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號:小魷魚

代號:小魷魚
定價:240
NT $ 110 ~ 216
  • 作者:林滿秋
  • 出版社:小魯文化
  • 出版日期:2007-03-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188535
  • ISBN13:9789867188533
  • 裝訂:平裝 / 21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 了解臺灣漁業、認識各種常見魚類、加強海洋教育的最佳讀物

我是一隻小魷魚,住在深深的大海裡。

  有一天,媽媽對我說:「你看,前面那個人是魚變的呵,你能不能看出他是什麼魚變成的呢?」我盯著那個人看著、看著,猛然間像被雷打到似的,整個人呆住了。在我的眼中,那個人變成了一條金魚!……

  本書揉合幻想和寫實,藉著母子間有趣的猜「人魚」遊戲,將海洋中多采多姿的魚類和漁村中性情各異的孩子作了巧妙的聯結。

  生活在臺灣這個四面環海的島嶼內,大海給小朋友的印象是什麼呢?是墾丁的碧海藍天?是蘇花公路旁壯闊的岩岸?還是新鮮熱辣的快炒海鮮?小朋友又認識多少海裡的生物呢?作品一向充滿人文關懷的林滿秋,這次將帶著大家到臺灣的漁村去看看。為了這本《代號:小魷魚》,作者林滿秋實地走訪全臺漁村、漁港,將寫實的情境織入故事中,呈現漁村孩子日常的生活經驗,以及漁業家庭所面臨的諸多困境。作品中探討單親、隔代教養等問題,情節溫馨感人,為成長中的孩子們,帶來一股無與倫比的向上勇氣。

人物介紹

【小魷魚 張順英】

  性格纖細敏感的漁村男孩,爸爸在遠洋魷釣船上工作,長年離家,爸媽離婚之後由奶奶照顧,靠爸爸送他的小魚偶和媽媽教他的「人魚遊戲」的陪伴,度過孤單的童年。在學校裡獨來獨往,因為被奶奶禁止下海游泳而被同學嘲笑,在「大白鯊勒索事件」之後慢慢交到許多好朋友。

【大白鯊 鄭漢民】

  有一口尖銳不齊的牙齒,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不然我揍你」,常在手腕上畫上可怕的圖案嚇唬其他同學,甚至勒索小魷魚和小丑魚,然而他兇悍的外表下其實藏著一顆溫柔的心。

【小海豚 林炳宏】

  小魷魚的同學,聰穎活潑、善體人意,在小魷魚被大白鯊恐嚇勒索的時候挺身而出,和翻車魚邱芳一起當小魷魚的貼身保鏢。他爸爸的漁船被菲律賓軍艦扣留,在翻車魚邱芳和許多熱心人士的幫助之下,小海豚和媽媽總算能在農曆新年期間到菲律賓探望爸爸。

【翻車魚 邱芳】

  平時懶洋洋的她,不動則已,一動起來,總能適時提供有力的援助。不管是「大白鯊勒索事件」,或是小海豚的爸爸遭到扣留,翻車魚的熱心積極都幫了很大的忙。

【比目魚 蔣傑安】

  小魷魚的表哥,有雙鬥雞眼,個性現實善變,會跟小魷魚的奶奶打小報告,慣於巴結學校裡的風雲人物,在小魷魚被大白鯊欺負時沒幫上什麼忙,還跟其他同學一起嘲笑不下水游泳的小魷魚是膽小鬼。

【小丑魚 趙曉珮】

  性格溫和膽小,繼小魷魚之後,成為「大白鯊勒索事件」的第二名受害者。

【大章魚 奶奶】

  奶奶的個性嚴厲堅毅,照顧小魷魚無微不至,還具有大章魚警覺的特性,無論何時總是有一、兩隻觸腕「值班」,看著小魷魚,因為聽算命的說小魷魚冒犯了海龍王,所以嚴格禁止小魷魚靠近海邊。

【鬼頭刀 阿昆公】

  小魷魚爺爺生前的結拜兄弟,年輕時是鏢丁挽的高手,也是個說故事高手,能將在海上與鬼頭刀纏鬥的經歷描述得活靈活現。在小魷魚眼裡,他就是隻鬼頭刀,剽悍而且有頑強的生命力。

