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選擇你要的風,讓它脹滿你的風帆
文∕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劉鳳芯
陶雪洛,一個十三歲的美國上層社會少女,外表討人喜歡,擁有聲望良好的雙親。從小到大,她所接受的教養方式、學校教育,甚至因此而衍生的自我期許,都是為了成為一名出色、端莊的淑女。一八三二年,一趟橫跨大西洋的航行,卻摧毀了她深深信仰的「秩序」與「規律」......
雪洛所搭乘的海鷹號,在無際的汪洋上自成一個小王國。這趟越洋航行剛剛啟程的時候,外表醜陋粗魯的水手、窄小簡陋的艙房,以及隨時隨地會出現的老鼠和蟑螂,在在令雪洛感到畏懼、惱怒與羞辱。她絕望地認為自己是「被放進棺材裡了」。因此,當衣著尊貴潔淨、談吐優雅合宜的謝克利船長出現時,雪洛的眼前彷彿出現一道溫暖明亮的曙光,她立刻依憑著船長,重新架構自己原本熟悉的上層社會氛圍。但是,在優雅文明的外表下,謝克利船長其實是個殘忍、血腥的虐待狂,雪洛漸漸發現了這點,「正義」與「榮譽」鞭打、煎熬她的心靈。當她依著自己的良心、直覺行事,卻被指控為殺害海鷹號大副的凶手......
這麼一趟驚險的旅行,並非人人都有機會經歷。但是,請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一個十九世紀的少女,禮教與階級將你的世界安排得井然有序,到處都是潔淨與優雅,僕婢謙卑順從地伺候你,開口與下層階級人士談話等於羞辱自己......一切都是這麼理所當然,你的生活形式彷彿是世人追求的完美境地。有一天,你突然被遺棄在一個如海鷹號般的蠻荒世界裡--起初,你是這麼認為--你是否能讓勇氣與正義戰勝恐懼,好看清水手骯髒外表下那顆真摯的心,分辨真正的善與惡,並摒棄自己一向深信的錯誤價值觀,甚至做出改變自己命運的重大決定?
作者艾非將故事的時空背景設定在十九世紀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那是依個相當注重社會階級和禮教形式的年代。即使雪洛的故鄉--美國--在當時是以其民主精神,成為世界各國弱勢人民的希望之鄉,仍不免喊著反蓄奴口號,卻施行歧視有色人種的體制,一般人民的觀念更是尚未完全扭轉過來--即使今日仍是如此,更遑論同雪洛家人班拘謹、壓抑的清教徒了。
此外,作者更將故事的主要場景聚焦於一艘航行大洋的貨船上,也就是海鷹號。艾非筆下的字句,生動地呈現十九世紀的航海氣氛,令讀者恍如嗅到清新的海風氣息、望見鼓脹的白色巨帆、感覺到波濤的搖晃與震動;同時,更引領讀者追隨海落的敘述,轉而將自己也囚禁在陰暗、詭異的海鷹號上,深刻體會女主角打破階級及性別刻板印象的掙扎過程。確確實實達到作者書寫這個故事的目的。
乍看之下,《選擇:一名女水手的自白》儼然是一部女性自覺小說。在故事裡,雪洛由一朵柔弱嬌貴的溫室花朵退變成一名堅強自主的女性。不過,如果我們暫時擱下閱畢的澎湃熱情,並進一步地冷靜思考與分析,就會發現:艾非對於女性刻板印象的重塑,仍止於表象,並未真正撼動女性議題的核心。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雪洛為了成為水手,必須冒著生命危險爬上桅杆那一幕,那是她取得男性水手認同的開始。但是,男性水手態度之所以轉變,是因為雪洛證明了她的體力和膽識可以和男性相抗衡;或者說,對男性水手而言,雪洛讓他們相信她不會是個負擔。從那一刻起,雪洛必須掩藏她的女性特質,以一個趨於中性形象的身分和男水手們共處。對於重塑女性角色而言,雪洛的轉變並未真正彰顯女性主義的本質。
不過,在當時那般封閉的社會氣氛之下,年僅十三歲的雪洛竟然能揚棄深固的階級觀念,秉持正義,認清善惡,甚至違背保守迂腐的父親--代表父權主義,再回到溫暖的家裡之後,毅然離家重返大海,正如海鷹號上的老黑人水手--老查--所說的:「水手自安全的港灣出航,他選擇他要的風......可是風卻有自己的意志。」這樣的決定,仍然需要相當大的勇氣,更值得我們為她驕傲與喝采。
作者艾非的寫作態度相當嚴謹,他認為為青少年讀者寫書,不僅應當講究用字,還應審鎮考慮呈現的方式。
故事的「長相」可以幫助讀者掌握故事的「說法」,進而瞭解作者說故事的觀點。在《選擇:一名女水手的自白》裡,艾非的確成功地掌握了這門訣竅。「聆聽、觀察你周遭的世界,試著去了解事情發生的原因,不要滿足於別人給予的答案,不要讓一般人的是非觀念影響你的判斷,替自己找出事情的理由,憑著自己的力量釐清答案,並了解你為何相信。最後,誠實地寫下你的感覺;從你想聆聽的評論中學習。」他的寫作哲學,更呼應了他執筆創作這本書的理由。
本書榮獲一九九一年美國圖書館協會頒發的紐伯瑞(Newbery)兒童文學獎的銀牌獎,相較於已漸開花結果的當代女性主義,更有其重要的時代意義。一本好書,不僅可以引領讀者隨字逐句地體會作者的用心與看法,更可以撼動讀者的心靈,繼續閱讀之後的思考,建構更深沉、成熟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