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未來衝擊:未來30年亞洲新商機

亞洲未來衝擊:未來30年亞洲新商機
定價:280
NT $ 252
  • 作者:麥克.貝克曼
  • 原文作者:Michael Backman
  • 譯者:吳國卿
  • 出版社:財信出版
  • 出版日期:2008-05-0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8426529
  • ISBN13:9789868426528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中國強權、日本老化、兩韓統一
爭奪石油與水,擴大利用核能
變易中的亞洲新面貌,你準備好了嗎?

  中國、印度及整個亞洲正進行驚天動地的大轉變,此盛況前所未見。亞洲從未在這麼短的期間內出現這麼大的變化。改變將會帶來機會,也會造成危機,嚴重危機。你知道亞洲未來何去何從嗎?你的事業將會遭遇什麼衝擊?你準備好了嗎?未來的亞洲:

  【10年內】◎中國基金資產一兆五千億美元以上◎中國出國觀光每年一億人次◎新加坡吸引祕密境外基金落腳◎印度和中國管理人才短缺嚴重

  【20年內】◎亞洲都市人口再增十億人◎中國是下一個精密武器主要輸出國◎馬來西亞石油蘊藏將耗竭◎家族解體使亞洲從大家庭走向小家庭

  【25年內】◎日本減少二千萬人◎中國及印度男性比女性多出二億五千萬人◎全球半數核能廠在亞洲◎全球英語人口最多的國家不是美國不是英國而是中國◎水荒刺激糧價大漲

  在平的世界中,瞭解變化,掌握縱深,才是致勝之道。亞洲未來三十年的轉變,亞洲人不能輕忽!本書以25個主題深入探索亞洲前途,展望未來數十年的機遇和風險,足為企業策略與風險規畫的有力參考。

作者簡介

麥可.貝克曼(Michael Backman)

  專門研究亞洲經濟體與亞洲企業之營運。他是國際暢銷書《亞洲崩壞:亞洲商業的陰暗面》的作者,該書曾被《經濟學人》譽為年度最佳非小說類書籍。貝克曼同誰也是另外四本討論亞洲企業與文化之書籍的共同作者,並長期為《墨爾本時代報》撰寫亞洲企業專欄。他在亞洲居住和工作,經常在企業與政府舉辦的會議與講座發表以亞洲為題的演說。未旅居於亞洲時,則住在倫敦。

譯者簡介

吳國卿

  台北市人,1956年生。政大新聞系畢,為資深新聞從業人員,從事翻譯工作十數年。譯作包括:《碳交易:氣候變遷的市場解決方案》《債券天王葛洛斯》《有錢的秘密》《常識投資法》《共鳴領導學》《點子學》《獵熊》等(以上均由財信出版)。

 

目錄

推薦序 蛻變中的亞洲 朱雲鵬
推薦序 勇闖新世界的藏寶圖 馬凱
推薦序 亞洲未來震撼的不同解讀 蕭新煌
前言
第一章 人口變遷:變易中的亞洲新面貌
第二章 網際網路、大企業與自由
第三章 中國擴軍
第四章 二千萬日本人口的消失
第五章 兩韓統一
第六章 印度公司全球大遷移
第七章 亞洲核能的未來前景
第八章 水戰爭
第九章 全球最多的英語人口在中國
第十章 中國的人力資源噩夢
第十一章 印度的人力資源噩夢
第十二章 急徵二億五千名妻子:亞洲的兩性失衡
第十三章 形同虛設的國界
第十四章 家庭逐漸解體
第十五章 中國建立貪瀆經濟集團
第十六章 越南:新中國?
第十七章 緬甸:下一個越南
第十八章 印尼前途黯淡
第十九章 馬來西亞「能」嗎?
第二十章 中國的醫療產業將蓬勃發展
第二十一章 大海嘯來了:中國觀光客踏出國門
第二十二章 醫學研究轉移到亞洲
第二十三章 新瑞士:私人銀行與洗錢轉移到亞洲
第二十四章 醫療觀光業的意外之財
第二十五章 擁有龐大企業的慈善機構崛起

 

