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國防轉型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美國的國防轉型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定價:180
NT $ 157
  • 作者:周建明/主/編
  •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9039902
  • ISBN13:9787209039901
  • 裝訂:333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美國的「新軍事革命」(The New Military Revolution)引起人們的注意。這是世界軍事力量趨向不平衡的一個重要動向,也是促使中國思考如何打贏一場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的肇因。然而,隨著小布什政府在新世紀之初的上台,美國又正式提出「國防轉型」(Defense Transformation)的概念。什麽是「國防轉型」?它的緣由是什麽?包含那些內容?對中國具有什麽樣的含義?近日,周建明主編的《美國的國防轉型及其對中國的影響》一書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對上述問題做出了細致的分析和回答。

該書作者認為,自美國國防戰略界於克林頓政府後期提出「國防轉型」的戰略理念,到小布什政府上任後立即把這一理念付諸實施,反映的不僅是提升美國軍力的主張,而且是在根本戰略理念上拋棄了以自由主義為基礎的「接觸戰略」,轉而以追求絕對優勢和絕對安全的新保守主義為圭臬,其核心主張是以軍事力量為主要手段,以維護美國不可挑戰的霸權地位為最終目標。為此目的,美國必須打造一支能戰勝一切威脅和任何對手的軍事力量。作者指出,與自由主義相比,新保守主義不僅重視美國今天面臨的威脅,更強調未來可能遇到的挑戰,它主張要盡可能長期地維持美國的霸權地位,就必須提前打造具有絕對優勢的軍事力量。而「國防轉型」的出發點正是從「基於威脅」轉向「基於能力」,強調不以某個特定威脅為對象,而以能夠戰勝所有對手為目標,來對美國現有的國防力量進行全面改造(transformation,即「轉型」)。美國戰略決策者頭腦中的戰略理念發生的這個根本性轉變,就是「國防轉型」所體現出的最明顯的特征。

從美國整個國家安全戰略來看,「國防轉型」所涉及的內容實際上已經超越了國防戰略的范疇,而涉及到了美國整個國家安全戰略的轉型。具體地說,新的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更依靠戰無不勝的軍事力量,而不是依靠外交力量。從小布什政府上任以來美國對外政策與行為的歷史來看,這一思路已經得到貫徹執行。按照美國國防戰略精英們的預計,「國防轉型」的時間跨度至少為20年,所要轉型的對象不僅包括陸軍、海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等傳統軍種,還包括太空能力、信息網絡等具有現代意義的軍事力量;不僅涉及到美國的核戰略、反恐戰略、國土防衛、情報與後勤等方面,還涉及到現代科技在軍事領域的應用、美國與其盟國的關系、美國駐外軍力部署的調整等。《美國的國防轉型及其對中國的影響》一書對上述所有方面的轉型計划均有詳細介紹和精彩評價,這也是全書的主體部分。限於篇幅,這里不擬贅述。

尤其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美國的「國防轉型」對中國的影響。該書對此辟出專門章節進行分析。作者認為,雖然美國的「國防轉型」不是專門針對中國、而是為了美國自身的長遠戰略利益而提出的,但中國又確實在「國防轉型」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國防轉型」在客觀上也確實將對中國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作者認為,既然美國的國防戰略精英們已經把中國定位為美國潛在的「戰略挑戰者」、「最有潛力」的軍事競爭對手,那麽旨在通過軍事實力維護美國全球霸權地位的「國防轉型」在客觀上必然對中國構成極大的地緣戰略壓力。這種壓力既來自於美國力圖在軍事方面保持遠遠超過中國的巨大優勢,也來自於因把中國看作未來最主要的戰略對手而使美國越來越重視亞太地區的全球軍事戰略部署。這種壓力將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表現出來:一是美國在中國周邊進行的大規模軍事部署;二是美國力圖構建針對中國的戰略同盟關系;三是美國在台灣問題的持續介入和干預。如何有效地應對上述壓力,將是中國不得不面對的重大戰略課題。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的「國防轉型」是值得我國的國防戰略研究者、國際關系學者、從事軍隊工作的同志、軍事愛好者以及所有關心國家命運的讀者認真關注的大問題。

看來太平洋仍不太平。

美國的戰略轉型正在繼續,「國防轉型」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它構成了中國無法回避的外部環境。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的國防轉型及其對中國的影響》一書只是對這個問題研究的開始,而不是結束。在戰略領域,中國學術界所涉獵的並不多。我們相信,隨著《美國的國防轉型及其對中國的影響》一書的出版,會有更多的國人關注我國的戰略環境和戰略設計,在這個領域不斷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
 

