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漁

李漁
定價:90
NT $ 78
  • 作者:馮保善
  •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5071382
  • ISBN13:9787305071386
  • 裝訂:平裝 / 147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李漁,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生于江蘇雉皋。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18歲補博士弟子員,在明代中過秀才,入清後無意仕進,從事著述和指導戲劇演出。後居于南京,把居所命名為“芥子園”,並開設書鋪,編刻圖籍,廣交達官貴人、文壇名流。著有《凰求鳳》、《玉搔頭》等戲劇,《肉蒲團》、《覺世名言十二樓》、《無聲戲》、《連城壁》等小說,與《閑情偶寄》等書。

本書是關于介紹其生平事跡的專著。
 

目錄

一、引語
二、五經童子︰李漁在明季
三、另類人生︰入清後的李漁
四、浮世巧繪︰李漁的小說創作
五、結歡喜緣︰李漁的戲曲創作
六、活出情調︰李漁的生活藝術主張
七、歷久彌新︰李漁作品的傳播與影響
八、結束語︰說不盡的李漁
延伸閱讀書目
 

古代中國不僅是人類的文明搖籃之一,也是人類的精神搖籃之一。

按照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Karl Jaspers,1883—1969)的觀點,在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和中國文明出現之後,從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間,以公元前500年為中心,世界上又相繼出現了一系列的文明,可以稱之為軸心時代(Axial Age)。這些文明中出現了一些大思想家,對人類和世界的—些根本性問題提出了思考,提出了解脫或超越的目標與途徑。中國的孔子、老子、墨子、莊子等思想家,印度的《奧義書》和釋迦牟尼佛,希臘的詩人荷馬,悲劇家修昔底德,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柏拉圖、阿基米德,巴勒斯坦的先知等等,幾乎是同時在中國、印度和西方互不了解的情況下出現。他們創立了人們至今賴以為精神基礎的思想範式或世界宗教,他們仍然與我們生活在一起。如果以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歷史為坐標,再用雅斯貝爾斯的觀點來衡量,那麼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間的孔子恰恰是中國文明進入軸心時代的代表人物,他處在中間點和轉折點上︰中國文明出現到孔子,孔子到我們現今的時代,前後備2500年左右。孔子以前,中國有思想但沒有思想家;孑L子以後,中國古代思想家層出不窮,為中華民族ˋ乃至整個人類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而孔子開創的“溫故知新”、“信而好古”的思想原則,影響了中國的闡釋傳統,即尊重古人的思想遺產,不斷地理解、發展古人的思想,從中獲得思考和應對宇宙、社會、人生問題的資源,這也是我們今天為讀者奉獻這套《中國思想家評傳》簡明讀本的緣由。

縱觀悠久的中國古代思想史,中國思想家們貢獻出的成果具有極高的造詣與價值,在世界思想史上獨樹一幟,很多思想對于當代中國乃至世界而言,可謂日久彌新,極具生命力。百家爭鳴的先秦諸子、博大宏深的漢唐經學、簡易幽遠的魏晉玄學、盡心知性的宋明理學是思想學術的奇葩;佛教的色空禪悅、道教的神仙修養是宗教信仰的沃土;其他如經世濟民的政治、經濟理想,巧奪天工的科技、工藝之道,風雅傳神、丹青不老的文學藝術……都蘊蓄著豐富的思想。中國的思想一方面激烈辯論,水火不容,一方面百慮一致,殊途同歸;一方面開宗立派,門戶林立,一方面互相啟發,入室操戈。儒、釋、道三教可以論衡而融合,九流十家可以並行而不悖。總之,中國的思想成就豐富多彩,貫穿著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剛健中和等精神傳統,在繼承、闡釋中變化演進,一代有一代之勝,表現出綜合創新的特色。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