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清興六十年(上)

明亡清興六十年(上)
定價:280
NT $ 79 ~ 252
  • 作者:閻崇年
  •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07-04-0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0831391
  • ISBN13:9789570831399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目錄

序 i

第一講 崇煥之死 1
一、平台落獄 2   
二、慘遭磔死 5
三、曠世悲劇 7

第二講 萬曆怠政 11
一、怠政前奏 11
二、怠政原因 15
三、怠政表現 18

第三講 朝政危機 23
一、中樞癱瘓 23
二、財政枯竭 27
三、邊務廢弛 29

第四講 成梁守遼 35
一、北邊防務 35
二、遏制蒙古 39
三、打擊海西 41
四、局中之局 44

第五講 滿洲崛興 47
一、滿洲源流 47
二、燎原星火 51
三、統一女真 54

第六講 遼事初起 59
一、「七大恨」告天 59
二、初陷撫順 63
三、再陷清河 66

第七講 四路喪師 71
一、戰前準備 71
二、四路大戰 72
三、簡要分析 79

第八講 開鐵失守 83
一、雙方對策 83
二、開原失陷 86
三、鐵嶺陷落 89

第九講 明宮三案 93
一、梃擊案 93
二、紅丸案 97
三、移宮案 99

第十講 瀋陽失陷 103
一、朝廷黨爭 103
二、政治變局 106
三、瀋陽陷落 108

第十一講 遼陽陷落 113
一、遼陽激戰 113
二、遷都遼陽 117
三、歷史教訓 118

第十二講 廣寧迎降 121
一、經撫之爭 122
二、西平激戰 125
三、廣寧迎降 128

第十三講 傳首九邊 133
一、三次赴遼 133
二、傳首九邊 137
三、廷弼之失 139

第十四講 英雄家世 143
一、少年傳說 143
二、考取舉人 146
三、金榜題名 149

第十五講 單騎閱塞 153
一、邵武知縣 153
二、單騎閱塞 156
三、無局之局 159

第十六講 營築寧遠 163
一、越級奏告 163
二、營築寧遠 166
三、紅夷大砲 170

第十七講 帝師督遼 175
一、帝師其人 175
二、巡關督遼 178
三、遭劾離職 184

第十八講 寧遠大捷 187
一、獨臥孤城 187
二、寧遠激戰 191
三、兵略分析 195

第十九講 覺華兵敗 199
一、兵家要地 199
二、覺華之敗 202
三、勝敗兵略 205

第二十講 巡撫遼東 211
一、後金變局 211
二、雙方議和 216
三、關錦防線 221

第二十一講 寧錦大捷(上)  225
一、箭在弦上 225
二、錦州被圍 228
三、寧遠激戰 232

第二十二講 寧錦大捷(下)  235
四、錦州再戰 235
五、後金之敗 237
六、明軍之勝 238

第二十三講 閹黨專權 243
一、天啟庸頑 243
二、三股勢力 245
三、歷史評說 250

第二十四講 遭訐辭職 253
一、閹黨亂政 253
二、東林慘敗 256
三、憤然辭職 258

附錄 對話閻崇年(訪談)  263

 

  《明亡清興六十年》是我在中國中央電視台科學?教育頻道(CCTV-10)「百家講壇」主講系列歷史講座的講稿。講稿有四種稿本:一是文案稿,二是錄音稿,三是播出稿,四是綜合稿。本書就是取前三種稿本綜合,稍加潤色,結集出版。全書講述的時間跨度,從明萬曆十一年(1583)努爾哈赤起兵,到清順治元年(1644)福臨定都北京,其間整整60年。這60年歷史的特點是四個字——「明亡清興」:乃勝乃敗,斯興斯亡;興亦悲壯,亡亦悲壯。為什麼呢?我想起了賢哲釋迦牟尼。

  釋家三世佛的哲學是:要用三雙眼睛看世界——過去、現在、未來。這是智者的思維,也是賢者的思維。因為不了解過去,就不能科學地認知現在;而不了解現在,也就不能科學地認知未來。歷史學正是認知過去的學問。所以,在文明的時代,智者應學歷史,不學歷史不能成為智者;賢者應學歷史,不學歷史不能成為賢者。那麼,中國歷史的江河,源遠流長,曲折迴旋,日夜不息,奔騰向前,為什麼要選取明亡清興這段歷史來學習呢?

