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奇特崛起

印度的奇特崛起
定價:380
NT $ 342
  • 作者:艾德華.盧斯
  • 譯者:吳湘湄
  • 出版社:晨星
  • 出版日期:2009-05-2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772782
  • ISBN13:9789861772783
  • 裝訂:平裝 / 40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諾貝爾經濟學得主Amartya Sen 讚譽,
《經理人月刊》推薦好書
透視【一個印度?兩個世界】的極端差異

看上帝給印度開的玩笑:
◎極少中產階級、具投票權的人又多半是文盲,就完全擁抱了民主。
◎不需層面廣大的工業革命,經濟卻以極快的速度在擴展。
◎全球最惡劣的工作環境,卻是企業人才的練兵場。
◎貧窮充斥,卻是精神、哲學內涵的文明國家。
◎民主國家,卻由二十四個政黨來聯合運作。
◎嶄新與老舊並存,光明與黑暗共生的國度。

【了解印度,投資印度】

  本書給你比電影《貧民百萬富翁》更深入的全面報導!

  貧窮與百萬富翁失衡的世界

  宗教、政治、黑道、文盲錯雜的社會,如何展現生命力?

  周旋於中國與美國之間,默默地邁向第三大經濟國的耀升之國!

  印度近年成為世界經濟增長與全球招股活動最熱門的國家,它的崛起是各國際企業投資機會的來源。2015年該國人口稠密度將飽和,2030年它將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經濟第3大國家。

  印度雖然也因為貧困、失業等經濟問題所困,但是在投資高等教育的預算,幾乎等同投資於基礎教育。作為世界的民主和經濟大國之一,印度早在技術和貿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面對各種經濟議題,我們不能只想到印度蓬勃發展的資訊科技產業,我們要在這個具有龐大潛力的市場謀取商機,就必須深入了解印度的經濟奇蹟。

  對西方觀察家而言,我們的文明似乎很抽象,就像聾子看人彈鋼琴般,好像只看到手指的跳動卻沒音樂。── 泰戈爾,印度最偉大的詩人(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過去十幾年來,印度能呈現強大的新形象,其主因是它在以下幾個方面的成功:資訊科技產業,海外電話客服中心,寶萊塢逐漸向外擴展——由於印度社群在美國、英國及其他國家的財富與能見度越來越高而受到歡迎——以及受到眾多評論於一九九八年第一次公開的核武計畫。就像透過純宗教的鏡片觀看印度常常就會扭曲一個人對這個國家的觀點那樣——並導致對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基本誤讀——這些新形象也可能誤導了世人。照過去的標準來看,印度的經濟正在迅速改變中,然而這些改變的本質和規模有時卻被誇大了。印度人自己已養成了一個習慣:在蛋未孵化前,就開始數起小雞來。近幾年,印度人把自己國家說得好似快要變成世界強權般,早就是很普遍的事了。

  觀看印度,或許還有另一個較具代表性、當然也較具啟發性的方式:透過其深植且充滿動力的政治文化。一九九○年代後期,魯伯特?梅鐸拜訪了印度,其目的是要在這個國家越來越大的英語市場裡,投資開發衛星發射及有線電視的事業。在新德里跟所有的政府官員見過面後,他飛到印度的商業首府孟買,去跟印度最大的私人公司雷來恩斯工業的老闆迪魯海?安巴尼見面。安巴尼是公認的他這一輩的印度人中最精名的商人,他問梅鐸他在德里見過哪些人。梅鐸說他見過了總理、財政部長,還有其他一些官員。「啊,你見的都是對的人;」安巴尼說:「但你若想在印度通行無阻,你必須見見所有錯的人。」

  他指的是那些貪腐的政客(也許還包括他們在政府各部門的同類)。在印度,你若是錯的那種人,你就有很大的機會棲身政治圈;不過,有時候(或許沒那麼常發生),對的人也會搞起政治來。比爾?柯林頓在一九九二年美國總統的競選裡不斷提醒自己說:「這個國家,笨的是經濟。」但在印度,情況或許應該改成:「這個國家,笨的是政治。」我們若想要徹底瞭解印度在經濟或宗教方面的改變,就得先認識這個國家無所不在的政治文化及其政府所扮演的角色。

