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聯準會:金融救世主柏南克傳奇

我們相信聯準會:金融救世主柏南克傳奇
定價:420
NT $ 378
  • 作者:大衛.魏瑟
  • 原文作者:David Wessel
  • 譯者:陳重亨
  • 出版社:財信出版
  • 出版日期:2010-12-2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16506X
  • ISBN13:9789866165061
  • 裝訂:平裝 / 38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央行總裁,
為了讓美國乃至全球經濟不致跌落深淵,
他重新打造美國的貨幣政策,帶頭拯救世界經濟!

  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誓言:「不惜任何代價!」

  美國聯準會控制貨幣發行,在傳統上的認知為「最後放款人」,也就是整體經濟所仰賴的金融體系的最後保護者。然而在大恐慌期間,聯準會扮演的角色遠超過傳統的最後放款人,直接站到銀行體系的核心位置。聯準會主席柏南克的一連串作為,不但挑戰了傳統思維,也重新申明並擴張了聯準會的法定角色。

  柏南克緊急安排收購貝爾斯登、放手讓雷曼兄弟倒閉、讓美國國際集團、房利美及房地美實際上國有化,說服國會撥款7000億美元的同時,準備好創造三兆美元以上的資金。柏南克不但放款給普通的商業銀行,也借錢給投資銀行、保險公司、汽車融資業者和工商企業,甚至直接借錢給房地產持有人及消費者。柏南克運用創新的金融工具,自行設計出路找到放貸和收購資產的方法,最後聯合各國央行同步降息。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舉措。

  在美國歷史上的關鍵時刻,本書匯集最完整且權威的描述,描繪出2008年經濟大衰退伊始,美國中央銀行主要人物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感。聯準會在華爾街金融世界和華盛頓政治世界之間扮演聯結軸紐,其間的互動關係千絲萬縷,複雜程度世間難見匹比,針對美國及全球經濟和金融史上的關鍵時刻,本書提供了驚心動魄而觀點獨特的透視和探索。

作者簡介

大衛.魏瑟(David Wessel)

  《華爾街日報》經濟版編輯,並負責撰寫每周專欄「資本」,觀察形塑全球生活標準的各種力量,提出心得。魏瑟曾兩度榮獲普立茲獎:第一次是1983年在《波士頓全球報》,針對波士頓地區種族歧視的系列報導;第二次是2002年在《華爾街日報》上關於企業違法詐欺事件的報導。他常常受邀參加美國公共電視頻道的節目,也是美國公共廣播電台節目《華府一周》的定期來賓。

譯者簡介

陳重亨

  淡江大學國貿系畢業,曾任《財訊快報》《經濟日報》編譯,譯作散見財信、皇冠、時報、遠流、臉譜等出版公司。譯有《彼得林區征服股海》《彼得林區選股戰略》《投資心理學》《一學就會,好看好懂好好笑的個體經濟學漫畫入門》(以上財信出版)等書。

 

目錄

推薦序:看柏南克如何拯救世界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
出場人物表
導言:不惜任何代價
第一章:放棄老雷曼吧
二○○八年九月十二日到十四日的關鍵周末

第二章:「周期性金融墮落」
聯準會長久被遺忘的歷史

第三章:謬想的年代
葛林斯班造成了什麼

第四章:波士頓的猶太人
誰是柏南克?

第五章:雙人舞
大恐慌在二○○七年八月開始

第六章:四個火槍手:柏南克的智囊團
柏南克、柯恩、華許及蓋特納

第七章:回覆:回覆:回覆:回覆:回覆:回覆:藍天
聯準會對大恐慌的首度回應

第八章:急起直追
聯準會為何落後,又是如何趕上的

第九章:異常又緊急
貝爾斯登公司,第一次援救行動

第十章:房利美、房地美和「費迪」
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並思考下一步

第十一章:打破玻璃
雷曼與AIG事件餘波蕩漾,總算進軍國會

第十二章:「有美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強迫納稅人資本放在銀行

第十三章:零利率的世界
聯準會把利率降到零

第十四章:柏南克能夠信守對傅利曼的承諾嗎?
先行的裁決

 

