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藝術︰文化、修辭與公共管理

國家的藝術︰文化、修辭與公共管理
定價:162
NT $ 141
 

內容簡介

為什麼公共管理這門國家的藝術總是走入誤區而導致挫折和慘敗,以致不能履行公共服務的職能?政府有哪些不同的方法來實施控制或管制?為什麼我們有不同的秘方來改進公共服務?現代性的威力是否將產生全球統一的政府組織模式?這一重要研究將致力于解答以上公共管理爭論中的核心問題。通過結合當代和歷史的經驗,本書將以團體文化理論作為結構框架和探索方法,運用不同地區和年代的例證,對當前關于如何組織公共服務的不同理念予以定位。現在,一個廣為人們認同的觀點是,現代化將帶來新的全球一致性。與此相反,本書認為,差異性不可能在公共管理的理論和實踐中完全消失。

本書作者以團體文化理論為基礎,並結合歷史分析,從文化修辭的角度來考察公共管理。作者認為,作為一種對可能的組織形式做創造性思考的分析方式,在探討圍繞公共部門與政府的“做什麼”觀念的多樣性問題上,文化理論分析能夠為國家的藝術提供許多有益的東西。

克里斯托弗‧胡德,英國著名學者,是英國乃至整個英語世界公共管理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政府系公共管理專業任教授一職多年。2001年元月,被選為牛津大學萬靈學院的高級學者,並獲格萊斯大林通教授職位,在牛津大學國際關系與政治學系任教。主要研究領域為公共部門的管制、當代各國公共管理與政府管制的變遷、政府管制的制度分析以及政府管制的改進與透明度問題。除本書外,近幾年的代表作還包括︰《電訊管制︰文化、混亂與管理過程的內部相互依賴》(1999年)、《政府內管制》(1999年)、《危機管理》(2001年)等。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導 論
第一章 公共管理︰七個前提
公共管理︰三個傳統假設
本書論點
網格一團體文化理論和公共管理
將文化理論引入分析公共管理
文化與歷史視角的結合
從文化和歷史的視角看現代性與趨同
文化理論框架的可延展性和向心性
本書計劃
第二章 公共管理中的災難、陰謀和混亂
回應公共管理中的災難
失敗與瓦解的四種類型
從公共機構獲得私人利益
過分信賴權威和專家所導致的慘敗
尚存的沖突和兩敗俱傷的爭斗
冷漠與慣性︰缺乏規劃、創制和遠見
估量公共管理的失敗
第三章 公共管理中的控制與管制
“老板主義”︰作為控制方式的監督和考評
“抉擇主義”︰作為控制手段的競爭
“團體主義”︰相互控制
“機會主義”︰作為控制手段的人為隨機性
變遷︰混合、變量與替代方案
第二部分 古典與重現的公共管理觀念
第四章 等級主義的公共管理
等級主義者的觀點
父權主義︰儒家公共管理思想
歐洲的國家建設者︰官房學派和“政策科學”
進步主義和費邊主義︰“新重組的公務員”
結論
第五章 個人主義的公共管理
個人主義者的公共管理思想
個人主義方法︰新的與舊的
反復出現的個人主義公共管理思想
結論
第六章 平等主義的公共管理
平等主義的主要思想
管理主義對平等主義的批評
平等主義的不同形式
結論
第七章 宿命論的公共管理
超越市場、等級制與團結︰公共管理的宿命論世界?
“古希臘合唱隊”︰公共管理中的宿命論
作為公共管理處方的宿命論︰作為組織生活方式的博彩行為
結論
第三部分 公共管理中的修辭、現代性與科學
第八章 公共管理、修辭和文化
公共管理的觀念是累積性發展的嗎?
公共管理的修辭維度
公共管理中的修辭和文化
比所知罪惡要好?公共管理中的變遷與應對
結論
第九章 當代公共管理︰一個新的全球範式?
現代的、全球的、不可避免的?對公共管理新範式的要求
作為深層變遷的公共管理現代化
作為不可逆變遷的公共管理現代化
作為趨同性變遷的公共管理現代化
作為善的變遷的公共管理現代化
現代化,還是“致命藥劑”?
結論
第十章 評價︰國家藝術的現狀
公共管理與文化理論︰只是又一種膚淺的時尚?
“幼兒玩具”批評︰對復雜分析而言過于簡單?
“軟科學”批評︰有限且模糊的理論?
“錯誤工具”批評︰文化理論適于“做什麼”的管理問題嗎?
結論
參考文獻
 

