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愛過的約翰藍儂

我深愛過的約翰藍儂
定價:380
NT $ 342
  • 作者:辛西亞藍儂
  • 原文作者:Cynthia Lennon
  • 譯者:蔡士瑩
  • 出版社:貓頭鷹
  • 出版日期:2009-09-1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651851
  • ISBN13:9789866651854
  • 裝訂:精裝 / 35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所有披頭四的粉絲必讀的一本書!!--美國加州讀者 Betty Dravis

  一段成名前罕為人知的歲月
  從發光到殞落的傳奇故事
  映照出最真實的約翰藍儂

  藍儂第一位親密愛人的私密回憶

  一九五○年代後期是個夢想的年代,戰爭結束了,年輕人開始恣意揮灑青春。英國利物浦四個小夥子組成一個樂團,在當地的俱樂部演唱,他們的專輯迅速登上英國排行榜冠軍,接著向大洋彼岸的美國樂壇進軍,披頭四短短幾年內風靡世界,被推向世界流行音樂最高峰,創造了六○年代的搖滾神話。

  這段藍儂由沒沒無聞到成為搖滾巨星的歷程,他生命中第一位真愛--辛西亞始終伴隨左右。她是約翰第一任妻子,和這個舉世聞名的男人共同生活了十年,陪伴約翰經歷樂團初創時的起起落落,見證披頭四崛起的那段關鍵歲月。

  在世人為披頭四瘋狂的同時,約翰卻迷失在自己一手創造的神話中。盛名與毒品帶來了劇烈的轉變,然後他遇見了日裔前衛藝術家小野洋子,約翰與辛西亞的婚姻在一個苦澀的過程中畫下句點。他與洋子於一九六九年結婚,兩人創作大量音樂並鼓吹世界和平,他們的理念為這個世界帶來不一樣的夢想,影響了一整個世代的人,甚至是四十年後的今天。

  但辛西亞與藍儂長子朱利安長久以來被大眾所遺忘:披頭四時期的飛黃騰達,她大部分時間只能隱身幕後;藍儂單飛時期的轟轟烈烈,更是莫可奈何地完全缺席。但這些都沒改變她對藍儂的款款深情。

  一九八○年十二月,約翰在紐約自宅門口被槍殺。二十五年後(原文二○○五年出版),辛西亞不再保持緘默,她用最平實的文字,娓娓道出屬於他們的年輕歲月,追溯他從沒沒無聞到風靡世界的歷程,關於一個歌迷從沒有接觸過的年輕藍儂,勾勒出這位搖滾巨星時而殘酷時而風趣、才華洋溢且極端渴求關愛的深沉性格。書中收錄大量從未曝光的珍貴照片,包括約翰藍儂在藝術學院時期以及樂團剛起步時的照片,帶你重溫那個夢想的年代。

作者簡介

辛西亞藍儂(Cynthia Lennon)

  一九三九年出生於黑潭,在威拉爾半島長大。一九五七年自利物浦藝術中學畢業,同年進入利物浦藝術學院就讀,她在那裡認識約翰藍儂,當時他已因叛逆、善於譏諷的性格,以及對搖滾樂的熱愛而與眾不同。約翰和辛西亞在學院的第二年墜入愛河,於一九六二年結婚。一九六三年,他們的兒子朱利安出世,同年,藍儂一家搬到倫敦,之後定居於索立郡,在那裡度過披頭四全盛期的幾年。一九六八年,他們的婚姻觸礁,一九六九年離婚,朱利安由辛西亞扶養。約翰和第二任妻子小野洋子搬到紐約後,朱利安會到紐約拜訪他們。辛西亞現在與她丈夫諾耶爾查爾斯住在西班牙。

譯者簡介

蔡士瑩

  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學士,加拿大皇后大學文學碩士,擁有澳洲國家口筆譯人員專業證照,現居加拿大。譯作類型豐富,包括《天氣》、《探險家》、《颱風與龍捲風》等書。

 

引言

  我和一個舉世矚目的男人共同生活了十年,在他過世後,他的一生成了不朽傳奇。這些年披頭四的聲勢漸漸高漲,最後征服了全世界,所有人為了他們而讚嘆,我就陪在這個男人身邊,與他共同經歷這段起起落落的日子。

