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力量大

可愛力量大
定價:250
NT $ 225
  • 作者:四方田犬彥
  • 譯者:陳光棻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07-04-1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4178660
  • ISBN13:9789864178667
  • 裝訂:平裝 / 219頁 / 14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PowerPoint簡報檔下載,看更多精彩介紹。歡迎轉寄】

第一本全方位直擊「可愛」的書來了!
關於可愛的正反裡外,
這本書說得最透徹明白。

可愛究竟蘊含什麼特質?
它與奇怪、美麗,又是什麼樣的關係?
「卡哇伊?」,做為可愛產業的大本營,
日本年輕人、媒體,對「可愛」又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

名人推薦

「可愛」永遠留在心中某個角落,
等待被發現、接觸,
所以,可愛的力量必然是大的,
影響力也只會有增無減。
想掌握這股趨勢,
你不能不讀這本書!
──奧美集團董事長 白崇亮

翻開這本讀來輕鬆、言之有物的書,

你會發現,可愛比你想得多元、複雜,而且更有故事。

你一定注意到了──

  便利商店,三不五時就請出Hello Kitty、史奴比等可愛角色促銷商品。各種高價品,如金飾、汽車,也紛紛與可愛掛勾,讓自己的形象更年輕、討喜。

  若說「可愛就是力量」,一點也不誇張。但,「卡哇伊」力量的本質是什麼?

  日本年輕族群如何看待可愛?以女性為讀者的媒體,又是怎麼形塑各種可愛形象?

  要徹底了解可愛,由來自「可愛大本營」的日本專家說分明,最有說服力。翻開這本讀來輕鬆、言之有物的書,你會發現,可愛比你想得多元、複雜,而且更有故事。

作者簡介

四方田犬彥

  現任明治學院大學教授,涉獵範圍廣泛,包括電影、文學、漫畫、料理、都市論、現代思想等等。

譯者簡介

陳光棻

  台灣新竹縣人,北海道大學國際大眾傳播研究科碩士。有著金牛的不疾不徐及雙子的喜新厭舊。討厭旅行,於是以定住的方式從台北開始、東京、札幌,緩慢地流浪,現於北京留學中。

 

目錄

導讀
 
小世界裡的大力量∕劉維公
「可愛」的深處……∕詹偉雄


1 「可愛」現象 
美少女戰士在義大利現身
從動畫開始的日本
席捲世界的可愛
支配消費社會的可愛美學
不想變可愛的女人
21世紀的日本美學
本書結構

2 大學生所認為的可愛 
「可愛」大調查
什麼東西才可愛
你曾被說過可愛嗎
就是不想被說可愛
男女不同的可愛觀
可愛是政治語言

3 在美麗與奇怪的夾縫當中 
「可愛」的悖論
可愛女演員的系譜
與奇怪比鄰而居
E.T.真的可愛嗎?
玩偶跟嬰兒

4 小巧、孩子氣
小的東西全部都可愛
有縮小意識的日本人
模型帶來的喜悅
大頭貼的魅惑
拜物主義的政治

5 眷戀、未成熟 
懷舊情感與可愛
在未成熟裡發現美
美少女戰士為什麼可愛
達格描繪的少女世界

6 媒體中的「可愛」 
可愛的女生是誰?
《Cawaii!》描繪的可愛
《CUTiE》定義的可愛
《JJ》所揭示的可愛
》勾勒的可愛
  消費社會的可愛神話
 
7 「萌」的聖地 
什麼是「萌」?
性別上的可愛問題
東京「萌」景點巡禮
熱中於美少女模型的秋葉原御宅族
池袋的腐女子同人誌世界
男同與女同為何而萌?
可愛文化的多樣性

8 「可愛」遠渡重洋 
進軍海外的可愛文化
神奇寶貝、Hello Kitty稱霸世界 
可愛是日本獨有的美學嗎?
沒有日本味的日本文化

尾聲 「可愛」的曙光
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可愛壁畫
可愛卸下神祕面紗之時

後記 

附錄 「可愛」在日語中的變遷 
太宰治如何描寫可愛
令人不悅的「可愛」例子
從《枕草子》開始
「可愛」的變遷
其他語言中有「可愛」嗎?

