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天鏈︰探究測控通信與搜索救援

碧空天鏈︰探究測控通信與搜索救援
定價:210
NT $ 63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中國霸人航天工程測控通信系統的發展歷史、系統組成及其功能和作用,以及著陸場系統的場址選擇、硬件設施、救援方案等內容,並簡要介紹了正在發展的測控通信新技術。

書中既有對測控通信及著陸場系統的科學解讀,又有對實際操作場景的真實再現,還有對相關知識的無縫鏈接,力求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圖文並茂、語言生動,適合相關專業科技人員、管理人員和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航天愛好者閱讀。
 

目錄

第一章 天地之鏈
1.太空中的航天器靠什麼有序運行
2.什麼是航天測控網
3.航天測控網的地位及作用
4.航天測控網的構成
5.航天測控網的布局
6.我國航天監控網的發展歷程
第二章 神箭追蹤
1.運送飛船之路——火箭飛行過程
2.直觀了解飛行狀態——實況圖像
3.掌握火箭飛行狀態——彈道測量
4.來自火箭的報告——火箭遙測
5.發射段故障的處置——逃逸安全控制
6.飛船發射成功的標志
7.飛船和火箭上的測控設備
第三章 “遙”控神舟
1.飛船在太空中是怎麼飛行的
2.如何確定飛船的軌道
3.如何“掌握”飛船的運行狀況
4.如何“掌控”飛船
5.地面如何與太空中的航天員通電話
6.地面是怎麼看到飛船內航天員圖像的
7.地面醫生怎樣了解太空中航天員的身體狀況
8.地面如何參與空間科學實驗
9.航天員出艙活動的測控通信支持
10.地面如何導引飛船進行交會對接
11.飛船伴隨衛星的伴飛控制
12.飛船遇到異常情況怎麼辦
13.空間碎片的規避
第四章 返回與著陸
1.飛船是怎樣返回的
2.如何控制飛船返回
3.飛船的回歸港
4.天作之合選就主著陸場
5.氣象相關性圈定副著陸場
6.應急返回與應急著陸區
7.應急救生區的設置
8.霸人航天著陸場的氣象保障
第五章 搜索與救援
1.航天搜救體系的組織
2.如何快速找到返回艙
3.航天員攜帶哪些救生物品
4.主、副著陸場配備哪些搜救力量
5.智能化的指揮系統
6.正常返回的返回艙
7.國際搜救資源的利用
8.我國雙星定位系統在航天搜救中的作用
9.返回艙現場處置
10.建立以人為本的航天員救援體系
11.上升段陸上應急搜救
12.上升段海上應急搜救
13.運行段應急返回搜救
第六章 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1.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作用
2.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組成和功能
3.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4.霸人航天飛行任務的備份中心
5.測控仿真系統
6.北京飛控中心的計算機網絡
第七章 陸海基載人航天測控網
1.航天測控網的操作運行
2.航天測控網的工作模式
3.航天測控站
4.測量船在先進中測量
5.航天測控網工作在哪些頻段
6.通信系統——測控網的神經系統
7.S頻段統一測控系統
8.時間統一——全網步調一致的保證
9.霸人航天任務的調度指揮
第八章 天基測控網
1.為什麼要建立天基測控網
2.天基測控網的組成
3.中繼衛星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
4.中繼衛星系統的運行管理
5.衛星導航系統的工作原理
6.衛星導航系統在霸人航天中的應用
7.天基測控網是否可以完全代替陸海基測控網
第九章 霸人航天測控通信新技術
1.空間互聯網技術
2.遠程測控通信技術
3.毫米波和激光測控通信技術
4.行星際組網
5.高速數傳技術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果斷作出了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號921工程)的重大決策。這一戰略工程的建設與發展,至今已走過了十八年的光輝歷程,中華民族實現了千年的飛天夢想,在世界航天發展的史冊上,銘刻下了中國人民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勇攀科技高峰的輝煌印記,在人類和平利用太空的偉大征程中樹立了不朽豐碑。當今世界,伴隨高新技術發展的突飛猛進,航天技術發展方興未艾,我國航天事業正邁上新的歷史征程。當此之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組織編著出版這套《叢書》,對歷史、現實和未來都是一件頗有意義的事情。

這套《叢書》全面介紹了工程的發展歷程、各系統工作原理及相關航天知識。我作為工程的親歷者、見證者和組織者,更深切地體會到︰工程意義重大而充滿挑戰,成就舉世矚目而來之不易。工程實施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在全國各相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廣大航天工作者大力協同、銳意進取,成功突破了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載人航天核心關鍵技術,先後實現了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出艙活動等重大跨越,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在載人航天高技術領域佔有了重要一席。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指出,載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是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體現,對于增強全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鼓舞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通覽《叢書》,可以曼深刻地感到,作為我國航天發展史上規模最大、系統構成最復雜、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高的國家級高科技工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的偉大成就令人自豪,催人奮進。同時,從中可以得出許多重要啟示︰當今時代,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集中體現為科技特別是高科技的競爭,關鍵在于人才的競爭,科技、人才已成為民族振興的基石和綜合國力的核心;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強大必須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堅持人才為本,瞄準世界高科技發展前沿,著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搶佔戰略制高點,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把國家安全和發展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科技落後是最可怕的落後,我國目前仍面臨發達國家在高科技領域佔優勢的巨大壓力,必須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和使命意識,敏銳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大勢,以戰略需求為導向,努力實現科技新跨越、新發展。

《叢書》作為航天高科技普及讀物,與一般科普讀物相比,有許多突出特點︰一是鮮明的系統性和集成性。《叢書>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為主線,分別介紹工程總體以及航天員、空間應用、載人飛船、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通信,著陸場等各系統,結構清晰、重點突出,各個分卷相互餃接、形成整體。二是廣泛的知識性和普及性。《叢書》突出讀者感興趣的知識點,滿足社會公眾對載人航天科技知識的渴求,語言流暢、深入淺出,圖文並茂、通俗易懂。三是高度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叢書》編寫人員既有工程總設計師、工程總體的專家,也有工程相關系統的總指揮、總設計師;既有長期工作在航天領域的老專家、老領導,也有奮戰在科研一線的技術骨干和管理人員,他們大多親歷和參與了工程的研制建設,是各自領域的權威人士,編寫內容概念正確、數據科學準確。

相信這套《叢書》的出版發行,對于宣傳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偉大成就,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創新精神,必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通過普及航天知識,必將吸引和鼓勵更多的青少年熱愛科學,積極投身航天事業,使我國高科技發展後繼有人、持續跨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央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
中國霸人航天工程總指揮
常萬全
2010年4月16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