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都:京都

千年古都:京都
定價:299
NT $ 260
 

內容簡介

京都,古老典雅且靜謐。長年的歷史積淀,使得京都處處都彰顯着千年古都的繁華光景。然而實際上現在的京都中,平安時代的建築早已湮沒於歷史的塵埃,盪然無存。這座都城是如何誕生,又經歷了怎樣的風雲變遷,才最終作為「古都」殘存下來的呢?高橋昌明著的《千年古都京都(精)》以古都的誕生開篇,用悠然的筆觸描繪了京都的悠悠歷史漫漫人情,為大家揭開了「花之都」的神秘面紗。

高橋昌明,日本歷史學家,神戶大學名譽教授,專攻日本中世史。1945年出生於高知市,1969年獲得同志社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研究系碩士學位。2002年取得大阪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曾擔任滋賀大學教育系教授,神戶大學研究生院人文學研究科教授。高曉航,2013年畢業於北京語言大學,隨后進入研究生院攻讀同聲傳譯專業。並於2013年起擔任北京語言大學網絡教育學院日語口譯、日語寫作課程的教師一職。曾參與《日語諺語圖解詞典》的翻譯工作。
 

目錄


第一章 平安京的誕生——初始的時代
第二章 「花之都」的光與影
第三章 從平安京到京都——中世的序幕
第四章 京都與六波羅——經歷內亂和災難
第五章 武家之都——從南北朝到室町
第六章 京都大改造——信長與秀吉的京都
第七章 印象古都——江戶時代的京都
結語——「古都」京都的未來
后記
 

這座寺的形態、造型,氛圍,我都很欣賞。大報恩寺,通稱千本釋迦堂。位於京都市西北方向,上京區七本松路今出川上行街。即便這樣解釋,對於初次聽說的人來講大概也搞不清方向吧。大報恩寺以西四百米是北野天滿宮,是祭奠菅原道真的地方。國寶級的本堂(釋迦堂),正面五間,側面六間,是純和式建築。這里的「間」指的並非是一間即六尺(約一點八米)的長度單位,而是指日本建築中柱子之間的空隙。五間的話便是有六根柱子,柱子之間有五個空隙。本堂進深很深,十分穩固。正面是密格吊窗,兩側設有門、密格吊窗以及多槽推拉式格子門,呈現出三面開口的開放式格局。屋頂是歇山式的扁柏樹皮茸頂,頂面寬敞斜度舒緩。正面的外陣用於信徒參拜,有兩開間寬,甚為寬余。

本堂在拆遷修理時,曾發現一些脊木和棟札,從刻在上面的文章可以看出,本堂於安貞元年(一二二七年)上梁。雖說大報恩寺也是寺院,但與平安時代的貴族寺院有所不同,當時流行釋迦念佛(信奉南無釋迦牟尼,追求成佛),大報恩寺作為念佛道場,是一座平民的寺院。《徒然草》中對此也有所提及,大報恩寺的長老開啟了釋迦念佛的風潮。本堂旁邊的靈寶館,可謂是鐮倉雕刻的寶庫,十大弟子立像(一二一八年,快慶作品)、六觀音菩薩像(一二二四年,定慶作品)與其他兩座佛像都是重要文化遺產(簡稱「重文」)。主佛釋迦如來坐像(行快作品)雖然也是重要文化遺產,但被安藏在寺院最里面內陣的神櫥中,並不對外公開。

大報恩寺修建時,正逢京都歷史上的重要時期。大報恩寺初建於承久三年(一二二一年),正是承久之亂發生的那一年。后鳥羽上皇企圖推翻鐮倉幕府未果,反而造成了王朝勢力衰退,武家勢力膨脹的結果。自平安建都以來,內里一直處於燒毀和重建的循環中。安貞元年,大報恩寺本堂上梁,同年內里(禁宮)被燒毀,此后再未被重建過。這也意味着時代已經進入鐮倉時代,平安時代已完全成為過去式。

「京都」這座大城市,自不必說,始於都城「平安京」,這也是平安時代的由來。因此現在說起京都,很多人會想到平安京,想到它是日本極具代表性的古都,傳承着優雅的王朝文化。但實際上,現在京都的街市中,沒有一處是平安時代留下的建築。即便是天皇的住所京都御所,與原本的內里相比,位置和規模也完全不同。

環望郊外,天歷六年(九五二年)建造的醍醐寺五重塔是最古老的建築,但這也是平安京建成后又歷經了一個半世紀才修建的。其他的古老建築,例如現在大原三千院的本堂往生極樂院,修建於康治二年(一一四三年)到久安四年(一一四八年)之間。太秦廣隆寺的講經堂,建造於永萬元年(一一六五年),因為被漆成了朱色所以又稱赤堂。

平安京又或者京都,曾幾度遭逢戰亂、大火、大地震等重大災難,並在危機中涅槃,像鳳凰一樣浴火重生。在災難與重建的反復循環中,京都沒有直接繼承平安京的任何建築。至少,在地面上可見的建築卻盪然無存。筆者雖認為,文化遺產因為古老才值得尊敬,因為新建才卑下,但在理解京都的時候,不得不首先考慮以上事實。

同樣,大報恩寺也在應仁之亂中以及享保十五年(一七三〇年)的大火中被燒毀,只殘留下本堂。京都市於一八八九年(明治二十二年)起施行市制。當時的市區被稱為舊街市。大報恩寺的本堂在舊街市的西北處,是那個區域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京都中殘存的最古老的建築建於平安京的最后一年,這也是機緣巧合吧,有的時候歷史就喜歡這樣開玩笑。大報恩寺是新舊時代交替的里程碑,正如第三章中所述,大報恩寺是標志着京都從天皇、上流貴族的城市,向庶民主導的新城市轉變的代表性建築。

本書將從現代日本史學的角度出發,分析京都自平安京建都以來,到近代開端為止所經歷的波瀾起伏的歷史。其中,平安京和京都作為都城,兩者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其具體的存在方式都有很大變化,對此本書將作出闡釋。簡單概括來說,本書記敘了京都作為為實現律令制國家的支配制度的官方設施,克服了修建的「頭大腳輕」的平安京的不便之處,解決了其存在的問題,成為一個順應時代和人心的新型城市的過程。

同時本書也旨在具體闡明,京都與平安京雖是如此不同,卻至今仍讓游客們感受到平安時代氛圍的緣由。

京都中平安時代的東西明明已經所剩無幾,但為什麼我們仍舊能夠感受到「千年古都」的氣息?若能解釋其中的一二緣由,筆者也倍感幸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