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aby Book:親密育兒百科(下)

The Baby Book:親密育兒百科(下)
定價:900
NT $ 45 ~ 765
 

內容簡介

  作者威廉‧西爾斯醫師是美國著名的小兒科醫師,目前任教於南加州大學醫學院,他太太瑪莎則是一位合格護士。綜合二十年的小兒科醫師經驗、養育八個孩子、諮詢數千對父母學得的寶貴經驗,在經驗中,他們發現「親密育兒法」有助於彼此的親密互動,讓父母與嬰兒的潛能發揮的淋漓盡致。書中提出的每個觀念,都經過詳細的研究,不只是自身的研究,還包括極具公信力的研究報告:瞭解寶寶的各階段成長、如何讓寶寶乖乖睡覺、兼顧工作與育兒......等。透過書中的學習,讓你享受照顧寶寶的樂趣。

  如何順利生產?用不用奶嘴?何時吃固體食物? 所有0-2歲的育兒問題,您都可以得到建議。

  評價最高 是最完整而廣泛的育兒參考書,您不能不參與的話題。長期翻閱 內頁是雪白道林紙雙色精印,彩色精裝封面美觀大方,適合長期翻閱。經驗分享 在本書中,您會不時的看到「瑪莎的筆記」,和您分享她的育兒甘苦經。

  育兒專書 除了作者和他太太瑪莎的醫學背景,審訂李秉穎醫師是現任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部專任副教授、台大醫院小兒專任主治醫師。本書無疑是最權威完整的專書。

  本書是育兒權威西爾斯夫婦綜合了二十年的小兒科醫師經驗、養育八個孩子及諮詢了數千對父母所學得的有關如何照護寶寶的寶貴經驗。作者發現,父母在照顧嬰兒時,若是採用能「親密育兒法」,不單有助於彼此的適應與互動,更能將父母與嬰兒的潛能發揮地淋漓盡致。對於如何照護0到2歲的寶寶,本書包含的層面非常廣泛,像是

  父母如何與新生兒建立親密關係
  哺餵母乳:為什麼?怎麼做?
  寶寶的餵食與營養
  夜間育兒:如何讓寶寶乖乖睡覺
  如何兼顧工作與育兒
  常見疾病與居家護理法
  餵奶瓶:如何餵得安全、充滿關愛
  如何照顧哭鬧不安或腹絞痛的嬰兒
  如何訓練小孩大小便

  不過你可別以為一下子就能學會所有的事。照顧孩子是一種邊做邊學的學問,一定得有實際經驗才行。你可以藉由本書,衍生出屬於自己的風格,找出最適合寶寶性情與你個人特質的照顧方式,讓你更享受照顧寶寶的樂趣。
 

目錄

第三部 現代育兒

第十四章  把寶寶揹在身上的學問與藝術

重新支持舊觀念
選擇合適的嬰兒揹巾
揹著寶寶的爸爸──做個參與者
揹寶寶的其他人選
揹著寶寶入睡
揹寶寶做事特殊狀況
揹著寶寶對爸媽和嬰兒的好處
寶寶能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

第十五章  夜間育兒:如何讓寶寶乖乖睡覺
有關嬰兒睡眠的基本知識第一步:好的開始
第二步:營造環境
第三步:減少會讓寶寶半夜醒來的因素
跟寶寶一起睡──行?不行?
與寶寶同睡─你的疑問和別人可能的批評
解決寶寶的睡眠問題
午夜真實故事

第十六章  如何照顧哭鬧不安或腹絞痛的嬰兒
難帶的寶寶
寶寶為何哭鬧不安
爸媽、寶寶配
安撫哭鬧的寶寶
疼痛的寶寶,或腹絞痛寶寶
找出腹絞痛的潛在原因
安撫腹絞痛的寶寶
腹絞痛可以預防嗎?