 

「可愛」的深處……    詹偉雄

在哈日出名的台灣,「卡哇伊」這個日文字,我們可是一點都不陌生。

每當你必須「卡哇伊」一下時,總會下意識地舉起「V」形的雙指,往微笑咧開的嘴角邊一擺,沒有人會去深究:為什麼這個來自當年「大頭貼」小攝影棚的日本次文化肢體語言,會成為當今社會的集體共識符號:「裝可愛」。

從三麗鷗的「Hello Kitty」到任天堂的「Pok?mon」(口袋怪獸),日本的玩偶與動畫主角風靡台灣,「卡哇伊」是它們的共同點──小巧、天真無邪,帶著或多或少的肢體缺憾,因而特別惹人憐愛;但問題就是:我們(或「大眾消費市場」)為什麼會特別地喜愛、沉醉於「卡哇伊」,而更勝它的密友與天敵--「美麗」?

日本文化研究學者四方田犬彥的這本《可愛力量大》,就是要來回答這兩個台灣人會好奇的問題,但也要兼著來解釋:為什麼「卡哇伊」這一「拒絕長大」的心理情境,在日本會受到社會特殊的呵護,但在西方世界卻受到貶抑。

文化研究的學術理路,優點是學者個人的敏感與睿智,往往可超脫學術研究僵硬刻板的方法論,而得出對事物表層之下的新穎、深刻、動人之解釋;缺點則每每是:研究者徜徉在自我解釋的循環中,與經驗世界裡的事物毫無對應。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文化研究學者是否能深沉地浸淫在社會中,而又能感受到自己於研究對象與聽眾間獨特的「詮釋者」位置──所有的研究,都必須讓聽眾覺得「make sense」才行。

四方田犬彥正是這種「涉入型」學者的代表,或許他研究的本行是大眾藝術的「電影」之故,也或許與他狂愛「旅行」有關(他遊歷世界的旅行散文集《旅行之王》,是一本文化觀察的生動之作),因此這本《可愛力量大》讀來可是一點也不生硬,除了來自歷史文本的許多文化洞察之外,還包括他與學生們在東京三個不同地區的田野調查,對日本女性雜誌如何詮釋、使用「卡哇伊」的語意分析,以及與西方社會的跨文化比較,現實感十足。

但在抓住當下紛亂的社會現實之際,四方田犬彥透過與國外理論家的概念對話(例如符號學家羅蘭.巴特、寫作《具有縮小意識的日本人》的韓國學者李御寧、法國哲學家Roger Caillois、美國詩人Susan Stewart等),賦予「可愛」現象深刻的解構架構,是這本書的特殊驚奇之處。例如他在解釋為何許多人特別喜愛蒐集小巧可愛的人物模型或玩偶之時,引用了Susan Stewart的「憧憬概念」(On Longing):模型是實景的模擬,但卻凍結了實景中流動的時間,這使得模型永遠只會產生讓人情感沉緬的「鄉愁」(nostalgia),而去除了實景中蘊含的種種現實威脅,這種「去時間性」的採買或沉迷,正是現代社會裡弱勢者面對競爭壓力的一種權宜之計。

隨著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日本社會的「卡哇伊現象」正快速地傳染到全世界,愈來愈多人在小巧、稚氣、不設防的世界裡尋求慰藉與溫暖,讀完這本書,也許我們會更了解現代人的心靈、商業世界、偶像崛起秘密,以及不知不覺就舉起「V」型雙指的──我們自己……。

(本文作者為《數位時代雙周》總編輯)

 

