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潮池的秘密:跟著生態觀察家一起探索台灣東北角潮間帶

一個潮池的秘密:跟著生態觀察家一起探索台灣東北角潮間帶
定價:420
NT $ 300 ~ 1,140
  • 作者:陳楊文
  • 出版社:行人
  • 出版日期:2011-01-1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8658179
  • ISBN13:9789868658172
  • 裝訂:平裝 / 288頁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台灣第一本定點海洋生態專書
  ◆媲美生態書寫經典法布爾《昆蟲記》、卡森《海洋三部曲》的力作
  ◆收錄最新發現台灣特有種
  ◆海洋教育入門書首選

  他跑遍全世界,只有這窪小池塘讓他最著迷!

  潮間帶是潮汐的絕對高潮和絕對低潮間所露出的海岸,蘊藏著豐富的生態活動。台灣東北角的海洋,得天獨厚匯聚南方黑潮與北方海流,為平靜無波的岩岸潮池孕育出二百多種生命。

  陳楊文帶著熱愛自然的家人,深入探訪一個位於東北角的小小潮池,歷經四年,將大量的第一手研究資料,融入活潑輕鬆的敘述,搭配鮮豔迷人的寫真照片,記錄兩百多種海洋生物的外貌與特殊習性,以及每每叫人驚奇的共生關係,為大家揭開台灣東北角前所未見的潮間帶秘密。

  如果你尚未探訪過潮池,這本書是你最好的入門導覽。如果你曾經造訪過潮池,你將發現原來自己錯過這麼多!

  當然,無論你有沒有探訪過這個精彩的小世界,下次造訪它時,都請記得要好好保護這個豐富的小小生態圈,因為我們人類的生存也與它緊緊相連。

  ※書中照片大多使用 Canon D90拍攝

  關於陳楊文的潮池世界

  1.作者花了四年時間,探索位於台灣東北角的這個潮池,並且持續記錄他在池裡的發現,挖掘屬於台灣獨特的潮池生態系統。潮池大小不過12公尺 x 5公尺大,但是在裡面生活的各式生物,就高達236種。

  2.作者也親手拍攝這些生物,書中收錄近千張精彩繽紛的第一手寫真,並且以四季變化加以安排,以時序面貌為主軸,將潮池中的海洋生物系統性地呈現。書後也附有動植物學名檢索表提供查詢。

  3. 本書有別於一般圖鑑書,作者以輕鬆自然的生動敘述,帶領大家進入潮池的世界。經典生態書籍,例如法布藍的《昆蟲記》、瑞秋?卡森的《海洋三部曲》,都是採用同樣的寫作方式。

  4.海洋教育是高國中小等各級學校重點教育項目,本書記錄了豐富的潮間帶研究資料,是目前資訊最完整的海洋生態教育書。

作者簡介

陳楊文

  美國伊利諾大學科學碩士(神經生物)畢業,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畫主任(2004 ~ 2011)、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常務監事(2007 ~ 2010)、行政院農委會野生動物保育法諮詢委員(2007 ~ )。

著作

  《全校式能源教育經營指南》(2009)、《台達趨勢報告:氣候變遷與市場、綠建築趨勢》(2005,2006,以上兩本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出版)、《常見華盛頓公約植物指南》(2001)、《野生動物保育執法參考手冊》(1997,以上兩本為編著,由行政院農委會出版)、Management and trade of Whale sharks in Taiwan (2002,  TRAFFIC East Asia-Taipei, Taipei, Taiwan)

譯作

  《野生新視界─生物多樣性教材暨教師手冊》(2003)、《野生新視界─海洋生命》(2006,以上兩本由農委會林務局出版)、《CITES辨識圖鑑—鳥類》(1996)、《CITES辨識圖鑑—鱷魚》(1998)、《CITES辨識圖鑑—龜類》(1999)、《CITES與植物使用手冊》(2000)、《CITES辨識圖鑑—蝴蝶》(2002,以上四本為編譯作品,由行政院農委會出版)

 