尾聲第十七章 工作與育兒問題的重點:親密關係
兼顧工作與親子感情的關鍵
選擇寶寶的替代照顧者
外面的托嬰中心

第十八章  特殊狀況如何照顧領養來的寶寶
照顧雙胞胎
單親家庭
唐氏症寶寶─特殊育兒狀況
寶寶與寵物

第四部 嬰兒的發展與行為

第十九章  陪寶寶一起走過成長路:觀察寶寶的發展階段

跟寶寶一起成長
親密育兒法:如何能讓寶寶更好,父母也更好
嬰兒的成長
嬰兒發展的五大特徵

第二十章  從零歲到六個月:大變化
第一個月:大需求新生兒的反射動作
第二個月:大大的微笑
頭三個月的總複習
第四個月—看得清楚了
語言發展—四到六個月
第五個月:碰觸
第六個月:坐寶寶的牙齒保健

第二十一章 六個月到一歲:往前進六到九個月:向外探索
六個月到一歲大寶寶會有的恐懼與擔心
九到十二個月:大動作
照顧寶寶的腳

第二十二章 第二年:從嬰兒到幼兒
一歲到十五個月大:跨出大步
十五到十八個月:講話豐富
幼兒的語言
你的孩子走路是不是走得怪怪的?
十八到二十四個月:思考能力

第二十三章 惱人但正常的幼兒行為
教養的真義
頑固的心態
為玩具起爭執
耍脾氣養咬和打
寶寶不聽話
尖叫與哭哭啼啼
吸拇指

第二十四章如何訓練寶寶大小便
你應該知道的事
晚開始比早開始好
訓練寶寶大小便的步驟
不肯上廁所的孩子
大小便速成訓練班:週末訓練營

第五部 讓寶寶安全健康的長大

第二十五章 給寶寶安全的居家環境

誰具「危險相」?
危機四伏的家
居家安全檢查表選擇
使用安全的兒童用具安全上路、
旅途愉快
寶寶坐腳踏車
你家的植物安全嗎?
環境污染:慎防鉛中毒

第二十六章 讓孩子健康不生病
維護健康從家裡做起
寶寶的健康檢查
接種疫苗:為什麼?怎麼做?何時做?
好好對待小寶寶
給藥學問大
減少嬰兒猝死症的發生

第二十七章 最常見的醫藥問題:居家護理照顧
發燒的寶寶
感冒咳嗽
照顧耳朵感染的寶寶
鼻竇感染哮吼
腹瀉嘔吐
便秘
追蹤與治療吸入性過敏
父母對愛滋病的疑問

第二十八章 常見緊急狀況的救命程序與急救方法
3P
異物梗塞
當寶寶沒有呼吸時:CPR的步驟
出血
頭部傷害
痙攣灼傷
中毒
眼部受傷
鼻子受傷
昆蟲叮咬
牙齒受傷拉傷、
扭傷、骨折
 

導讀

小寶寶不是大人的縮小版
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部專任副教授、台大醫院小兒專任主治醫師  李秉穎


  在一般的健兒門診中,醫師們常常會被問到很多有關小寶寶的問題。父母們常常覺得寶寶有些「不對勁」,總擔心「不對勁」的背後是不是有什麼嚴重的疾病。事實上,這些問題大部分是嬰兒成長過程中的特殊現象,並不需要特別的處理,只是大人常常用自己的角度來衡量小寶寶的行為,所以總覺得每一件事都不太正常,像是寶寶常常鼻子不通、喉嚨有痰的聲音、排便比較軟而多次、晚上一直哭個不停、喜歡墊腳尖走路、說話不清楚等等。

  誠如本書作者所言,即使是一位小兒科醫師,也不見得能夠正確處理所有這類問題。傳統醫學教育所教的,大都是兒童疾病的處理方法,而不是正常兒童的照顧之道。曾經有人說,一位小兒科醫師如果沒有親自養育過子女,就不會是一個成功的小兒科醫師。每一位寶寶的發育過程都是一本教科書,本書作者是八個小孩的父親,再加上作者和他太太瑪莎的醫學背景,他們寫出來的東西無疑都是最珍貴的育兒經驗。雖然這些不一定都是真理,但卻是最接近真理的觀念。

  在書中,我們常會看到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討論,例如該不該給寶寶安撫奶嘴、該不該讓嬰兒使用學步車等。作者反覆強調每個寶寶都有不同的氣質特徵與發育過程,所以不必為了小孩太喜歡哭鬧而覺得自己帶得不好,也不必為了小孩太晚開始講話就擔心語言發展有問題。