作者簡介

林滿秋

典型的獅子座,長髮及腰。
旅行、散步與寫作,是生命中不可缺的三大元素。
擁有兩個可愛的家,一個在臺灣汐止,一個在英國倫敦。
最喜歡的工作是:為小朋友寫出動人的故事,

  出版的作品有:《一把蓮》、《隨身聽小孩》、《錯別字殺手》、《尋找尼可西》、《雲端裡的琴聲》、《作文怪獸我最愛》、《胖少男減肥之歌》。

 

目錄

序曲
1. 小魷魚的哀愁
2. 大白鯊的恐嚇
3. 鮪魚在浪峰上
4. 鬼頭刀的故事
5. 小海豚的眼淚
6. 小丑魚的求救信
7. 翻車魚動起來
8. 獅子魚的毒刺
9. 帶魚的衝突
10. 土虱的挑釁
11. 比目魚告密
12. 大章魚的憤怒
13. 鯖魚回來了
14. 豹紋鯊的送別
15. 藍鯨現身
終曲

 

作者序
從深海到月光海面

如果你是一隻魚,你會是哪一種呢?
是深海之王鯨魚、令人畏懼的鯊魚,或是如俠士般優雅的紅龍?
是聰穎活潑的海豚、色彩繽紛的熱帶魚,還是惹人憐愛的小丑魚?

  魚兒就像人一樣,具有不同的個體,不同的性格;有的魚喜歡獨來獨往,有的偏愛群體而居;有的喜歡在汪洋中馳騁,有的偏居於珊瑚礁群中;有的兇霸殘惡,有的溫柔可人。魚兒的

  世界也和人一樣,有合作有競爭,有的為了生存而相互攻擊,有的則相依相隨,不離不棄。

  以魚看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可以從外型看,可以從性格觀察,也可以從行為入手;在不同的情境下,還能看出不同的特質。當我置身於人群中時,我總是不停地在看著。

  有一天,一個自以為是小魷魚的男孩突然闖入我的思緒中,並以一種莫名的吸引力佔據了我。從此,不管我在廚房裡、在市集上,或走在田野間、在劇院裡,他都緊跟著我,還會跟我說說話。

我是一隻小魷魚,住在深沉的大海裡。

  我的名字裡雖然有一個「魚」字,但我不是魚喔,而是生長在深海裡的軟骨動物。我有一對可愛的大眼睛,頭上有八隻腕,和兩隻能夠自由伸縮的觸腕,也就是人類所說的「腳」,他們因此稱我為「頭足類」。一想到這個稱呼,我就不高興,哪有「人」的腳長在頭上呢!

  我感到開心極了,開始想像這個小男孩的容貌,他的個性,他的故事;還有,他怎麼會自以為是一條小魷魚呢?

  啊,他是一個漁村少年,爸爸在遠洋魷釣船上工作,一年回來一次。生長於城市的媽媽嫁入漁村後百般不適,經常對著大海發呆,並和小魷魚玩「人魚」的遊戲。

  媽媽對小魷魚說:「前面那個人是魚變的喔,你能不能看出他是什麼魚變成的呢?」小魷魚盯著那個人看著、看著,猛然間像被雷打到似的,整個人呆住了。在他的眼中,那個人變成了一條小金魚。

他興奮地拉著媽媽的衣角,「我看出來了,他是一隻金魚。」
媽媽神秘地說,「小聲點,不能讓他聽見,不然他會變出原形喔!」
他點著頭,一顆心怦然跳動著。

  「人魚」遊戲是小魷魚與媽媽間的甜美回憶,媽媽離家之後,則成為他寂寞童年的安慰。

  聚少離多的婚姻,讓許多漁村的夫婦走上分走之途,孩子生長在單親家庭中,或成為隔代教養的一群。小魷魚的媽媽在他上小學那個夏天離開了他。媽媽臨走前含著淚說,「我要游回大海,你不會阻攔我,對不對?」
小魷魚讓媽媽游向大海,自己卻沉入更深的深海中。