  自從約翰過世後,我的書架擺滿了關於他的書,前後不知道換了幾本。這些作者多半不認識他,武斷地描寫他的一生以及我跟他的關係,與事實相去甚遠。很多人把我貶為約翰生命中的過客,我會被提起只因為我跟他生了個孩子。在這些文章裡,我是一個迷戀約翰的普通年輕女孩,而且還用婚姻束縛了他。

  事實根本不是如此。在他生命中最刺激、最特別、好運連連的那十年,我從頭到尾陪在他身旁。這是約翰創作上最豐富的十年,當時的他機智熱情、誠實坦率,深愛他的家庭和樂團,還沒沾上足以毀掉他的毒品。

  我們的婚姻觸礁之後,我嘗試拓展屬於我自己的生活,遠離與名流往來的日子,力圖擺脫「藍儂」的標籤。我希望我們的兒子能安心成長,過著真實有意義、沒有鎂光燈的生活。對我來說,個人隱私與身而為人的尊嚴都一樣重要,所以這麼多年來,我隨他人任意評說也不想再辯駁些什麼。

  但不知怎麼搞的,我卻無法擺脫這一切,來自公眾好奇的眼光從沒少過,各種關於披頭四的計畫、訪問或書籍不斷出現,躲都躲不掉。都過了這麼多年,大眾對披頭四的迷戀不減反增,尤其是關於約翰的一切。

  早年的時候,我謝絕了大部分的提議。後來我了解我擺脫不掉藍儂了,我已經是傳奇的一部分,所以遇上值得一試的企畫,或在我手頭吃緊的時候,我答應過幾個案子,提到了我和約翰的關係,這個話題在離婚後好幾年內我一概絕口不提。我在七○年代寫了本書,而在約翰去世以後,我也協助約翰傳記的出版,另外接受了幾次雜誌專訪。

  但是我從沒完完整整公開說出我和約翰所經歷的一切,我們的關係以離婚收場傷得我很重,處在憤怒的失落感當中一度無法自拔。感覺真的太痛苦了,所以我什麼都不去想,才能幫助我遠離一切。當時的我做到了,每當我論及約翰,被人問到我們倆分手的事總是顯得事不關己又異常冷靜,聽起來甚至還有點開心,我的標準答案是「這種事情難免會發生」。對我而言,這些痛苦已經深埋心底了,但也變成一道永遠都無法抹滅的昔日陰影。

  是時候了。我準備全盤說出我和約翰那幾年是怎麼過的,還有他去世後所發生的一切。太多的話我沒說出口,太多的感覺我從未表達,我們之間有一部分是強烈的愛情,伴隨而來的卻是大量的痛苦、折磨和屈辱。只有我才知道我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為何相守、為何分開,以及身為他的妻子所付出的代價。

  為什麼直到現在我才願意說出口?和約翰分開後的這些年,我嘗試做回普通人,後來卻也慢慢了解,在別人眼中,我永遠是約翰的第一任妻子。我的故事十分震撼,而這也是約翰的故事。

  約翰是個特別的人,我們的關係影響了我大半輩子。我永遠愛他,沒有一天不思念他,這就是我想告訴大家這些故事的理由。真正的約翰總是讓所有人氣得半死,同時又惹人憐愛;他時而殘忍時而風趣,才氣縱橫卻強烈缺乏安全感,對愛的索求異於常人。這個影響了全世界的男人,生前堅信做人必須誠實,如果他還在世,也會希望我原原本本、誠實說出我們倆的故事。

推薦序一

重塑雕像的權利
文◎馬世芳

  多年前,曾在「滾石」雜誌看到一幅跨頁照片:朱利安藍儂肅然站立,雙手展開一幀父親約翰藍儂披頭時代的肖像。青年朱利安與黑白照裡的父親一同凝視著鏡頭,照片中的父親比兒子還年輕。那是千百萬人仰望崇拜的父親,自小棄他而去的父親,對母親殘酷無情的父親,給了他這身既是光環也是詛咒的血統的父親,來不及多認識一些的父親。千言萬語,彷彿都沉澱在朱利安波濤洶湧的眼底。

  二○○○年,三十七歲的朱利安在父親二十周年忌日前夕發表了一篇文字,老實不客氣地寫道:「我對爸爸始終心懷憤恨,不只因為他對我的輕忽,也因為他口口聲聲的愛與和平。那所謂的愛與和平,從未進過家門找我。我也懷疑他若還在世,會是什麼情況。我猜,那得看看他到底是『約翰藍儂』(爸爸),還是『約翰小野藍儂』(被擺布的失心人)?」

  很多情緒,並未隨時間淡去。那些傷口太深,一生都在淌血。唯有絮絮訴說,方能稍減痛楚。朱利安的母親辛西亞奮筆寫下這本回憶錄,尤其是苦澀的後半部,多少也帶著「自我療癒」的心情吧?