推薦序

看柏南克如何拯救世界

  二○○九年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名列《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原因為「他是全球最重要經濟體的最重要決策者」。與前任主席葛林斯班相較,柏南克是一位很傳統的學者,沒有很威嚴的外表與個人魅力,也較不懂得在社交場合周旋在各政府部門、華爾街以及各國政要之中。更重要的是,一九七○年代美國聯準會主席柏恩斯在接任前對景氣循環的開創性研究在經濟學界享有盛譽,但接任後面對迫在眉睫的通膨壓力,卻在政治壓力下反而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因應,引發七○年代末期到八○年代初期美國的惡性通膨。在這樣的經驗下,市場對於以學者身分接任聯準會主席的柏南克並不十分看好。然而,柏南克的勇氣是不容忽視的。在進入聯準會之前,他是當代研究一九三○年經濟大蕭條的權威,且深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的影響,認為聯準會在一九三○年代錯誤的貨幣政策是造成大蕭條的主因,並下定決心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雖然在金融海嘯開始的一段時間,柏南克的政策有些跌跌撞撞,特別是在是否援助雷曼兄弟的事情上,更出現舉棋不定的情況。不過在體認到經濟可能陷入大蕭條的威脅下,縱然當時油價仍然處在高檔,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通膨壓力,但柏南克及其所帶領的聯準會,仍以極具創意的貨幣政策,成功地遏止經濟加速惡化,並恢復市場信心。

  此外,柏南克早期的研究發現,大蕭條的成因不只在金融體系的貨幣不足,另一個原因是放款管道阻塞,並提出「金融加速效果」的論述,表示不暢通的金融市場會增加借貸成本,讓衰退速度加快,而衰退又再增加借貸成本,形成惡性循環。因此,當他面對貝爾斯登、AIG等大型金融機構陷入倒閉風暴時,在外界強大的質疑下,仍毅然決然地透過各種具有創意的政策設計,把資金引導到需要的地方。

  正如同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所說,「我無法想像,如果聯準會主席不是柏南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這很難解釋,我們的確深陷泥淖,但我們卻可能陷得更深」。從事後來說,至少到目前為止美國並沒有出現當時大家所擔心的惡性通膨問題,而經濟也慢慢的開始復甦並未陷入大蕭條困境,看樣子到目前為止,柏南克的工作仍作得不錯。

  大衛.魏瑟這本《我們相信聯準會》就是以金融海嘯為背景,描寫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以及當時還是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的蓋特納如何拯救世界的故事。其引人入勝之處在於,正如同任何災難電影以及英雄小說般,主角並不是在一開始就取得勝利,柏南克面對雷曼兄弟的倒閉也的確遇到嚴重的挫敗。但他並沒有被此打倒,反而認清現實,採取更堅定的立場捍衛他的理念。但必須指出的是,這本書並非一本經過嚴謹考證過的經濟歷史研究專論,其內容大多是作者針對幾個當時身處風暴核心人物的採訪而得,加以作者是以小說的形式撰寫,因此在立論上難免疏於平衡。但不可否認的是,本書內容豐富、文筆流暢,因此對於想要了解金融海嘯時期到底發生什麼事情的讀者,實不失為一本很好的入門讀物。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 梁國源

導論

不惜任何代價

  在二○○八年十月初,大恐慌最艱苦的幾週後,柏南克臉上的皺紋和眼下的眼圈,是一年多來每周工作七日不休息,和諸多電話會議直到半夜的辛勞證明。有時候,似乎支撐著柏南克一路走來的,只是祕書桌上那碗時時補充的乾果零嘴,和他辦公室小冰箱中的低卡可樂。然而這位禿頂卻留著大鬍子的聯邦理事主席說他以後要寫一本書時,還是綻開笑容。他說他早已想好一個書名叫:「在亞洲開盤之前……」,談論他身為全球經濟舵手時的觀察。

  這個書名所揭露的,是柏南克和其他在聯準會和財政部官員,在睡眠不足和沒有充分準備下,被迫在周日做出一連串打破先例的決策,好讓這些決策可以在早於華盛頓和紐約半日的亞洲金融市場周一開盤之前對外宣布。

