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

日本史
定價:350
NT $ 180 ~ 352
  • 作者:李永熾
  • 出版社:水牛
  • 出版日期:2003-03-1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5991192
  • ISBN13:9789575991197
  • 裝訂:平裝 / 309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日本沒有種族的大融合,
  但其文化的融合卻極其明顯!
  透過本書,看日本文明如何
  以「先進文明」為典範而進化!

  每個國家都有其歷史與文化的特色,日本也不例外。但日本與中國毗鄰,在文化上受中國文化之影響既深且鉅,因而中日兩國彼此間常有同文同種之稱。民國成立後,尤其在日本意圖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時候,同文同種的呼聲更是高入雲霄。他們侵略中國,認為是拯救中國以超拔列強壓迫。二次大戰前,這種觀念在日本普遍存在。中國之倡言同文同種,亦有其背景。

  但如果研究日本史而受這些心理與政治因素的影響,對日本的發展過程勢難作系統的了解。本書為避免這些痼癖,儘量不強調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深廣度,而擬以日本的進展過程作主體,以了解日本歷史的獨特發展形式及其文化特徵。

  本書敘述以社會、文化發展為主體,由原始社會起,以至封建社會沒落止。在時代的區分上,將日本歷史分為原始社會、古代社會與封建社會。封建社會又分為形成期、發展期、確立期與沒落期(內部矛盾時期)。在敘述上,每一時期,政治、社會與文化各層面交錯並行,藉以顯示該一時期的精神氣氛與特徵。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永熾


  民國28年生,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曾任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現已退休。

  致力於日本史、中國近代思想史、日本近代史研究。著有學術專著:《日本史》、《福澤諭吉社會思想之研究》、《日本的近代文化與知識份子》、《日本近代思想論集》、《中國歷史一百講》、《西洋歷史一百講》、《莽原集》、《歷史的長城——史記》、《不屈的山嶽——霧社事件》、《歷史的跫音》、《徒然集》、《臺灣歷史年表,終戰篇》、《徒然集續集》、《日本式心靈——文化與社會散論》、《日本近代史研究》,《歷史•文學與臺灣》、《世紀末的思想與社會》等。

  譯作有《尼采》、《愚神禮讚》、《韋伯的比較社會學》、《山之音》、《我是貓》、《韋伯傳》、《暗夜行路》、《日本精神史》……等。
 

 

目錄



第一章 原始時代的日本
第一節 從世界史看日本的原始時代
第二節 繩文式文化的形成與特色
第三節 彌生式文化的形成與特質

第二章 古代國家的形成及其特色
第一節 日本古代國家的形成
第二節 從古事記與日本書紀看日本古代國家之形成
第三節 倭五王與大王(天皇制)國家
第四節 日本古代國家形成期的文化

第三章 日本古代國家的發展——律令體制之形成及其文化
第一節 蘇我氏的興亡與律令體制的形成
第二節 大化革新與律令體制
第三節 遣唐使與中國精神文化的吸取
第四節 日本佛教藝術之興隆與傳統文化之開展

第四章 律令體制的崩潰與貴族社會的文化
第一節 奈良政府的動搖與遷都平安
第二節 律令制度的崩解與莊園的興起
第三節 攝關政治與院政
第四節 平安時代的貴族文化

第五章 封建制度的形成及封建社會初期的文化
第一節 源賴朝之創設幕府與封建國家的成立
第二節 封建社會初期的社會與經濟
第三節 農村共同體的變遷與鎌倉幕府的滅亡
第四節 武士道德的形成與武家文學
第五節 新佛教的成立與理論著作的出現
第六節 貴族文化的傳統與女性觀的變化

第六章 封建制度的發展與室町.戰國時期的文化
第一節 南北朝的對立與室町幕府的成立
第二節 室町幕府統治下守護權力的興衰與土一揆的發生
第三節 室町幕府的式微與戰國大名的割據
第四節 產業的發展與自由都市的萌芽
第五節 公家文化的沒落與民眾文化的成長
第六節 宗教的世俗化與新文化的開展
第七節 室町時代的日常生活與當時的女性

第七章 封建制度的確立與封建社會完成期的文化
第一節 戰國時代的結束與豐臣秀吉的統一日本
第二節 武將豪商的藝術與西方文化的傳入
第三節 德川江戶幕府的成立及其鎖國禁教政策
第四節 江戶幕府的職制與藩體制的確立
第五節 江戶初期的儒學與武士道
第六節 江戶初期村與町的生活
第七節 學術的興盛與町人藝術的成長

第八章 封建社會的矛盾及其文化特質
第一節 封建矛盾的激烈化與享保改革
第二節 田沼政治與藩政改革
第三節 寬政改革與天保改革
第四節 町人藝術的絢爛與江戶小說的成立
第五節 十八世紀的合理主義與無政府思想
第六節 肯定商業的思想與生產的思想
第七節 「國學」與蘭學
第八節 日本近代化的生成條件

