襯裙、驛馬車、愛冒險的女人

襯裙、驛馬車、愛冒險的女人
定價:320
NT $ 288
  • 作者:芭芭拉.赫吉森
  • 原文作者:Barbara Hodgson
  • 譯者:洪世民
  • 出版社:山岳
  • 出版日期:2009-07-2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480157
  • ISBN13:9789862480151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4 x 22.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媚惑、叢林熱、船難、謀殺──這些詞彙通常不會使人聯想到十七到十九世紀那些一本正經、循規蹈矩的淑女。然而,這些體驗卻在上百名女子,揚棄飽受限制的生活、展開旅行而面臨的重重艱險的故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她們大膽迎向未知,為往後追隨她們的女子開啟了通底世界各國的大門。

  本書探索了這群女性旅人的冒險旅程,其中不乏知名人士,但也有些沒沒無聞。她們忍受俄羅斯臭蟲的侵擾,揭開土耳其婦女的神祕面紗,捱過非洲襖熱的天氣、猛烈的暴風雨及毒蠍的攻擊,或渡過西藏湍急的河流……十七世紀時,安.芬秀夫人喬裝成船上的服務員,無畏無懼的迎戰從西班牙沿海竄出的海盜;約兩百年後,身為背疾所苦的伊莎貝拉.博德,騎著馬在日本的泥濘小徑上巔顛簸簸,終於抵達潮濕骯髒的臨時客棧;而在兩人之間,海斯特.史丹霍棄社會禮俗及個人安危於不顧,公然騎馬穿越敘利亞沙漠,到達帕密拉的古羅馬遺跡……

  本書呈現了三百年來女性旅人的迷人丰采,以及她們在旅途中遇到的景緻。它是時代旅人的休憩站,在此回首這些非凡的女子──她們明白,自己的容身之處,絕非故鄉。

本書特色

  中國時報開卷版一週好書精選

  以夢想與勇氣活出迷人丰采,獻給不安於室的女性旅行史!
  給女人出走的動機,給女人冒險的勇氣;給女人旅行的動力,給女人做夢的權利。

  她們打開了旅行的第一扇窗,讓女人從此找到與世界的連結。
  一本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女人寫給女人的旅行書,陪伴敢於追夢的女人,勇闖天涯!

作者簡介

芭芭拉.赫吉森(Barbara Hodgson)

  書籍設計兼作家,著有三本小說《禁忌的地圖》(The Tattooed Map)、《感官主義者》(Sensualist)《希普萊特之島》(Hippolyte’s Island),另與凱倫.伊麗莎白.戈登(Karen Elizabeth Gordon)及尼克.班多克(Nick Bantock)合著《無法掌握的巴黎》(Paris Out of Hand),是本小說式的巴黎旅遊指南。她的非小說類作品包括《鼠:墮落文集》(The Rat: A perverse Miscellany)、《鴉片:神聖惡魔的肖像》(Opium: A Portrait of the Heavenly Demon)以及《睡神的魔掌:鴉片酊、嗎啡及成藥的悲慘歷史》(The Tragic History of Laudanum, Morphine and Patent Medicine)。現居加拿大溫哥華。

譯者簡介

洪世民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喜歡文字、音樂與棒球,曾任職棒球隊翻譯、主編語言教學雜誌,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涵蓋商業、管理、藝術、歷史及小說,包括《救你,用全世界的愛》(大好書屋)、《阿拉巴特》(大好書屋)、《這就是行銷──科特勒精要》(寶鼎出版)、《當摯愛離去》等。

 

目錄

前言:四海為家──除了故鄉
驛馬車、關卡和旅行指南
歐洲:與女人同行
俄羅斯:實現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中東:沙漠女王
埃及:把襯裙留在開羅
非洲:無女人容身之地?
阿拉伯到波斯:渴望危險
披著狼皮的羊
印度:忘了怎麼震驚
大洋洲:環遊世界者齊聚一堂
活下去
中國、日本和西藏:信仰和愚行
北美洲:把大陸「楚洛普化」
中南美洲:娘兒們不要來
回家
 

