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英語成書的歐洲通史書籍為數不少。本書原來於1953年以德語寫成,1966年由英國劍橋大學史家英譯,俟今始由華人歷史學、宗教學者趙復三教授在眾多歐洲歷史書中選出,並花上前後十年時間中譯成書,可謂一本歷久不衰的史學經典著作。

  坊間歐洲通史以政治或哲學思想史為多,前者以王朝或地域為中心,且重點以西歐為主,後者則重視個人思想貢獻為多。本書特點正好補以上之不足:作者以宏觀的態度坦誠地從歐洲史源流展開討論,其中包括基督教思想的形成及後來與回教思想的糅合,追尋近世歐洲思想的源流,提供今日「全球化」格局的思索。

  譯者參閱過原來德文版本,並在翻譯過程中對史事及人物補加了大量的註釋,又將資料來源及腳註翻譯,以供日後學者研究之用。

作者簡介

  弗里德里希.希爾Friedrich Heer (1916–1983),奧地利歷史學家、文化評論家。生於奧地利維也納,1938年在維也納取得博士學位,投身反對納粹統治,直至二次大戰結束。本書初稿因被納粹統治者沒收,作者再次撰寫。戰後,希爾主編文化政治刊物《犁溝》,並主持出版天主教左翼刊物《論壇》,書稿又遭到奧地利的蘇聯當局沒收,為此第三次重寫,終於1953年出版。1962年起,擔任維也納大學思想史教授。著有《歐洲的升起》(1949)、《神聖帝國的悲劇》(1952)、《神的初戀》(基督徒與猶太人關係兩千年史) (1967)、《為奧地利文化特性而戰鬥》(1981)等書。

譯者簡介

  趙復三,祖籍江蘇寶山,1926年生。少從周一良先生、王守惠先生讀中國古典文學。1943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從徐懷啟先生讀哲學、神學;1946年聖約翰大學畢業。1947年歐遊歸國,任北京基督教青年會學生部主任,從事基督教學生團契及學生救濟工作。1949年受聘為北京基督教聯合會幹事,支持中國基督教會走自立、自養、自傳道路。1953年在中華聖公會按立牧職,在燕京協和神學院任基督教倫理學副教授。1964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主任。1966年文化大革命起,以莫須有罪名被控,隔離審查十年。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被聘為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副所長,主張宗教為各民族文化一部分。1980年被任命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秘書長,從事國際學術交流工作。1985年,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任命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主張以蔡元培思想,學術自由、兼容並蓄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辦院方針。1989年退職移居國外,在法國、美國、加拿大執教八年,獲榮譽神學博士學位,1997年退休,從事中外思想史研究。

 

目錄

  • 第一章
    焦慮的開始:東方的支配地位 (二至五世紀)
  • 第二章
    從波愛修到埃里金納 (六至九世紀)
  • 第三章
    第十世紀開創了歐洲的千年統一
  • 第四章
    由羅馬興起的一場革命 (十一世紀)
  • 第五章
    歷史觀的誕生 (十二世紀)
  • 第六章
    猶太、基督教、伊斯蘭:三個文化圈相互影響下的世界──在西歐文化基礎中的地中海成份
  • 第七章
    「左翼」與「右翼」的民眾宗教運動 (十三世紀)
  • 第八章
    阿奎那的時刻 (1225–1274)
  • 第九章
    對羅馬教廷普世統治的反抗 (1282–1348)
  • 第十章
    第一個具有全歐意義的日耳曼思潮 (1270–1350)
  • 第十一章
    救世的新時期 (十五世紀)
  • 第十二章
    從但丁到馬基維利:意大利的政治人文主義 (1300–1527)
  • 第十三章
    第二次日耳曼思想運動迴盪於東西方之間:馬丁路德與希臘人馬克西莫斯 (十六世紀)
  • 第十四章
    西班牙精神的興起與沒落
  • 第十五章
    天主教改革運動中的意大利 (1527–1870)
  • 第十六章
    從加爾文到笛卡兒和巴斯噶 (1490–1661/2)
  • 第十七章
    英格蘭──歐洲大陸的平衡砝碼
  • 第十八章
    法蘭西──歐洲的潛力 (1650–1794)
  • 第十九章
    內心的王國:德國 (1601–1800)
  • 第二十章
    十九世紀以來 (1789–1945)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514
  2. 新書
    9
    $585
  3. 新書
    97
    $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