目錄

自序

Chapter1  12m×5m的潮池世界
動與靜,超越想像的世界
潮池的誘惑──海綿
口袋怪獸──海鞘
煙火與掃把──管蟲與苔蘚蟲
潮池的建築師──石珊瑚

Chapter2 冬之浩蕩
海兔家族
無根的植物──海藻

Chapter3春之風華
謎樣的海中珠寶──海蛞蝓
海牛海蛞蝓家族
翼蓑海蛞蝓家族
潮池的兩大軟體動物──背盾目與頭盾目
魔毯海扁蟲
海中寶貝──寶螺
軟生硬,硬化無的貝類
發現肉中貝──「肉覆貝」屬

Chapter4夏之沈寂
夏之溫泉
鐵甲雙武士──裸掌盾牌蟹&底棲短槳蟹
扇蟹家族
為什麼是蝦兵蟹將
魚族世界
水行魚族
地行魚族
逗留魚族

Chapter5秋之蟄伏(秋居)
與智者拔河──章魚
半硬半軟──寄居蟹
人不欺我,我不欺人──海膽
海中浴火鳳凰──海星
啟動盔甲機制─海參
陽燧足與海百合
驚奇四陸客
糾結的緞帶──曙光紐蟲
蜘蛛俠──微海蜘蛛
見毛生畏──剛毛蟲
花刺客──奶嘴海葵
結語 通往未來的祕密
動植物學名檢索

 

自序 陳楊文

  六年來大多數的假期時光,我們大都漂浮在海水與陸地的交界,從西北太平洋的日本列島,台灣到南中國海中的小島,也到達東印度洋泰國的小島群,藉由簡單的浮潛工具,探索印度—太平洋這片地球上最豐富的海域。我們無法如飄鳥或流魚,自由自在地穿梭各處海洋,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內,盡可能地穿過水平面的障礙,進入海中接觸異於海平面上的世界。約在四年前,偶遇台灣北部的一個小小潮間帶池子(以下簡稱潮池),面對大海,它是如此的卑微不起眼,大小約只有一個家庭住所的空間,一顆樹的樹蔭空間罷了。原先是追隨著海兔的腳步,發現這個小小的潮池,隨著到過的海域越多,造訪這個潮池的次數也隨之增加,這一年來這個潮池已經成為我們全家造訪海洋的好友,其中緣故是這個潮池提供太多驚喜,一年來無論寒冬、酷暑、雷雨、颱風,幾乎在每次的潮池造訪都有不同的風貌,或許這小小潮池就是海洋的窗口,且先天位置上,剛好是溫、熱帶海域與黑潮、親潮交會之處。

  唸小學的小女兒囑咐我,不要只寫讓人看不懂敘述文,要寫就要寫潮池的故事。在這要求之下,所有出現在這本書的生命都成為我的朋友,我用相機鏡頭與文字紀錄所觀察到的海洋生命。其背後,是不斷出現嶄新景象,與心中產生的疑惑與解惑,驅動這些紀錄的形成。疑惑來自找不到現存的文字紀錄,唯有經過一次再一次的實地觀察才能解惑。然而,不解之處依舊存有,有時候自以為瞭解祕密了,卻產生更多的疑問。

  無論如何,儘管我所記錄的只是如此小小的海域空間,紀錄海洋的生態仍是一項艱難的工程。追昔前人,感謝美籍的卡遜(Rachel Carson)女士,她的《海之濱》啟動我探索台灣海島的海下世界;荷籍海爾德.弗爾邁伊(Geerat J. Vermeij)的《貝殼的自然史》教我如何思考探索看不見的祕密。與前人不同之處,我有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工具——網際網路的資料庫,有眾多素昧平生的同好,透過電郵分享發現與解惑,如新竹實驗中學生物老師揭維邦先生。

  本書幾乎所有的影像都在潮池中獲得,這也是拜現代電子科技所賜,只不過不敵海水的侵蝕,前後犧牲了三台數位相機。在集結成冊時,捨去部分實在難以辨識的圖片,大體來說,本書紀錄了這四年來約九成的觀察,當然,個人深信潮池中的物種絕對遠高於本書的紀錄。對於海洋物種的鑑定與其中文命名工作,在目前資料庫的流通環境下,依舊困難重重。為了讓將來不暗中文者也能照圖索冀,所有物種盡可能標示其國際通用之科學名,不畏置疑之處,盡可能為所遇物種留下圖文紀錄,即使可能目前種類的辨識與其名稱可能有不妥之處,仍希望有識之士來日指正,至少希望此書能激發讀者對海洋的興趣,與海洋探索者的好奇心。