  當爸媽覺得小孩不太正常的時候,有時也要回頭看看自己,因為小孩的基因有一半來自爸爸,另一半來自媽媽。寶寶年幼時看起來不太正常的表現,像是脾氣太壞,頭圍太大,或許這些都是爸媽小時候的翻版。當爸媽覺得孩子吃得太少、長得太瘦,正想盡辦法去找所謂的營養食品時,也可以先看看這本書。書中提到寶寶出生後,看起來都是圓滾滾地,但是到了一、兩歲左右,小孩發展出來的獨立個性與好玩傾向,常常讓他們不願意乖乖地進食。而且,這一段時期小孩的身高開始急速增加,所以才會看起來瘦瘦的,寶寶並沒有不正常。

  要判斷小孩是不是太輕、太矮,爸媽可以去比對正常的生長曲線圖(台灣出生的寶寶在健兒手冊上面都有)。只要體重與身高在最上面一條曲線(第九十七百分位)與最下面一條曲線(第三百分位)之間,都算是正常。如果鄰居的小孩長得壯壯的,但是自己小孩的體重卻只在正常生長曲線圖的第十百分位(意思是一百位同年齡的小孩根據體重排隊的話,這位小孩排在最輕的第十名),爸媽或許會覺得不滿意,但決定小孩粗壯或瘦長的主要因素是基因,而這是不能強求的。爸媽應該要瞭解,正確的育兒目標是讓小孩健健康康、適性地發展,而不是要求小孩樣樣都高人一等。

  每個小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必須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看問題,而不是用成人的主觀觀點來看待他們。當小寶寶哭鬧不休的時候,有的家長會認為讓他們繼續哭好了,以後他們就會習慣,同時避免寵壞小寶寶。但如果站在小寶寶的立場來思考,想像自己是一個正在哭鬧的小寶寶,不會說話,只能用哭聲來傳達訊息,但是親愛的爸媽卻置之不理,你的感覺是如何?或許以後你會放棄哭泣,但同時也放棄了對別人的信任;你並不是學到乖巧的氣質,而是學到忍受挫折的無奈。

  本書所提出的「親密育兒法」,就是站在寶寶的立場思考後所得出的育兒之道。沒有人希望寂寞孤獨,所以爸媽必須及早跟寶寶建立親密關係。沒有人能夠忍受孤立無援的困境,所以爸媽必須辨識寶寶發出的信號並且馬上做出回應。牛奶是給小牛喝的,不是寶寶的最愛,所以應該哺餵母乳。寶寶希望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希望多跟親愛的爸媽接觸,所以應該多把寶寶揹在身上。寶寶不希望晚上醒來面對的是一片令人畏懼的幽暗,所以應該跟寶寶一起睡覺。

  同時作者也提到,書中的概念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家庭,畢竟每個寶寶與每個家庭都不同,適合的育兒方法也不同,爸媽需要經過嘗試錯誤的努力後,才能找到理想的育兒之道。所以理想的育兒方法不是一個科學的教條,而是一種多變的藝術。我們必須將寶寶看成一個多變的獨立個體,用深切的感情去瞭解他們,去幫助他們,然後爸媽才能慢慢融入這美好的育兒藝術之中。

  本書是根據美國嬰兒的情形所寫的,所以有些地方並不完全符合台灣的情形,但綜觀全書,這種情形並不常見,編譯人員也儘可能地為這些少數的例外加註。此處必須提到一個本地嬰兒特殊的情形──厭奶期。我曾經詢問過美國的小兒科醫師,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名詞,所以算是我們民族的一個特點。所謂厭奶期,是指寶寶在出生幾個月以後,進食量突然低於剛出生時的進食量。造成這種現象的可能原因有兩個,一是種族因素的差異,因為本地嬰兒生理上的需求不多,所以在出生以後不久會有進食減少的現象。此外,出生時的體重與子宮環境有關,而長大後的體重則與遺傳因素有關。如果出生時的體重超過遺傳的體重,在嬰兒期就會有一段時間食量減少。對於這個問題,爸媽應該要注意一下比對正常的體重曲線。如果體重掉到一百名當中的第三名以下,就需要就醫檢查。否則還是一樣的處理原則:健健康康、適性發展就好。

