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獻給古典音樂從業者;獻給渴望把孩子送上音樂道路的家長和老師們;一本展現整個西方古典樂界打造精英演奏家模式的著作。

19世紀的意大利曾有這樣一則傳說: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把自己的靈魂交給魔鬼,由此換得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藝。你是否也曾好奇,馬友友怎樣成功書寫他的傳奇;朗朗又如何橫空出世。

《音樂神童加工》雖以小提琴界為研究主體,卻意在展現整個古典樂界打造精英演奏家的模式:野心勃勃的家長自作主張,引領孩子走上一條前途未卜的人生道路。他們與老師合作,力圖讓年幼的孩子克服愛玩天性,苦練樂器。老師帶給學生的不只有樂理和演奏技巧,更包括獨奏界的處事規則和人脈資源。他們甚至親自為學生參加比賽、獲得演出機會打通關系。指揮、經紀人、小提琴制作師……一個又一個角色在獨奏教育中逐漸登場。然而,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地維護着家長和學生時而脆弱、時而熾熱的夢想;盡管他們都清楚,絕大多數學生無法走通這條獨奏之路。

在近二十年日復一日的高強度樂器訓練中,獨奏學生不僅需經歷自我懷疑和彷徨,更要苦苦尋覓進入古典樂市場的契機——師從一位獨奏大師、贏得一場重大比賽,或是一把稀世小提琴……

伊莎貝拉·瓦格納(Izabela Wagner),社會人類學家,現任波蘭華沙大學社會學學院副院長、兼任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HESS)社會運動研究中心研究員。她還曾任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和復旦大學訪問教授。

作者出身音樂世家,父親是一位作曲家,母親則是音樂教育領域的教授。受父母影響,她從小練習鋼琴。在從事社會科學研究之前,伊莎貝拉於1987年以優異成績獲得波蘭波茲南音樂大學(Music University in Poznan)音樂專業碩士學位。此后,她在法國南特音樂學院任教,還曾於巴黎教授私人鋼琴課程。1996年,她進入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攻讀社會學博士學位,並於2006年以該學院最 佳成績畢業。本書正是基於作者博士論文(法語)的英語版(由作者本人整理)所譯。

伊莎貝拉的兒子也曾是一名獨奏學生。如她本人所寫,這正是她研究的起點,卻也給其田野調查帶了額外的自我掙扎和煩惱。她時常在母親和社會研究者兩個角色間左右為難。然而,能兼具深厚樂理和社會學理論、並以人類學視角深入剖析古典樂界復雜社會關系的學者,除作者本人外恐怕難出其右。
 

目錄

前奏——舞台上的鬧劇 3

第一章:獨奏班之前 11
獨奏學生的早期社會化 11
樂器教育的開始 14
參加試奏,成為獨奏班的學生 18
給孩子貼上「天才」標簽及其作用 21

第二章:三方合作——獨奏教育的第一階段 24
老師、家長、孩子的三方互動 24
助手家長:對孩子進行調教 27
父母的投資 29
年輕獨奏者的樂器練習 32
抗拒工作 35
家長與老師的沖突和協商 36
家庭地理位置上的遷移 38

第三章:獨奏班——與精英世界進行社會化之地 44
什麼是獨奏班? 44
獨奏班中的學生等級 50
獨奏世界內的社會化——參與比賽 52
結論——獨奏教育第一階段:彼此依賴 58

第四章:危機與職業接合——獨奏教育第二階段 60
當危機來臨……家長給予學生的部分解放 60
去上學還是在家練琴? 63
獨奏教師及其班級 65
職業接合過程 71
職業接合中的磨合階段 72
三堂獨奏課 72
大師與學生間的沖突 77
職業接合中的積極合作期 86

第五章:危機 93
危機和破裂 93
年輕演奏者的解放 96
特定的專業文化 102

第六章:建立支持與合作網絡——獨奏教育的第三階段(1) 110
走向獨立、進入獨奏市場 110
職業接合中的消極合作期 112
次要行動者的主要作用 112
小提琴制作師不可或缺的支持和擁有一把優質小提琴 119

第七章:步入成人階段的職業生涯——獨奏教育的第三階段(2) 133
贊助和音樂生涯 133
非正式支持網絡的力量 136
國際比賽:為獨奏職業進行的選拔 138
音樂會組織者的貢獻 147
獨奏學生世界中的特定人際關系 152
獨奏學生的職業生涯 153

第八章:優秀的職業 165
對獨奏教育的特殊總結:一些附加特征 165
年輕獨奏者的職業典范 174
總結:職業接合、與一切照舊的獨奏界 175
安娜塔西亞:舞台鬧劇的背后——尾聲 178
方法論附錄 182
困難及局限:進行民族志研究時的介入和距離問題 182
與依附田野(fieldwork attachment)有關的一些特殊問題 184

后記 187
參考文獻 188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