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貝爾斯登(Bear Stearns)是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八十五年歷史在短短一周內結束,它的倒閉揭開了全球金融海嘯的序幕。

  作者比爾.班柏,貝爾斯登資深交易主管,隨著銀行倒閉,黯然結束華爾街金童生涯,成為金融海嘯第一批失業者。

  到底,是誰殺了熊?熊為何而死?本書是金融危機第一本內幕實錄,所謂投資成為災難片、恐怖片,是黑色電影也是推理電影。

  一項調查顯示,金融海嘯勝過地震、颱風,成為民眾心中的頭號災難。二○○八年九月,金融海嘯還只是國際新聞,美國五大投資銀行應聲而倒,各國股市下跌;十月,全球最適合居住的冰島幾近破產。十一月,台灣社會出現無薪假、消費券救經濟的討論,十二月,奇美、聯電、鴻海等指標大廠陸續裁員、減薪,失業率衝上四.六四%,台灣失業人口突破五十萬人,金融海嘯成為社會問題。國際勞工組織警告,這波金融海嘯將使全球增加兩千萬名失業者,二○○九年失業總人口將破兩億人。

  這一切的源頭,都必須回歸到第一家宣布倒閉的投資銀行貝爾斯登,貝爾斯登是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擁有八十五年的歷史,一九二九年經濟大蕭條沒打敗它,二○○八年三月卻在五天內崩潰。這隻熊(貝爾斯登名字裡有熊)如何在華爾街遭到獵殺喪生,將是人類反思金融遊戲的重要教訓。作者比爾.班柏(Bill Bamber)為貝爾斯登前資深交易主管,選擇完全公開華爾街神祕的投資世界,不管你是不是兩千萬名失業者之一,都有必要來讀讀這個特別的故事。

作者簡介

比爾.班柏(Bill Bamber)

  貝爾斯登資深交易主管,負責業務為衍生性金融商品,擔任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員已有近二十年的資歷。

安德魯.史賓賽(Andrew Spencer)

  Creative Management Group Agency文學部主任,經常在學術與大眾期刊發表文章。

譯者簡介

黃亭睿

  台大外文系,美國加州蒙特利國際研究學院會議口譯碩士,目前任大學講師。

楊詩韻

  美國加州蒙特利國際研究學院會議口筆譯碩士,專長影片字幕、文件翻譯。

許慧如

  師大英語系語言學博士,現任教師大台文所。

 

目錄

推薦序 讀懂金融海嘯的悲劇故事 陳伯松
導讀 話說《獵熊記》:金融海嘯大解盤 李賢源
代序 貝爾斯登的教訓  費南多.狄斯

出場人物介紹

開場白 悲劇故事
幕起 什麼,貝爾斯登要破產了

第一部 前情提要
第一章 牛與熊的世仇
第二章 避險基金垮臺
第三章 謠言的暗殺術

第二部 本片開始
第四章 第一天 滾下山的雪球  股價70.08↓62.30元
第五章 第二天 巴哈馬之神  股價62.30↑62.97元
第六章 第三天 被踢到門外的酒鬼  股價62.97↓61.58元
第七章 第四天 現金掛零  股價61.58↓57元
第八章 第五天 華爾街的壁花  股價57↓30元
第九章 每股2塊錢
第十章 獵熊血祭

第三部 大結局
第十一章 等白馬王子出現
第十二章 無法復活的復活節
第十三章 別為我哭泣,貝爾斯登
第十四章 一隻熊的蝴蝶效應
第十五章 熊死留皮

落幕 再見,去衝浪吧!

作者致謝
專有名詞

 

推薦序

讀懂金融海嘯的悲劇故事
陳伯松 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祕書長

  貝爾斯登(Bear Stearns)銀行是美國五大投資銀行之一,五大分別是貝爾斯登、美林、雷曼兄弟、摩根史坦利和高盛。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它們及其從業人員是華爾街的金童玉女,人人稱羨。如今,五大死的死,逃的逃。

  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銀行購去,美林則被美國銀行買走,比起雷曼兄弟的待遇(倒閉,全世界各地都有受害投資人咒罵雷曼),已經不算最慘的了。當然,貝爾斯登銀行的員工感覺全然不同,許多人失了工作,更多員工毀了一生的積蓄。至於高盛及摩根史坦利則逃之夭夭,改制為傳統商業銀行去了。