  眾所期盼,印度將在二十一世紀躍升為世界強權。我寫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對當代的印度提供一個客觀的評估。第一章討論的是這個國家暴起且非常失衡的經濟。然後我會評估印度無所不在的政府及其主要的政治運動。接下來,藉由評估這個國家在美國以及中國之間的周旋,我將探討印度與巴基斯坦及其境內佔少數的回教徒之間一觸即發的緊張關係。最後,本書將檢視印度現代化及都市化的經驗──此過程讓這個國家在重塑自己、讓自己擁有現代化的風貌上,證明了其宗教價值的多樣性。在結論裡我也將檢視,印度為了在未來幾年裡保住全球對它浮現的期代,它所將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作者簡介

艾德華.盧斯(Edward Luce)

  近期才發表歐巴馬對於經濟議題的文章。他是《金融時報》駐華盛頓的首要財經評論員,之前是該報新德里南亞局負責人。他曾任職於柯林頓幕僚團隊的演講稿撰寫人。在牛津大學主修政治、哲學和經濟,之後工作駐派到印度並娶印度人為妻,目前定居美國首府華盛頓。

譯者簡介

吳湘湄

  輔仁大學英文系學士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英美文學碩士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英文系博士班進修

  現任靜宜大學英文系講師

  譯有《貓戰士首部曲之二-烈火寒冰》、《莎士比亞四大愛情喜劇》、《負責的男人》、《祈禱文》、《心靈雞湯—悲傷話題》、《亞瑟王傳奇》等書。

 

目錄

導讀:多元印度,領略無秩序中的秩序  /元智大學應用外語系教授暨南亞讀書會會長 楊薇雲
推薦:解開印度矛盾的迷霧   /心創會創辦人暨靈療師 黃悅羽
譯序:透視印度,寓教於樂的深入報導   /吳湘湄

前言

第一章  全球的與中世紀的:印度精神分裂式的經濟
第二章  高官大人:印度政府的長觸鬚
第三章  正義之戰:印度低種姓的崛起
第四章  想像的馬:印度教民族主義的持續威脅
第五章  諂媚者萬歲!國會黨與尼赫魯-甘地王朝永續的愛戀
第六章  眾多的新月標誌:分裂的南亞穆斯林
第七章  三角舞蹈:為何印度與美國以及中國的關係將在二十一世紀塑造這個世界
第八章  新印度,舊印度:印度現代化的多層特質

結論  成敗在她:印度在二十一世紀的大機會與大挑戰

 

導讀

多元印度,領略無秩序中的秩序
文∕元智大學應用外語系教授暨南亞讀書會會長 楊薇雲

  今年2月看到奧斯卡最佳影片得獎片為描述孟買貧民窟故事的《貧民百萬富翁》的報導時,我想起去年從印度回來後,有一次對朋友說:「大家都說21世紀屬於中國,但是我認為印度有更好的機會。」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我從2000年到印度,那時整個環境與台灣40年代很像,貧窮落後,但是到去年看到德里的地鐵工程的興建,進步神速,我很確定,古老印度要起飛了。

  當我看完本書後,發現作者艾德華.盧斯於2006年就已經做了這樣的預測,而這本書英文副題:「現代印度的奇特崛起」,生動地說明了印度崛起出人意料的驚奇,因為對大多數人而言,印度還停留在為宗教、靈修之國的印象,很少人會預料到,在21世紀初,印度會以其經濟以及政治成就出現在國際舞台上,發展之速只有中國可相比。如果讀者想要知道:「為什麼是奇特的崛起」的答案,看完這本書中條理分明的剖析後,便會清楚了解崛起的原因。本書的作者盧斯以其深厚的政治經濟學養以及豐富的採訪政經新聞的背景,透視印度的角度有西方理性、探索真相的新聞專業者的客觀,但是身為印度女婿的特殊身分,因為「對印度深刻的喜愛──以及著迷」,其深入印度文化的經驗不是其他西方記者所做的印度報導能比擬,盧斯的書提供讀者不同、寬廣的角度,來了解印度的複雜矛盾多樣性的「奇特」特質。

