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海洋

台灣的海洋
定價:400
NT $ 110 ~ 504
  • 作者:戴昌鳳
  • 出版社:遠足文化
  • 出版日期:2003-09-0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630009
  • ISBN13:9789867630001
  • 裝訂:精裝 / 21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由海底誕生的台灣島談起,介紹海底地形、地質,海流、潮汐,海洋生物、生態系統、海洋資源及海洋文化,直至及海洋污染與保育,將海洋台灣的子民必備的知識傳送給讀者。

  • 1.以台灣島及附近地形的立體模型,帶領讀者體驗不一樣的台灣(一個西部連接大陸棚、東部離
    岸不到10公里的海底水深已達1000公尺,30公里左右就降到4000公尺的島嶼),完整的呈現出台灣島及周遭海底多變的地形景致。
  • 2.手繪圖表現海底世界生態。

作者簡介

  戴昌鳳:美國耶魯大學生物系博士、台大海洋研究所教授、曾任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理事長。

 

內容連載

游泳動物

大多數的海洋脊椎動物包括魚類、爬行類、哺乳類等都是游泳動物。牠們的體型較大,具有良好的游泳能力,能夠在海洋中來去自如。

1.魚類
魚類是海洋游泳動物中最多的一群,也是脊椎動物中種類和數量都最多的一群,目前已知約有二萬五千種,台灣約有二千五百餘種。魚類是最早演化出來的脊椎動物,約在五億年前的奧陶紀就已出現在海洋,並且在海洋中稱霸了數億年,直至今日,仍是海洋中最占優勢的游泳生物。
最原始的魚類是無頜魚,目前仍存活的包括八目鰻和盲鰻,牠們沒有上下顎,因此不能用口咀嚼食物,而是用銼刀狀的口來戳破寄主皮膚,吸食血液或組織。其中,盲鰻大多生活在深海,喜歡潛伏在底質中,以大型動物屍體為食,台灣東部海域有二屬八種,八目鰻則分布於溫帶和寒帶,台灣並無紀錄。
軟骨魚類包括鯊、魟、鰩和銀鮫等,牠們的骨骼全由軟骨構成,鰭的內部也沒有硬棘,而是由角質化的鱗條支撐,也就是俗稱的「魚翅」。鯊魚由於牙齒銳利、體型大,有些種類會對在海中活動的人造成威脅,因此一般人都談鯊色變,其實全世界的鯊魚中,會攻擊人類的不到三十種,每年全世界平均只有約五十件鯊魚攻擊人的報導,它發生的機率比車禍或空難都低很多。
體型最大的鯊魚是鯨鯊,也就是俗稱的豆腐鯊,牠的體長可達20公尺,重達20公噸,然而,牠卻是非常溫馴的動物,以濾取浮游動物為食,而且行動相當慢,漁民稱之為「大憨鯊」,由於牠的肉質鮮美,價格昂貴,目前已被過度捕撈,國際間已有保護鯨鯊的行動。台灣東部海域和西部澎湖海域都有鯨鯊分布。
攻擊性最強的鯊魚就是大白鯊,牠的顎強而有力,牙齒銳利無比,體型碩大,嗅覺極為敏銳,當海水中有少許血腥味時,常會引起牠的瘋狂攻擊,是最具威脅性的鯊魚,牠在台灣海域並無分布。
魟是鯊魚的近親,牠的身體扁平,有像翅膀般的鰭,呈波浪式運動而向前游泳,牠們平常棲息在海底,以底棲動物為食,潛汱在沙地上,露出細長的尾巴,有些種類的尾巴上有毒刺,毒性甚強,是防禦構造。
大多數的魚類都屬於硬骨魚類,牠們除了有上下顎之外,還有明顯的鰭。硬骨魚類占了所有魚類的90%以上,牠們幾乎遍布在所有的水域中,尤其是珊瑚礁海域的魚類異常豐富。珊瑚礁魚類在體型、色彩、棲所、食性和行為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變異,這些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與珊瑚礁多樣化的棲地和空間結構有關,珊瑚礁提供各種魚類居住的空間,而珊瑚礁的高生產力則提供魚類豐富的食物,使各種魚類能存活下來。此外,這些魚類在珊瑚礁上的活動時間也有日夜的差異,有些種類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另有一些種類則是道地的夜貓子,白天停留在洞穴中,夜晚才外出覓食。這些在時間、空間及食物資源上的分配利用,是促成眾多種類在珊瑚礁上共存共榮的原因。
台灣海域的珊瑚礁魚類大約有二千種,牠們主要分布在台灣南、北部及小琉球、綠島、蘭嶼、澎湖群島等海域。台灣南部恆春半島海域因有黑潮暖流經過,海水溫暖清澈,環境適宜,使這裡的珊瑚礁擁有很高的生物多樣性。根據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邵廣昭博士歷年來的研究結果,墾丁海域的魚種已有一千二百種以上,面積較小的蘭嶼、綠島和小琉球也有近八百種魚類,可以說是非常值得我們珍惜的自然資源。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8
    $110
  2. 二手書
    52
    $209
  3. 二手書
    73
    $290
  4. 新書
    79
    $316
  5. 新書
    88
    $352
  6. 新書
    9
    $360
  7. 新書
    $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