推薦序一

蛻變中的亞洲 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朱雲鵬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於二○○八年三月中旬進行一項投資環境評比的全球性調查,以全球八十二個國家做為研究對象,針對各國的政治與機構環境、總體經濟穩定性、對私人企業的政策管理、外國投資政策、金融及基礎建設等項目,評析各國投資環境的優劣,並於同年四月二十二日公布「二○○八到二○一二年全球商業環境調查報告」,該報告中指出,全球最佳投資環境的前二十名國家,依序為丹麥、芬蘭、新加坡、加拿大、瑞士、澳洲、香港、荷蘭、瑞典、美國、愛爾蘭、英國、德國、紐西蘭、奧地利、比利時、挪威、台灣、法國與智利。在上榜的亞洲國家中,新加坡排名第三名,香港排名第七名,台灣排名第十八名,而亞洲地區的整體名次為第五名。

  自一九九七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以來,亞洲各國均致力於經濟改革,部分國家經過痛苦的轉型,其經濟體質已更為強健。在過去十年裡,亞洲主要經濟體對出口的依賴程度大幅提高,若從一國所出口的商品與服務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來看,中國大陸於二○○六年為三八%,是十年前的兩倍;南韓從十年前的二八%增加到二○○六年的四三%;台灣從十年前的四七%提高到二○○六年的七%,而東南亞國協的國家對於貿易尤為依賴。由此可知,亞洲經濟與全球經濟的關係日趨緊密,遂使亞洲的經濟動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層面逐漸擴大,其影響程度亦日益加深。儘管當前亞洲經濟體必須面對糧食價格飆漲、能源供應緊張、通貨膨脹,以及全球金融市場衰退等嚴峻的挑戰,但整體而言,亞洲新興市場仍被視為全球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

  本書作者針對亞洲地區的主要經濟體,進行深入的觀察與精闢的分析,並對亞洲當前擁有的風險因子,及其未來潛在的發展機會,提出具前瞻性的見解與建議。作者認為亞洲的樣貌正逐漸改變,隨著人口增加、人口老化、都市化加速等現象,亞洲各國必須解決糧食、能源、就業、醫療與退休等層面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將帶動許多新興產業,跨國企業及全球投資者亦會隨著亞洲地區的轉變趨勢,調整其產業布局及投資策略,總言之,亞洲地區的重要性,將隨著全球均勢的調整而大幅提升。

  時至今日,日本的科技已達世界頂尖的水準,且其創新能力獨佔全球鰲頭;俄羅斯擁有龐大的天然資源及能源,在全球經濟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印度的資訊科技產業已成為全球重要的生產者與代工的提供者;中國大陸近年來的經濟成長率在全球排行榜名列前茅,將成為未來挑戰美國世界經濟領導地位的主要競爭者。由上述的全球局勢以及目前亞洲經濟體的種種表現,展望亞洲經濟的未來發展,或許短期內依舊面臨著重重考驗,然而就長期而言,亞洲地區應當為一個充滿機會的市場。

推薦序二

勇闖新世界的藏寶圖 經濟日報總主筆 馬凱

  將近二十年前,我突然觀察到,由於亞洲東半的開發中國家,從泰國開始,緊跟著馬來西亞、廣東地區乃至越南、印度自一九八六年起,紛紛模仿台灣發展模式,積極運用其勞工低廉且為數極巨的利基發展加工出口,而使其長時期停滯的經濟一朝被喚醒,幡然展現出新的面貌,活化了亞洲東半,進而衝擊整個世界。我猛然發現,這一個看似平凡的改變,正推動全球走入一個新的局面,宛若一列緊守舊軌道百年以上的巨型火車,突然被推出軌道,跌跌撞撞地尋覓一個新的軌道;說得更透澈些:人類久居的這個世界已瞬間蛻變成一個我們全然不曾想像過的新世界。基於這一發現,我嘗試推測全球走向的一連串新特徵。十餘年來,這些特徵一一應驗,諸如通貨緊縮、石油、鋼鐵、糧食價格暴漲,若干開發中國家經濟突飛猛進,奇蹟式的成長,乃至各國失業率大增、所得分配日益兩極化發展等等。但這樣的應驗,並未帶來欣喜,反而令我對人類的未來懷抱無比深厚的憂慮。