 



  每個國家都有其歷史與文化,亦有其歷史與文化的特色。日本自不例外。但日本與中國毗鄰,在文化上受中國文化之影響既多且鉅,因而中日兩國彼此間常有同文同種之稱。但中日兩國稱彼此為同文同種的背景卻有所不同。日本於明治時代稱同文同種者,蓋欲建立亞洲共同體。所以在中日甲午戰爭前後,日本為推展對中國的貿易,而倡言中日同文同種,藉以博取中國人的好感。中日甲午戰後,日本還是提倡同文同種,這是想建立亞洲同盟。民國成立後,尤其在日本意圖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時候,同文同種的呼聲更是高入雲霄。總之,日本之提倡同文同種,有其欲將侵略中國予以合理化的趨向,他們將侵略中國,認為是拯數中國以超拔列強壓迫。二次大戰前,這種觀念在日本普遍存在。

  至於中國之倡言同文同種,以我觀之,亦有其背景。在心理背景上,中國自甲午戰爭之後,一直受日本壓迫,而且日本的近代化遠比中國成功,因此,我們無以自解,遂以日本自大化革新後,一直受中國文化影響,成為中國文化之一支,而自雄。因此,中國之倡言同文同種,似有藉此以涵蓋日本文化的趨向。在政治背景上,中國自清末以來,一直面臨列強瓜分的危機,同時也受到日本不斷的壓迫。中國之倡中日同文同種,一方面似有期望日本扶助中國以對抗歐美列強的性向,孫中山先生的「大亞洲主義」似即基此意向而生;另一方面似乎也有藉同文同種以緩和日本侵略的意識。

  如果研究日本史而受這些心理與政治因素的影響,對日本的發展過程勢難作系統的了解。本書為避免這些痼癖,儘量不強調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深廣度,而擬以日本的進展過程作主體,以了解日本歷史的獨特發展形式及其文化特徵。

  在日本發展過程中,有幾點值得提出討論:

  (1)日本的發展,和中國、歐洲的形式不同。日本沒有種族的大融合,但其文化的融合卻是極其明顯的。日本也沒有激烈到足以影響社會大變化的革命。所以在社會、文化上,從原始到近代,其發展始終持續未嘗間斷。這從日本天皇的「萬世一系」可約見一斑。

  (2)日本文明的發展是以先進文明為典範而進化的。易言之,即以模做先進文明為日本文明進展的主體,先模倣中國文明,後模倣西方文明。而其模倣主體是統治階級,而後由統治階級將模倣所得的物質、精神文明向下傳達給民眾。大化革新前後的模倣中國是如此;明治維新後的模倣西方文明亦如此。但不能因此斷定日本沒有文化。因為日本習得的先進文明亦漸與日本本有的文化相融合,而匯成日本的新文化。

  (3)日本的文明是混合融化而成的,因此文明的形成階段常有重疊性,譬如新石器時代的日本社會,農業技術和鐵器文明均已傳入,而與石器混合使用,但依然以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鐵器只是貴族的財富。

  本書敘述以社會、文化發展為主體,由原始社會起,以至封建社會沒落止。在時代的區分上,將日本歷史分為原始社會、古代社會與封建社會。封建社會又分為形成期、發展期、確立期與沒落期(內部矛盾時期)。在敘述上,每一時期,政治、社會與文化各層面交錯並行,藉以顯示該一時期的精神氣氛與特徵,但時代越早,敘述越簡潔,而以德川時期(即封建確立期與矛盾期)最為詳盡,約占全書的三分之一強。主要理由是筆者專研日本近代史,為明日本近代化的前提條件,不得不對德川時期著意予以深化、釐清。

  因筆者研究的重點在於日本近代,對日本近代前期的發展過程,不能說了解得很深刻,所以參考的文獻概以成書為主,不及於論文,這些成書包括:(1)井上清『日本歷史』(上)(中);(2)家永三郎『日本文化史』;(3)北島正元『江戶時代』;(4)中村吉治『武家的歷史』;(5)北上茂夫『大化革新』;(6)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7)古田光等編『近代日本社會思想史』;(8)坂本太郎編『日本史』;(9)井上清『日本女性史』;(10)井上光貞『日本國家的起源』。等等。

  本書係筆者為了解近代日本的傳統淵源而編撰的,並曾在政治大學與輔仁大學歷史系講授。據筆者所悉,專研日本近代前期史的蘇振申先生,不久之後,將會發表其研究的成果。我非常渴望讀到他的大著,相信一定會得到許多啟示,解決我的若干疑點。

  最後謝謝我的太太方瑜,如果沒有她的幫忙,這本書必難以孕生下來。

李永熾
一九七二年五月八日於臺大歷史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1
    $180
  2. 二手書
    6
    $210
  3. 二手書
    86
    $300
  4. 新書
    9
    $315
  5. 新書
    9
    $315
  6. 二手書
    93
    $325
  7. 新書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