領域,主要有《藝術寫作》、《藝術寫作中的原則》、《普桑的繪畫——藝術史方法論研究》、《藝術寫作的藝術》等。
 

目錄

中文版序
鳴謝
引論
第一章 作為闡釋的保護
第二章 皮埃羅·德拉·弗朗切斯卡: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的現代闡釋
第三章 卡拉瓦喬:對一位藝術家人格的構建
第四章 德蘭德斯藝術中的寓言:凡艾克和羅伯特·康平的比較性闡釋
第五章 圖說與闡釋:現代藝術史的創立
第六章 溫克爾曼與佩特:藝術史寫作的兩種風格
第七章 大衛的《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對一件18世紀傑作諸種來源的研究
第八章 繪畫在何處?藝術史寫作中觀者的位置
第九章 繪畫在何時?藝術史寫作中觀者的時間位置
第十章 馬奈:現代主義藝術,后現代主義藝術寫作
第十一章 馬蒂斯:古典藝術史的終結與早期現代主義的虛構
結論
圖版目錄
 

本書最初以英文出版於1991年,其中收錄的是20世紀80年代所發表的文章。在哥倫比亞大學經過美學專業的學習后,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我開始投入藝術批評,之后幾年轉而開始研究藝術史。20世紀80年代是研究藝術史方法的好時機,許多英美的藝術史學家都投入了對基本原理省思的課題,逐漸由不滿因襲古舊的方法論所激發,作家們為女性主義、馬克思藝術理論和法國后結構主義哲學所吸引。大家都想尋求較好的方式撰寫視覺藝術。藝術史依然是精彩的學科,因為眾多的學者繼續在這些問題上努力不懈。

這本書的出發點是關於卡拉瓦喬和馬奈的篇章。兩場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展覽:1983年的「馬奈」和1985年的「卡拉瓦喬的時代」激發了我。展覽聚合了兩位大師大量的代表作,隨展並有豐富文獻的精美圖錄。依據早年的闡釋,愛德華·馬奈(1852—1883)是位坦率的人,也許甚至有時不擅於當畫家。但近期幾位評論家頻頻指出:他的作品常常引用比他更早期的畫作,評論家主張,馬奈常常針對時下政局,做出中肯的評論。因為馬奈經常被認定為第一位現代主義畫家,如何看待他的成就,對整個on世紀藝術史的撰寫影響深遠。在馬奈的時代,米開朗琪羅和卡拉瓦喬(1571—1610)以戲劇性寫實主義繪畫聞名於世,然后產生了反響,之后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各受責難,很少有人理解。近年來,風水輪流轉,鴻運當頭,卡拉瓦喬成了最受尊崇的畫家之一。比較晚近的敘述,論及他宗教上的象征性,意象色彩充沛,作品影射政治。像馬奈那樣,卡拉瓦喬也被再詮釋,因此使他成為一位看起來有些難以理解的畫家。

如我在引言第一句話所提及,我對早期和近期所闡述的有關馬奈和卡拉瓦喬兩者間的對比有些疑惑,之后我發現其他歷史上的先例,也顯示出相同的問題。所以,這本書的篇章致力於理解閱讀皮埃羅·德拉·弗朗切斯卡和雅克·路易·大衛的藝術寫作的發展,以及寓言在佛蘭德斯繪畫中的運用。書中的篇章對比了圖釋(所謂的文字的圖畫)和闡釋在現代藝術史中所提供的理解藝術史發展的方法。早期的評論家描寫畫中描繪了什麼,然而更多的藝術史學家解釋藝術作品的含義。約翰·約阿西姆·溫克爾曼和瓦爾特 佩特的這一章,提供了另一種視角來看待藝術史的歷史。通過比較與對照這兩位不一樣的作家,我想說明的是如何思考19世紀視覺藝術的變化。

本書的這些章節談藝術史寫作的修辭。我探討了這種寫作的滅體形式影響其論點的一些方法。在完成分析后,我繼續討論了相關的問題。第一章談修復問題。隨着畫作的老化,外觀也跟着變化,所以我們必須決定如何妥善保存這些藝術品。本書的第三部分「走向修正主義的藝術史」,討論幾種觀念上的問題。我認為,我們必須問「畫在哪里」和「什麼時候畫的」。為了要正確地闡釋視覺藝術,近代作家如利奧·斯坦伯格專注於多幅畫作影射觀者的位置這種表現方式。還有一些史學家也考慮氵一幅畫如何可能將主題倒退至過去的某一時間點。在論及亨利·馬蒂斯的篇章里,通過引用他的某些讓我們在看畫時產生幻覺的圖像,深入討論了這個問題。

引言的第二句提出了一個哲學上的問題。既然闡釋的風格明顯地變化着,那麼如何才能在撰寫藝術史時完全客觀,這個問題非常難回答。在我的結論部分,我把藝術史的發展和藝術本身的發展做了對比。依據貢布里希的論述,歐洲藝術史的發展是自然主義逐步完善的過程。類似的,我認為,藝術史的歷史,可以理解為是闡釋風格不斷完善的過程。甚至那些與本書中的觀點有同感的讀者也不同意我的這個看法。諾曼·布列遜和其他的批評家反對貢布里希的藝術史觀點,因此這種類比似乎不具有說服力。但更深層的問題,我認為是我的關於藝術史是發展的這種看法不夠完善。

為了理解本書所討論的觀點是如何需要修訂的這個問題,簡短歷史的概述是有用的。喬治·瓦薩里的《名藝術家傳》(初版於1550年)是一部非常精到的評論集。所以,如保羅·巴羅斯基強調的那樣,當今的藝術史學家的成就不如瓦薩里,這真令人難以置信。但因為藝術史寫作風格的變遷,我們需要一些渠道去理解其中的發展。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去理解藝術史寫作的一些不斷變化的作用。瓦薩里是個宮廷畫家,他描寫了藝術家們有趣的生活這一面。在他生活的時代,欣賞藝術的有教養的精英和無知的大眾之間有着天壤之別。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和它是大不相同的。所以要了解當今的藝術寫作,你需要了解19世紀發展出的新制度。今天大部分藝術史家都是大學教師。他們的教學目的在於,培養學生欣賞公共美術館中的典藏品。因此,當今藝術史的寫作不同於瓦薩里,也就不足為奇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