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概念:「陌生貴人」。你以為不重要的人,卻有不可小覷的力量!

  *我們每天與陌生人接觸的機率,幾乎占生活中的八成左右的時間,「陌生貴人」的人際關係學,是現代資訊社會很少人提,卻又有其重要性的一門學問。

  *挑戰一般人對「什麼才是值得經營的人際關係」的認知,利用社會各不同階層人士所提供的精采貼切的實例,帶領我們去開發管理身旁可能是未來「貴人」的陌生人

  *《EQ》作者高曼、史丹佛大學教授、加州大學教授 大力讚賞

  我們都不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有家人、伴侶、同事和同學,但我們總是忽略了每天與我們打交道,或是擦身而過的「陌生人」。比如,渴的時候會去巷口買杯珍珠奶茶、餓的時候會上館子吃飯、頭髮長了會去找那位兩三個月才碰面一次的造型師,還有上下班打招呼的管理員伯伯,甚至還會在facebook或msn上和素昧平生的網友聊天。

  你可曾想過,這些我們視為習以為常或一面之緣的陌生人,也許就是改變我們生活、讓我們事業邁向成功的貴人?

  沒錯,這些萍水相逢的人並不像我們的親朋好友那樣的重要,但往往就是這些人,提供我們事業的機會、看問題的方式、生活中的趣味,還有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支持與關懷。

  「陌生貴人」將改變你對什麼是重要的人際關係的定義,讓你更加意識到不論在職場、生活領域,或虛擬空間中,所遇到的這些非正式的人際關係對你的影響有多大。這些陌生貴人比親朋好友更有可能創造新契機、得到我們想要的,並使我們的生命保持高度熱忱。

  本書告訴我們,陌生貴人在生活中如何扮演重要的角色,以及如何有效開發與管理陌生貴人,創造經營人際關係的另一扇大門!你將用嶄新的眼光去看這些在生活中看似不重要的人。

作者簡介

梅琳達.貝樂 Melinda Blau

  《跟寶寶說悄悄話》(Baby Whisperer)系列叢書的共同作者,在人際關係與趨勢方面著作甚豐,目前住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北安普敦。

凱倫.芬格曼 Karen Fingerman

  美國普渡大學伯爾─亨利老年學教授,目前定居於美國印第安納州西拉斐特。

譯者簡介

林雨蒨

  澳洲墨爾本大學亞洲研究所畢業,曾任路透新聞編譯與伊甸基金會海外公關,現為專職譯者。

  譯有《天使遺留的筆記》《中國怎麼想》《自由寫手的故事》《不專業偵探社》《蘇格拉底的咖啡館》《療傷的對話》《創業致勝的第一本書》《是你,製造了天氣:全球暖化危機》等。

 

目錄

前言:我們早已擁有力量

第一章 陌生貴人的崛起
史坦的一百大名單 / 80%是陌生人 / 欣賞重要的陌生人 / 驅動陌生貴人興起的力量 / 科技改變了人際關係 / 統領自己的社會護航隊

第二章 這些都是你的人脈
馮內果的預言 / 女性創業組織LWL / 你的護航隊在哪? / 少了陌生貴走不了太遠 / 跨界合作 / 除塵拖把的故事 / 迦納的教訓

第三章 掌握你尚未發掘的力量
紅冒族 / 角色的規則 / 陌生貴人讓我們勇往直前 / 源源不絕的贈禮 / 笑容可掬的司機 / 超越六個人的影響力

第四章 建立強有利的人際關係
拒絕死亡的人 / 尋找一個不同的故事 / 一起感冒去 / 我就為了等你 / 發現人的方法 / 陌生貴人伸出援手 / 局外人才是真正的局內人 / 加入同在一艘船上的人 / 訂做護航隊 / 大愛處方

第五章 在轉角遇見你的貴人
地方的力量 / 告訴我晚餐要吃什麼 / 家以外的家 / 治療傷心 / 貝果和舉重啞鈴 / 芮妮的美麗場所 / 壘球場上的故事 / 健身房才有的親密 / 要不要對陌生人說話? / 現世報將找上你