  之所以如此憂慮,是因為推動這次平凡改變的,是久受忽視的全體開發中國家,其總人口數高達全人類的九成上下,所以當他們有志一同,邁向同一個目標、採取幾乎完全相同的發展模式,使這九成人類世界成員從靜止不前而腳步齊一地舉起、邁進,全球當然隨之震動。在這九成地球居民之中,從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年,自泰國始、迄最南的印度也投入,其人口合計已近三十億人。他們最先覺醒、為數又如此巨大,因此他們不僅成為此次全球巨變的發動者,也是其中最重要的推手。於是二十年來,亞洲東半乃動見觀瞻,其中各國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全球重大事件;或更明確地說,這個新世界的脈動,已經由他們接替先進國家,成為主導者。

  然而這個世界的大多數人,不論先進還是落後國家的成員,尚不能真切認知這個新的事實,不能完全體認亞洲東半已經扮演,而且可能在廿一世紀都不致衰退的新角色。即使有含混的覺察,也因而跟著別人起鬨高喊「金磚四國」、或「金磚××國」,卻不能清楚判斷這些世界的新主人翁究竟會將自己與這個世界引領去何方。

  這本《亞洲未來衝擊》或許並未如上所述,全然地認知亞洲東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卻正好將此區域內幾個舉足輕重的國家其現在的實況、重要的特徵,以及由此出發,其未來走向如何,做了十分清晰的介紹與推測。由於所選的各個國家的確都動見觀瞻,或者未來潛力甚大,而且作者切入的面向諸如人口成長、老化、兩性平衡,乃至重要資源如能源、水資源、糧食作物,以及與人文特徵有關的社會價值、民族特性、政府作風、價格結構,十分貼切地把握決定各國乃至整個區域未來發展的重要關鍵,因而不但現況的剖析十分精彩,而且對未來的演繹也頗為可觀。

  根據這些重要關鍵,作者大膽地為幾個重要國家算命。對中國大陸一胎化自取其禍,徵引周全、判斷精確;更令人震驚的,是他對向來被高度期許的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做出前途黯淡的判決,而常受忽視乃至鄙棄的緬甸,則許為明日之星。尤其對過去被視為亞洲新小虎的馬來西亞,給予「爭論財富該如何分配、卻不願捲起袖子創造財富」;整個國家將命運寄託在石油生產上,愚蠢地肆意浪費,卻不知再過十餘年好運即將用盡;乃至懷有「國家自卑情結」,因而從事許多只為爭顏面的無謂建設,如雙子星摩天樓,借石油與外力完成,卻要強迫企業進駐等無情的論斷,甚至對其貪腐醜態也以二○○三年新總理任命反貪腐局長率先貪腐,表達其無限的失望。類似的對印尼、印度的精要的論斷,都令人觸目驚心,一改過去的浪漫憧憬。

  然而對人口、水資源、糧食等方面的論析,雖然資料甚易取得,但從中能汲取重要啟示,可見作者功力。例如其撰寫時間,距今應有一年左右,但已根據二○○六年資料明確指出,全球糧食供應將有危機,米價將騰貴,與近來方才爆發的糧食危機及米價暴漲,若合符節。而根據這些問題提出的解決對策,如中國大陸應進一步進行「耕者有其田」以提高農作產量等,都可擊節讚賞。

  不過作者的本意似乎並不在給政府忠告,而是從亞洲東半各國的走向當中發掘商機,尤其從許多負面現象如貪腐文化、人口老化、吸菸人口眾多等角度,看出無窮商機,對於投資者而言,甚至是相關國家,都會是有用的指南。然而若真將此書視為這樣一本指南,未免可惜。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不空手而歸,都不虛一讀。

  尤其這些商機不僅與發財致富有關而已,在商機的背後,往往是十分殘酷乃至悲慘的事實,作者幾乎完全不加感情地將其血淋淋地解剖出來,展示在手術檯上,反而更令人觸目驚心、震撼不已。作者冷酷而精確地將各國的優勢、劣勢、偏差、病根一一寫出,甚至直陳某些國家正向著懸崖、火坑一往直前,令旁觀者不免驚駭激動;但有些竟如宿命一般,明知將粉身碎骨,卻也無可如何。不過仍有許多已經鑄成的大錯,有及時回頭的餘地;如果當政者在這樣的明鏡之前能夠更清楚看見自己將引導其人民投往何處而能極力改正,或許命運仍能在注定之前,幡然扭轉。

