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廿二史考異》一百卷,清錢大昕撰。錢大昕(1728-1804),字曉征,號辛楣,又號竹汀,江蘇嘉定(今屬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歷官少詹事、廣東學政。乾隆四十年(1775)丁憂後不復出仕,專心著述。先後擔任南京鐘山書院、松江婁東書院、蘇州紫陽書院院長。居蘇州尤久,年七十七卒。《廿二史考異》全書自《史記》、《漢書》,迄《金史》、《元史》,即從二十四史中除去《舊五代史》、《明史》,又將司馬彪《續漢書》的八志,從《後漢書》分出,別立為《續漢書》二卷,所以總目實際列出二十三史。
 

目錄

卷一 史記一
五帝本紀
夏本紀
殷本紀
周本紀
秦本紀
秦始皇本紀
項羽本紀
高祖本紀
呂後本紀
孝文本紀
孝景本紀
卷二 史記二
三代世表
十二諸侯年表
秦楚之際月表
漢興以來諸侯年表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惠景間侯者年表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
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
卷三 史記三
禮書
樂書
律書
歷書
天宮書
封禪書
河渠書
平準書
卷四 史記四
吳太伯世家
齊太公世家
魯周公世家
燕召公世家
管蔡世家
陳杞世家
衛康叔世家
宋微子世家
晉世家
楚世家
越王句踐世家
鄭世家
趙世家
魏世家
田敬仲完世家
孔子世家
陳涉世家
外戚世家
楚元王世家
齊悼惠王世家
曹相國世家
周勃世家
梁孝王世家
三王世家
卷五 史記五
伯夷列傳
孫子吳起列傳
伍子胥列傳
仲尼弟子列傳
商君列傳
蘇秦列傳
張儀列傳
樗里子甘茂列傳
白起王翦列傳
孟子荀卿列傳
平原君虞卿列傳
春申君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田單列傳
魯仲連鄒陽列傳
屈原賈生列傳
呂不韋列傳
刺客列傳
李斯列傳
蒙恬列傳
張耳陳余列傳
淮陰侯列傳
韓王信盧綰列傳
樊酈滕灌列傳
劉敬叔孫通列傳
季布欒布列傳
袁盎晁錯列傳
張釋之馮唐列傳
萬石張叔列傳
田叔列傳
扁鵲倉公列傳
吳王濞列傳
魏其武安侯列傳
韓長孺列傳
衛將軍驃騎列傳
平津侯主父列傳
南越尉佗列傳
東越列傳
朝鮮列傳
司馬相如列傳
淮南衡山列傳
汲鄭列傳
儒林列傳
酷吏列傳
大宛列傳
游俠列傳
佞幸列傳
滑稽列傳
日者列傳
龜策列傳
貨殖列傳
太史公自序
正義序
論序例
卷六 漢書一
高帝紀
惠帝紀
高後紀
文帝紀
景帝紀
武帝紀
昭帝紀
宣帝紀
元帝紀
成帝紀
哀帝紀
平帝紀
異姓諸侯王表
諸侯王表
王子侯表上
王子侯表下
高惠高後文帝功臣表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百官公卿表上
百官公卿表下
古今人表
卷七 漢書二
律歷志上
律歷志下
禮樂志
刑法志
食貨志上
食貨志下
郊祀志上
郊祀志下
天文志
五行志上
五行志中之上
五行志中之下
五行志下之上
五行志下之下
地理志上
地理志下
溝洫志
藝文志
卷八 漢書三
卷九 漢書四
卷十 後漢書一
卷十一 後漢書二
卷十二 後漢書三
卷十三 續漢書一
卷十四 續漢書二
卷十五 三國志一
卷十六 三國志二
卷十七 三國志三
卷十八 晉書一
卷十九 晉書二
卷二十 晉書三
卷二十一 晉書四
卷二十二 晉書五
卷二十三 宋書一
卷二十四 宋書二
卷二十五 南齊書
卷二十六 梁書
卷二十七 陳書
卷二十八 魏書一
卷二十九 魏書二
卷三十 魏書三
卷三十一 北齊書
卷三十二 周書
卷三十三 隋書一
卷三十四 隋書二
卷三十五 南史一
卷三十六 南史二
卷三十七 南史三
卷三十八 北史一
卷三十九 北史二
卷四十 北史三
卷四十一 唐書一
卷四十二 唐書二
卷四十三 唐書三
卷四十四 唐書四
卷四十五 唐書五
卷四十六 唐書六
卷四十七 唐書七
卷四十八 唐書八
卷四十九 唐書九
卷五十 唐書十
卷五十一 唐書十一
卷五十二 唐書十二
卷五十三 唐書十三
卷五十四 唐書十四
卷五十五 唐書十五
卷五十六 唐書十六
卷五十七 舊唐書一
卷五十八 舊唐書二
卷五十九 舊唐書三
卷六十 舊唐書四
卷六十一 五代史一
卷六十二 五代史二
卷六十三 五代史三
卷六十四 五代史四
卷六十五 五代史五
卷六十六 五代史六
卷六十七 宋史一
卷六十八 宋史二
卷六十九 宋史三
卷七十 宋史四
卷七十一 宋史五
卷七十二 宋史六
卷七十三 宋史七
卷七十四 宋史八
卷七十五 宋史九
卷七十六 宋史十
卷七十七 宋史十一
卷七十八 宋史十二
卷七十九 宋史十三
卷八十 宋史十四
卷八十一 宋史十五
卷八十二 宋史十六
卷八十三 遼史
卷八十四 金史一
卷八十五 金史二
卷八十六 元史一
卷八十七 元史二
卷八十八 元史三
卷八十九 元史四
卷九十 元史五
卷九十一 元史六
卷九十二 元史七
卷九十三 元史八
卷九十四 元史九
卷九十五 元史十
卷九十六 元史十一
卷九十七 元史十二
卷九十八 元史十三
卷九十九 元史十四
卷一百 元史十五
 