  「在亞洲開盤之前……」這可不是什麼笑話。次級貸款造成的混亂是在美國發生的,美國政府必須帶頭清理。柏南克比任何人都有更大的直接權力來處理此事。美國總統對於飛彈攻擊可以立即回以真槍實彈,但對於金融恐慌,除非得到國會批准,則無法回以真實銀彈。可是柏南克就可以,他也確實這麼做了。

  到目前為止,美國對於海外資金變得如此依賴,美國金融機構的業務和國際市場的關係也糾纏難分,柏南克在時效上早就沒有那份奢侈,可以等到華府天亮再行決策和發布。正是因此,高盛公司的電子郵件曾在標題上寫著:「現在,星期天變成新的周一。」正是在二○○八年三月的一個星期日,聯準會打破七十年來傳統,貸款三百億美元,促使摩根大通集團收購搖搖欲墜的貝爾斯登,這家投資銀行原先既不受聯準會管理也未接受官方保護。

  還有,二○○八年八月,柏南克和自命為美國投資銀行界最高領導人的財政部長保爾森,也是在一個星期日決定將原本由政府支持但為民間股東所有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公司收歸國有,當時這兩家公司都已向國外大量借款。

  另外,二○○八年九月,柏南克和他的華爾街戰區司令,當時的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蓋特納,也是在星期日向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施壓,要求援引緊急法案資助花旗集團收購美聯銀行。花旗此舉意在強化自己的財務結構。

  到目前為止,在大恐慌時間的任何星期日裡頭,再也沒有比二○○八年九月十四日那個星期日所發生的事情,其影響更重大也更引人爭議的了。柏南克、蓋特納和保爾森在遍尋不著接手人之後,就在這一天允許雷曼兄弟公司宣布倒閉。

  這種美國內戰之前才出現過的政府核可華爾街企業倒閉的狀況,標示著大恐慌進入一個新階段,金融市場原先只是「不好」,現在可是「可怕」了。《華爾街日報》對此戲稱「華爾街死亡的周末」。雷曼的破產,在美國史上是規模最大的一次,金融市場對之反應當然也極為險惡,在周一收盤時,道瓊指數重挫逾500點,是二○○一年九月十七日,九一一事件休市重開那天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各大金融機構股價領先滑落,高盛公司下跌19%,花旗集團下跌15%,史坦普500種指數各主要類股也全部走軟。

  其他經濟指標也呈現負面反應:在預期全球經濟低迷的氣氛中,油價重挫;驚慌失措的投資人轉向避風,超級安全的國庫券因此大漲。 紐約股市才剛開盤,許多交易員就把全美最大保險公司AIG的股票經紀人團團圍住,更預示著有事要發生。AIG股價前個周五以每股十二.一四美元收盤,周一一開盤就掉到七.一二美元,當日最後以四.七六美元做收。

  跟雷曼破產一樣可怕的是,沒人知道這場崩潰會到什麼時候才會停止,這一點最令人感到恐懼。面對一九三○年代以來美國資本主義的最大威脅,柏南克、蓋特納和保爾森的反應也是全力一搏。在一周內,他們:

  .把風雨飄搖中的證券商美林公司許配給美國銀行。
  .挹注八百五十億美元的聯邦資金以挽救AIG,幾乎等於把它收歸國有。
  .將納稅人的錢冒險投入貨幣市場,以阻止共同基金的贖回賣壓。過去從來沒有人認為這個也要由政府做擔保。
  .把華爾街投資銀行界的模範生,高盛公司和摩根史坦利公司轉為聯準會保護的銀行控股公司,等於是替華爾街投資銀行業主持臨終儀式。
  .請求國會准允財政部動用七千億美元以扼制大災難發生,此舉最終使得共和黨政府持有美國大銀行的股權。聯準會是第一個對此做出回應的單位。其高層領導人迅速而強力的動作,是為了讓美國乃至全球經濟不致跌落深淵。柏南克說得很明白:「我們非常、非常接近全球金融崩潰了,那種情況會造成許多大型(金融)機構破產,金融體系可能因此完蛋……,經濟也將陷入更深、更長、更久的衰退。」

