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與地景:2005 ~ 2009論文選

記憶與地景:2005 ~ 2009論文選
定價:280
NT $ 252
  • 作者:顏亮一 Yen LiangYi
  • 出版社:田園城市
  • 出版日期:2009-12-2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9966761
  • ISBN13:9789579966764
  • 裝訂:平裝 / 19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一個地方的地景在經歷不同世代、不同社群的生活後,總會留下各種文化的刻痕。是以就某個程度來說,過去的記憶乃是鑲嵌在地景之上。因此,考掘現有地景中埋藏的記憶碎片並將之重組,乃是人們定位自我身份認同最重要的手段。然而,重組地方記憶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相反地,它是個充滿張力與衝突的政治過程,它總是牽涉了「誰的記憶才算數」這個問題。而這正是本書試圖探討的核心議題。

作者簡介

顏亮一 Yen LiangYi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都市規劃博士,曾任教於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研究所,目前任教於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專長為文化地景研究、後現代規劃理論、歷史聚落保存、全球化與區域發展等。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全球化時代的文化遺產:古蹟保存理論之批判性回顧 1

第二章
國族認同的時空想像:台灣歷史保存概念之形成與轉化 45

第三章
全球化、懷舊與歷史保存:台北個案研究 77

第四章
市民認同、地區發展與都市保存:迪化街經驗 103

第五章
主題公園的邊境 :博望新村研究 129

第六章
文化產業與空間重構:塑造鶯歌陶瓷文化城 147

 

導讀

  台灣社會自1980年末以來,無論在政治、經濟或文化各方面皆產生了重大的轉變。首先,在政治方面,1986年解嚴之後,威權不復存在;隨著報禁、黨禁的開放,人民得以自由表達意志,從而開啟了政治改革的大門。其次,在經濟方面,傳統產業不斷外移,高科技產業興起,帶來了就業人口的轉換,以及各別區域發展的起落。第三,在文化方面,隨著跨國連鎖企業的進駐與擴張,台灣的都會生活型態正以加快的腳步向先進工業國家看齊。這些社會轉變一方面帶來了各種制度性改革的機會,但是它同時也造成了台灣社會發展的不確定性。

  面對這些機會與不確定性,台灣人民開始為自我身份與價值認同重新尋找定位。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下,各區域、城市或鄉鎮都開始致力於發掘與建構當地特有的傳統與文化。而這些行動在空間的向度上則表現於地方傳統地景的研究與保存上,並促進了空間專業對文化地景保存的興趣。近年來方興未艾的聚落保存、社區營造、歷史空間再利用、城鄉風貌發展等各種計畫,其前提都是建立在對各地特殊文化地景的認可之上。

  誠如文化地理學家Carl Sauer所言:「文化地景是文化團體對自然地景作用而形成的。文化是作用力,自然區域是媒介,文化地景是結果。」然而這種結果並不是恆定的,而是隨著時間推移而有所變化。當不同文化介入後,一個新的地景將堆疊到舊有地景的殘骸上,文化地景將再度獲得新生。換句話說,同樣一片土地會隨著不同社群、團體的居住經驗,而留下各種文化色彩塗抹的痕跡。因此,就某個程度而言,文化的歷史是鑲嵌在地景之上的,當人們在重新定位身份與價值認同時,考掘、重組與呈現遺留在地景上的記憶將是最重要的一種手段。然而重組地方記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反地,它總是一個充滿張力與衝突的政治過程,它總是牽涉了「誰的記憶才算數」這個問題,而這正是本書所關心的核心議題。

  本書收錄了我近年所發表與地景保存相關的論文,它同時也是我思考這個議題一個階段性的總結。書中各篇論文所環繞的主題就是「誰的記憶才算數」所引發的保存政治過程。藉由對台灣過去三十年地景保存政治過程的研究,本書試圖闡明記憶與地景之間複雜的關係,並進一步分析它們如何連結權力的支配與抵抗、意識形態的建構與拆解等當代政治議題。我希望這本論文集能夠開啟一個小小的論述空間,邀請更多的朋友共同來探索,以深化我們對於記憶地景的理解,並能對歷史保存運動的實踐產生某種回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