予弱冠時,好讀乙部書,通籍以後,尤專斯業。自《史》、《漢》訖《金》、《元》,作者廿有二家,反復校勘,雖寒暑疾(�米),未嘗少輟,偶有所得,寫于別紙。丁亥歲,乞假歸里,稍編次之,歲有增益,卷帙滋多。戊戌,設教鐘山,講肄之暇,復加討論,間與前人暗合者,削而去之;或得于同學啟示,亦必標其姓名,郭象、何法盛之事,蓋深恥之也。

夫史之難讀久矣,司馬溫公撰《資治通鑒》成,惟王勝之借一讀;它人讀未盡十紙,已欠伸思睡矣。況廿二家之書,文字煩多,義例紛糾,輿地則今昔異名,僑置殊所;職官則沿革迭代,冗要逐時。欲其條理貫串,了如指掌,良非易事,以予(�寧)劣,敢雲有得?但涉獵既久,啟悟遂多,著之鉛槧,賢于博弈雲爾。且夫史非一家之書,實千載之書,祛其疑,乃能堅其信;指其瑕,益以見其癥狀。拾遺規過,匪為齬齙前人,實以開導後學。而世之考古者,揄斑、範之一言,(��商)沈、蕭之數簡,兼有竹、素爛脫,豕、虎傳訛,易“斗分”作“升分”,更“子琳”為“惠琳”,乃出校書之陋,本非作者之愆,而皆文致小疵,目為大創,馳騁筆墨,夸曜凡庸,予所不能效也。更有空疏措大,輒以褒貶自任,強作聰明,妄生(�只)(�有),不 年代,不揆時勢,強人以所難行,責人以所難受,陳義甚高,居心過刻,予尤不敢效也。桑榆景迫,學殖無成,惟有實事求是,護惜古人之苦心,可與海內共白。自知�燭之光,必多罅漏,所冀有道君子,理而董之。庚子五月廿有二日,嘉定錢大昕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