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督教文學的歷史存在

中國基督教文學的歷史存在
定價:120
NT $ 104
  • 作者:劉麗霞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2302005
  • ISBN13:9787802302006
  • 裝訂:274頁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對「基督教文學」的界定,目前學界仍缺乏統一的認識。本書中所說的 「基督教文學」這一概念,包括狹義與廣義兩種含義。狹義的基督教文學,是指包含聖歌(贊美詩)、禱文、宣道文等在內的傳統意義上的基督教文學;廣義的基督教文學則指基督教著作家基於基督教精神而創作的具有文學要素的一類文學。其中,除了前面所說的傳統意義上的基督教文學,還有純文學層面的基督教文學。無論是狹義的基督教文學還是廣義的基督教文學,其本質都是對基督教信仰的回應,只不過狹義的基督教文學更強調對信仰的直接傳達,而基督教純文學則注重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思想,兩者最終是殊途同歸。

中國基督教文學既是世界基督教文學的一個分支,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基督教文學的形成和發展,與近代基督教會文化傳教的策略有着密切關系,而這種傳教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明末清初之際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耶穌會士傳教策略的繼承(新教)和恢復(天主教)。在來華教會人士和本土教會人士的大力提倡與推動之下,中國基督教文學最終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不容忽視的文學支脈。

對中國基督教文學大致狀況的考察,是在新教與天主教兩個方面分別展開的。相比而言,新教在狹義層面的基督教文學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特別體現在官話和合本《聖經》的翻譯和《普天頌贊》聖歌集的編纂上。它們不僅為中國基督教文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在文體上為中國新文學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意義,而官話和合本《聖經》對新文學的先驅作用更是有目共睹的。在純文學方面,新教也吸引了包括冰心、許地山、老舍、賽珍珠等文學大家的積極參與。較之新教,天主教在狹義層面的基督教文學成就不大,但在純文學層面,卻出現了以「公教文學」為代表的頗具流派特征的文學樣式。繼20世紀30年代中期公教界人士明確提出「公教文學」的概念之后,以北平輔仁大學和天津工商學院為中心,從理論建設、作家創作、文學評論以及國外公教文學的譯介等方面全方位地掀起了一場有聲有色的公教文學運動,且出現了包括蘇雪林、張秀亞、周信華等在內的一批有成就的公教作家,為中國基督教文學的深入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近代入華基督教會的文化傳教策略
第一節 明末清初耶穌會士的文化傳教策略
第二節 近代新教對文化傳教策略的繼承
第三節 近代天主教對文化傳教策略的恢復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新教方面的中國基督教文學
第一節 狹義上的基督教文學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 純文學層面的基督教文學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天主教方面的中國基督教文學
第一節 狹義上的基督教文學
第二節 中國公教文學的形成和發展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中國基督教文學的精神品格和美學訴求
第一節 中國基督教文學的精神品格
第二節 中國基督教文學的美學訴求
 本章小結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劉麗霞要求我給她的專著寫篇序言,我欣然答應了。

劉麗霞是2000年考入南京大學的,攻讀現代文學博士學位,我很榮幸地成了她的指導教師。她在來上學之前已經是山東某大學的講師,學術上做出了一些成績。在復試的時候,我感到她的學術功底蠻好,是一個大可造就的人才。以后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的看法得到了驗證,這主要體現在她的博士論文上。她做的是關於「基督教與中國現代文學」方面的題目(后確定為「中國基督教的歷史存在」),應該講這個題目有一定的難度:一來是因為有關基督教的問題在我們的主流話語中一直有點「講經磨牙」,分寸難以拿捏;二來在她之前我們的博士生中已有兩人做過這個題目擊者,在我印象中有些平平,如果要想「出新」,沒有相當大的功力難以做到。我把這兩點都告訴了她,讓她思想上多少有些准備。但結果是,她還是知難而上,不僅接過這個題目擊者,而且做得相當成功。

在我看來,她的論文的最大成功之處就在於「創新」。這麼多年來,我看過不少博士論文,也讀過不少專家學者們的大作,深感創新之不易。我發現中國許多炙手可熱的「大學者」們,名聲可以說是如雷貫耳,但你若觀察其畢生的學術研究,到底有多少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創新的學術觀點,往往你回想不出來。我曾把好幾位「大師」的名字拿到「google」或是「百度」上去查,哇,有些人有好多萬條信息!拋去同名同姓的人的信息除外,剩下的就是別人罵他們的話,而那屬於他自己的創新的學術觀點卻找不出來。其實一個人的學術成就是可以很容易就說得清楚的,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比方說,愛因斯坦的成就之一就是相對論,他那舉世著名的公式揭示了質能互換的規律,這就是他的發現。再比如,評價馬克思的貢獻,由恩格斯對他總結的兩大發現可謂言簡意賅,也十分清楚明了。這都是很容易說得清楚的。只有中國是例外,一個學者做了哪些發現是說不清楚的,證明這是位「大師」,就拿出他出了哪些書、得了哪些獎來做考量。殊不知中國的書很多是沒有質量的,有些是以前政治運動的「棍子」,毫無價值可言,只是「大師」整人的記錄;有些則是「大師」們組織一批「寫手」寫的,自己一字未著,卻掛上了「主編」的頭銜,算在他自己的學術成果上。我常常想,所謂學術成果「量化」是不能靠統計論文數量來實現的,關鍵是要把這個人的論文、論著的獨創的發現列舉出來,這個人的貢獻以及學術價值、功力等就統統一目了然了。

劉麗霞的論文就很容易說出她的獨特發現和貢獻來,盡管她畢業已好幾年,我也至今仍然記得,這就是:她第一次在現代文學史的研究中發現了西方基督教文學對20世紀中國文學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上的開創性作用。

她第一次把「中國基督教文學」正式納入20世紀中國文學史的范疇之中(而不是以往相關研究着重考察基督教對中國作家的思想影響之類),指出它們的事實上的存在,並對它們的貢獻、地位做出較為科學的評價,尤其是指出它們對中國現代文學的誕生起了「示范」的作用,這都為以往研究所未曾有。

應該指出的是,基督教文化對於近代中國文學的影響研究的確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可惜的是,我們直到現在重視得也不夠,甚至說還保留着較多的偏見。事實上,歷史上人類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方式和手段,就是通過宗教交流來促進民族文化的融合。在這方面,印度佛教的傳人中國可謂是輝煌的范例。試想,如果沒有古代印度的佛教輸入,魏晉、漢唐的文化能夠像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那樣燦爛奪目嗎?這一事實理應提醒我們,對於宗教影響我們應該從總體上持一種客觀、肯定的態度。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