第六章 陌生人貴人的負面影響
當他們很惡劣時 / 無路可走 / 進入塔台 / 流言蜚語和唐納效應 / 吸血鬼影迷中的騙子 / 錯綜複雜的網 / 失策與切斷連結 / 跨越社會落差 /

第七章 陌生貴人未來的重要性
無聲銳舞派對又回來了 / 新的英雄 / 世事變得越多,人也變得越多 / 隱藏性團結 / 颶風難民的收容所

後 記:作者的故事
附錄一:二十個問題
附錄二:行業測驗

 

內容連載

〈前言:我們早已擁有力量〉
人是我們稱之為「宇宙」的一部分,是受限於時間和空間的一部分。他對自己、自己的思緒和感受的體驗,乃獨立於其他事物而存在。但這卻是一種意識上的視覺迷惑,對我們來說猶如一座監獄,將我們囿於個人的欲望,以及對親近之人的情感……人類要存活就該從本質上有新的思考態度。
——愛因斯坦

瑜伽老師、女服務生、健身房的好夥伴、寵物保姆、前同事、Facebook社交網站上的「朋友」、 老爸當兵時的好友、喜愛的服飾店老闆、大多只靠電話聯繫的同行,我們每天都和這些非核心圈成員互動,他們微小卻影響到我們的生活。這些人際關係各個不同,但他們全都是陌生貴人,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頻繁出沒、被我們視作理所當然的人。

本書也是兩位陌生貴人之間合作的成果,一位是新聞記者梅琳達.貝樂,另一位是社會科學家暨普渡大學教授凱倫.芬格曼。若說作家寫的都是自己懂的事,那麼有創造力的學者也是基於個人的經驗在做研究和發展理論。我們可以讀讀別人的故事,看看各式各樣的概念和研究發現是如何在那些故事中粉墨登場。但我們大多是檢視自己的人生,才「省悟」到陌生貴人的重要性。貝樂和芬格曼也是如此。

走出遷居之後的孤立感
對於貝樂來說,事情始於一九九○年她搬離曼哈頓的時候,那是她和芬格曼產生交集前的幾年。當時她遷居到麻州的北安普敦,而當新環境的鄰居問她是否想念紐約時,她的回答是:「不,我想念的是紐約客。」她想到了凱西,她們那棟大樓的房客,兩人常在大廳裡閒聊;還有一位七十多歲的作家亨麗葉塔,貝樂對她相當敬重,並視之為學習對象,但兩人只會在紐約市立大學下課後一起喝杯咖啡。貝樂想念以前可以隨時走進麥迪遜大道上馳名的肉攤,他們曾給她的小孩波隆納香腸切片,看著兩個孩子長大。貝樂也記得韓裔蔬果商海倫,她每年秋天都會特別為貝樂留一箱上等葡萄。這一群人不時介入貝樂在曼哈頓的生活。她終於意識到,「紐約客」是一個非正式人際關係類別的代稱,而現在差不多已從她的生活中消聲匿跡。

為了解決自己的孤立感,貝樂在想不出更好的辭彙下,展開了她所謂的「熟人關係運動」。她尋求的不是朋友;她需要的是非正式的人際關係。她認識了一位心理學教授、一名地方報的編輯,以及一個她為了寫和離婚有關的文章而訪問的女人。她也接受房東的邀請,和「一些妳可能會喜歡的人」共進午餐。
有過一次「約會」之後,這種試驗性的聯繫有的不再發展下去,有些變成了好友。但大多數會讓貝樂很滿意地留在她的社交圈邊緣,幫助她在北安普敦有落地生根的感覺。因為他們,貝樂的生活變得更豐富、更有趣,常常得到意想不到的契機和連結。她終於有人可以詢問某家餐廳好還是不好,或是哪位醫生最有口碑。而當她出城,市府要開挖她家門前的草坪時,也有人可以請託。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