  經過這麼多年,約翰藍儂的臉孔,早已化為象徵、化為符號。放眼二十世紀,能展現如許魅力的臉孔,大概只有切格瓦拉那幀肖像差堪比擬。當「約翰藍儂」這個名字,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只賸幾幀頭像、幾行歌詞、幾句名言;當他的一生被濃縮成一個閃閃發光的名字,擺進櫥窗、供上神龕,這本書,足可讓我們重新認識有血有肉的「另一個」約翰藍儂。

  這不是容易的事:幾十年來,關於披頭四與約翰藍儂的論著汗牛充棟,足以成立主題圖書館。披頭四歷來的妻子、家人、朋友、同事,早已出版了數不清的回憶錄。光是瀏覽相關書目,任何人都會不禁懷疑:關於披頭四的故事,竟還有什麼是沒寫到的嗎?

  辛西亞藍儂有備而來:她不需要重複寫那些全世界都倒背如流的掌故和傳奇,也不需要對披頭四與約翰藍儂的音樂探討太多,那都被無數人寫過無數次了。她和藍儂相識、相愛到仳離的故事,娓娓道來,便是最最引人入勝的「全新視角」。這段時間,藍儂從一個愛彈吉他的利物浦不良少年,變成了橫掃世界的披頭四團長,反叛文化的旗手,半個地球青年人的精神領袖。辛西亞參與了藍儂年少輕狂的歲月,經受了「披頭熱」狂潮大作的瘋狂場景,捲進六○年代青年文化萬花嬉春的漩渦。在一切風暴的核心,她依舊認分地扮演「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即使兩人愈來愈疏遠,她還是認認真真愛著那個十七歲就和她在一起的大男孩,傻傻地相信只要她愛得夠深,他終會體會她的用心,讓一切重歸美好。

  事情當然不是那樣:藍儂認識了小野洋子,天雷勾動地火,之後的故事無人不曉。然而,藍儂與洋子的「世紀愛情」背後,卻是被無情拋棄的辛西亞母子。這是書中最令人心碎的篇章:辛西亞筆下的藍儂無情而殘酷,之後多年都對前妻與長子幾乎不聞不問。那樣的冷漠,與他口口聲聲的「愛與和平、天下一家」兩相對照,怎不令人唏噓,難怪朱利安多年後仍然忿恨不平。相信辛西亞也是在多年以後,纔有辦法用如此靜定成熟的口吻,回顧那樣痛徹心扉的歷程。

  藍儂心裡對此不會沒有愧疚。然而就跟無數「搞砸了」的男人一樣,他沒有勇氣面對自己捅出來的樓子,寧可逃避。在生命中最後那段時間,藍儂試著重新拉近與長子的距離,可惜這場和解纔剛起步,上帝竟吝於給他們更多時間了。

  這本書,為我們重新塑了一座不大一樣的藍儂像:荒唐耽溺,惶惑脆弱,懦弱逃避,憤怒殘酷……這些形容詞放在藍儂身上,並不令人意外,但辛西亞的巧手讓鮮明的細節反襯整體,塑出了一尊熟悉中帶著陌生的臉孔,顯露出我們未曾見過的表情。那絕對不是印在海報上、供在神龕裡的那張已經抽象化、符號化了的臉,而是一張背對鏡頭與群眾,卻時時令人不安的臉。

  而我相信,藍儂若天上有知,也會願意辛西亞寫這本書的。他原就不喜歡被供進神龕,許多最激烈的「反偶像」舉措甚至是來自他自己。且不說他和小野洋子全裸入鏡自拍封面的驚世之舉,聽聽他在〈冷火雞〉如何描寫勒戒海洛英的痛苦症狀,〈嫉妒的傢伙〉一曲又是怎樣痛悔自己的善妒和失控的暴力,你就知道他向來寧取殘酷的真實,寧可得罪全世界,也不願言不由衷、面面討好。披頭四解散的一九七○年,他在「滾石」雜誌專訪(後輯入《藍儂回憶》一書)徹底否定了六○年代嬉皮們天真的美夢,親手砸碎了披頭四高不可攀的神聖形象。一九七○年的專輯《塑膠小野樂團》更是一場「嘔吐式」的自我治療,把積壓一生的憤怒和傷痛都傾瀉在歌裡。那張瘦骨嶙峋的專輯便是一聲沉重的警鐘,逼著一代人認清:美夢已醒,那場集體的trip早該結束,是面對現實的時候了。然而千千萬萬樂迷還是寧願沉浸在舊夢之中,誰叫披頭四的音樂如此美好豐饒?他們一定是天使,不然怎能做出這樣完美的音樂?

