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 1
          1.1 個體經濟學的發展與特質 2
          1.2 實證經濟學與規範經濟學 7
          1.3 研究個體經濟學的目的 8
          1.4 理論與模型 8
          1.5 本書的章節結構 9
      
      
        2 供給與需求及價格機能 11
          2.1 市場與產業 12
          2.2 需求法則與需求曲線 13
          2.3 供給法則與供給曲線 16
          2.4 供給與需求-市場的均衡 21
          2.5 需求彈性 26
          2.6 供給彈性 36
      
      
        3 供給與需求原理的應用 43
          3.1 需求法則的應用 44
          3.2 供給法則的應用 48
          3.3 供給與需求的循環變動 53
          3.4 政府的干預 56
          3.5 課稅與補貼-供需彈性的應用 56
      
      
        4 消費者的選擇行為 66
          4.1 消費者的偏好與效用 67
          4.2 消費者的預算限制 81
          4.3 消費者的選擇 86
          4.4 時間限制與消費者的選擇 90
          4.5 無異曲線分析法的應用 92
      
      
        5 個別需求與市場需求 107
          5.1 個別需求 108
          5.2 價格變動的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 117
          5.3 市場需求 125
          5.4 需求的外部性 127
      
      
        6 消費者的跨期選擇 136
          6.1 消費者的預算限制 137
          6.2 消費者的時間偏好 139
          6.3 消費者的跨期選擇 140
          6.4 利率變動對跨期消費的影響 143
          6.5 所得變動對跨期消費的影響 151
          6.6 信用限制 153
          6.7 通貨膨脹下的跨期選擇 156
      
      
        7 不確定情況下的消費者行為 161
          7.1 不確定性與風險 162
          7.2 消費者的風險偏好 166
          7.3 降低風險的方法 175
          7.4 買保險又賭博 181
      
      
        8 廠商與生產 187
          8.1 廠商的出現與發展 188
          8.2 廠商的目標與組織 192
          8.3 廠商的生產函數 199
          8.4 廠商的短期生產函數 202
          8.5 廠商的長期生產函數 208
          8.6 規模報酬 217
          8.7 技術進步 221
      
      
        9 生產成本 227
          9.1 成本的定義 228
          9.2 短期成本函數 228
          9.3 長期成本函數 233
          9.4 規模經濟 245
          9.5 長期成本曲線與短期成本曲線的關係 247
          9.6 範疇經濟 250
      
      
        10 完全競爭市場 254
          10.1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質 255
          10.2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 256
          10.3 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269
          10.4 剩餘需求曲線與需求彈性 271
          10.5 完全競爭產業的長期供給 274
          10.6 完全競爭市場的優點 277
          10.7 完全競爭市場的缺點 279
          10.8 完全競爭市場與價格機能 280
      
      
        11 完全競爭理論的應用 285
          11.1 競爭的意義 286
          11.2 消費者剩餘與生產者剩餘 287
          11.3 政府對完全競爭市場的干預 290
          11.4 限制廠商加入市場 291
          11.5 課稅與補貼 293
          11.6 價格支持與價格限制 301
          11.7 地下人體器官買賣市場 309
          11.8 進口配額與關稅 311
      
      
        12 獨佔市場 318
          12.1 獨佔廠商的目標-追求最大的利潤 320
          12.2 完全獨佔市場的短期均衡 321
          12.3 完全獨佔市場的長期均衡 327
          12.4 需求彈性與獨佔利潤 328
          12.5 獨佔與利潤 334
          12.6 獨佔地位的創造與維護 336
          12.7 獨佔的優點與缺點 341
          12.8 政府對獨佔廠商的管制 347
      
      
        13 獨佔廠商的差別取價 358
          13.1 差別取價的目的 359
          13.2 差別取價的種類 360
          13.3 跨期差別取價 369
          13.4 兩段訂價法 372
      