  盧斯在此書中,仔細刻畫出印度奇特崛起的途徑,每一章的標題都清楚標示了「崛起」的不同面相,整部書集中在當代印度的現況描述,包含政治、外交、經濟、社會、文化,同時回溯歷史的影響,對於三位20世紀的三個重要人物:甘地,尼赫魯及安貝卡,仔細檢視他們對塑照印度現今風貌的影響力;並且對印度在21世紀所面臨的挑戰,有非常確切的釐清,是想要認識21世紀印度的社會文化不可錯過的一本好書。對於印度文化已有所接觸的讀者,其豐富深入的內容,看了之後,應該會有非常滿足的感覺。不過對某些讀者而言,則可能會太複雜而難以消化,所以建議以標題選擇想看的部分。不過,第1章「全球與中世紀的」及第8章「新印度,舊印度」這兩章,把印度多元文化、新舊貧富並存、不同宗教信仰社群、又五彩繽紛的現象鮮明的呈現出來,有其獨特的觀察及見解,是想認識印度當代社會現況必讀的部分;第7章則檢視印度、美國、中國三角關係的互動,對於想要了解21世紀世界發展的台灣讀者,是不可錯過的精彩閱讀。

  做為一個在9年內曾到印度10多次的旅者,書中許多對奇特印度的描述,會讓我會心一笑,譬如說,在結論開頭,他對與印度妻子舉行婚禮經驗的結論,「儘管事前充滿不順的徵兆,事情卻完美地組合在一起」,印證了我在每次旅行中從挫折、到耐心等候、到圓滿的經驗,印度之旅,教我學會如何去觀察「無秩序中的秩序」。本書還有多項說法,將印度奇特的文化描繪得非常精確細膩,讓我印象深刻,例如:

  「在印度,你從未預料過的事情總是會發生,相反的,妳所期待的事卻偏偏不發生。這是住在印度時,喜悅和挫折兩種情緒的主要來源。」

  「印度經濟,是一種精神分裂式的景象:高科技的21世紀的未來被悽慘的中古世紀遺風所圍繞。」

  「人們認為政府『就像雨季,是大自然的一面』。很少人相信他們能與大自然鬥法。」

  「在歐洲,過去就是過去。但在印度,過去在很多方面也是未來。」

  「印度人自己就像沙灘上的一籃螃蟹,只要有一隻螃蟹試著想爬出籃子,其他的就會把他拉下來。」

  此書以作者與一位10歲錫克男孩在火車上相遇的有趣故事結束,故事中男孩所顯現的對求知的堅持及永無止境的好奇心,讓作者為之折服,「記住,印度總是會贏」是對印度奇特崛起最貼切的註腳。閱讀此書的唯一遺憾,是沒有註解來幫助了解一些不熟悉的名詞,我相信對許多台灣讀者而言,仍然相當缺乏印度社會政經方面的知識,有了背景資料的幫助,對於書中資訊的吸收會有很大的幫助。還有書中的一些譯名,與我所熟悉的不一樣,上網去查,才發現印度中譯也像其文化一樣,讓人眼花撩亂,這多少也映證了印度多元言說的傳統,其影響力無處不在。

推薦

解開印度矛盾的迷霧
文∕心創會創辦人暨靈療師 黃悅羽

  2000年7月初次到印度,步出機場,燠熱夾雜著五味雜陳的氣味,增添了旅途的勞累,搭上老舊的巴士,在德里的街道緩慢前進,幽暗微弱的燈光下,路旁的景象頓時讓我睡意全消,一具具從頭到腳白布裹著的軀體,整齊排列在路旁的地面上,少說也有二三十具,剎時心跳加速,恐怖片的情節馬上在腦海裡上演。搖醒領隊,指著窗外駭人的景象,領隊一派輕鬆的說道:「印度天熱,大家都在戶外睡覺,怕蚊子咬就用布從頭捆到腳。」弄清真相不禁為自己的大驚小怪啞然失笑。接下來的行程,更是驚嚇不斷,隨地可見的垃圾,到處飛舞的蒼蠅,一隻隻枯瘦乞討的手,直盯著人看的眼光,讓我神經緊繃到不知所措。旅行結束時,我告訴自己再也不會來這種地方。意外的,彷彿受到這個國家傳聞中神祕力量的召喚,一年後的夏天我又「回」到印度,從那以後每年固定一到兩次的印度之旅,成為我生命中無法抗拒的引力,並在矛盾的心情下,慢慢嘗試著對印度多些瞭解。