  許多人最終花了不少時間與氣力,纔終於艱難地接受一件再明白不過的事:偉大的作品,並不等於偉大的人格。他們往往把生命中提煉出最精采、最動人的那些,都留在作品裡奉獻給這世界,自己孤獨面對劫餘的廢墟和飛灰。我們無需為他搞砸了的事情尋找托辭,人畢竟不可能活成一句口號,一個符號。

想通這一層,我們纔可以繼續愛他──連同他的失敗,他的不完整,還有他搞砸的一切。

  馬世芳:廣播人、文字工作者,著有散文輯《地下鄉愁藍調》,曾與陳維明合譯《藍儂回憶:一九七○年滾石雜誌完整專訪錄》。

推薦序二

「單聲道版」的約翰藍儂
文◎陳維明

  六年前,在馬世芳先生的引薦下,我因緣巧合地成了《藍儂回憶》一書的譯者:一個對披頭四熱心有餘、專業尚待加強的普通樂迷,藉由翻譯過程進入了藍儂受訪當下波濤洶湧的內心世界。這位毫不留情、火力四射的藍儂,對任何從披頭四認識藍儂的樂迷來說,雖然誠實至近似殘酷,卻令人不忍。

  多年來,也閱讀了不少關於藍儂的中外書籍。但令我最愛惜的一本,是三年前於倫敦Selfridge百貨購入、辛西亞藍儂所著的《我深愛過的約翰藍儂》英文原著。珍貴的原因,不只為著書上有她的親筆簽名,更因她平實的描寫,帶領我又重新認識了一次藍儂。熟知披頭史的樂迷都知道,她與約翰的婚姻,在一個苦澀的過程中畫下終點。她與藍儂長子朱利安藍儂長久以來被大眾所遺忘:披頭四時期的飛黃騰達,她大部分時間只能隱身幕後;藍儂單飛時期的轟轟烈烈,更是莫可奈何地完全缺席。但這些都沒改變她對藍儂的款款深情。終於,藉由這本書的出版,她首次打破長久以來的沉默,誠懇愷切地描寫了她心目中的藍儂,其間或有矛盾或有掙扎,但不渲染八卦,亦無過度矯情的文筆,讓藍儂真正回歸至一個「凡人」的角色:不論是情人、丈夫、父親,就像你我身邊都存在的人物。今日有幸終見此書中文版的推出,不啻為本地讀者提供切入藍儂「私領域」的珍貴史材。

  猶記得當年購入此書的隔日,我便從倫敦搭火車,獨自前往拜訪藍儂的故鄉利物浦。冬天的Manlove大道上冷冷清清,藍儂故居旁的老先生好心讓我搭了趟便車,領我找到艾琳諾芮比(《胡椒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曲名,主角確有其人,但歌詞內容純屬虛擬)長眠的那塊墓碑。一旁教堂的神職人員,不但無私地為我開啟禮堂大門,讓我見識到彼時還是毛頭小子的藍儂與麥卡尼組團後首次演出的舞台場地,更專程驅車送我到潘尼巷(利物浦的地名,也是披頭四專輯《奇幻之旅》曲名)。途中,他指著某棟建築告訴我,這就是藍儂從前就讀的利物浦採石河岸中學,也是他畢業的學校。

  這些人事物,是我每次重讀此書時必然被喚醒的記憶,作者文筆淡雅雍容,對照於我在利物浦短暫過旅的實際體會,即使與書中時空相隔已數十年,卻有著不可思議的相似氛圍,既立體又鮮明。我想曾經身為藍儂最親密伴侶的作者,不僅無私地與我們分享了她個人對藍儂的回憶思念,書中那些圍繞在他們周圍的曾經,也隱約透露出藍儂某些歌中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創作根源與環境,就像草莓園(位於藍儂故居旁的山坡上,他曾以童年在此玩耍的回憶,揉合幻覺與想像寫成〈永遠的草莓園〉,收錄於披頭四專輯《奇幻之旅》)那片灰藍的天空,只要你抬頭望去,永遠有著深長的意義。