  媽媽走了,小魷魚對父愛更為渴望,經常夢到自己真的變成一隻小魷魚,為了親近爸爸,穿縮在危機四伏的釣鉤林中,面臨隨時被漁人釣起的命運。他曾對爸爸說:「我要你留在岸上,不是要你帶我出去玩,我只想像別的孩子一樣,每天都能看到爸爸……。」

可惜,爸爸還是每年出海,留給他的只是從國外帶回來的小魚偶。
而他,則在小魚偶的陪伴下,在深海中度過寂寞而平靜的童年。
在小魷魚寂靜的童年中,小海豚和大白鯊這兩個漁村男孩出現了。

  小海豚聰穎活潑,善體人意,不幸卻遇上臺灣近海漁民的惡運──爸爸的漁船被鄰國扣押。

  大白鯊兇悍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溫柔的心。他的家庭則面臨了漁民的另一種困境──爸爸在漁船上受到職業傷害,無法再工作。
此外,還有個獨特的形象──鬼頭刀。

  他曾是漁港裡鏢旗魚的高手,壯年時滿載而歸的風光,難以擔保老年無憂。鬼頭刀就像所有討海人,年少縱情於大海,老了,黯然上岸。在海裡打滾了一輩子,所剩下的只是一間鋪著鐵皮的破屋和滿肚子的海上故事。

  我越想越興奮,腦海中的「人魚」越來越多,翻車魚、比目魚、小丑魚、獅子魚、大章魚、鯖魚、藍鯨……,交織出一段溫馨感人的「人魚」故事。 故事夠精彩了,書寫漁村對我卻是個挑戰。

  我和許多長期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一樣,對漁村是陌生的。過去,我一直以為臺灣人民對海的疏離是因為戒嚴的關係,無法隨心所欲地親近海洋,也限制了臺灣的海洋發展,以致於除了軍事、漁業及航運外,海岸和沿、近海之環境、資源、管理、社區、文化……等海洋相關事務大多被忽視了。解嚴後,海域逐漸開放,可惜我們對待海洋的態度並沒有因此改變,反而隨著經濟起飛,築起一道道的防波堤,及巨大醜陋的消波塊,再度把大海與人隔了開來。
至此我才了解,將人與海隔離的不只是政治,也是民族性。

  長久來,我們對土地的依戀始終多於海洋,總覺得海雖然美麗,卻會吞噬人,討海因而成了難以在陸地發展的人的次等選擇。當時代走進了二十一世紀,海洋必然會成為人類發展的另一種機會,特別是島國,這是一個藍色的世紀、海洋的世紀。如果,我們不再親近大海,還畏懼大海;我們的海洋文化必然會邊緣化。屆時我們不僅不懂得合理消費海洋,放任海洋環境敗壞,也等於為自己築起一道與世隔離的藩籬。

  為了親近海,也為了替小魷魚尋覓一個家,二零零五年春天,我走訪了一座又一座的漁港,拜訪了海洋局、魷魚公會、參觀遠洋漁船,還乘船繞行南臺灣海岸。當我沿著墾丁海岸走著時,不時聽到孩子們的笑聲從海岸傳來,他們赤裸著身子,黝黑的皮膚,膀子上佈滿著斑駁的鹽花,那模樣就像我腦海中的小魷魚、小海豚、大白鯊。我不由得看呆了,心中又驚又喜,原來他們不是我幻想出來的人物,而是真實地活在臺灣的漁村中。

  開始動筆寫小魷魚,整整過了一年。寫完後,心情反而有些沮喪,因為我不想離開他。在這一年中,我們有許多親密對話,我們也爭論過。如果說小魷魚是我創造出來的故事,不如說是他藉著我的手所完成的故事。
我捨不得他離開,但,我不能留下他,就像他在故事中說的:

  海面上雖然充滿了危險,我還是要勇敢地浮上海面,看看月圓,看看星星,並在月光海面上遨游、跳舞,從月亮升起一直到月亮落下。

  小魷魚勇敢地浮上海面,我也不想再獨留在深海中,也許有一天我們會在大海中相逢的。最後,謹將此書獻給關懷海洋、努力游上海面的人。

 