  就是因為採取這些民眾和政客過去並不認可的辦法,在那個周末和之後的幾個月裡頭,聯準會表現得像是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分立之外的政府第四個部門。雖然這一切還是在憲法管轄之內,如果他們選擇動用憲法的話。

  一直到二○○八年之前,誰也沒想過「經濟大蕭條」可能捲土重來,柏南克及其團隊誓言「不惜任何代價」,也要阻止歷史重演。

 

內容連載

聯準會是由一位主席、六個在華盛頓的理事,和派駐全國、從東岸波士頓到西岸舊金山的十二位聯準會地區銀行總裁組成,全員編制二萬一千一百九十九人,整個組織在體制上則被賦予超乎尋常的自由。除了聯準會主席就任時宣誓遵守美國憲法之外,也就只剩聯準會內的律師勸誡和警告,所作所為少有外界的檢驗和控制加諸其上。

就一個平穩的央行業務應該如何運作這件事來說,其中充滿了不成文的氣氛。國會當然有權抑制聯準會的獨立性,如果它認為央行已經脫離正軌太遠,遠到公眾難以接受的程度。正如柏克萊大學經濟史學家也是豐富多產的部落客布列德.迪龍所言:「生活在這種中央銀行長官共和國,未識幸抑不幸乎。」

在葛林斯班當政期間,聯準會可不算是什麼好的共和國,那班明哲保身的聯準會人員放任房地產泡沫膨脹。當銀行和投資客誤以為全國房產只漲不跌而瘋狂投注時,他們只是站在旁邊觀看不理事。他們鼓勵金融工程師創造出那些複雜異常的證券商品,其複雜程度高到賣家、買家甚至發明人自己都搞不清楚,而這些金融商品最終證實不僅毒害持有者,而且也害了持有者周遭的每一個人。

當政府試圖以法規來規範和約束金融操作時,聯準會反倒包庇這些金融工程師。他們認為,既然已經投注那麼多金錢下去,投資人和交易員都會好好地保護自己,還會保護我們大家,這種自我保護的方式可比最聰明的政府官員所能設想的還要周全。但是最後證實,聯準會並沒有看到這些原本該歸他們管束的大銀行,個個都在國際經濟中大賭特賭。別的話就先甭提,這實在是一場想像力的巨大失敗!

當泡沫爆開時,葛林斯班已經離開,由研究大蕭條的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柏南克接任。柏南克主導的聯準會原本誤判形勢,低估房地產泡沫破裂對美國經濟和銀行體系的傷害。在接二連三出乎意料之後,聯準會被迫使用最大型的止血帶來抑制出血,和財政部一起說服國會同意輸血七千億美元。這樣還不夠。

當情勢加速惡化時,聯準會承受來自各方的炮火。當它資助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時,有人說它太慷慨;當它有條件地融資給AIG時,又被指責太嚴厲;而讓雷曼兄弟倒閉,又被人說是太過無動於衷。在此同時,既有人批評聯準會投注太多信用進入經濟體系,是在為明天的通貨膨脹搧風點火,又有人指責聯準會投入資金太少,忽略了當前經濟可能陷入通貨緊縮的危險。

正如別的中央銀行一樣,聯準會在傳統上的認知也是「最後的放款人」。這個名稱借用自十八世紀時法蘭西斯.貝林爵士,形容當時的英格蘭銀行。這個名稱指明聯準會的角色,就是整個經濟所仰賴的金融體系的最後保護者。在這次的大恐慌來臨之前,「最後放款人」救急不救窮,那些一時遭受擠兌危機的穩健銀行即可獲得它的資助。

重點就在於,即時出手援助,讓本身穩健的銀行不必因為一時擠兌而必須提先收回安全的貸款,或者被迫在驚慌失措的市場中拋售證券資產,甚至急到連家俱都要拋售。如果這些情況出現的話,對整個經濟體系都不好。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