  陳維明,一九七七年生,目前任職於廣告公司,對老搖滾樂情有獨鍾,與馬世芳合譯有《藍儂回憶》一書。

 

內容連載

1
一九八○年十二月初的某個下午,安琪和我在北威爾斯一間我們共同經營的小酒館裡打點聖誕節裝飾。天候陰濕寒冷,室內卻充滿了歡樂溫馨的過節氣氛。我們開了瓶葡萄酒,將聖誕樹的吊飾一一掛起,牆上滿是聖誕節的圖畫。我們十分開心,隨意開了個彩球,裡頭的玩具掉到地上,我彎腰拾起,是把小塑膠槍。這讓我打了個冷顫,在滿屋子金箔與紙環裝飾品當中,這把玩具槍顯得格外突兀。

隔天我去了倫敦一趟,借住在我的朋友茉史達基那兒。聖誕節前夕是店裡的旺季,我根本抽不出空,但律師告訴我有些文件非要我的簽名不可。於是我搭上前往倫敦的火車,打算第二天就返家,我不在家的時候,店裡的一切由我先生跟安琪打理。安琪是保羅麥卡尼的弟弟麥克的前妻,她跟麥克離婚後就住進餐館樓上,與我一同經營餐館。

我很開心又見到茉,我們在一九六二年成為朋友,當時我正和約翰交往。年輕的時候,茉是披頭四的歌迷,她在洞穴俱樂部邂逅了林哥,兩人墜入愛河,在我和約翰結婚一年六個月後也步入了禮堂。披頭四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唱的日子裡,我們倆總是相互作伴。她的大兒子查克今年要十五歲了,朱利安則大查克一歲半,這兩個男孩從小就是玩伴。

茉和林哥在一九七四年離婚,當時的茉傷心欲絕,騎了摩托車一頭撞上磚牆,傷勢十分嚴重。茉在十五歲的時候就跟林哥相戀,所以當林哥帶著他的新女友、美國演員南西安德魯絲公開出雙入對的時候,看在她眼裡格外痛苦。

茉離婚時才二十七歲,之後她帶著三個孩子搬到梅達谷,查克、傑森、李分別是八歲、六歲、三歲,都還是孩子。車禍後,茉的臉部整形手術十分成功,反而覺得自己比從前漂亮,林哥也從她的生活慢慢淡出,後來還與喬治哈里森約會了一陣子,最後與硬石餐廳的老闆、百萬富豪艾薩克提桂特正式交往。

我抵達倫敦的那天晚上,茉的家裡跟往常一樣熱鬧,她母親弗蘿和她三個孩子再加一個保母與她一起住,她家的大門一向為朋友敞開。當晚一起共進晚餐的有我們共同的老朋友吉兒以及戴爾紐頓,保母準備的晚餐非常豐盛。餐後,我和吉兒、戴爾、茉琳開了幾瓶葡萄酒,聊起往事,沒多久話題就轉到梅爾伊凡斯的死,他是披頭四巡迴演出的經理,負責器材等事宜。梅爾人高馬大,為人慷慨大方又有副好心腸,早些年他在郵局工作,晚上在洞穴俱樂部兼差當保鑣的時候我們就認識他了。之後幾年,隨著披頭四愈來愈紅,梅爾開始替披頭四工作。

梅爾生前一直是披頭四們忠實的朋友,和約翰尤其要好,他與披頭四另一位巡迴經理尼爾阿斯比諾一起籌畫巡迴的大小事,解決許多突發狀況,保護、照料著大家。披頭四解散後,梅爾迷失了自我,後來聽說他搬去洛杉磯,還傳出酗酒、嗑藥的消息。

一九七六年一月四日,就在他洛杉磯的家,梅爾與女友發生爭執,女友打電話報警聲稱梅爾對她拔槍。警方趕到他的公寓,看見梅爾手裡有槍,槍口正對著警察,於是開槍擊斃了他,後來發現他的槍裡根本沒裝子彈。這是個悲劇,我們猜想他當時應該是嗑藥嗑到腦子不清楚了,因為我們所認識的梅爾絕對不會拿槍指人。無論如何,他的死帶給大家很大的衝擊。那天晚上,我們一群人圍坐在茉家的壁爐旁,話題全是梅爾,聊到他生前的好,不應該就這樣走了等等。

我們無法想像,死在槍下會是什麼情況,更無法想像這事就發生在我們的好朋友身上。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