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愛與生的苦惱︰這是一部融唯我主義、悲觀主義、意志主義和虛無主義為一體的人生哲學著作。叔本華認為人生是不幸和悲慘的,痛苦是經常的,幸福是暫時的。對于幸福感越來越缺失的當下人群,可以此書撥開迷霧,審視自身。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出生于德國,歐洲近代著名哲學家,唯意志論者。游歷廣,閱力深,自命“人生就是痛苦”。他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而意志是世界核心與本質。人生苦痛,美的觀照可以消除物我之間的差別,達到物我合一以至“忘我”的境界。主要著作有《意志與表象的世界》、《論視覺和色彩》、《論處于自然界中的意志》等。
 

目錄

【譯序】
論痛苦與意志的煎熬
論生存之空虛
論人生的不同階段
論理念意識的存在
論自殺與死亡
論情愛與性愛
論性欲與生存意志的關系
論愛與憎的激情
戀愛是人生解脫的叛徒
論禁欲
論道德觀
論女人
論理念與情感
論人生之空虛與煩惱
論求生意志的肯定
論對死亡的恐懼
論人格
論榮譽與人性的愚昧
論名聲
論人性與物性
 

叔本華(Schopenhauer,1788—1860),出生于德國旦澤的一個世代經商的家庭。父親海因里希是一位紳士般的銀行家,富有而能干,指望叔本華能成為一個商人,承繼家業;但叔本華從小表現出來的興趣和志向注定了他不能實現父親的願望。母親約荷娜,才華橫溢,是名噪一時的擅長描寫風花雪月的小說家,她希望叔本華棄商從文︰但叔本華不堪忍受母親的風流和放蕩的生活習慣,終于在繼承父親一筆可觀的財產之後,與母親分道揚鑣,開始了他向往的文人學者的生涯。1818年,叔本華完成了他的代表作《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時年30歲。此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輾轉周折,叔本華于1833年定居法蘭克福,專心思考,埋頭創作,過著清貧且孤獨的生活,直到1860年去世為止。

叔本華游歷廣,閱歷深。在70余年的生活中,他的游歷遍及美國、荷蘭、法國、瑞士、比利時、奧地利、意大利等國家;他的興趣廣泛,對數學、自然科學、歷史、文學藝術、梵文經典以及古代歐洲思想都有深入的研究;他對語言頗有造詣,精通西班牙文、希臘文、拉丁文、英文、法文和德文;他廣交名流雅士;所有這些,使他的哲學有廣泛的背景和深厚的底蘊,使他的哲學獨闢蹊徑,自成一家,使他的哲學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

這時期(19世紀中葉),正逢歐洲百花齊放,競相爭妍。音樂上,貝多芬、瓦格納、柴可夫斯基為人類音域世界開啟了優美深邃的心靈;文學上,俄國出現了文壇巨擘,如托爾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德國孕育了狂飆運動的先驅歌德;哲學上,康德完成了批判哲學,黑格爾在柏林大學大張“合理就是存在”的旗幟。而叔本華卻獨闢蹊徑地創立了自己的悲劇人生哲學。

只有思考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只有真正體驗人生的人,才會寫出真正的人生哲學。叔本華就是這樣一位一生致力于對人生諸多問題作哲學思考的人生哲學家。簡單來說,叔本華的人生哲學是這樣一種哲學,它試圖對所謂形而上學問題與倫理學問題作統一的說明,從而建立一種沒有宗教的信仰。這種哲學把世界的本質看作是意志.把事物看成是意志的現象或表象,把意志與表象的諸多關系建立在人與世界的關系的基礎上一于是創立了一種新的人生觀.對人生提出了發人深省的見解。概括來說,我們可以對叔本華的哲學思想作這樣的描述︰人生就是意志的表現,意志是無法滿足的淵蔽;而人生卻總是追求這無法滿足的淵藪,所以,人生就是痛苦。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