小世界裡的大力量      劉維公

記得有一次下課休息時間,幾個女學生跑來跟我談課堂報告的事。聊著聊著,其中一位女學生忽然興奮的說,要送我一個豆腐人吊飾。在我還來不及反應什麼是豆腐人時,這位女同學已經拿出豆腐人吊飾,跟我說豆腐人有著痛苦的表情,一副很憂鬱的樣子,而且會把自己身上的豆腐拿下一小塊來吃。她好喜歡豆腐人,已經收藏了好幾個豆腐人的扭蛋。

我看著她,心想:都已經是大學生了,怎麼還在喜歡這些小學生玩的東西,怎麼還一副長不大的樣子。當我還在苦思豆腐人怎麼可以吃自己身上豆腐的時候,這位女同學已經自顧自地將吊飾掛在我的文具盒上。一直到現在,我的文具盒都還掛著那個讓人發笑的豆腐人。

可愛次文化的勢力已經穩固地出現在我們的社會。大學是最好的寫照。相信一定有不少大學教授跟我有同樣的發現,有愈來愈多「黑澀會美眉」與「棒棒堂男孩」出現在我們的課堂上(假設這些教授同仁看過這兩個Channel V的節目)。從穿著打扮到價值觀念,她∕他們(不要以為只有女生)都是以發揮可愛的生活風格氣息為職志。

最典型的生活風格表現,就是她∕他們大頭貼的表情動作(可愛生活風格的人最擅長的溝通方式),以及驚嘆號的聲調語氣(只要可愛生活風格的人在場,類似「哇!」的聲音絕對此起彼落)。然而,不要斷然認為,喜歡可愛生活風格的這群人成績一定很差。在我的課堂上,成績好的學生多的是擁護可愛次文化的人。

可愛生活風格的人生活在「小世界」裡,而不是「大世界」。大世界追求的是權勢的大小,小世界則是追求親密的關係。在可愛的世界裡,「親近人與被人親近」取代了「支配人與被人支配」,成為人與人相處的基本方式。想要破壞這個世界親密關係的人,都會被「美少女戰士」打敗。

可愛生活風格的人喜歡的是「小故事」,而不是「大故事」。大故事是有關於「英雄」、「長大」的故事、內容講的是「大人」如何功成名就、成敗輸贏這類正經八百、嚴肅的故事。小故事則是關於「凡人」、「孩子氣」的故事,內容講的是「長不大的小孩如何讓人疼愛以及如何疼愛別人」這類風花雪月、通俗的故事。

由於生活在不同世界裡、沒有共同喜好的故事書,可愛生活風格的人常常被誤解,被視為是偏差行為,或是膚淺的流行現象。既使可愛是媒體現今熱門的話題,但其誇飾的內容反而增加更多的迷霧,阻礙人們對可愛次文化的認識。四方田犬彥的《可愛力量大》提供了人們透視可愛次文化的絕佳視角。藉由這本書的解說,我們將會了解,可愛不是病態,而是具有深厚基底的文化表現。

我們可以從日本優質的傳統文化(肯定「未成熟」、小巧美學等價值主張)中找到其根源。由於作者大量旁徵博引的素材(字源、史料、事件、人物、學理等),本書可說是一本考證可愛的系譜學,解答讀者(尤其是自認為已經長大的「大人們」)心中的眾多疑惑。例如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會對裝可愛的人感到噁心?這是因為可愛基本上是「美麗」加上「奇怪」的綜合體。可愛與噁心往往只是一線之隔。

除了系譜學之外,本書同時也是一本田野筆記,讓人了解為何在今日,可愛的生活風格可以如此快速壯大?例如街頭到處林立的大頭貼機器。每部大頭貼機器就是演員特訓班。每一次拍大頭貼,就是在訓練人們如何以豐富的表情與姿態扮演可愛。沒有鼓吹可愛的媒體、商業景點(如東京的秋葉原和池袋太陽城)、大頭貼等社會因素的支撐,可愛的生活風格是不可能這麼加速與密集的成長!

