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無需利誘,不要懲罰,150種有效策略,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這150神策略能幫助學生︰學會自主決定自己的生活;發現如果自己不斷努力學習,就能獲得學業上的勝任感與成就感;學會以增強情感安全和歸屬感的方式與他人建立聯;發展對自己的價值與重要性的賞識,學會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發現課堂活動中的樂趣。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內在動機
自主需求
勝任需求
歸屬感與聯系感需求
自尊需求
參與和享受需求
TARGET結構
任務結構(T)
權力結構(A)
獎勵結構(R)
分組結構(G)
評估結構(E)
時間結構(T)
第二章 增強學生自主性的策略
關于增強學生自主性的建議
策略2.1 免做作業圓牌
策略2.2 新聞編輯室
策略2.3 目標卡
策略2.4 “浮動的A”優待券
策略2.5 質量檢核表
策略2.6 選擇閱讀分數
策略2.7 核實評價項目
策略2.8 自我意識與職業選擇
策略2.9 目標紀錄簿
策略2.10 由學生出題
策略2.11 修飾句子
策略2.12 自陳報告卡
策略2.13 社會科競賽椅
策略2.14 先行組織者
策略2.15 和平使者
策略2.16 健康的覺知
策略2.17 情緒表情圖
策略2.18 選擇訓練方式
策略2.19 用腳投票
策略2.20 教師顧問計劃
第三章 增強所有學生勝任力的策略
關于增強所有學生勝任力的建議
策略3.1 已知—想學—已學列表
策略3.2 未寫出的對話
策略3.3 推估先生
策略3.4 圖解筆記
策略3.5 全班參與的反思式問答
策略3.6 合誦詩
策略3.7 數學讀心術
策略3.8 縱橫數字謎
策略3.9 心靈想象
策略3.10 助教
策略3.11 成功學習契約
策略3.12 字詞分類
策略3.13 舉隅法
策略3.14 數學日記
策略3.15 符合我的分類
策略3.16 消除失敗
策略3.17 評分指標
策略3.18 “我能”罐頭
策略3.19 終結“我不能”
策略3.20 一小時讀一本書
第四章 增強歸屬感和聯系感的策略
關于增強學生聯系感的建議
策略4.1 合作的兩難問題
策略4.2 測量動機氛圍
策略4.3 感謝網
策略4.4 頭腦風暴
策略4.5 螺母和螺栓
策略4.6 隨機分組
策略4.7 破冰活動
策略4.8 大小伙伴
策略4.9 熱帶雨林論壇
策略4.10 五個正方形
策略4.11 自信的、侵犯的或者被動的反應?
策略4.12 橡皮糖塔
策略4.13 小組的幻燈片
策略4.14 風車
策略4.15 信息大師
策略4.16 多元文化節慶活動
策略4.17 你能登頂嗎?
策略4.18 陷入困境
策略4.19 班級照相簿
策略4.20 超級方塊
第五章 增強學生自尊的策略
關于課堂內增強學生自尊的建議
策略5.1 三維自畫像盒
策略5.2 丑小鴨
策略5.3 贊美之詞
策略5.4 名字蟲
策略5.5 生活經歷線
策略5.6 相似輪
策略5.7 我的“自述書”
策略5.8 即可貼鼓勵語
策略5.9 誕生之日
策略5.10 性別透視
策略5.11 隨機行善
策略5.12 性別之旅
策略5.13 靜默交流解決方案
策略5.14 關心卡
策略5.15 常駐專家
策略5.16 名字和身體藏頭詩
策略5.17 誰與我相像?
策略5.18 通緝海報
策略5.19 家庭檔案
策略5.20 成就和目標單
第六章 激發學生參與學習和享受學習的策略
關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享受學習的建議
策略6.1 角色轉換日
策略6.2 函數計算器
策略6.3 節奏匹薩
策略6.4 動物的事實或者虛構
策略6.5 定向越野賽跑
策略6.6 引導預期
策略6.7 了解作者
策略6.8 好奇問題
策略6.9 如何計分?
策略6.10 放大模型
策略6.11 農夫的難題
策略6.12 詞匯飛濺
策略6.13 圓桌說唱
策略6.14 “15”
策略6.15 筆友野餐會
策略6.16 釣魚
策略6.17 人工加法器
策略6.18 發言籌碼
策略6.19 爆米花學
策略6.20 地板拼圖
譯者後記
 

美國前教育部長泰洛爾‧貝爾(Terrell Bell)曾說︰“關于教育,有三件事要牢記———是動機,二是動機,三還是動機。”本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中小學教師提供處理這個重要問題的實用方法。

對很多教師而言,不能直接掌控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充滿挫敗感和無助感。當面對這種問題時,有些教師援引這句古諺“引馬池邊易,使馬飲水難”,以示束手無策之無奈。有些教師則用懲罰或者賄賂學生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

很多學生憎惡被教師控制。“你不能讓我做這件事情!”,一些學生用這樣的話來頂撞老師;而其他學生則以事不關己或者無動于衷來表明他們的自主性;還有一些學生會完成最少量的要求,以獲得獎賞或避免受到懲罰。

然而,教師對學生的動機並非毫無影響力。雖然我們不能讓馬飲水,但是,如果我們在把馬帶到飲水槽之前先喂它們一桶鹽的話,我們就能增加他們喝水的可能性。只要在課堂中能夠提供條件,滿足學生自主、勝任、聯系感、自尊和享樂等學業心理需求,教師在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方面就擁有強大的影響力。

本書提供給教師的不是鹽,而是50個建立在研究基礎之上的建議和100個經過教師驗證過的教學策略,這些策略能夠幫助學生體驗來自學習的內在滿足感。這些動機策略是筆者在《沒有失敗者,全是贏家——提高學生學習動機的結構和策略》(吼〞〞召rs Without Losers︰Structuresand Stra莎召gies for Increasing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m)一書內容之外所提出的策略,該書1993年由Allyn and Bacon公司出版。在《沒有失敗者,全是贏家——提高學生學習動機的結構和策略》—書中,作者以研究為基礎,廣泛討論了傳統教育如何導致學生憎惡學習的結構因素。本書也提供了許多有助于克服這些結構問題的課堂改善策略,但沒有重復那些討論,而是大量用于提高學生課堂學習內在動機的實用活動與建議。

本書巾的觀點是眾人貢獻的結晶。我要特別感謝許多教師,他們以研究生的身份共同分享信念與觀察所見,努力開發能夠滿足學生學習心理需求的策略。我曾經試著將功勞歸功于這些提出各種建議的人士,如有遺漏,在這里深表歉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