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藝術

死亡的藝術
定價:250
NT $ 124 ~ 225
  • 作者:波卡仁波切
  • 原文作者:Bokar Rinpoche
  • 譯者:項慧齡
  • 出版社:橡樹林
  • 出版日期:2011-10-2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409252
  • ISBN13:9789866409257
  • 裝訂:平裝 / 200頁 / 16.8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我們無法迴避死亡;人若真能不死,認真想想,後果也實在不堪設想。

  但是透過自身對死亡的訓練,我們學會了接受,在命終之際,我們的心可以是輕鬆而愉快的。這不僅在那時對自己有益,對我們的親戚、朋友與所有相關的人士也同樣有益。

  時至今日,死亡這個議題在許多社會中仍是不可碰觸的禁忌。然而不論人們怎麼避而不談、視而不見,死亡仍時時刻刻以各種型態現身,有時來得既快又猛,有時則是慢得令人備受折磨。但無論如何,生命的定律是:有生,就有死。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及早做好準備,以優雅從容的姿態迎接死亡?

  本書是波卡仁波切在印度波卡寺所給予的開示彙編,其中收錄許多他與弟子的精彩問答。仁波切從積極正面的觀點,帶領我們用更開闊的視野,重新認識「死亡」真正的面目。他說,死亡只是無常的結果。當我們越能夠觀照無常,時時刻刻對死亡保持覺察,不逃避,亦不恐懼,我們的心就有能力為死亡做好充裕的準備。因此不論死亡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到來,對我們都不會是一種震驚,因為我們知道:儘管死亡不可避免,卻絕不是生之盡頭,而是另一種生命狀態的開端;死亡的藝術,同時也是生命的藝術。

  波卡仁波切藉由這個珍貴的教法,讓我們了解死亡時會經歷的不同階段,並舉出一些偉大成就者的實例來說明死亡;他也提供我們一些教導,讓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修習死亡;此外,當親人即將離世時,我們該如何幫助他們驅除對死亡的恐懼,坦然的面對,也提出許多有益的建議。

作者簡介

波卡仁波切(Bokar Rinpoche,1940 ~ 2004)

  波卡仁波切是達香噶舉傳承持有者,於1940年誕生於西藏阿里地區一游牧家庭。四歲時,為第十六世噶瑪巴嚷窘日佩多杰認證為第一世波卡仁波切的轉世。第一世波卡仁波切於阿里地區的天洞專心苦修,完成一千遍「紐涅」(十一面觀音聖者斷食法)的修持。一如前世,波卡仁波切致力於實修。1959年逃亡至印度後,他在卡盧仁波切的指導下,完成三次嚴謹的三年三個月傳統閉關。1978年,第十六世大寶法王任命他為隆德寺閉關中心的金剛上師,前後指導了四期的傳統閉關。1984年,他在大吉嶺地區彌律村創建「波卡涅敦確闊林」,往後幾年又建立兩座閉關中心及一所佛學院,致力於培養僧團及利生志業,弘法足跡遍及世界各地。

  仁波切素有「禪師中之禪師」的美譽,是第十七世大寶法王的上師之一。仁波切圓寂時稀有瑞相環生,第十七世大寶法王鄔金欽列多傑親臨波卡寺主持七七法會。

譯者簡介

項慧齡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英國史特靈大學出版學碩士,現專事翻譯,譯有《當和尚遇到鑽石》《修行百頌》《你可以更慈悲》《蔣貢康楚閉關手冊》《穿越六道輪迴之旅》等書。目前定居西雅圖。

 

目錄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推薦序文
第十二世大司徒仁波切推薦序文
波卡寺住持堪千東由仁波切推薦序文
怙主波卡仁波切簡介
英譯者序
法文版本導言

死亡
死亡中陰
死亡中陰的進一步細節
中陰的修行
自殺
偉大人物的死亡
事物之本質

死亡的藝術
了無恐懼地死亡
死亡的三種方式
特殊的議題

接近死亡
觀照無常
無常五要點
七支祈願文

當其他人死亡的時候
照料亡者
慈悲的法門
佛之名號
進一部細節
特殊的技巧

【附錄一】六種中陰
【附錄二】七支祈願文
辭彙解釋

 

英譯者序

  如果我們仔細思量,很快就會了解到,死亡是我們人生中唯一的必然。當然,我們不知道死亡什麼時候會輪到我們頭上。我們有一個選擇:我們可以面對死亡,或者完全忽視它。我們是要把死亡的時刻視為一場最後的災難,還是想要為死亡做準備?

  一般而言,西方文化把死亡視為一種不可加以檢視的禁忌。現在,死亡主要是由醫學和心理學專家來處理。本書包含的教法,強調在今生從事修行的根本重要性。藉由建立一個穩固的修行基礎,我們要與死亡的現實共存就會容易許多。

  你將會從握在手中的這本書發現什麼?波卡仁波切帶來一個活躍積極的傳統,這個傳統是他透過研習和關愛生者、死者而養成。波卡仁波切對於藏文法本及其實修應用的精通熟學,在此濃縮成為本書的四個章節。他引導你通過死亡的不同階段,給予你面對死亡的善巧方便。他顯示,時時刻刻對死亡不可避免地保持覺察,既可豐富你的人生,也可以為死亡做準備。他提供在日常生活中接近死亡的教導,以及幫助他人面對死亡的方針。

  本書以偉大瑜伽士卡盧仁波切的實例來說明死亡。藉由這個例子,我們發現在一個覺醒者的死亡過程中,「覺察無常」所扮演的角色。我們可以從這個修行來學習。

  請仔細閱讀這些教法,這有如波卡仁波切為我們帶來的種子。如果我們用思與修來滋養這些種子,就會長出充滿喜悅智慧的花朵。這種智慧將照亮生死,驅除恐懼與畏怖。

  這本書是由一本法文書的翻譯,以及後來波卡仁波切在印度米里克(Mirik)所給予的開示彙編而成。為了那些不熟悉藏傳佛教的讀者,本書也加入了「辭彙解釋」來釐清特定詞語的意義。

  願本書為你帶來充滿喜悅的智慧!