  美國的投資銀行業務具有兩項特性:一、他律性低,拜美國國會分別於一九九九年廢除葛塞法案(銀行分業經營,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不能蛇鼠同籠),和二○○○年解除行政機關對衍生性商品業務的管制之賜,美國行政部門無論是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或財政部等,都低度管制投資銀行業務。二、資金自籌,也因而必須追求超高報酬,甘冒超高風險。不像傳統銀行接受存戶存款,資金成本較低,所辦理的放款業務,資金周轉速度較慢,賺取的是固定的利差。

  在投資銀行的世界裡,物競天擇,優勝劣敗,作者稱之為經濟的達爾文主義;不過,作者對美國政府任令貝爾斯登被人接管而不施援手,顯然心有未甘,他若與排在貝爾斯登後面的雷曼銀行相比,心裡應會好過一些。

  作者將貝爾斯登的遭遇歸諸於「命不好」,引了一個比喻:十個人聚在一起玩俄羅斯輪盤,其中一個轟掉了自己的腦袋,純屬運氣不佳。不過,現實告訴讀者們:在華爾街的俄羅斯輪盤遊戲中,至少三人已經喪了命,另外兩人則不玩了。而這五人都是此行的頂尖好手。

  這本書是一家投資銀行的業務主管寫他的親身經歷,許多華爾街的專業術語、金融技術,在他的筆下,都成為清晰、易懂,用一句話就說了個清楚,不論在企業購、合併方面、衍生性交易、金融風險,抑或金融監理、金融機構的歷史沿革等各個面向,讀者在本書都可快速掌握許多知識與訊息,這是一本值得讀的書。

 

內容連載

幕起 什麼,貝爾斯登要破產了

這種狗屁,編也編不出來!
我不清楚這話是誰開始講的,也確實不知人類歷史上,被說是編不出來的狗屁的狀況,總共發生過幾次。不過,毫無疑問的,我在二○○八年三月十日星期一那天所經歷的事,再沒有比這句話更貼切的說法了!事實上,我說它貼切,是因為我對同事也只有這句話可說。這位同事是我的朋友,因為曾待過海軍攻擊潛艇,所以綽號叫交易大廳的尼莫船長。這句話實在太符合我們的處境,所以我倆一天到晚都掛在嘴上,好像把倒閉的痛苦變成笑話會比較好過一點。而這一切始於二○○八年三月十日,對我來說,這一天正是結束的開始!

那一天的開始再平凡不過。跟以前一樣,我早上五點醒來。起床後先例行察看黑莓機上昨晚寄來的電子郵件,大多是海外市場一窩蜂的詢問與關注焦點,夾著幾封要來幫我壯陽的郵件。接下來我就到附近與中央公園晨跑,再回家沖個澡,看CNBC晨間市場報導,換上衣服。跟家人說再見前,通常還能喝上一杯快煮濃縮咖啡,然後就出門到麥迪遜大道的公司上班去。那天早上最特別的一點,就是它再平凡不過了。

我的工作充滿變化,令人難以預測,我覺得這是它最棒的一點,每一天會怎麼過,我從來都不知道。我「平凡」的一天,其實一點也不平凡。我的專長是結構型證券(structured equities),也就是說我整天都在架構報酬型態很有意思的證券。華爾街的說法就是讓富者更富。這樣的工作內容聽起來很俗氣平庸,但其實工作充滿變化,我隨時都在找新的策略跟角度看事情。不過二○○八年三月十日星期一那一天,我所認為的、感受的「不平凡」被打了問號。

沒親身待過紐約金融界的人,通常會很訝異地發現,交易員所謂的「辦公室」是交易廳的一張長桌,交易員得跟多達四百人共處一室。貝爾斯登紐約總部有四個交易廳,我們全擠在原本只能容納一半人數的地方。每張長桌供十二人當工作區,一邊各六個人,感覺起來像非常擁擠、吵雜的電玩遊樂場,到處都是視訊螢幕跟人。這裡也很像美國太空總屬總指揮部一團混亂的樣子。

我所置身的沙丁魚科技罐頭,有四面獨立的電腦螢幕,雖然有好幾部螢幕都在閃著來自不同市場的財經訊息,但我越來越急切地盯著彭博機(Bloomberg)。彭博機,金融業的人直接叫它Bloomberg,是投資銀行交易員不可或缺的工具。

諸如「流動性危機」的詞,出現在彭博機上。而一再提到流動性問題的報導指出,我服務六年的貝爾斯登資金顯著短缺。我不大相信這些謠言,因為謠言一向如此惡意。貝爾斯登在投資銀行界一直都特立獨行,毫無疑問地,這只是嫉妒我們公司的同業,蓄意要搞垮我們罷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53
  2. 新書
    88
    $282
  3. 新書
    9
    $288
  4. 新書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