內容連載

四海為家──除了故鄉
(圖說)海斯特‧史丹霍普。樣貌存疑,無其他畫像佐證。


  喀噠喀噠,蹄聲響遍沙漠,仍不見馬匹和騎士的蹤影,原已莫名興奮的群眾,這下更加激動。多日來,帕密拉流言四起,說一支從大馬士革來的商隊,將帶來最不尋常的訪客。當帕密拉居民揚起曬得黝黑的臉龐,望向西方的山丘,突然傳出一陣高喊。有人看到人影遠遠出現了!彷彿回應信號似的,好幾百個男子跳上馬背、揮舞刀劍,衝過潔諾比亞古城的遺跡,迎向這批新來的外人。其他居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在一旁焦急地等候,等著那行人進入村子。終於,他們看到隊伍前頭有位雄赳赳的高大女子,身穿一襲羊毛織成的長袍,跨坐在一匹白色駿馬上。在這行人通過之時,群眾紛紛為這名飛揚跋扈的外國女人歡呼,她就是自稱為「沙漠皇后」的海斯特‧史丹霍普(Hester Stanhope)。

  當時是西元一八一九年,史丹霍普完成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她公然獨立旅行,一路來到敘利亞的中央,從古羅馬時代起,別說歐洲女人了,連歐洲男人都鮮少公開造訪這個地方。為了這趟旅程,她揚棄飽受限制的生活,投身於重重冒險,展開一場難與昔日女子聯想在一起的行動。但她並非唯一一位透過旅行來反抗禮俗的人,這種例子不勝枚舉。

  我們大多以為,過去的女人不是因為缺乏收入而受盡限制,就是被做妻子、母親或女兒的責任牢牢束縛。而且,世人對女性能力所抱持的偏見,已經縮減了她們的自主權,並希望她們在身體及感情上依賴男人。這些限制的確存在,但許多女人不以為意,依舊努力完成浩瀚無垠的旅行文學。自古以來,金錢是女人旅遊的一大問題,許多女人確實有收入,包括遺產,但大半是是她們工作得來,例如撰寫遊記等;家庭責任也會讓她們綁手綁腳──那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女人等到中年才出門旅行的原因之一,但一旦有機會抽身,她們對家庭絕不留戀。世人慫恿女性依靠男人,但同樣地,很多女人完成了自己想做的事。女人絕對不是無依無靠,但若情勢所逼,仍會激發她們獨立。不只是男人,女人也必須為旅行提供充分的理由,她們因而紛紛起身尋找啟發心智的刺激。這種學習的熱望引領她們開始蒐集並研究資料。

  十七到十九世紀的女性旅人可概略分為兩類:家庭生活單調的中產階級女子,以及財富多得讓她們「不安於室」的上層階級女子。對前者來說,旅行是打破無聊、厭倦的辦法;非常引人入勝的一點是,她們對遭受跳蚤侵擾等種種不便甘之如飴,彷彿能被蟲子咬到發疼,就表示自己還活著。而在後者眼中,「坐立難安」儼然成為一種不惜代價也要維持的習慣。

  以上兩種女人出門旅行的原因不一而足。但還有一些人是被迫的──遭到祖國驅逐出境,如伯倫瑞克的卡洛琳(Caroline)因不喜歡丈夫威爾斯王子(Prince of Wales)而慘遭報復──以行為不檢的罪名而遭到流放;直言不諱的史黛爾夫人(Mme de Stael(e上面需加2點))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逃出法國後,便被拿破崙放逐:亞倫巴諾夫人珍‧狄格比(Jane Digby)赴歐洲大陸「度假」,生下外遇的私生子,渾然不知此次道德偏差將為她帶來一場敘利亞的偉大冒險;一七三九年,只因抱怨一句「世界沒有哪個地方會『像英國』如此輕蔑地對待女性」,使得瑪莉‧蒙達辜夫人(Lady Mary Wortley Montagu)不得不前往歐洲大陸,並輾轉到義大利,一待就待到一七六一年。而她所說的那句話,也許只是個掩飾她追求情夫的煙幕彈。

  包括畫家瑪莉安‧諾斯(Marianne North)在內,有些女人流浪卻是為了撫平摯愛逝去的傷痛;還有些是為了盡妻子的義務而遠行,如伊麗莎‧費伊(Eliza Fay)在敘述其印度之行時宣稱:「我這趟旅行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我丈夫的性命。如果不是我陪著他……我想他永遠永遠也到不了孟加拉。」
(圖說)瑪莉安‧諾斯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