內容連載

1.魷魚的哀愁
我開始覺得自己是一隻魷魚,是在二十年前,我四歲的時候。
那時候,爸爸在遠洋魷釣船上工作,每年十月,漁船會前往南大西洋的阿根廷海域作業,我和媽媽、奶奶都會去送他。當時我還不太懂得離別的悲傷,當車子經過高雄港時,看到壯麗的貨輪、各式各樣的大噸位船隻、修船塢、貨櫃卸貨區,一列一列井然有序地排列著,我總會開心地叫著。眼珠子盯著高聳巨大的貨櫃起重機,跟著它往返於船隻與碼頭間,卸貨、上貨,把爸爸要離開的事忘得一乾二淨。

我的臉貼著車窗看得好入神,不時回頭,興奮地叫著,「媽媽,你看!」,媽媽卻始終垂著頭,奶奶則繃著臉,神色好嚴肅。爸爸坐在前坐,我看不到他的臉,不知道他是為了離別而難過,還是為了即將回到海上而歡喜。

進入前鎮後,景觀為之一變,雜亂的水泥色廠房和混亂的交通取代了井然有序的海港景致。前鎮除了是台灣最大的遠洋漁港,也是重型工業中心,加上高雄港龐大的貨物吞吐量,交通量相當大。計程車穿梭在重型貨櫃車陣中,就像誤入叢林的兔子,計程車司機邊開邊罵,我的心情也隨著車外的貨櫃車所發出的聲響「呼呼-碰碰-」逐漸激昂。

計程車轉入海灣,在碼頭前停了下來。
空氣中飄浮著一絲重油味,還夾雜著海洋的鹹濕味。
港邊停泊著數十艘準備出航的魷釣遠洋漁船,噸位都在百噸以上。碼頭上小貨車來來往往,正在做最後的整補,將米、菜、肉等補給品,一車車的送進船艙裡,熱鬧而忙碌。

爸爸的漁船錦星號,是一艘七百噸的漁船,無論船身、船形、瞭望桅桿,看起來都像一艘美麗的艦艇。看到錦星號時我的心總會劇烈跳動著。它實在太浩瀚,太壯麗了。它像一座海上宮殿,一座足以向世人誇耀的海上堡壘。看著爸爸乘坐錦星號出海,我總是澎湃不已,又激動又羨慕。送走爸爸後,我則變得好難過,因為要再見到爸爸,必須等到一年後。

一年的等待,是一段很漫長的歲月,特別是當我看到別的孩子依偎在他們的爸爸身旁,我總會忍不住地哭鬧起來。我想爸爸的時候媽媽和奶奶都會哄我,媽媽想爸爸的時候卻沒有人可以安慰她。

媽媽在城市裡長大,和爸爸結婚後才搬來漁港。她雖然已經在漁港住了好幾年了,始終無法適應漁港的生活,爸爸又經常不在家,她也沒有要好的朋友,心情苦悶時只能對我訴苦。我很想安慰她,可是她所說的事情,當時的我根本聽不懂。我記得她說過:「愛情總是讓人迷失方向」,還有,「寬闊的大海對不會游泳的人來說,就像一道高牆。」媽媽經常一邊說一邊流著淚,奶奶看到媽媽哭就會生氣,有一次我聽見她數落著媽媽說:「討海人的妻子整天哭哭啼啼地像什麼話?」

從此以後我很少看到媽媽哭。她心情不好時就會帶我去海邊,坐在堤岸上對著大海發呆。每當我們剛到海邊時,我總是很興奮,但玩了一會兒之後,便吵著要回家,媽媽哄著我,我又繼續玩。又過一會兒,我又會吵著要回家。我們常常都在我吵到她受不了時回家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6
    $110
  2. 二手書
    5
    $120
  3. 二手書
    54
    $129
  4. 電子書
    54
    $129
  5. 新書
    79
    $190
  6. 新書
    79
    $190
  7. 新書
    9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