  本書的完成最感謝的是家人,內人詩琴、稚女鯨與翎,多年來與我在各海洋探索,在岸上默默地守護。更感謝父母親陳健榮先生與陳楊來春女士,將我誕生到這個美麗島嶼與藍色星球,希望這本著作能告慰兩老在天之靈。

 

內容連載

謎樣的海中珠寶──海蛞蝓
如寶石光彩一般的海蛞蝓是大海絕妙的調色盤,色彩奇妙的組合,
不惶多讓印象派大師捕抓光線與色澤的能力。


在每次前往潮池的路上,心情總期待遇見驚喜,如尋寶者在行動前總隱藏著喜悅的小苗,希望能蒙大海的恩賜,無須下海就可一眼穿透水面的反射掩蔽,見到鮮豔亮眼的珠寶靜靜地躺在海中,散出誘眼的魔法。海中萬象,吸引泳者的目光,除了悠游多彩的熱帶魚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寶石光彩的海蛞蝓。海蛞蝓大多行動緩慢,悠悠閒閒地漫步在潮池的各處,各自尋覓著喜好的食物。

儘管如此,潮池中的海蛞蝓來去無影無蹤。除了幾種常出現的海蛞蝓外,常常一週前看到的是某幾種,過一陣子又換了一批,使得潮池變成一個走秀的舞台。這也是吸引我不斷造訪潮池的原因,每次都有驚喜,永遠猜不透這次會出現什麼樣的海蛞蝓。有些海蛞蝓甚至很難辨別出確實的品種,留下更多潮池的祕密。

鮮豔美麗的海蛞蝓其實是海中使毒的高手,除了帶防護面具的人類外,在海中少有生物會去招惹,往往在第一接觸時,就先嚐到苦果,一身鮮豔的裝扮,反而是警告其他生物的招牌。對於大多數的水下觀察者而言,除了喜歡看繽紛的魚類,有幸見到多彩的海蛞蝓,也無不都驚喜如獲寶石。這往往也是我到潮池的動機,有時運氣好,不用下水就能見到在岩塊上爬的海蛞蝓,頓時旅途疲勞一掃而空。

有些海蛞蝓有寶石般閃亮的顏色,也有的身體色彩與質地極像周遭環境,無經驗的觀察者無法一眼看出形狀。有大到體長近20cm的巨無霸,也有不到1cm的微小個體。大致上來說,相對於海兔的素食主義,牠們幾乎都是肉食者,吃食其他定著性、像是植物般的動物,例如網狀的海綿、壺狀的海鞘、長條或羽毛狀的水螅體,甚至有些海蛞蝓不懼同類者的毒,專食同類伙伴。

目前有紀錄的海蛞蝓總類近3000種,其種類之繁盛如同珊瑚的種類。海蛞蝓在血緣上屬於軟體動物,也就是為人所熟知的貝類,但海蛞蝓不具貝殼,因此不像貝類「死後留殼」留下記錄。大多情況,海蛞蝓是單獨出現,少以群體出現。即使個體爬行看來緩慢,但極可能隨著潮水或洋流有大範圍的行動。研究者如果想以採集後飼養的方式瞭解其生活史,或許能夠順利產卵,但之後進入體積微小的漂浮期,卻食性不明,因而難以繼續飼養最終失敗。人類對於這群美麗動物的認識還十分有限,並非只靠著捕抓標本就能瞭解,隨著現代潛水技術的發達與普及,才有越來越多人在海中累積觀察。

多彩的海蛞蝓,總是令人眼花撩亂。要是見到鮮豔的小型動物緩慢地爬行,加上前端有兩枝伸長的觸角,大抵上就是海蛞蝓了。因為這兩枝長觸角,也像牛角,因此有人又稱它們海牛,甚至聯想到有角的神話動物麒麟,稱為海麒麟。從外型來看,海蛞蝓除了兩隻觸角之外,呼吸器官鰓是裸露的,因而被稱為裸鰓目動物(Nudibranchia)。體型呈現長卵圓形,鰓由背後伸出,開出像是一輪花朵或是鰓藏在體側兩旁,稱為海牛海蛞蝓(dorid);另外一類,體型修長,身上長滿了細長軟刺,有點像是刺蝟的刺,也是裸露的鰓,稱做翼蓑海蛞蝓(aeolid)。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71
    $300
  2. 新書
    9
    $378
  3. 新書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