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西奧多‧阿多諾在二十世紀上半葉提出了“文化工業”一詞。在阿多諾看來,文化同工廠制造的產品一樣,變得越來越像商品。如今,斯科特‧拉什和西莉亞‧盧瑞提出,在所謂的“全球文化工業”中,阿多諾最恐怖的噩夢已經變為現實。拉什和盧瑞的新書令人信服地講述了手表、運動服等物質對象如何變為強大的文化象征,以及以全球知名品牌為表現形式的象征生產如何成為資本主義核心目標。《全球文化工業》從實證和理論的角度充分地研究了從耐克球鞋到《玩具總動員》、從國際化足球到觀念藝術的物質對象改變形式並跨越國界的過程。

本書旨在成為全球化時代的“啟蒙辯證法”,對研究社會科學各領域的學生、學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目錄

第一章 引言︰理論坐標
啟蒙辯證法
全球文化工業
第二章 方法︰本體論、運動、繪圖
引言
研究方法
再論研究方法
各章介紹
第三章 足球傳記︰事件的品牌化
純紅
激情與時尚︰雜志
1996年歐洲杯
媒介場
權利商
公有物品和公有權利︰歐洲模式
第四章 觀念藝術/媒介藝術/生活藝術
觀念藝術
媒介藝術
生活藝術
第五章 媒介的物化︰靈活性與動畫
引言
泛靈論、機械行為和動畫
性格和敘事
類型與玩具
弄假成真
游戲的標準
第六章 物的媒介化︰媒介物之中
引言
斯沃琪
耐克
大眾產品和物的媒介化
第七章 流動︰流通的實踐與屬性
引言
小禮物
時間的壓力
斷裂與差異的流動
流通的屬性
流動的邏輯與實踐
第八章 巴西文化工業︰圖像、市場、展示
引言
巴西文化工業的三個歷史階段
全球微觀結構︰《猜火車》
全球微觀結構︰《超級無敵掌門狗》
人物傳記︰對行業的熱愛
“路徑,路徑,路徑,路徑,路徑,路徑,路徑”︰食人主義
第九章 結論︰虛擬對象與社會想象
引言
從表征到物
文化物自身
游戲︰本體論和擬仿
作為裝飾性表面的對象
商標︰結構配對與社會想象
表面想象
全球文化工業
致謝
中英文人名對照
譯後記
 

1998年我主編了國內第一套《全球化論叢》,距今已經十年整。這十年是中國與世界發生天翻地覆的十年,而造成這種巨大變遷的根本動因之一,便是全球化。從世界歷史的角度看,全球化實際上是人類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是我們這一時代的最重要特征。它理所當然地引起了世界各國學者的普遍關注,全球化研究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人文社會科學的熱點領域。在推動國內學術界的全球化研究方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功勛卓著。在過去的十年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既譯介了大量國外學者的全球化研究文獻,又出版了眾多中國學者的全球化專著論文。經過不懈的努力,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全球化”系列,不僅成為該社的一個品牌產品,也成為中國學界全球化研究水準的一桿標尺。

出版社決定進一步整合旗下的各種全球化翻譯作品,推出新的《全球化譯叢》,謝壽光社長囑我再為譯叢作一個總的序言。作為國內全球化研究的首倡者之一,我責無旁貸。其實,我已經為各種全球化譯叢或論叢寫過好幾篇序言。適應當時國內全球化研究現狀的需要,在那些序言中我反復表達的意思是︰人類正在進人一個全球化時代,全球化是一個人類歷史的轉變過程,其基本特征是,在經濟一體化的基礎上,世界範圍內產生一種內在的、不可分離的和日益加強的相互聯系。全球化既不是“西方化”,更不是“美國化”和“資本主義化”,它是一種客觀的世界歷史進程。不管人們承認與否,喜歡與否,害怕與否,它必將深刻地影響中國與世界的命運。唯有深人研究全球化的規律,積極應對全球化的挑戰,我們才能在理論與實踐上掌握全球化的主動權。現在,上述這些觀點幾成共識,無須再強調。尤其在實踐層面上,中國不僅深度介入全球化進程,而且是國際社會公認的全球化贏家之一。

那麼,在這里再說點什麼呢?我想說的是,全球化首先表現為經濟的一體化,但經濟生活的全球化不僅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方式、消費方式和交換方式,也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從而對民族文化造成深刻的沖擊。換言之,全球化不僅是一種經濟和政治現象,也是一種文化和學術現象,正在重塑我們的民族文化和學術研究,改變我們的思維所賴以參照的坐標系,要求我們同時具有民族性和全球性的雙向思維。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發展起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的中國學術,並使之走向世界,展現中國文化和中國學術的魅力和實力。

長期以來,建立在領土疆界之上的民族國家一直是我們進行想象和分析的基本依托和主要坐標,全球化的進程正在無情地撼動民族國家的傳統疆域。毫無疑問,在可見的將來,民族國家仍將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仍將是基本的政治身份標志。但是,必須清楚地看到,傳統的民族國家已經受到全球化的嚴重挑戰。全球化是一種穿越國界的過程,全球性是人類對民族性的一種超越。它既要求我們進行民族的思考,也要求我們學會全球的分析。民族國家仍然是我們進行比較分析的主要坐標,但全球社會也同樣應當是比較研究的基本參照。

因此,在文化建設和學術研究方面,我們必須處理好本土化與國際化的關系,既使文化建設和學術研究扎根于我國特殊的土壤中,同時又不背離人類社會的共同價值和普遍原理。立足于中國的現實,根據我國具體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歷史環境,研究我國的理論和實際問題,使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帶有中國特色,這是中國學術發展的前提條件。但是,人文社會科學必然具有超越國家的普遍性原理,離開這些原理,就無所謂科學。我們的學術研究應當在立足中國的基礎上走向國際化,應當使中國的人文社會科學成為國際人文社會科學不可或缺的組部分,使全世界的學者都認識到,中國的學術智慧是全人類學術智慧的重要內容。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