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士白晉的生平與著作

耶穌會士白晉的生平與著作
定價:150
NT $ 131
  • 作者:[德]柯蘭霓
  • 譯者:李岩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4749298
  • ISBN13:9787534749292
  • 裝訂:平裝 / 27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以法國耶穌會士傳教士白晉的生平為線索,著重介紹了他在華期間鑽研中國古代典籍並探索其與《舊約》之聯系所做的努力,描繪了白晉重點研讀《周易》並通過對歐洲和中國的語言及神話傳說進行比較,創立跨文化的索隱派體系的過程。同時還勾勒出影響了l7—l8世紀中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中國禮儀之爭、傳教區各勢力的爭奪.以及康熙朝廷與羅馬教廷往來的史實。

本書對索隱派以及基督宗教這些堪稱東西方共同的文化遺產的專題論述,具有重大的思想史意義,使得長期以來遭忽略的索隱派思想研究更邁進一步。
 

目錄

作者自序
中文版序
插圖目錄
縮寫目錄
前言
1.緒論
2.索隱派思想在耶穌會神父白晉的一生當中
 2.1白晉早年的成長經歷
  2.1.1早年在法國的生活
  2.1.2 通往遠東的游歷
  2.1.3 在康熙朝供職
 2.2 索隱派成為白晉畢生的事業
  2.2.1中國禮儀的問題
  2.2.2 與萊布尼茨的通信
  2.2.3 與阿貝‧比尼翁的通信
  2.2.4 多羅主教在華
  2.2.5 《天學本義》
  2.2.6 白晉和他的弟子們
  2.2.7 “南京禁令”之後
  2.2.8 《易經釋義》
  2.2.9 紀理安與索隱派人士
  2.2.10 白晉在北京最後的日子
3.白晉的索隱派思想體系
 3.1 索隱派思想的一般出發點
  3.1.1 中國人強烈的文化自豪感
  3.1.2 17世紀歐洲人眼中的中國
   3.1.2.1 世界歷史中的中國
   3.1.2.2 17世紀傳教士眼中的中國——中國在救恩史的地位
   3.1.2.3 白晉解決在華傳教問題的出發點
   3.1.2.4 作為傳教十和科學家的白晉
 3.2 神的啟不在中國
  3.2.1 白晉眼中的中國古代典籍
  3.2.2 中國古籍中與原始啟示有關的一些線索
  3.2.3 中國的“象形文字”
 3.3 中國人對獨—神和三—神的認識
 3.4 世界發展的三個階段和自然的二重狀態
  3.4.1和諧圓滿的狀態或未墮落的世界
  3.4.2 世界的墮落狀態
   3.4.2.1 天使的反叛
   3.4.2.2 人類始祖的罪惡
   3.4.2.3 大洪水之後世界的墮落
  3.4.3 世界的第三階段——救恩階段
  3.4.4 世界的年限
 3.5 中國古代典籍中出現的救世主
  3.5.1 儒家的聖人
  3.5.2 黃帝
  3.5.3 後稷
  3.5.4 伏羲
  3.5.5 聖父和聖子的合一
4.評價
 4.1 白晉的品格
 4.2 白晉的作品
5.參考書目
6.索引
譯後記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編譯叢刊”已出版書目
 

法國耶穌會神父白晉的作品或許是過去二十年里最激動人心的發現之一。這位年輕的、甚至有些稚嫩的耶穌會士是在1685年作為“國王的數學家”之一被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往中國的,在那里他完成了自己生命中重要的轉變。這位為了擴大法國在遠東地區影響而赴華的年輕的自然科學家,前往暹羅的途中如一個孩童般好奇地觀察著新鮮的昆蟲和魚類,只是偶爾才思考一下傳教的事情,而傳教本來是他的主要任務。到達中國後,白晉和他的修會兄弟張誠(Frangois GerbilIon,1654-–1707)被安排與葡萄牙的傳教士們住在一起。那時候,傳教士當中的一些派系紛紛試圖使自己成為皇帝身邊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們向皇帝闡釋教義,以期改變皇帝,並最終促成其歸信。

白晉後來作為康熙皇帝的使者被派往歐洲,這次旅行促成了他內在的轉變,回中國對他來說如同回家一般。在途中他研究了1693年嚴當(Charles Maigrot,1652—1730)的禁令,並且由此開始深入鑽研中國的古籍,尤其是“變易之書”-—–《易經》。看來,這位年輕的自然科學家此時似乎開始轉變成一位神學家,通過對歐洲和中國的語言及神話傳說進行比較,他創立了一種嶄新的、獨特的體系——索隱派,即將一些圖片、形象和思維方式進行融合而產生一種跨越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今天被稱為“跨文化”的體系。而這一體系向歐洲人和中國人指明了他們各自的和共同的源起,年輕的法國傳教士由此成為了一個“世界公民”。

耶穌會“適應策略”的終結也標志著索隱派發展的結束。向世界土人口最多的國家的君主去闡述——根據索隱派的觀點,他本來就是一個基督徒——中國古代典籍只不過是對基督宗教教義的補充和擴展,這樣的闡述看來太過危險。白晉的跨文化思想大廈在基督教科學派(Szientismus)看來有些過時。但是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它卻是無比進步的,其中包含了跨越兩種互相補充和平等的文化的神學。作為自然科學家的白晉還將數學引入了自己的理論體系。白晉視基歇爾(Athanasius Kircher)、他的通信伙伴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以及他最重要的“弟子”——康熙皇帝為榜樣。令人遺憾的是,白晉的大部分索隱派作品仍然沒有被研讀過,這些手稿在檔案館里塵封已久。但他及其索隱派思想在過去的幾年里所經歷的“復興”,讓人看到了不久的將來改變這種狀況的希望。最好是由中西方的學者們共同研究和出版白晉所留下的作品,這肯定也符合他本人生前的心意。

在這方面邁出的第一步就是《耶穌會士白晉的生平與著作》一書的翻譯,這證明,索隱派思想在中國找到了“支持者”。在張西平教授的指導之下,李岩女士承擔並完成了翻譯該書的艱苦工作,將索隱派思想譯回了中文,此舉十分令人欽佩與贊賞。該書不僅介紹了白晉的生平,還包括很多非常復雜的對索隱派以及基督宗教專題的論述,這些思想堪稱東西方共同的文化遺產。我衷心地希望,白晉的思想在三百年之後仍然能夠覓得“知音”,並且在長時間塵封之後對當代產生積極的影響。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