  當地導遊曾這麼說,「印度大至飛機、小至一根針都能製造,怎能說印度落後呢﹖﹗」這是實話,印度有傲視全球的高科技,卻有眾多失業的勞工;擁有世界菁英的人才,卻有高比率的文盲;有廣大的土地,大多數的人民卻依舊貧窮;從文化、科技發展、人力、自然資源各方面的條件看來,印度的潛力不可小覷,但卻像背了厚重包袱的健跑者,實力無法開展。誠如書中所提印度呈現出精神分裂式的經濟,實際上印度在許多面向上也都充滿了矛盾與衝突,想要從任一個角度切入去瞭解印度,所得到的答案就如同印度人慣用的擺擺頭的回答方式,是與不是、可與不可,隨你高興怎麼看怎麼想。

  多年來我對印度,一直是霧裡看花,始終無法瞭解這個國家充滿矛盾的關鍵,直到看了《印度的奇特崛起》這本書,作者鉅細靡遺的解析,終於讓我破除迷霧瞭解真相,讀此書是瞭解印度這個國家最經濟的方法。此書以奇特為名,而作者以一個外國人客觀的角度,從印度的政治、文化、歷史、宗教、種姓制度、民主制度、政策的實施、經濟的發展等不同層面做深入訪查,透過敏銳的觀察以及精湛的分析,讓大家從真實的數據中,看到從過去到未來的得失利弊以及影響的深遠。這是一本全方位介紹印度的書籍,作者以開放的心、中肯的態度、饒富趣味的筆觸,提高了此書的可讀性,同時也提供了人們更多的省思。

譯序

透視印度,寓教於樂的深入報導
文∕吳湘湄

  《印度的奇特崛起》不是一般介紹印度的書,更不是市面上充斥的旅遊類指南。這是一本報導深入的著作,是作者以他駐派印度多年的生活體驗,身為記者所累積的各項採訪成果,以及自身深厚的學養和廣泛的閱讀,所撰述而成的一本印度論著。但讀者可不要因此而怯步了,這絕不是一本叫人難以消化的學術論文;本書的內容,時而引人發噱,時而叫人深思,英國詩人席尼(Philip Sidney)認為好的文學作品應該具有寓教於樂的功能(to teach and to delight),從這個角度審視之,《印度的奇特崛起》絕對符合這兩項標準。

  本書還有幾點其他同類書籍難以相較之處,那就是作者親自踏遍印度各地所作的原野調查,以及他對與這個國家相關的許多人物所做的第一手採訪;這些受訪對象不僅含蓋了政治、文化、宗教、民運各領域的代表人物,甚至包括了地方幫派老大以及在印巴邊界活躍的恐怖分子。但作者艾德華.盧斯,以其英國人特有的幽默感,饒富機鋒的筆觸與精闢客觀的見解,再加上個人趣味橫生的聯想,令讀者在吸收寶貴的資訊和啟發之餘,也充分享受了閱讀該有的樂趣。

  我在二○○三年第一次造訪印度,二○○八年攜子再度踏上那塊土地,短短五年間,印度的進步和變化叫外人驚奇。第二次訪印,在回程客滿的班機上,有半數以上的旅客是印度人,我從沒搭過那麼臭的飛機,印度人脫下鞋子休息,腳臭味薰得許多人都吐了,一般印度人不講究衛生,連他們自己的靈修大師奧修都嫌惡。但現在,我上下左右的鄰居卻幾乎都是印度人,他們是這個英國校園裡人數最多的外籍學生,誠如本書作者所言,印度人是非常聰明且驕傲的民族,貼近觀察,果不其然,這些印度知識分子不但多半具有泱泱大國之風,且男的俊帥、女的嬌美。這般正負兩面形象,正是本書內文所強調的印度文化特色之一。除此,印度政府派遣出國取經學習的留學生之多,早已成為歐美各大校園裡的點綴與特色,這個國家的野心和潛力正如本書作者一再指出的,不可小覷。

  翻譯這本書的過程,頗為辛苦。由於內容豐富廣泛,再加上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歷史等各領域的專有名詞太多,在翻譯的過程中,時時被「卡住」了,必須大量查詢通用譯名以及相關資料才能繼續。有關傳統節慶或文化歷史背景的專有名詞,我多半參考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或佛教辭典,政治或經濟相關領域的則是較具權威的新聞網;當然,在眾多譯音與譯法的歧異中,也有我自己的判斷和選擇。在此也順道感謝南亞文化研究者劉季音老師在譯音以及某些專有名詞譯義上的看法和建議。

  這是一本兼具知性與趣味的好書,希望無可避免的某些歧異不會造成讀者閱讀上的混淆,也希望文中的旨趣與訊息有正確地傳達給讀者。但謬誤或仍難免,尊請方家不吝指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