      
        14 寡佔市場 384
          14.1 Cournot 模型 389
          14.2 Bertrand 模型 395
          14.3 Edgeworth 模型 397
          14.4 Stackelberg 模型 400
          14.5 異質寡佔-Bertrand 模型 406
          14.6 領導性寡佔市場 409
          14.7 合作的寡佔市場(高度寡佔) 413
          14.8 市場佔有率模型 423
          14.9 寡佔市場的經濟績效 425
      
      
        15 獨佔性競爭市場 429
          15.1 獨佔性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 430
          15.2 獨佔性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431
          15.3 品質相同的獨佔性競爭 433
          15.4 獨佔性競爭與完全競爭的比較 444
          15.5 獨佔性競爭的經濟績效 444
      
      
        16 廠商的價格行為 450
          16.1 成本加成訂價法 451
          16.2 目標價格訂價法 453
          16.3 成套銷售訂價法 456
          16.4 搭配銷售法 458
          16.5 清倉大拍賣(一物兩價法) 459
          16.6 間接市場區隔 461
          16.7 傾銷 462
          16.8 資訊產品的訂價 464
          16.9 其他的訂價法 465
      
      
        17 廠商的策略 473
          17.1 掠奪性訂價法 474
          17.2 限制性訂價法 476
          17.3 超額產能策略 482
          17.4 品牌氾濫策略 485
          17.5 降低生產成本 488
          17.6 提高競爭廠商的成本 493
          17.7 廣告策略 493
      
      
        18 賽局理論與競爭策略 501
          18.1 優勢策略 504
          18.2 Nash 均衡 506
          18.3 囚犯的兩難 508
          18.4 重複賽局 511
          18.5 序列賽局 513
          18.6 阻止加入策略 517
      
      
        19 獨佔與寡佔理論的應用 524
          19.1 政府對不完全競爭廠商課徵租稅 525
          19.2 進口配額對國內獨佔廠商的影響 530
          19.3 開放進口對國內獨佔廠商的影響 532
          19.4 Cournot-Nash 模型在國際貿易的應用 534
          19.5 產業內廠商的水平合併 536
          19.6 產品的耐久性與獨佔力 538
      
      
        20 生產要素市場 546
          20.1 完全競爭的生產要素之需求 547
          20.2 完全競爭的生產要素之供給 550
          20.3 完全競爭要素市場的均衡 555
          20.4 完全競爭要素市場廠商的均衡 556
          20.5 不完全競爭要素市場廠商的均衡 562
          20.6 雙邊獨佔 564
          20.7 最低工資與失業 566
          20.8 地租與經濟租 567
      
      
        21 利率、投資與教育投資 574
          21.1 資本財、投資與現值 575
          21.2 投資資金的需求 579
          21.3 投資資金的供給 586
          21.4 利率的決定 587
          21.5 風險與投資 588
          21.6 教育投資 592
          21.7 耗竭性資源 597
      
      
        22 一般均衡與經濟效率 603
          22.1 一般均衡與局部均衡 604
          22.2 交換的效率 606
          22.3 公平與效率 616
          22.4 生產效率 619
          22.5 完全競爭社會的一般均衡 624
          22.6 國際貿易 625
      
      
        23 資訊不對稱市場 633
          23.1 資訊的蒐集-效用極大 635
          23.2 品質不確定與資訊不對稱 639
          23.3 逆向選擇 641
          23.4 資訊不對稱的解決方法 644
          23.5 市場訊號 645
          23.6 道德風險 648
          23.7 當事人與代理人的問題 652
          23.8 勞動市場的資訊不對稱-效率工資 656
      
      
        24 外部性與公共財 661
          24.1 外部性 662
          24.2 外部性的解決辦法 665
          24.3 外部性、財產權及寇斯定理 672
          24.4 私有財與公有財 675
          24.5 共同財產 676
          24.6 公共財 679
          24.7 公共財的供給 680
          24.8 外部性與產業結構 681
      
      
        數學附錄 686
          第4章附錄 686
          第9章附錄 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