 

內容連載

照料亡者
問:在過去,宗教教導人們對亡者採取一種特定的態度,提供某種協助;但是我們目前身處的社會對宗教大多漠不關心,並且產生一種從不聞不問到緊張失控的兩個極端行為。一些人對此感到不自在,並且試圖在這個社會框架內去尋求幫助亡者的解決之道。什麼才是正確的態度?

答:當摯友或親戚過世時,人們會非常痛苦。我們常常看見人們哭泣,或用其他方式表達哀傷;有時候,他們表達悲傷的方式非常強烈。雖然這種行為對亡者一點幫助也沒有,但卻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為什麼人們會有這種行為舉止?除了不由自主的悲傷之外,他們錯誤地相信,表達悲傷是證明自己愛那個正在受苦之人的方式。

另外一個事實是,漠不關心只會讓亡者更痛苦。亡者會感覺被遺棄,而獨自面對他或她的痛苦。垂死者需要感覺自己沒有被遺棄,他們需要感覺自己和自己所受的痛苦受到人們的關心。

因此,這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去尋找正確而具有利益的態度。剛開始,我們可能會認為,只要保持平靜的心,不採取冷淡的態度就足夠了。

這種做法是遠遠不足的。我們也需對亡者表達更多的愛。那種愛必須是真誠而深刻的。垂死者需要在我們的行為和字字句句中感受到我們的愛。眼淚和悲傷不是顯示我們的愛的真正方式。相反的,我們應該用光燦的寂靜和巨大的關懷來表達我們的愛。①

(註1:波卡仁波切是這種態度的完美示範。身為仁波切的口譯,我(法蘭科斯‧傑克馬特)常常有機會陪伴仁波切造訪垂死者或身患重症的病患。在此,我舉出一個例子。有一個年輕女子飽受癌症之苦,她曾經閱讀過幾本佛教書籍,並且對佛教產生極大的興趣。她透過許多人的因緣,在居住的城鎮遇見一名佛教徒。在此不久之後,波卡仁波切依約抵達造訪該城鎮。女子的佛教朋友知道她想要遇見和皈依一位上師,於是詢問仁波切是否介意去看看她。年輕女子住在一個小房間裡,她無法站立,必須留在床上。女子為了仁波切的造訪,已經請人張羅了一些茶水和餅乾。波卡仁波切應她之請,給予她皈依。然後,波卡仁波切仁慈地對她解釋佛教的一些事情,說著令人感到寬慰的話語,並且向母親對待孩子一般,用相同的關愛碰觸她的臉龐。在仁波切的言語和態度中,沒有憂慮、悲傷、悔恨,只有愛,如天空般廣闊、明晰、自由的愛。接著,仁波切坐在床尾的一張椅子上注視著女子,雙眼充滿大慈和無限的溫柔。整個房間充滿這樣的氣氛。眼淚如珍珠般無聲地從生病的女子雙眼滾下,她的心是寂靜的,沒有恐懼,充滿了她剛剛領受的愛。)

問:我們是否應該告訴垂死者,他們即將死亡了?
答:這並沒有一般性的規則。我們需考慮的是,這個病人是否能夠接受死亡的想法,而不會產生更多的痛苦。多半的情況是,不告訴人們他們即將死亡是比較好的做法,因為他們肯定不會從中獲益,反而可能感受到更多的痛苦。如果垂死者曾經從事一些修行,那麼我們可以告訴他或她平靜地思量死亡,為死亡做準備;否則,我們就沒有必要雪上加霜。

問:當某個和我們親近的人即將死亡時,我們很難掩蓋悲傷。我們怎麼知道自己的悲傷對垂死者或亡者沒有好處?我們該如何控制悲傷?
答:事實上,眼淚對垂死者或死者弊多於利,我們的眼淚和痛苦會為他們製造更多的痛苦。

在法之中,痛苦從生與死中產生,而這個世界本具的痛苦,一般都是慈悲的對境。當某個和我們親近的人死亡時,我們所感受到的悲傷讓我們覺察到痛苦。悲傷應該把我們帶向慈悲,而慈悲將會以祈請、持咒、從事善行、把善行的功德迴向垂死者或亡者的方式來展現。這些祈請文也將幫助我們舒緩自己的悲傷。

一般的悲傷無關修行的態度或慈悲,僅僅是一種執著。這種不生起祈願的悲傷,是一種無用的感受。再者,《西藏度亡經》中解釋,太多的哭泣和太多的悲傷,對剛剛去世的人有害。這個人感覺到我們的悲傷,因而受苦。此外,亡者看見我們痛苦,將會對我們更加執著,而可能製造從中陰解脫的障礙。

然而,慈悲是健康有益的態度。在今生與我們親近的人,和我們有著非常親密的業緣。在我們的生生世世中,那個人可能曾經多次是我們的父親、母親或朋友。過去從事的惡行製造今生的痛苦,並且帶來未來痛苦的種子。心懷慈悲代表我們如此思量:「現在這個人正在受苦,為了不讓他或她在未來墮入惡趣(下三道),我需要做一點事情來幫助他或她。」因此,我們向上師和三寶祈請,為那個人施行供養和發願。然後,我們思量,上師的心、我們的心和亡者的心合而為一,我們住於禪修之中。這即是正確的態度。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5
    $124
  2. 新書
    79
    $198
  3. 新書
    79
    $198
  4. 新書
    88
    $220
  5. 新書
    9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