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心靈

音樂與心靈
定價:320
NT $ 288
  • 作者:安東尼史脫爾
  • 原文作者:Anthony Storr
  • 譯者:張嚶嚶
  • 出版社:知英文化
  • 出版日期:1999-0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9009325
  • ISBN13:9789579009324
  • 裝訂:平裝 / 345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音樂

對人類而言,是重要且具吸引力的。偉大的音樂既能激發性情,也能提拱一種架構,使我們的滿腔熱情在其中自得其樂。

音樂

能讓我們暫時避開外在世界的喧囂。聆聽一場引人入勝的音樂演奏,可以暫時擺脫其他外來刺激,進入有次序及和諧隱密的世界,使我們覺得心靈更新振作。

音樂

不是讓我們逃避現實,而是通過在音樂裡暫時隱退,促使我們的心靈重整。
 

目錄

 
第一章 音樂的起源與集體功能     

第二章 音樂、腦,與身     

第三章 基本模式     

第四章 無言之歌     

第五章 逃避現實?     

第六章 孤獨的聽者     

第七章 世界的至深本質     

第八章 生存的正當理由     

第九章 音樂的含義 

   
 

既然音樂是兼具可解和不可譯兩種矛盾屬性的唯一語言,創作音樂的人堪比神靈,而音樂本身就是人類學的最大奧秘。

  今天聽音樂的人比歷史上任一個時期都要多。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聽眾已大為增加。錄音、廣播,甚至電視,已經把音樂普及到五十年前無法預測的地步。儘管有人悲哀的預測唱片或錄音帶可能會淨空歌劇院和音樂廳,但現場演奏的聽眾依然倍增。

  本書反映我個人的偏好,主要是談古典音樂或西方的﹁藝術﹂音樂,不談﹁流行﹂音樂。這兩類音樂如今竟然如此各異其途,實在令人遺憾。十九世紀後半葉逐漸需要平易近人的音樂娛樂,以因應中產階級增加的財富。滿足這股需求的有奧芬巴哈、兩位約翰‧史特勞斯、夏布里耶、沙利文,及其他有才華的輕音樂作曲家,而輕音樂至今也仍然令我們著迷。這項傳統由蓋希文、寇恩,及伯林之流的作曲家繼續帶入二十世紀。一九五○年代以來,古典和流行的差距才變成一道幾乎無法跨越的鴻溝。

  音樂雖流傳甚廣,仍然成謎。音樂對愛樂者非常重要,少了音樂,無異嚴刑酷罰。再說,並不是專業甚或有才華的業餘人士才感知音樂是生命之至要。沒錯,研習過音樂的人比未學過的人更能徹底欣賞音樂作品的結構。

  會彈奏某種樂器或會唱歌的人,也因為對音樂的瞭解較豐富而能積極的投入。在絃樂四重奏裡演奏,甚或在一個大合唱團裡當一位無名的歌者,對參與者都是無可取代,提昇生命的活動。不過,即使不識樂譜或從來沒有想過要學樂器的聆聽者,也會深受音樂的影響,每天若不能或多或少深涉音樂,就是虛擲一天。


  在當今西方文化的脈絡裡,此事令人費解。許多人認定藝術是奢侈品而非必需品,只有文字或圖像才會對人的心靈產生影響。不賞識音樂的人認為音樂除了提供短暫的愉快之外,別無任何含義。他們視之為生活表面的一層虛彩;是一種無傷大雅的耽溺,不是一種必需。

  這很可能就是當前的政治人物何以在他們的教育方案裡很少把音樂列為重點之故。今天的教育愈來愈功利,不以豐富個人的經驗為主,而以謀得賺錢的職業為導向,在此情形之下,音樂往往被視為學校課程中的﹁課外﹂,只有富裕的家長才負擔得起,不需要提供給不太有﹁音樂資質﹂的學生。音樂的力量其實大得足以影響個人和國家的善惡和良窳,但這樣的觀念已經不再。

  在一個由視象和言語主導的社會裡,音樂的含義令人茫然,也因此被低估了。感官的愉悅確實是音樂經驗的一部分,但是,音樂家及未經專業訓練的愛樂者都知道我們從偉大的音樂得到的,不只是感官的愉悅而已。不過,也難界定我們得到了什麼。本書是一種試探性的追尋,企圖找出音樂影響我們至深的是什麼,又為何在我們的文化中這麼重要。

quote>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