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讀本(老人兒童合卷)

詩歌讀本(老人兒童合卷)
定價:82
NT $ 71
 

內容簡介

這是人的生命的一個合題︰老人與兒童相遇。這也是詩教的一個合題︰老人和孩子一起讀詩。本卷命名為“憩息詩鄉”,詩分“天道”、“人心”、“童心、童趣”三篇,而且全選中國古典詩詞,這都有返元、歸根之意。
 

目錄

讓詩歌伴隨一生——《詩歌讀本》總序
老少同讀,其樂融融——寫給本卷讀者
一、天道篇
春眠(唐‧盂浩然)
漫興(其七)(唐‧杜甫)
絕句(宋‧僧志南)
春日偶成(宋‧程顥)
客中初夏(宋‧司馬光)
絕句(唐‧杜甫)
社日(唐‧王駕)
滁州西澗(唐‧韋應物)
暮春即事(宋‧葉采)
小池(宋‧楊萬里)
題鶴林寺僧舍(唐‧李涉)
晚春(唐‧韓愈)
村晚(宋‧雷震)
立秋(宋‧劉翰)
七夕(唐‧杜牧)
登鸛鵲樓(唐‧王之渙)
畫菊(宋‧鄭思肖)
江雪(唐-柳宗元)
推窗(清‧袁枚)
觀書有感(宋‧朱熹)
宿甘露僧舍(宋‧曾公亮)
二、人心篇
游子吟(唐‧孟郊)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唐‧盂浩然)
秋風引(唐‧劉禹錫)
送友人(唐‧李白)
寒夜(宋‧杜耒)
夜書所見(宋‧葉紹翁)
秋夜寄丘員外(唐‧韋應物)
尋隱者不遇(唐‧賈島)
長安听百舌(南北朝‧韋鼎)
渡漢江(唐‧宋之問)
楓橋夜泊(唐‧張繼)
旅夜抒懷(唐‧杜甫)
靜夜思(唐‧李白)
題都城南莊(唐‧崔護)
新嫁娘詞(唐‧王建)
回鄉偶書(其一)(唐‧賀知章)
馬上作(明‧戚繼光)
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隴西行(唐‧陳陶)
就義詩(明‧楊繼盛)
三、童心、童趣篇
(一)童心
詠鵝(唐‧駱賓王)
詠白鷺(宋‧陳普)
詠白蓮(宋‧王禹傅)
詠尹(唐‧蘇)
題老人飲驢圖(明‧吳偉)
井梧聯句(唐‧薛鄖 薛濤)
續縣令題雁詩(宋‧縣令王奇)
春日曉妝(明‧葉小鸞)
中秋賦詩(清‧孔昭蕙)
送兄(唐‧七歲女子)
寄 女音保(清‧全寶)
詠松(清‧陸惠心)
冬日沈織雲表姊韞珠 女過談有作(清‧陸璃華)
詠金山(明‧王守仁)
賦竹馬(宋‧刁麟游)
旅夜書懷(采‧胡朝穎)
雨後(金‧馮辰)
黃鵠歌(漢‧劉弗陵)
長歌行(唐‧李泌)
石灰吟(明‧于謙)
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
即事(之一)(明‧夏完淳)
(二)童趣
喜小兒學步(宋‧戴咼)
同樂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其二十)(唐‧劉禹錫)
園果(唐‧王建)
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百憂集行(節錄)(唐‧杜甫)
所見(清‧袁枚)
溪居即事(唐‧崔道融)
秋日行村路(宋‧樂雷發)
夏日田園雜興(其七)(宋‧範成大)
南田耕舍二首(其一)(元‧黃鎮成)
牧童詞(唐‧張籍)
山中(唐‧李涉)
牧童詞(唐‧李涉)
牧童(唐‧隱巒)
幼女詞(明‧毛鉉)
采蓮(宋‧孫光憲)
采蓮女(唐‧霍總)
采蓮曲(其二)(唐‧王昌齡)
八拍蠻(唐‧孫光憲)
打虎兒行(清‧毛奇齡)
冬至日寄小 阿宜詩(節錄)(唐‧杜牧)
附︰詩教的傳統(牟堅)
 