目錄

序 言
第一章 國防轉型:面向21世紀戰略轉型的驅動器
第一節 克林頓政府時期的接觸戰略
第二節 重新界定美國的核心國家利益和戰略目標
第三節 未來的威脅與風險
第四節 從現在到未來:戰略關注點的轉變
第五節 國防轉型:轉什麽?
第六節 國防轉型:挑戰是什麽?
第七節 國防轉型的戰略與國家安全戰略途徑
結束語
第二章 國防轉型:從建議變為戰略
第一節 轉型的緊迫性
第二節 用軍事使命來解讀國家利益
第三節 拋棄舊戰略
第四節 國防轉型的實施
結束語
第三章 美國陸軍的轉型:走向「全頻譜」的「目標部隊」
第一節 陸軍轉型的動因:信息技術革命、新環境與新要求
第二節 實現轉型的關鍵技術:主要挑戰與應對措施
第三節 多手准備、齊頭並進:三叉式的轉型路線圖
第四節 未雨綢繆:正視轉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第五節 轉型的速度選擇:漸進、躍進,還是混合推進?
第六節 反恐戰略與陸軍轉型:新使命、新要求
結束語
第四章 美國海軍的轉型:網絡中心戰與網絡化部隊
第一節 美國海軍的轉型路線圖
第二節 以網絡為中心的轉型
第三節 海軍轉型的技術要素
第四節 海軍所需裝備的轉型
第五節 海軍的結構與軍事行動的轉型
第六節 海軍陸戰隊的轉型
結束語
第五章 美國空軍的轉型:保持和擴大制空權
第一節 從《空軍轉型計划(路線圖)》看美國空軍的轉型
第二節 美國空軍:使命與作用
第三節 空軍轉型的方向:克服制約因素與弱點
第四節 空軍轉型的基礎:技術要素及其他
第五節 八大挑戰:可能的對策
第六節 三大選擇:非此即彼?
第七節 空軍的未來:轉型目標、路線與展望
結束語
第六章 美國太空軍事力量的轉型:全面控制太空
第一節 美國的太空計划:對歷史的簡要回顧
第二節 美國的太空軍事力量:使命、優勢與三種相關趨勢
第三節 太空軍事力量的轉型: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第四節 呼之欲出的全時段監視能力:天基雷達與衛星集群系統
第五節 來自太空的攻擊:天基武器
第六節 太空軍事力量轉型的關鍵:若干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
結束語
第七章 改變核戰略

第一節 從國家安全戰略看核戰略
第二節 保留多大規模的核武庫?
第三節 建立什麽樣的導彈防御體系?
第四節 如何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
第五節 新戰略可能產生的地緣政治影響
結束語
第八章 加強國土安全
第一節 美國本土的脆弱性與面臨的主要威脅
第二節 預防、保護和反應:國土安全的戰略架構
第三節 情報:國土防衛不可或缺的要素
第四節 國土安全的防范重點:對關鍵基礎設施的攻擊
第五節 國土防衛的組織模式
結束語
第九章 情報與後勤的轉型
第一節 構建不對稱的情報能力
第二節 聚焦式後勤:《2020聯合展望》方案
第三節 後勤組織與機構的轉型
第四節 後勤轉型的挑戰
結束語
第十章 國防轉型中的信息網絡安全問題
第一節 信息網絡的起源及其作用
第二節 信息網絡固有的脆弱性及其面臨的主要威脅
第三節 美國國防系統所面臨的信息網絡安全形勢
第四節 針對信息安全的對策建議
結束語
第十一章 科學技術與國防轉型
第一節 科學技術與軍事活動之間的關系:九大特征
第二節 科學技術與軍事活動:歷史的回顧
第三節 科學技術與國防轉型:評估與展望
第四節 科學技術與國防轉型:現存的障礙
結束語
第十二章 美國國防轉型與同盟關系
第一節 盟國間不同的利益、理念與戰略目標
第二節 盟國間不同的國防發展計划
第三節 改變盟國的結構
結束語
第十三章 美國是更強了還是更弱了?
第一節 後冷戰時期美國不同的戰略選擇
第二節 戰略轉型:給美國帶來了什麽樣的影響?
第三節 全球化的世界能接受一個美利堅帝國嗎?
——軍事力量的有效性與支持國家地位的局限性
第四節 美國往何處去?
結束語
第十四章 美國的國防轉型對中國安全環境的影響
第一節 對國防轉型的基本判斷
第二節 美國國防轉型對中國安全環境的影響
結束語
參考文獻
表格目錄
表2—1 國家安全利益和軍事使命

表2—2 生死攸關的利益目標與軍事使命
表2—3 極端重要的利益目標與軍事使命
表2—4 價值的利益
表11—1 1920年對美國的轉型性軍事技術進行的抽象預測
表11—2 轉型性技術:一戰、二戰和冷戰
表11—3 具有轉型性影響的技術(以軍事任務為參照)
表11—4 未來可能的轉型性技術
表12—1 1990年代以來北約成員國國防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
表12—2 歐洲主要防御投資計划節選:計划、參與國、預定投入使用日期及簡評
表13—1 美國貿易、資本經常賬戶與財政平衡情況
表13—2 對美歐、美加同盟關系的支持度
表13—3 西方公眾對主要大國的好感度
表13—4 美國的外交政策是否考慮其他國家的利益?
表13—5 如果出現一個美國的軍事競爭對手是否是好事?
表13—6 布什再當選對美國形象的影響
插圖目錄
圖3—1 美國陸軍的轉型路線圖
圖5—1 空中力量在摧毀機動裝甲部隊方面的能力提高情況
圖13—1 2001年至2004年美元對歐元的匯率趨勢
圖13—2 2001年至2004年美元對日元的匯率趨勢
圖13—3 2001年至2004年美元對加元的匯率趨勢
圖13—4 2001年至2004年美元對英鎊的匯率趨勢
圖13—5 2001年至2004年美元對澳元的匯率趨勢
 

