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陽中藥臨證實用

扶陽中藥臨證實用
定價:120
NT $ 104
  • 作者:王韻等/主/編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7732827
  • ISBN13:9787507732825
  • 裝訂:平裝 / 325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以扶陽重點用藥為主線,對扶陽用藥進行全方位的闡釋,突出重點藥物臨床應用包括︰藥物性味歸經、加工炮制、臨床應用(用藥配伍),用法用量、功效主治、注意事項,歷代經典文獻摘錄及古今醫家應用經驗等內容,以期闡明扶陽中藥的臨床應用之基本原則,使讀者對扶陽中藥有一個較為詳細的認知,以便用于臨證、提高療效。
 

目錄

回陽救逆藥
 附子
 人參
溫扶腎陽藥
 肉桂
 仙茅
 鹿茸(鹿角、鹿角膠、鹿角霜)
 補骨脂
 淫羊藿
 巴戟天
 杜仲
 韭菜子
 益智
 紫石英
溫助中陽藥
 干姜
 甘草
 黃 
 白術
 半夏
 吳茱萸
 丁香
 小茴香
 高良姜
 花椒
 胡蘆巴
 肉豆蔻
宣陽通經藥
 麻黃
 桂枝
 烏頭
 細辛
 生姜
溫陽理氣藥
 木香
 烏藥
 沉香
 砂仁
 豆蔻
溫陽理血藥
 當歸
 川芎
峻烈扶陽藥
 硫黃
 砒石
 蛇床子
 巴豆
參考文獻
 

挾陽學派是近現代中醫藥學上比較活躍的新興學術流派之一,以比較完善的自身中醫理論體系和獨特的診療技法以及顯著的臨床療效而著稱,尤以重用姜附的“火神派”為代表,也是比較成熟的中醫學術流派之一。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中醫藥繼續教育“十一五”的發展規劃要求,為促進扶陽學派的發展和推廣,編寫一套挾陽學派傳承和臨床應用的繼續教育教材成為一種必需,為此,《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雜志社、中華中醫藥學會挾陽論壇組委會聯合組織編寫了《扶陽學派傳承與臨床應用叢書》。

太陽的光和熱是地球萬物生長的源泉。華夏祖先早已認識到陽光(陽氣)的寶貴和重要,形成了《周易》、易學“貴陽賤陰”、“扶陽抑陰”的自然哲學思想,在陰陽關系中尤其重視陽氣的生化作用。

中醫學有關“扶陽抑陰”思想的表述首見于《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中︰“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陽氣固,雖有賊邪,弗成害也”。醫聖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扶陽抑陰思想,體現在用藥多溫熱,少寒涼,處處顧護機體陽氣,乃扶陽學派中“火神派”經方之宗,姜附重劑用藥之肇。

李東垣依“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之論,重視脾陽、升發脾氣,制補中升陽益氣之方,成為扶陽學派溫陽之典範。

張景岳“陽非有余,陰常不足”之說9強調了元陰元陽之作用,尤其重視元陽之功,其在《大寶論》中強調︰“凡萬物生者,由乎陽,萬物之死也由乎陽……陽來則生,陽去則死”,“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這也成為挾陽學派中“火神派”重要的理論基奠。

扶陽的“挾”字在清代阮元《經籍纂詁》中大概有三層意思︰一是“助也”,幫助的“助’’;二是“護也”,保護的“護’’,護理的“護”;三是“治也”,治理的“治”。單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幫助、保護、護理、調節、治理的意思。

所謂的扶陽學派,尤指立根于《周易》、《內經》對陽氣的認知,效法于《傷寒雜病論》的理法方藥,而形成的以鄭欽安為典型代表的火神派。作為典型代表,“火神派”重視機體元陽和陽氣的作用,以陰陽辨證為綱,善治陰證,形成了以重用姜附為主的重用溫陽熱藥特色,這些大劑量重用附子、干姜等大辛大熱藥物的醫家,形成了扶陽學派中一獨特的分支,大大豐富和凸顯了中醫扶陽學派的特色。

為了更好地開展扶陽學派的繼續教育工作,使廣大中醫藥界同仁能夠了解、掌握挾陽學派的理論精華和臨床診療技巧,提高臨床診療技藝和療效,我們根據扶陽學派的學術特點及其發展規律,組織了對此頗有研究的專家、學者編寫了挾陽學派系列叢書。

本系列叢書擬有以下幾方面分類分冊︰�方藥類擬有︰挾陽中藥、挾陽經方、扶陽名家良方驗方、食療效驗方等。�扶陽療法類擬有︰療法輯要、扶陽名家驗案、挾陽食療等。�醫史文獻類擬有︰挾陽名家傳記、經典文獻輯校、養生文獻秘籍、扶陽新論等十余分冊。旨在盡可能系統地反映挾陽學派的學術思想和臨床方法及臨床經驗,以利于挾陽學派的傳承和臨床應用。

扶陽學派以個性化診療特征著稱于近現代,其創新和發展是中醫藥學繼承創新發展理論和臨床技術的突破,提高了中醫診療水平,為中醫學術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具有新的啟迪意義。我們期待著中醫藥學界能夠出現更多的學術流派,能夠出現嶄新的百家爭鳴新時代和中醫學術繁榮發展的新的更寬廣的空間。

鳥翔魚躍,中醫藥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中醫藥一定會走向新的輝煌!中華文明的弘揚,必助偉大的華夏民族復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