奉獻給讀者的這套《詩歌讀本》,共分六卷︰《天籟之聲——學前(0- 6歲)卷》,《成長之歌——小學(7-12歲)卷》,《生命幻想曲——初中(13-15歲)卷》,《心中的詩——高中(16-18歲)卷》,《詩道尋蹤——大學(19 22歲)卷》(此卷讀者可含大學畢業以後的青年人、中年人),《憩息詩鄉——老人(60歲以後)�1童(7-12歲)合卷》。

讀者不難看出我們的“雄心”︰《詩歌讀本》的對象涵蓋各個年齡層次的讀者,我們的編輯理念是︰“讓詩歌伴隨一生。”

讀者自然要問︰你們為什麼要編這樣一套書?你們如何編這套書?

我們的編輯靈感,來自中國的“詩教”傳統。其實,不僅是中國,世界許多民族,特別是希臘、印度這樣的古老民族,都有=個詩教傳統。

所謂“詩教”,按我們的理解,它有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從人的方面說,也是更接近本義的,就是要以詩來管理、教化社會,以詩治國。這就是《詩大序》所說︰“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莫近于詩。”這里有一個核心的治國理念,即對人心、民心、民情的重視。觀人心、民心、民情的最好途徑,就是听其聲,所以又有“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因”之說。這就是所謂“詩可以觀”的功能。按儒家的理念,詩的最大功能還是對人的精神的引導、教化,這就是孔夫子所說的“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禮記‧經解》)。也就是要通過詩歌的吟誦,發泄不滿和悲苦,使情緒得以平復(“詩可以怨”),然後,通過詩的移情興發、潛移默化的作用,涵養人的中和之性情(“詩可以興”),由個人心靈的淨化、性情的溫柔敦厚,進而發展為人與人關系的融合,彌漫于家庭、社會以至國家,就可以達到天下的長治久安與和諧(“詩可以群”)。

對這樣的儒家的以詩治國觀,歷來是有不同看法的,也有尖銳的批評,這里不作討論。我們注重的是其中的一個合理因素,即對人的心性、內在精神世界以及人倫關系的重視,強調詩歌對提升、淨化人的心靈的作用,移風易俗的作用。由此,我們想起了人們已經熟知的“人詩意地棲居”的理念,這樣的聯想大概是有道理的。

一位中學老師對這一理念作了這樣的闡述︰“人生活在兩個世界里。首先我們生活在現實世界里,生活在一個世俗化的世界里,生活在一個充滿著丑陋和污濁的世界里。但這絕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每一個人還擁有另外一個世界,那是一個意義的世界,是一個詩意的世界”。這位老師說,“為了一種詩意的生活”,這就是我們今天需要閱讀詩歌的“第一條理由”(馬小平︰《走近詩歌》)。

這自然是有感而發︰今天的中國,人的情感的沙化,趣味的粗鄙,精神的沉淪,心靈的扭曲,人倫的喪失,人際關系的冷漠,都已十分嚴重,構成了真正的民族精神危機、社會危機。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作為普通的教師、學者,普通百姓,總體上會有無能為力之感;但我們還可以“救出我自己”,這就是我經常說的,我們至少可以在自己和周圍的小圈子里,創造一種“有意義的生活”,“詩意的生活”。這絕不是對現實的逃避,恰恰是以我們自己的方式,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精神失落的現實的補救。而要創造有意義的詩意的生活,最重要也是最簡捷的途徑,就是閱讀詩歌。這也是我們提出“讓詩歌伴隨一生”的理念的最基本的意義︰在不間斷的詩歌閱讀中,人將永遠保持對生命意義的探尋,對真、善、美的向往與追求,永遠保持不斷提升和淨化自我心靈的態熱,這確實是一個人一生的生命命題,也是我們面對假、惡、丑,必須堅守的最後的人生底線。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