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好萊塢:科學科幻大不同

雙面好萊塢:科學科幻大不同
定價:360
NT $ 324
 

內容簡介

這是本有趣又迷人的電影科普讀物!
事實將從幻想中被釋放……
科幻電影是如何表達出我們對於科技何去何從的最深層希望與恐懼……

  雖無法判斷外星人是否長得像《星艦戰將》的蟲族戰士或《異形殺機》裡討厭的蛞蝓,那麼令人反感,但根據演化發展的歷程推論,外星人似乎是不可能恰好跟地球上任一物種長得一模一樣。

  全球暖化這件事的確正在發生。溫室效應是否真會導致難以置信的猛烈氣象和極寒氣候,就像《明天過後》的劇情?若海平面上升,會像《水世界》那樣整個地球都泡在水裡嗎?

  八千五百萬歲的蚊子和一億歲的蜜蜂,儘管未腐化,但是要取得仍有用的DNA似乎不太可能吧!這樣的DNA不會衰退或變得品質不佳?

  邪惡的機器人或出狀況的人工智慧,最極致的目標其實是想完全剷除人類。但是,現實世界中還沒有出現這種有思想的人工智慧。

  科學家到底是怪咖、英雄還是惡魔?

  這些電影藉由逼真而易懂的方法探索一系列錯綜複雜的主題,從太空旅行和雷射技術,到基因工程、全球暖化,以及核子戰爭的後果。儘管真實世界的科學工作或許不如電影裡演的那般精彩,不過對於廣大的觀眾群來說,若想一探當代某些最迫切的議題和想法,科幻電影必然是條既迷人又有效的途徑。

本書特色

以幽默詼諧的方式,破解科幻片中的破綻。
書內的電影劇照可增加讀者對於電影的印象及理解。

作者簡介 

薛尼.波寇維茲


  受過嚴格物理訓練的薛尼.波寇維茲,已發表過許多學術論文與書籍,還出版了四本暢銷的科學著作、做過舞台電影相關的工作,並且撰寫無數的雜誌文章。《好萊塢科學》一書,將他的科學背景以及對電影的愛好做個最完美的結合。在紐約出生,現居住在亞特蘭大的薛尼.波寇維茲,目前是埃默里大學的物理教授。

譯者簡介

李明芝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家庭與兒童生態學系博士肄。

  曾任公共電視企畫編劇-運書機13號第三集—海洋大動物。

  翻譯作品:《第一次當媽媽就上手》信誼基金出版社、《演化的力量》博雅書屋出版社。

  著作:馱獸(皇冠雜誌八月號,短篇小說)、emome手機文學(共二十三篇)等。

 

目錄

序:個人小記

引言
1. 在電影裡尋找科學?先來瞧瞧科幻片

第一部  自然界的威脅
2. 遇上外星人
3. 毀滅性的撞擊
4. 狂暴的地球

第二部  人類製造的威脅
5. 原子能大解放
6. 搞怪的基因和細菌
7. 電腦統治世界

第三部  好的、快的,和真的
8. 科學家是英雄、怪咖,還是壞蛋
9. 嚴謹科學對上瘋狂量子:金鷹獎及金火雞獎
10. 好萊塢科學 vs. 真實科學

後記:在電影和電影之外發現真實科學
附錄:跟著好萊塢科學一起的,還有爆米花科學
電影一覽表 致謝
譯名對照

 

內容連載

科學家是英雄、怪咖,還是壞蛋

莫瑞茲:你瘋了!
弗朗肯斯坦:瘋,我嗎?咱們走著瞧,你就知道我有沒有發瘋。
——《科學怪人》(一九三三)
卡林頓博士:知識比生命更加重要。
——《魔星下凡》(一九五一)
贊助者:你的研究計畫似乎不太像科學,倒有點像科幻小說。
伊莉‧艾:你說得對,是有點瘋狂我只想請各位試著把眼光放遠一點。
——《接觸未來》(一九九七)

「給我找個科學家過來!」麥克大聲喊著,他是《火山爆發》裡洛杉磯危機處理中心的負責人。當他發現洛杉磯街道底下出現詭異的事情時,這就是他的反應。顯然任何一個科學家都可以。幸運的是,他找到學識淵博、勇敢無懼而且相當活躍的地質學家艾美博士,她正好是對的科學家而且是對的人,可以在熔岩開始噴出威爾謝大道的時候協助救援。

誠如麥克的認知一般,電影裡的科學需要電影科學家來進行。通常,這裡指的是物理學方面或生物學方面的科學家。雖然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偶爾也會露面,但顯然只有地質學家、物理學家和疾病專家才能提供拯救世界的知識或行動。即便如此,也不保證任何一部電影都能正確運用科學。有時,「找個科學家來」這種要求,反倒會搭上另一種不適切的導火線,就像《捍衛戰士》(Top Gun,一九八六)裡唯一一個訓練飛行員的有照天體物理學博士夏綠蒂(凱莉‧麥吉莉飾演),她的任務是火辣地勾引了湯姆‧克魯斯。

幸好,電影裡還是常常出現正確的科學家來做該做的事:像是《異形殺機》裡的NASA生物學家瑪俐博士專門研究外星生物;《星際撞擊》裡的天文學家亨德龍博士追蹤飛近的危險物體;《蜘蛛人Ⅱ》裡的物理學家八爪博士則是研究核融合的威力。偶爾,在少數描繪真實科學家的電影裡,像是《直接武力》的歐本海默或《迷霧森林十八年》(Gorillas in the Mist: The Story of Dian Fossey)裡的佛西,以及理基,我們會看到更貼近現實的科學家角色。此外還有極少數的影片是由科學家本人現身在紀錄片或訪談中,這類片子有《核試爆之後》(The Day After Trinity)的歐本海默以及《時間簡史》的霍金。

螢幕上大多數的科學家都是虛構出來的。身為一個僅能出現短短幾個小時的角色,他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他們的威信,讓故事繼續前進。不然,電影裡的其他角色和看電影觀眾們怎麼會相信這個科學家說的話呢?通常決定性的畫面是總統和他焦急的顧問、快要抓狂的聯合國代表團,或受到驚嚇的老百姓聽到一個天大的壞消息。然後就有個專家立刻清楚地用黑板、道具,或是電腦來說明發生了什麼事情:有個太空物體直直朝著地球飛過來(《星際撞擊》)、地心突然停止轉動(《地心毀滅》)、火山即將要爆發(《天崩地裂》)、病毒正在失控蔓延(《危機總動員》)、冰河時期就要來臨(《明天過後》)等等。緊接著,科學家們就會告訴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一項權威性的指標是博士密報,在影片裡的科學家角色通常是以「博士」或「教授」的身份出現。只要博士一開口,每個人都會很快地接受這個壞消息,因為這是出自於最具威信的科學家!接下來就是典型的白色實驗衣,像是《科學怪人》裡弗朗肯斯坦博士穿的那件。這套衣服還真是千古不變,《ID4:星際終結者》裡的歐肯博士就穿著它,《神鬼至尊》裡的艾瑪也有件在她腿上幽雅飄動的白色長袍。即便是沒有這身白袍,野外研究者如《火山爆發》的地質學家艾美或《明天過後》的氣象學家傑克就不會穿,但科學家往往還是電影裡最不時髦的角色。因為他們穿得好不好看,在電影裡似乎不是那麼重要。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