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教∶一種文明

猶太教∶一種文明
定價:239
NT $ 208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經典,也的確算得上是鴻篇巨制。正因為如此,加上兩位著名學者同樣堪稱經典、近乎鴻篇巨制的公正而苛刻的評介,作為后學、譯者和俗人,自然不敢妄動「作一長序」的念頭,非怕不能「引玉」,實恐有「續貂」之嫌。

由於某些原因,人們往往把猶太文明視同為猶太教。在古代的確如此,這不僅因為猶太教是一個民族宗教,而且猶太教是猶太人的全部精神與物質的「惟一」。但在現代,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對此,開普蘭進行了理論上的論證並指出,通常所說的猶太教不僅包括猶太宗教,而且還「包括歷史、文學、語言、社會組織、民間約束、社會和精神理想、審美價值等,所有這些的總和構成了一種文明」。這就是說,宗教是一種文明的固有性質和重要內容,但宗教又不是文明的全部,而只是其中的組成部分。猶太教是一種文明,猶太人屬於猶太教,猶太宗教屬於猶太文明。
 

目錄

「漢譯猶太文化名著叢書」總序
譯者序
開普蘭的「猶太教」六十周年祭:
重新評價
1981年版序
1967年版序
1957年版序
1934年版序
緒論
第一章 猶太教面臨的危機
第一篇 危機中的諸因素
Ⅰ.破壞性因素
第二章 現代政治秩序
第三章 現代經濟秩序
第四章 現代意識形態
Ⅱ.保護性因素
第五章 保護性內在因素
第六章 保護性環境因素
1.反猶主義
2.天主教
Ⅲ.決定性因素
第七章 目前急需:一項重建計划
第二篇 目前滸的猶太教形式
第八章 猶太教改革派
第九章 對改革源猶太教的批判
第十章 猶太教保守派
第十一章 猶太教新正統派
第十二章 對新正統派猶太教的批判
第十三章 猶太教保守派
第三篇 理想的猶太教形式
第十四章 作為一種文明的猶太教
第十五章 猶太教作為一種文明的構成因素
1.土地
2.語言
3.道德法則、法律和民間習俗
4.民間約束
5.民間藝術
6.社會結構
第四篇 以色列:猶太民族的地位和組織
第十七章 以色列人的民族性
第十八章 作為一種文化概念的民族主義
第十九章 作為一種精神號召的民族主義
第二十章 以色列人的地土
第二十一章 猶太社區組織
第五篇 上帝:猶太宗教的發展
第二十二章 引言:對宗教問題進行重新定位的需要
第二十三章 宗教猶太生活中的地位
第二十四章 猶太宗教的民間性
第二十五章 猶太宗教的歷史發展階段
第二十六章 實用的闡釋方法
第六篇 《托拉》:猶太教作為美國猶太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第二十七章 引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托拉》
第二十八章 猶太社會環境
1.猶太家庭
2.猶太聖堂
第二十九章 猶太習俗
1.宗教習俗
2.文化習俗
第三十章 猶太倫理觀
1.倫理動機
2.法學對倫理學功效的認可
3.經濟公正
第三十一章 在美國進行猶太教育的意義
第七篇 結論
第三十二章 未來藍圖:一個創造性的猶太教
注釋
 

這是一部經典,也的確算得上是鴻篇巨制。正因為如此,加上兩位著名學者同樣堪稱經典、近乎鴻篇巨制的公正而苛刻的評介,作為後學、譯者和俗人,自然不敢妄動「作一長序」的念頭,非怕不能「引玉」,實恐有「續貂」之嫌。但俗人不能免俗,寫下幾句話作為開場白,就算與未謀面的讀者交個朋友吧。

摩迪凱·開普蘭(1881~1983年)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和猶太思想的闡釋者,他創立了猶太教重建主義哲學體系,並因此而成為幾代猶太人的精神領袖。

猶太教重建派的思想及其實踐集中體現在開普蘭的代表作《猶太教:一種文明》(一譯《作為一種文明的猶太教》)一書中。該書完成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旨在為面臨現代觀念沖擊的猶太人提供一種符合時代要求的文明,將猶太教內部觀點各異的教派和紛紜復雜的觀念納人重建派的猶太哲學思想之下,從而挽救猶太人的精神與民族危機。作為重建派的思想宣言和行動綱領,該書對猶太文明的歷史、現狀和未來作了深刻而全面的分析,提出了現代猶太文明的藍圖,可謂一種「實用主義」的解決方案。全書內容豐富但表達簡約,文筆嚴謹卻通俗明了,寓「神秘」於「自然」之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關於該書的哲學思想、宗教觀念和文化內涵,讀者可以自己去品味和理解,不需譯者贅言。在此僅就美國猶太教的背景和特點談一點看法。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美國社會是一個大熔爐。19世紀到20世紀中葉,對「新大陸」的翹望變成了歷史上最大的移民潮,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膚色的人把美國看成黃金、欲望、自由之鄉。猶太人也不例外,並且由於中世紀以來歐洲對猶太人的持續迫害,到30年代末,美國這個遠離「舊大陸」的避難所中的猶太人已有近500萬人。這些猶太人在經歷了創業和積累階段之後,開始安定下來,許多人已經卓有成就。他們一方面己經現實地接納並融人了美岳社會,把美國看成是自己的第二故鄉;一方面卻又體會並滋長了一種失落感和無歸屬感,更加懷念自己的傳統文化和那片上帝賜給的「希望之鄉」。美國這個「大熔爐」熔煉了各種文明,包括古老的猶太文明,但這只是表面上的。大部分猶太人仍然結鄰居住在各地的猶太區里,努力、小心地保護著兩千年前的古老傳統。有些美國猶太人雖然成了政界名流、思想大師、科學巨匠和工商業成功人士,但他們的靈魂深處卻充滿了痛苦、困惑和迷茫,對自已擁有的猶太教徒和美國公民的雙重身份產生了心理不適以至分離古許多猶太人在這種精神折磨中拷問自已:我是誰?

理想與現實、傳統與更新、宗教與世俗之間的激烈沖撞,甚至安息日與禮拜日、披巾與西裝的不和諧以及對外通婚等「不大不小」的矛盾困擾著「無所不能」的猶太人,對星條旗的忠誠和對錫安山的熱愛使得美國的猶太人左右為難、彷徨不已。有些猶太人只能白天西裝革履駕車上班、掙錢,大談經濟公正,晚上回家身著長袍虔誠祈禱、誦經,懷念亞伯拉罕,有些商人安息日也得開業,甚至星期六守了安息日,星期天也不得不繼續「安息」一天。其實,當岳家大到能夠包容下兩個以上的民族以後,國民的忠誠就受到了挑戰,他們必須在國家和民族之間作出選擇,只不過沒有哪一個民族表現得像猶太人這樣強烈而已。自公元70年猶太人開始漂零世界各地以來,猶太人就試圖在國家和民族之間作出選擇,但最後的選擇往往是痛苦的,一個不願歸化的民族只能受到國家權力的強制,甚至迫害,猶太人在歐洲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證明。這是一個從來也沒有解決的悖論:或者恪守猶太人的自我而不容於所在的國家,或者同化為所在圉的公民而舍棄自我。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