可愛如今已經是一個全球現象。在媒體強勢的推波助瀾下,不可愛的人反而愈來愈受到威脅,並且產生強烈的焦慮感,問自己「我要如何變得可愛?」於是,我們看到CEO在尾牙的時候要變裝秀,政治人物在選舉造勢的時候要跳街舞。這些嚴肅的大人們都想盡辦法要讓自己變得可愛。

面對可愛的氾濫,作者在書中的最後以電影「小精靈」(Gremlins)做比喻,指出可愛有可能會變成猙獰的怪物,傷害人類的社會。這樣的說法反映出來大多數人的心聲,擔憂可愛帶來文明的禍害,形成一個弱智化、物化女性的社會?老實說,我(屬於「大人」的這一群人)也有點擔心。但是,看到可愛次文化至今源源不絕的創造力(不論是在藝術、設計、或是通俗文化等),我反而比較常用欣賞的角度,去感受它所創造出來的豐富文化體驗。可愛之所以是力量,是因為它賦予信仰它的人創造的能力。失去這樣的能力,可愛將會不再可愛,而變得乏味。

(本文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內容連載

支配消費社會的美學
時至今日,「可愛」已經變成世界各地隨處可見、隨手可及的一個現象。到澀谷、原宿、東京街頭任何一個年輕人聚集的地方走一圈,你會發現,從數位電子看板到店頭廣告,街頭的影像和記號裡,大半都被添加了可愛的香料。連原本應是嚴肅空間的銀行,都大張旗鼓祭出漫畫人物來宣傳。而街頭熙來攘往的人們,手機上掛滿了琳琅滿目的吊飾,正忙著挑選要送給朋友的小禮物。他們的包包上掛著各式各樣的公仔娃娃,也都是動漫裡的人物。

日本年輕人的街頭流行,和倫敦的龐克或摩斯(mods)風格不同,沒有一絲對抗文化的政治色彩。他們只是因為「可愛」,而選擇了這樣的服裝。從1980年代的「丸文字」、「法子語」、1990年代的「宅男」,到2000年代的「萌」風潮,日本的可愛文化在世界的次文化中,可說已經徹底擺脫政治色彩,形成一股獨自的勢力。

但如果說離開日本,就能脫離可愛文化,那就大錯特錯了。世界各地,到處都播放著日本的動畫,到處都有人在閱讀大眼睛裡閃著星星的少女漫畫,為了拍喜愛的大頭貼而大排長龍的隊伍、陳列著美少女模型和Hello Kitty商品的櫥窗也無處不在,這些地方無一不是可愛美學所支配的空間。可愛美學跨越了國境,跨越了民族與語言,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引起人們蒐集的興趣,它成為Cosplay同人的變身原理,也化為消費社會的重要參照項目。

沒錯,「可愛」現在已經成為涵蓋全世界的一大產業。任天堂的神奇寶貝周邊商品,創造了超過日幣五千億圓的商機,日本的造型人物商品(character goods)年度總銷售額已超過兩兆日圓。Kitty的相關商品在六十個國家販賣,商品數量超過五萬件。

這些小東西,不知為什麼總讓人覺得眷戀,而且脆弱虛幻,好像不好好保護它就會輕易破碎一般。它們具備浪漫的、能將人帶進無盡夢想國度的神奇力量;它們是惹人憐愛的、美麗的,光是望著都心生愛憐。這些小東西就是這麼不可思議。雖然是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但又似乎神祕莫測。就算再平凡的東西,只要一旦被施了可愛魔法,就馬上變得親密可人,向你示好。

在這個沒有罪惡、安逸舒適的烏托邦裡,人們從現實原則的桎梏中得到解放,對娃娃、玩偶和動漫中出現的人物投注了無限的愛情,同時也沉醉在超越時空的幸福中。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