對于當前中國公共管理的研究者和學生而言,“新公共管理”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詞。根據我的閱讀經驗,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這一概念的“女台作俑者”,當屬英國學者克里斯托弗‧胡德。從本書引用的文獻中可以看到,他于1991年發表在《公共行政評論》雜志上的一篇文章最早提出了這一說法。

2000年末,我在牛津大學格林學院的一次講座上踫到胡德教授,那時候他剛剛從倫敦經濟學院的政府系調到牛津大學的萬靈學院。後來我還旁听了他給牛津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的課程。2001年秋天我再次來到牛津,受邀參加了他的(牛津大學)教授授予儀式。牛津中世紀的學院建築,師生們黑紅兩色的中世紀服飾,沉靜的表情,讓人感到源遠流長的學術傳統似乎還一息尚存。胡德教授在公共管理方面著述等身,在相當廣的領域內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國家的藝術》是他的理論集成,系統地表達了他在公共管理理論方面的學術思想。胡德教授多年的研究,尤其是“新公共管理”的提出,使他在公共管理的國際學術界中,應當算是一個理論“大亨”。實際上,胡德為人非常內斂謙和,對于理論建構極其嚴謹慎重,具有典型的英國學者風範。盡管“新公共管理”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官員和研究者的話語熱點,但我們將在本書中看到,胡德本人對這一概念及其所指代的現象,卻是采取了非常謹慎甚至是懷疑的態度。

2001年我在北京參加一個公共管理的國際研討會,一位大學生代表,穿著舊得不能再舊的廣告衫,非常勇敢地上台,面對台下國際上公共管理理論界的名士們,提出自己的問題︰同其他社會科學比較,公共管理是否有真正的理論基礎?在當時有點儀式化的場合中,這個問題沒有得到充分的回應,但那個情景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中國比較早的行政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現在又是這個領域中的教師和研究人員,這個學生的困惑又何嘗不是我的困惑?

一個月以前我帶北歐研究生代表團前往安徽一個小鎮訪問,被安排參觀鎮上的生態農場。那個農場還在建設之中,地貌沒有任何特色,也沒有其他特殊的便利條件,一看就知道是拷貝了其他地方的經驗,讓人為它的經營前景擔憂。場長的介紹倒是非常樂觀,整個講演中充滿了各種時髦的詞語,如市場模式、股份制管理、民營資本、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等等。可以看出,場長對這些概念的認識相當概念化,甚至僅僅局限于這幾個字。那些時髦的概念底下包裹著的是傳統老調的做法。這些來自西方、最先在學者圈中流轉的概念,居然如此快速和充分地滲入民間,化為基層官員和普通百姓的話語,還是讓人嘆為觀止。

幾天後我回湖南探望親人,偶爾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故事。新建設的市區道路兩旁,新栽的樹木無一例外地全部死亡,被采訪的居民無不惋惜,意見很大。電視台記者的電話打到公路管理的基層部門,負責人在電話那頭振振有詞地回答︰“我們這個項目承包給了公司經營,我們不是運動員,只是裁判員,你有問題去找運動員。”回答詞語“高深”,麻利嫻熟,讓記者一時語塞。我們經常在文章中和課堂上津津樂道的“運動員一裁判員”的暗喻,居然被基層政府人員用來搪塞公共問詢,推卸行政責任,讓人心里不是滋味。

以上幾個案例之間似乎沒有什麼聯系,但是它們與我所關心的主題都有關,即公共管理的研究,應當如何為理解社會現象貢獻本學科的智慧?在我看來,研究的目的遠遠不只是為政府改革實踐提供注腳,或者幫助公共機構及其人員實現話語體系的更新,更不是希望科學研究所生產出的概念和說法成為一些人推卸行政責任、抵御改革壓力的擋箭牌。要使中國的公共管理研究同它的學科地位、社會知名度以及同它所佔有的教育市場相稱,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就是采取求實和批判的學術精神,對待一切改革理論和改革實踐。也許,這就是國家的“藝術”所在。在此方面,胡德的這本書可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胡德對于目前充斥于各國政府實踐和國際學術界的時髦觀念,采取了非常冷靜客觀的態度。他認為,從不同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理論立場出發,人們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公共管理理論。而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公共管理實踐,也可能會對應截然不同的理論體系。所以,不應當根據意識形態來劃分公共管理的陣營,不存在從傳統模式向現代模式發展的單一線性的公共管理理論發展,當今世界也不會出現全球趨同的公共管理改革潮流。

如果胡德教授的這本書能夠對加強中國公共管理的理論建設有所幫助,能夠幫助研究者和改革實踐者清醒地認識西方的公共管理改革和理論辭藻,科學客觀地評價和引導中國政府改革的進一步發展,那將是譯者最感欣慰的事情。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