推薦序三

亞洲未來震撼的不同解讀 中研院亞太研究中心執行長 蕭新煌

  有些讀者看到這本書的書名,難免會想到了三十八年前出版的另一本「未來學」的巨著,那就是《未來的震撼》(Future Shock, Alvin Toffler著,1970年出版)。在那本曾轟動一時的書裡,所一一預測揭露的是全球(其實是美國、西歐加日本)的「未來新生事務——所有都不再有永恆,只有時時在變的即時」。科技、企業、資訊、家庭、生活方式、生老病死、精神壓力,都是該書的諸多未來社會面貌。

  如今再讀,書中所預測的未來種種,大多應驗,今天的確已經步入Toffler當年所稱的「已被未來震撼的社會型態」,尚且整個世界「都瘋了」,雖然科技高度發展,人類卻感官重於理性。最讓我好奇的是三十八年的那本「未來書」提到亞洲的竟只有兩次,第一次涉及未來會有頻繁的交通網和驚人的跨國工作或旅遊,但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他眼裡,還差得遠。第二次則是說到要即時訓練年輕人去因應科技的「未來主義」,要有國家政策去協助地方社區培訓具有未來觀的人才,而在美國、歐洲的基金會要出錢在亞、非和拉丁三洲幫助他們設立「未來學中心」。換言之,在三十八年前的西方「未來震撼」眼光下,亞洲並不在「當年」的「未來」裡,亞洲仍停留在「過去」。

  三十八年後這本以《亞洲未來衝擊》(Asia Future Shock)為題的新書,卻大大翻轉了西方和全球對亞洲的看法,亞洲不但早已活在「未來」,而且可能還會是西方的「未來」,至少是西方企業世界看好商機的「大好未來」!兩書對照之下,不禁讓人有三十年風水輪流轉之感嘆。

  到底什麼是在二○○八年又被西方看到的亞洲未來新震撼?這些震撼的「核心」是什麼?它的爆發來源和力量又是什麼?又為什麼副標題加上企業危機和契機這樣的字樣?

  全書二十五章,內容遍及亞洲諸多國家,最常提及的無疑又是中國,其次是印度,再次是日本、韓國、新加坡,再次之是印尼、馬來西亞、緬甸、泰國。台灣、菲律賓和香港只是在不同章節裡,偶爾提及。可見作者心中的亞洲確有不同位階。最諷刺和最殘酷的事實是「日本第一」不再,曾幾何時,日本已不再是西方印象中的亞洲代表,中、印取而代之,這是永久的真實,還是一時的假象?如果從作者筆下最看重的市場和商機這兩個「顯象」的指標來看,倒不難理解這個中原因。換言之,若從更全面的「未來震撼」層面深度和「社會轉型」的品質良窳來評估,日本當然不容就被「商機」單一指標排擠下去,台灣、南韓的未來更不容被片面的誤解。

  這就又涉及本書對「變遷」現象,在做即時的客觀資訊研判後,隨即掌握其所代表的「商機」的興趣確大於做更深入的社會科學分析和人文關懷。也因此,雖然論及中國的擴軍危及區域安全,建立的貪瀆經濟集團、社會不平等和人才極端不均衡等嚴重「問題」時,在作者眼中還是看到了企業的商機。同樣地,在談到緬甸反民主的軍政府、印尼法界和官方的貪腐、新加坡的極權主義,無顧醫療倫理和道德時,書中也只是很冷靜地提醒企業財團在依投資策略時要小心,要有付出更多「非經濟成本」的準備,如此而已。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不太在意好壞的價值判斷,只看亞洲商機的書。是民主、抑是集權;有巨富、有赤貧;是人才外流,或是兩性失衡;是社會的家庭解體,或是全球的洗錢中心;是軍備大幅上升,或是跨國觀光客倍增,在這本書都可以用獨特的「在商言商」角度,另眼看待!所謂危機和契機,不外就是企業要能有「趨吉避凶」的策略,才能掌握新亞洲的未來震撼和衝擊。

  看完這本書所討論的25個亞洲未來新變貌,做為一位社會學家,我自有不同於作者的結論,更有很不一樣從民主、人權、公義出發的策略思考和建議。我想這可能就是所謂「趨勢專家」、「企業策略顧問」和社會學家最大的不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