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時期文學30年(1978—2008)

中國新時期文學30年(1978—2008)
定價:282
NT $ 245
 

內容簡介

《中國新時期文學30年》對新時期30年中國文學進行了回顧和反思,主要以文學思潮為線索,把文學創作、文學理論、文化批評等串聯起來,把新時期主要的文學思潮和文學運動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進行了清晰的梳理和深刻的評述。舉凡比較重要的文學思潮、文學運動和文學論爭,如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文學的自主性、朦朧詩、「現代派」論爭、尋根文學、先鋒實驗文學、新寫實小說、痞子文學、「人文精神」大討論、道德理想主義思潮、新生代作家、私人化寫作、身體寫作、80后寫作、大話文學、玄幻文學等,均在《中國新時期文學30年》中得到了中肯和深入的分析。

《中國新時期文學30年》是了解新時期中國文學的重要作品,是當代中國文學研究和教學的重要參考文獻。
 

目錄

導論從精英化到去精英化
——新時期文學30年掃描
一 八 十 年代文學活動的精英化
二 精英化的兩個階段
三 文學/文化活動的去精英化
四 痞子文學:去精英化的始作俑者
五 網絡和文學的去精英化
六 文化偶像的「祛魅」與「大學精神」的改寫
七 日常生活的審美化、文學性的擴散和文學的去精英化
八 經典的消費化、大話文學與文學的去精英化
九 眾聲喧嘩背后的無聊及其社會根源

第一章 撥亂反正與人道主義的復歸
一 撥亂反正與為文藝正名
二 人道主義及其爭論
三 關於異化問題

第二章 心靈的傷痕與歷史的反思
一 傷痕文學
二 反思文學
三 改革文學

第三章 向內轉與文學自主性的回歸
一 文學主體性的論爭
二 文學「向內轉」的討論
三 「20世紀中國文學」與重寫文學史
四 關於「純文學」的討論

第四章 從朦朧詩到新生代詩
一 朦朧詩
二 新生代詩

第五章 現代主義思潮(上):現代派小說
一 西方現代主義的譯介
二 現代派手法的初步實踐
三 現代派小說
四 現代派與偽現代派之爭

第六章 現代主義思潮(下):先鋒文學
一 先鋒小說的出現與命名
二 先鋒小說的敘事圈套
三 先鋒小說的主題表達
四 先鋒文學的終結與轉向
五 先鋒戲劇

第七章 尋根文學
一 尋根文學的興起與討論
二 尋根文學興起的背景
三 尋根文學之尋「根」

第八章 新寫實小說
一 新寫實小說的興起與討論
二 新寫實小說興起的原因
三 新寫實小說的審美特征
四 結語

第九章 王朔與「痞子文學」
一 「王朔現象」的出現及其論爭
二 王朔小說的敘事策略及其顛覆力量
三 王朔小說的文化虛無主義與反智主義傾向
四 王朔小說出現與走紅的社會文化語境
五 王朔小說的意義與缺陷

第十章 人文精神與世俗精神的論爭
一 「人文精神」的出場語境
二 作為「世俗精神」對立面的「人文精神」
三 世俗化在中國的歷史意義
四 世俗化在中國特殊語境中的畸變

第十一章 女性寫作:從私人化寫作到身體寫作
一 私人化寫作與走向幽閉的身體
二 「美女作家」與所謂「身體寫作」
三 《遺情書》:走向純粹娛樂化的身體

第十二章 大話文學與經典消費思潮
一 話題的緣起與概念的厘定
二 大話文學的文體特征與快感類型
三 對權威的嘲弄與顛覆
四 眾說紛紜話「大話」
五 大話文學與犬儒主義
附錄一 種特殊的大話文學類型

第十三章 青春文學、盜墓文學與玄幻文學
——「80后寫作」舉要
一 80后的出場與命名
二 青春文學
三 玄幻文學
四 盜墓文學
后記
 

我國30年的改革開放既是我們黨領導的一場新的偉大革命,又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通過這場偉大革命,中華民族大踏步地趕上了時代潮流,社會主義中國走在了時代前列,我們黨成為時代先鋒。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黨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對改革開放作了重要闡述,指導和推動了改革開放。黨的十七大集中論述了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經驗,提出了我國改革開放「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進一步推進了改革開放。總結3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對於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經驗啟示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解放思想,進一步改革開放。

一、我國改革開放有著深厚的國際國內背景,面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嚴重困難,面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快速發展的嚴峻挑戰,中國共產黨人著力回答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命運時代課題

一方面,從國際背景來看,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現快速發展,世界社會主義遇到嚴重困難和挑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形成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建立在經濟文化落後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各國,在發展初期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成就,但後來由於沒有創造性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體制和機制逐步僵化,導致發展速度緩慢甚至停滯,至 世紀70年代初,世界社會主義面臨嚴重的困難。而在此同時,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抓住新技術革命興起的機遇,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調整自己的體制和政策,緩解社會矛盾,表現出穩定和快速發展的勢頭。

另一方面,從國內背景來看,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也遭遇了極大的挫折。我們黨在領導人民建立新中國和社會主義制度後,極大地發展了經濟社會等項事業,但也走了彎路,甚至發生「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的失誤,使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一度停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拉大,面臨著巨大的國際性挑戰和壓力。

在這樣的國際國內歷史背景下,肩負著復興中華民族和發展社會主義雙重使命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深刻思考為什麽社會主義在發展的進程中面臨如此巨大的挑戰和困難,而資本主義為什麽在發展進程中又起死回生,表現出新的發展勢頭,中國社會主義事業怎樣才能克服困難和挫折,發展起來,並最終戰勝資本主義。這一重大現實問題引出如何認識當代資本主義、如何認識當代社會主義的時代課題,引出了中國共產黨人毅然決然走改革開放之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抉擇。

對於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實踐者們來說,推進改革開放,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當代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這就必須首先回答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中國,「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問題,又要依次回答「建設一個什麽樣的執政黨,怎樣建設執政黨」,「實現什麽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問題。而上述三個問題最終歸於「什麽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性問題。這事關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長期執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和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歸結起來,就是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命運問題。這些問題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依次提出,而又依次得到回答,並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實踐,又不斷地得到新的解決。歷史實踐已經證明,我們黨在改革開放的歷程中,已經創造性地並將進一步深人地回答這一系列重大歷史性課題。

「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是改革開放,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的基本問題。鄧小平科學地破解了這個課題,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篇。第二個問題是「建設一個什麽樣的執政黨,怎樣建設執政黨」。鄧小平在80年代初就提出了「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麽樣的黨,執政黨的黨員應該怎樣才合格,黨怎樣才叫善於領導」的問題。以江澤民為代表的第三代黨的領導集體在進一步回答「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問題的同時,創造性地回答了這一問題,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第二篇答卷。在新世紀新階段「實現什麽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是要回答的第三個問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第三篇答卷。對三大問題的依次回答,使我們黨創造並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創新,這就不間斷地回答了「什麽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性問題。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理論產物,又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