  小兒科醫師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小寶寶不是大人的縮小版。寶寶除了個子小外,他們的心智與各個組織器官的功能都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所以不能用大人的眼光來衡量小孩的表現。爸媽必須要有一些常識與知識,才能知道寶寶是不是出問題了。另一方面,我們必須站在寶寶的角度來看問題,瞭解寶寶的需求,才能適時地給予回應。本書對於這些常識、知識與寶寶的需求,都有很詳細而深入的描述,相信對於所有辛苦的爸爸媽媽會有很多幫助。無論如何,將小孩帶大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生命的美好,就是靠這種辛苦的付出延續著。雖然本書不能夠分擔這些辛苦,但卻是引導爸爸媽媽正確付出的導航者。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如何建立親密關係
 
市面上跟育嬰有關的書都少了一章,這一章叫做:「如何照顧 你的寶寶」。現在,無論你是準媽媽、準爸爸,或者初為人母、人父,都請跟我們一起來補上這一章吧。
 
我是個小兒科醫師,我太太瑪莎是位護士,我們總共有八個小孩。從多年的經驗中我們發現,父母在照顧嬰兒時,若是採用能建立起親密關係的方式,不單有助於彼此的適應與互動,更能將父母與嬰兒的潛能發揮地淋漓盡致。這種建立親密關係的照顧方式其實由來已久,自古以來,父母在照顧嬰兒時都會很自然地採取這種方式,在此我們稱之為 「親密育兒法」 (Attachment parenting)。
 
照顧你的寶寶
 
二十年前,我在兩所頂尖的小兒科醫院完成訓練正式開始執業,當時我以為,任何有關嬰兒的問題都難不倒我。甚至常有朋友對我太太瑪莎說,她真幸運,嫁給了小兒科醫師,不過瑪莎總是回答:「他只懂得怎樣照顧生病的小孩」。我執業的第一個星期,對我真有如當頭棒喝。那些帶小孩來看病的媽媽們常問我一堆與醫學無關的問題,像是「寶寶哭了,我是不是就讓他哭,不去理他?」、「太常抱他會不會把他寵壞?」、「可以跟寶寶一起睡嗎?」等等。對於這些問題,我毫無頭緒,然而這些父母卻把我當成專家。這些並不是醫學問題,而是和如何照顧嬰兒有關。我知道我跟瑪莎是怎麼照顧已經出生的兩個孩子,但只有這點經驗怎能算得上是專家。於是我開始看育嬰方面的書,就像你現在一樣。但我發現,這些書常常語焉不詳,書中的觀點似乎都只是作者個人的見解,而不是經過實際研究所得到的結果。另外,大多數作者不是缺乏基本常識,立場不明,不然就是只提出一些當時流行的作法,而無視於這些作法到底行不行得通。
 
我決定去請教真正的專家。我從看診的父母中,找出那些似乎特別懂得照顧嬰兒的父母,這些父母與嬰兒處得非常好,知道寶寶的需要,也能適時地給予回應,照顧寶寶對他們來說是件很快樂的事,而這些寶寶似乎也長得特別好。這些父母和他們的孩子成了我的老師,我注意傾聽、用心觀察,仔細記下他們教養孩子的方式,並將有用的方法逐一列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05
    $45
  2. 二手書
    05
    $45
  3. 二手書
    07
    $60
  4. 二手書
    08
    $70
  5. 二手書
    08
    $70
  6. 二手書
    09
    $79
  7. 二手書
    1
    $90
  8. 二手書
    1
    $90
  9. 二手書
    11
    $98
  10. 二手書
    12
    $109
  11. 二手書
    14
    $124
  12. 二手書
    21
    $190
  13. 二手書
    23
    $209
  14. 二手書
    26
    $235
  15. 二手書
    34
    $310
  16. 二手書
    46
    $410
  17. 二手書
    51
    $460
  18. 二手書
    57
    $510
  19. 二手書
    62
    $560
  20. 二手書
    71
    $640
  21. 新書
    79
    $711
  22. 新書
    79
    $711
  23. 新書
    79
    $711
  24. 新書
    79
    $711
  25. 新書
    79
    $711
  26. 新書
    79
    $711
  27. 新書
    85
    $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