  明亡清興的60年,是中國歷史上天崩地解、山谷陵替、格局劇變、悲歡離合的時代。在明亡清興的歷史舞台上:格局,雄偉壯闊;人物,群星燦爛;事件,繁複跌宕;故事,生動有趣。人們都在表現,也都在表演:真與假、善與偽、美與醜、智與愚、勇與怯、廉與貪。明亡清興的60年,又是近世社會的縮影。凡是近世社會的重要元素——貧與富、夷與夏、官與民、中與西,都在這裡展示;求民生、求自由、求平等、求民權,也都在這裡交會、碰撞、融合。明亡清興的60年,亦如《尚書?大禹謨》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就是說人心不安、道心不明。正義者不安其死,不義者雞犬升天。而治國平天下,應當明道安民,道明則民安,民安則國泰。

  三百多年來,人們在思考:明朝何以亡?清朝何以興?其道其理,亦顯亦隱。一個人、一個群體、一支軍隊、一個民族,其興衰、其成敗,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卻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結論和答案、經驗和教訓、思考和啟迪、聰明和智慧。所以,每位後來人——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不同階層、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膚色、不同國籍,都可以從明亡清興60年的歷史中,學到寶貴的智慧並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燦若星漢的人物中,我選取袁崇煥作為一面折射明亡清興的歷史鏡子,是因為他所經歷的大喜大悲:喜,驚天地;悲,泣鬼神。袁崇煥值得後人景仰的仁、智、勇、廉,及其浩然正氣和愛國精神,既是其時志士仁人的典範,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30年來,我一直在研究袁崇煥,出版了《袁崇煥研究論集》、《袁崇煥資料集錄》(合)、《袁崇煥傳》和《袁崇煥》,多次倡議或主持袁崇煥國際學術研討會,考察全國同袁崇煥相關的歷史遺跡,及其在海外華人圈的影響。也出版了《努爾哈赤傳》、《清朝通史?太祖朝》、《清朝通史?太宗朝》和《滿學論集》。進而從明與清兩個視角,加深了對明清之際60年歷史的考察與思索。

  在明亡清興歷史的背後,西方一些國家正在興起。我們重新閱讀這段歷史時,應當既看到中國,又放眼世界。要避免兩種認識上的誤區:或持傲自矜,或過於悲觀。應取的態度是: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可妄自菲薄;既講求歷史的科學性,又力戒歷史的片面性。

  真實是歷史科學的生命,玄幻則是歷史科學的腫瘤。歷史的大眾傳授要深入淺出,只有深入才能淺出,否則的「淺」是淺薄;歷史的大眾傳授要雅俗共賞,只有大雅才能大俗,否則的「俗」是庸俗。觀眾和讀者需要的是淺明而不是淺薄,是通俗而不是庸俗。表述史學的著作忌長——能省一個字,就不多一個字。知理雖易,實行則難。一部儒家經典《大學》才1753個字,字字推敲,句句雕琢。一部《史記》太史公司馬遷說它不過526500字。無論歷史的學術表述,還是歷史的通俗表述,有一個共同點,這就是它的真實性與科學性。

  我說過,歷史應當受到敬畏:為什麼要「敬」?因為吸取前人經驗,會得到寶貴的智慧;為什麼要「畏」?因為重蹈前人錯誤,要受到歷史的懲罰。這裡補充一句:對歷史的傳承與表述,也應當採取敬畏的態度。

  本書的旨趣在於同廣大讀者進行「求知、求真、求勵、求愉、求鑑」的對話。

——求知,歷史會提供豐富有趣的知識;
——求真,歷史會提供江山風雨的真實;
——求勵,歷史會提供修齊勵志的經驗;
——求愉,歷史會提供賞心悅目的愉悅;
——求鑑,歷史會提供參政資治的通鑑。

  我們應從明亡清興60年的歷史中,學習勝利者的智慧與修養,記住失敗者的愚蠢與驕縱。

閻崇年
2006年8月8日
於四合書屋

 

