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文化叢書∶說東道西

漫說文化叢書∶說東道西
定價:72
NT $ 63
  • 作者:錢理群/編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9044754
  • ISBN13:9787309044751
  • 裝訂:171頁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自從中國大門打開以后,我們就開始說「東」道「西」。
而且不停地「說」———從上世紀中葉「說」到現在,恐怕還要繼續「說」下去,差不多成了「世紀性」甚至「超世紀性」的話題。
而且眾「說」紛紜。你「說」過來我「道」過去,幾乎沒有一個現代知識分子不曾就這個「永遠的熱門」發表過高見,與此相關的著作不說「汗牛充棟」,大概也難以計數;至於普通老百姓在茶余飯后乘興發表的妙論,更是隨處可聞,可惜無人記載,也就流傳不下來。
流傳下來的,有體系嚴密的宏文偉論,也有興之所至的隨感。盡管仍然是知識分子的眼光,但因為是毫不經意之中「侃」出來的,也就更見「真性情」,或者說,更能顯出講話人(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在說「東」道「西」之時的心態、風貌與氣度。這,也正是我們的興趣所在;與其關心「說什麼」,還不如關心「以怎樣的姿態」去說———這也許更是一種「文學」的觀照吧。以此種態度去讀本集中的文章,我們首先感受到的是以「世界民」自居的全球意識,由此而產生的恢宏的眼光,人類愛的博大情懷。周作人寫過一篇題為《結緣豆》的文章,說他喜歡佛教里「緣」這個字,「覺得頗能說明人世間的許多事情」,「卻更帶一點兒詩意」;在某種意義上,所謂「全球意識」,就是對自我(以及本民族)與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人(以及其他民族)之間所存在的「緣分」的發現,這種「發現」是真正富有詩意的。只要讀一讀收入本集中的周作人所寫的《緣日》、《關於雷公》、《日本的衣食住》等文,就不難體會到,他們那一代人從民俗的比較、研究中,發現了中國人、中國文化與隔海相望的日本人、日本文化內在的相通與相異時,曾經產生過怎樣的由衷的喜悅,那自然流露的會心的微笑,是十分感人的。而在另外一些作家例如魯迅那里,他從「中國(中國人)」與「世界(世界民)」關系中發現的是「中國(中國人)」「國粹」太多(也即歷史傳統的包袱過於沉重),「太特別,便難與種種人協同生長,掙得地位」,從而產生了「中國(中國人)」如不事變革,便「要從『世界人』中擠出」的「大恐懼」(《隨感錄·三十六》),這種成為「世界(人類)孤兒」的孤獨感與危機感,同樣是感人的。而擁有這種自覺的民族「孤獨感」的,又僅僅是魯迅這樣的少數敏感的知識分子,在當時,民族的大多數仍沉溺於「合群的愛國的自大」的迷狂,先驅者就愈加陷入孤獨寂寞的大澤之中,如周作人所說,這是「在人群中」所感到的「不可堪的寂寞」,真「有如在廟會時擠在潮水般的人叢里,特別像是一片樹葉,與一切絕緣而孤立着」。我們前面所說與世界人「結緣」的喜悅里其實是內含着淡淡的、難以言傳的哀愁與孤寂之苦的。我們說「人類意識」的「博大情懷」,原是指一種相當豐富、復雜的感情世界:人類愛與人類憂患總是互相糾結為一體,這其間具有深厚度的「詩意」,是需要我們細心體味,切切不可簡單化的。
同樣引人注目的是,前輩人在說「東」道「西」時所顯示的平等、獨立意識。如魯迅所說,這原本也是中國的「國粹」;遙想漢唐人「多少閎放」,「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於為異族奴隸的自信心」,「凡取用外來事物的時候,就如將彼俘來一樣,自由驅使,絕不介懷」,只有到了近代,封建制度「衰敝陵夷之際」,這才神經衰弱過敏起來,「每遇外國東西,便覺得仿佛彼來俘我一樣,推拒,惶恐,退縮,逃避,抖成一團」了(《看鏡有感》),魯迅在二、三十年代一再地大聲疾呼,要恢復與建立「民族自信心」,這是抓住了「要害」的。讀者如果有興趣讀一讀收入本集中的林語堂的《中國文化之精神》與《傅雷家書》的選錄,自不難發現,其中的「自信」,作者的立足點是:在「人類文化」的發展面前,各民族的文化是平等的,他們各自的獨立「個性」都應當受到尊重。因此,作者才能以那樣平和的語調,灑脫的態度,對各民族(自然包括本民族)文化的優劣得失,作自由無羈的評說。這里所持的「人類文化」的價值尺度與眼光,並不排斥文化評價中的民族意識,但卻與民族自大、自卑(這是可以迅速轉化的兩極)的心理變態根本無緣,而表現出更為健全的民族心態:它既自尊,清楚自己的價值;又自重,絕不以否定或攀援別一民族的文化來換取對自己的肯定;更以清醒的自我批判精神,公開承認自己的不足,保持一面向世界文化開放,一面又不斷進行自我更新的態勢。這正是民族文化,以至整個民族振興的希望所在。近年來,人們頗喜歡談「傳統」;那麼,這也是一種「傳統」,是「五四」所開創的「傳統」,我們應該認真地加以總結與發揚,這大概是「不言而喻」的吧。
讀者也許還會注意到,許多作者在說「東」道「西」時,字里行間常充滿了幽默感。這些現代知識分子,一旦取得了「世界民」的眼光、胸襟,以清醒的理性精神,去考察「東」、「西」文化,就必然取得「觀照的距離」,站在「人類文化」的制高點上,「東」、「西」文化在互為參照之下,都同時顯示出自身的謬誤與獨特價值,這既「可笑」又「可愛」的兩個側面,極大地刺激了作家們的幽默感,在「忍俊不禁」之中,既包孕着慈愛與溫馨,又內含着苦澀;這樣的「幽默」,豐厚而不輕飄,既耐品味,又引人深思,是可以把讀者的精神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的。
 

目錄

梁啟超
呵旁觀者文
魯 迅
隨感錄·三十六
隨感錄·三十八
燈下漫筆
看鏡有感
論照相之類
論「他媽的!」
徐志摩
落葉
「就使打破了頭也還要保持我們靈魂的自由」
林語堂
薩天師語錄
論性急為中國人所惡
吃粢粑有感
粢粑與糖元寶
陳 源
東西文化及其沖突
管閑事
梁實秋
「旁若無人」
夏 尊
中國的實用主義
並存和折中
陳 源
象的故事
廖沫沙
從外國回來的悲哀
秦 牧
隔膜的笑劇
張愛玲
洋人看京戲及其他
魯 迅
從孩子的照相說起
周作人
結緣豆
緣日
關於雷公
日本的衣食住
郁達夫
日本的文化生活
老 舍
取錢
避暑
王了一
西洋人的中國故事
西餐
老 舍
英國人
林語堂
中國文化之精神
儲安平
中國人與英國人(節選)
傅 雷
傅雷家書(節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