2001年喬治·沃克·布什(以下稱小布什)政府上台以來,美國迅速實施了國家安全戰略的轉型。「9.兒」事件之後,美國在大張旗鼓地進行反恐的同時,「國防轉型」作為一個關鍵詞,也成為國家安全戰略調整的軸心。這種轉型所帶來的後果卻遲至2003年春美國悍然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後才被人們深切地感受到。事實上,這個轉型在此前早就開始了。但是,這在中國的國際關系學界里,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由於對以「新保守主義」理念為主導的戰略了解不足,也由於2001年「9.工廠事件所引起的震動,人們對美國反恐戰略背後的國家安全戰略轉型的注意是滯後的。甚至當「DefenseTransformation’’』出現在美國的戰略文獻中時,我們的學界一時對這個概念還找不到適當的中文表達方式,有人使用「國防整改」,也有人翻譯成軍隊「變形」。在含義上也只是把它看做是與「新軍事革命」相同的、一種軍事目標的提法,而沒有把它看做是國家戰略的轉型。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對美國究竟要干什麽、它的戰略方向和目標究竟是什麽,在認識上也滯後於美國的實際行為。

從對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演變軌跡進行的跟蹤以及對其戰略文獻的梳理考察中,筆者發現「國防轉型」不只是一個軍事領域的概念,實際上集中代表了美國大戰略的改變。而從文獻的追溯中發現,從1997年起「國防轉型」就被提了出來。以PhilipA.Odeen為首、以退休將領為主的國防研究小組(National DefensePanel)依據1996年頒布的「軍隊結構法案」(MilitaryForceStructureAct)第924節,於1997年向美國國防部提交了一份題為《國防轉型——二十一世紀的國家安全》的研究報告。 它當時主要是針對美國的國防戰略提出批評,並提出關於國防轉型的建議。此後,「國防轉型」這個概念被美國的戰略界逐步發展成一個完整的戰略,到小布什政府上台後全面地加以付諸實施。

「國防轉型」(DefenseTransformation)反映的不只是要求提升美國軍力的主張,而是在戰略理念上拋棄了以自由主義為基礎的接觸戰略,轉變為新保守主義所追求的絕對優勢與絕對安全,其核心是主張以軍事力量作為主要手段,維護美國不可挑戰的霸權地位;面對未來所有可能的威脅,打造一個能戰勝一切對手和可能威脅的軍事力量。與自由主義相比,新保守主義不僅重視美國今天面臨的威脅,更強調未來可能遇到的挑戰,主張要盡可能長期地維持美國的霸權地位,必須超前建構具有絕對優勢的軍事力量。 國防轉型的出發點從「基於威脅」轉向「基於能力」,強調不以某個威脅為對象而以能夠戰勝所有對手為目的,來對美國現有的國防力量進行全面改造。按照這個理念,國防轉型的時間長度至少為20年,內容不僅包括陸軍、海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等傳統軍種的轉型,還包括太空軍事力量、信息戰部隊等具有現代意義的軍事力量的轉型;不僅涉及到美國的核戰略、反恐戰略和國土防衛戰略等,還涉及到美國與其盟國的關系及與之相關的美國國內外軍力部署的重組與調整。 國防轉型的戰略框架實際上不僅超越了國防戰略的范疇,而且涉及到了整個美國國家安全戰略。

「9.11」事件的發生,給小布什政府加快推行國防轉型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政治環境。2001年美國國防部所提出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明確提出了國防轉型的計划。2002年白宮提出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雖然以反恐為主要內容,但它的落腳點卻在於國家安全機構的轉型,其中主要是國防轉型。2006年,美國國防部又提出了新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進一步明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恐怖主義、「失敗國家」和關鍵地區大國的崛起是美國的主要威脅,並強調進一步推進國防轉型。①

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所推行的國防轉型必然會影響到中國的安全環境。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美國的國防轉型,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

一方面,我們應該看到,美國的國防轉型是以長期稱霸世界為目標、依據美國新保守主義者對後冷戰時期戰略環境的判斷而做出的戰略調整。這個戰略調整的核心是建立美國絕對優勢的軍事力量,不允許在軍事上出現類似美蘇冷戰後期的戰略平衡,也不允許在國際格局中出現新的力量均勢,從而確保美國獨霸世界。 因此,美國的國防轉型並不是簡單地、單獨針對中國而作的戰略調整。

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看到,對中國的考慮在美國的國防轉型中占有突出的位置。 以國防轉型為核心的戰略調整所面對的是一系列「可能的」威脅。 除了恐怖主義、「無賴國家」和「失敗國家」之外,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大國挑戰的擔憂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從近年來美國發布的相關戰略文獻來看,中國已被明確地認定為美國可能的潛在戰略對手,它的國防轉型中也確實具有明確針對中國挑戰的內容。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