內容連載

第十四講
英雄家世

熊廷弼離開遼東後,在以後的遼事中,也可以說在明亡清興歷史上,起到關鍵作用的人物——袁崇煥,即將站到歷史舞台的中央。認識袁崇煥,還要從他的家世和青少年時代談起。

袁崇煥的青少年時代,主要的特點就是四個字:「讀書勵志」。他如果從6歲開始讀書,到36歲中進士,其間整整30年。袁崇煥的這30年,主要通過考秀才、考舉人、考進士,走上一條讀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路。
一、少年傳說
袁崇煥,字元素,號自如,生於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東莞縣志》記載他的生日是四月二十八日(西曆6月6日)。袁崇煥出生的前一年,清太祖努爾哈赤以父、祖「十三副遺甲」起兵,拉開了明亡清興歷史的序幕。努爾哈赤比袁崇煥年長25歲,但是誰也沒有想到:43年之後,袁崇煥竟然成了努爾哈赤的剋星。

有關袁崇煥幼年的生活,當時的歷史文獻和歷史檔案沒有留下記載。《明史‧袁崇煥傳》只記載了他的籍貫:

袁崇煥,字元素,東莞人。

袁崇煥的祖父袁世祥,父親袁子鵬,世居廣東東莞袁屋墩,就是今廣東省東莞市石碣鎮水南村。石碣鎮被譽為「東江明珠」,介於廣州與深圳之間。袁崇煥的祖父袁世祥從廣東東莞到廣西梧州府(今梧州市)經商,主要經營木材、藥材生意。後來,在廣西梧州府藤縣開店,蓋房定居。後來他的祖父母的墳墓都在藤縣。他父親繼續經商,母親葉氏,叫什麼名字沒有留下記載。袁崇煥兄弟三人。袁崇煥青少年時,經常隨家人乘船往返於東莞和藤縣,求學探親,遊覽風光。

袁崇煥少年時代的生活,沒有文獻記載,卻留下了傳說。

第一個傳說。近年當地集資在水南建了「袁崇煥紀念園」,園裡重建了「袁崇煥故居」。故居裡面有一口井,井旁種植蓮花。傳說袁崇煥的母親從小教育他要學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因此這口井就叫「蓮花井」。這是後人根據周敦頤〈愛蓮說〉而附會的。

第二個傳說。據說在袁崇煥上學的路上,有一座土地廟,廟裡供著土地神。袁崇煥看到土地神不去關外守護國土,卻在南國廟裡坐享百姓香火,於是每當放學回家路經土地廟時,總要在廟前駐足,面對著土地神念念有詞地說:「土地公,土地公,為何不去守遼東!」這個傳說說明袁崇煥小時候就關心國家大事,有為國報效的宏偉志向。

這兩個故事大家不必當真,因為沒有文獻記載,只可作為了解袁崇煥少年時生活的一個參考。
然而,袁崇煥在青少年時代,的確受到了愛國精神的薰陶。在水南村旁東江邊的銅嶺上,至今矗立著一座「榴花塔」,又叫「熊飛塔」。當年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失陷,文天祥等退守到廣州。蒙古騎兵進攻東莞,鄉民熊飛率領民眾抵抗,激戰於銅嶺,壯烈而死。鄉人在明萬曆年間建造「榴花塔」,以紀念東莞英雄熊飛。袁崇煥青少年時期常到東江邊,注目銅嶺,仰望高塔,受到民族精神的教育。

袁崇煥有一番凌雲之志,他的〈詠獨秀山〉五言絕句云:

玉筍瑤簪裡,茲山獨出群。
南天撐一柱,其上有青雲。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來,袁崇煥青少年的時候,就立下一個宏大的志向,要為國做棟樑之材。

袁崇煥的家庭是亦農亦商,但他既不想種地務農,也不願奔走行商,而有志於讀書上進,求得功名,光宗耀祖,報效社稷。袁崇煥讀書科考的過程,是當時知識分子共同的道路。他一面學習儒家傳統文化,一面領會愛國親民理念。「四書」中的《大學》曰:「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意思是一個家庭講「仁義」的話,全國都興仁義;一個家庭講「謙讓」的話,全國就興謙讓。強調國家的風氣是從一個家庭開始。這樣,袁崇煥就受到三種文化的薰陶:農民的勤勞質樸、商人的靈活機變和儒家的修身治國。這三種文化,成為他後來報效國家、建立功業的文化基礎。下面,我們就看看袁崇煥是怎樣在這三種文化滋養下,一步步走上報國為民之路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8
    $79
  2. 二手書
    39
    $110
  3. 二手書
    57
    $160
  4. 新書
    75
    $210
  5. 新書
    9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