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分子-大自然與實驗室的生化奈米世界

看不見的分子-大自然與實驗室的生化奈米世界
定價:240
NT $ 216
  • 作者:鮑爾
  • 原文作者:Philip Ball
  • 譯者:周慧中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03-03-3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4171127
  • ISBN13:9789864171125
  • 裝訂:平裝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1981年的諾貝爾化學家霍夫曼說:「雖然分子間緊密親暱的活動並不為肉眼所見,但透過鮑爾生動的散文描述,這一切都變得栩栩如生,歷歷在目。而其中最精彩的就是,本書顯現出了自然界中原有的神奇分子,和由化學家在實驗室中造出的不可思議的分子,其間的關連。」

  21世紀有種新觀念排山倒海而來,認為唯有「自然」的產物才是好的,而所有「合成」、「化學」的物質都是有壞的,作者為了替化學洗清污名 ,以較中性「分子」為切入點,並以與生命息息相關的生物化學為媒介,還原化學本來面貌。

  本書以生命科學為起點,探究細微不可見的分子所扮演的各種角色,從生命的組成DNA到提供能量的ATP,以及早已存在自然界的奈米科技。作者讓我們認清楚,原來自然界中產生分子的各種化學反應,和化學家在實驗室中進行的實驗過程,並沒有什麼不同。自然生成與化學合成的分野,早已模糊不清。

作者簡介

  鮑爾曾任國際知名的《自然》期刊的物理編輯長達十餘年,現為《自然》顧問編輯,並定期為〈Nature Science Update〉撰寫科學新知。

譯者簡介

  周慧中,德國慕尼黑馬克斯普朗克生化研究所生化博士。現任職英國葛蘭素史克製藥公司研發部門。

 

目錄

導讀 微物故事  牟中原
序 重現化學本來面貌--從分子說起  鮑爾

  • 第一章 微物工程師--製造分子
    分子科學是潛力無窮的技藝,它既美妙又可怕,很實用卻又怪異得難以理解。
  • 第二章 生命徵象--生命分子
    從分子的角度來探討生命,讓我們更了解生命本質,造就生命分子研究成為一門顯學。
  • 第三章 力負重擔--分子材質
    最早的塑膠是經由嘗試錯誤的過程而產生,現代的塑膠則是從分子層次設計產生,因為掌握了分子結構就掌握了材料特性。
  • 第四章 體內之火--分子和能量
    法拉第說從火焰熾熱的光輝中,可以學習所有與化學相關的科學,再也沒有比這更好、更開闊的大門了。
  • 第五章 好小子--分子馬達
    運動蛋白分子是自然界的分子馬達,這不僅顯示出分子工程的可行性,也揭開了奈米科技的新領域。
  • 第六章 訊息使者--分子傳訊
    把訊息送達全身各部位的方法,就是把某種分子當成大宗郵件般投入血流中,這類分子就是所謂的「激素」!
  • 第七章 化學計算機--分子資訊遺傳學顯示分子可以用來進行運算,
    因為運算就是儲存、傳送和處理資訊,而這些都是基因機制能做的事。
  • 資料來源
  • 圖片來源
 

重現化學本來面貌--從分子說起 鮑爾

  菲德列(Alexander Findlay, 1874-1966)是英國化學家,他在一九一六年撰寫《化學為人效勞》一書的時候,基於當時的氛圍,他確實有必要把化學帶給這個世界的種種好處,大肆宣揚一番。但是時隔將近九十年,這會兒再來寫化學方面的書,原本以為可以不用再背負這樣的包袱,不過顯然事與願違。雖然化學技術對社會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應用在醫療保健上,人的壽命因而延長了,但是菲德列的話至今聽起來依然是那麼的熟悉:

  社會大眾因為對科學無知,所以一碰上凡是能擴大產業範圍、增加勞動效率的人,都投以懷疑的眼光,並採取不信任的態度。

  今天的化學工業界及其擁護者,在面對大眾的輕蔑與責難時,挺身為自己辯護的口氣,大約就是這般強悍。他們忿忿不平的是,化學產品一上市,大家幾乎就把所有的好處都視為理所當然,卻把壞處長留在記憶中。不過,沒什麼好否認的,這是咎由自取!在發生「沙利竇邁」 和「波帕爾」 的慘劇之後,或是「臭氧層破了個大洞」這種天大的禍事爆發出來,化學公司和政府部門一昧規避責任的態度,已然讓他們的誠信度大打折扣了,後來的事即使有理,也說不清。

  因為這些負面的教材太過深植人心,即便我們已經來到二十一世紀,還是存有一種普遍的感受:「化學的」或「合成的」都是壞的,只有「天然的」才是好的。

  老掉牙的補救手法,是仔細把化學帶來的好處統統列出來。這份清單的確很長,而那些想要抹黑工業化學的人,大概也還享受著清單上的許多產品。但我相信「化學為人效勞」的說帖,已不再符合我們的需求。因為這說法只會讓人更加認定「科技產業是只顧擴張地盤的霸業」,徒增壞印象罷了。

  對圈外人來說,任何文化體系只要看似霸權,就具有莫大的威脅。然而事實上,你恐怕從來不曾想像,化學家彼此在爭論哪些產品應受到管制或禁用時,攻防之激烈,可不輸給外界;你可能知道某些化學家在軍事基地內服務,卻不知道基地外頭圍堵抗議的人,不少也是化學家……。科學是一種人文活動,唯有社會大眾能夠如此看待科學,能更全面的了解事實真相,好日子才會真正來臨。這是我寫這本書的第一個目的。

  我的第二個目的則是想提醒:化學不單只是被人馴服控制來替人服務的東西;化學也是「造就」我們成為男人、成為女人,「造就」大自然其他所有現象的要素。現今,已經很難甩脫掉「化學的」和「合成的」所隱含的負面意義,所幸「分子」一詞至今還沒有污名化。或許藉由了解我們體內分子的本質,可以讓我們欣賞到化學扮演的角色與貢獻,也能理解為何有些物質(不論天然或人工的)對我們有毒害,但有些卻又能治好我們的疾病。

  這就是為什麼我甘冒某些化學家的不諱,也要寫下這本分子的導覽書,其中大部分重點放在生命的分子,也就是生物化學上面。我嘗試要展現的是,掌控我們身體的這些分子過程,與化學家(我傾向稱他們為分子科學家)企圖開創的分子技術,其實沒有很大的差異。的的確確,天然與人工的界線已經變模糊了:我們早已在人工技術中使用天然分子,也使用合成分子來保全我們視為「天然」的東西。

(本序文作者,鮑爾現為專業科學作家)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