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上)(下)

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上)(下)
定價:800
NT $ 188 ~ 760
  • 作者:呂芳上
  • 出版社:世界大同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4-2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8680212
  • ISBN13:9789868680210
  • 裝訂:平裝 / 760頁 / 14.7 x 2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提供史料,不提供觀點的盛會

  本書之蔣中正日記研究範疇,起於一九一五年二十九歲,迄於一九七二年八十六歲。 二○○七年夏,由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全面向學界公開。帶給民國史巨大衝擊。二○一○年冬,一場由三十二位國際知名學者在台召開的學術研究會議,總統 馬英九先生為本次學術研究會議致詞導引,本書提供了是次會議的全面資料。「蔣學」已然成為民國史研究的顯學。

  歷史不會永遠是政治的奴僕。對蔣中正的評價,曾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趨於正負兩極。大的轉變始於二十世紀末,蔣公生平的重估,藉由海內外頻繁的會議和數量不菲的論著中顯現。民國史、中國二十世紀史的研究水漲船高,均與蔣中正日記的全面開放有關。做為國家歷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意義是它確能彌補民國歷史認識之不足。蔣中正日記今已全部開放,不論個人個性、家庭生活、宗教信仰、感情故事、交友應酬、社會觀感、國之大事等「公」「私」種種記錄,均令人印象深刻。品評歷史人物,要讓凱撒的歸諸凱撒,歷史的歸諸歷史,靠歷史證據說話,還歷史以公評,才是正道!

作者簡介

呂芳上

  國史館館長 呂芳上 博士偕同張玉法、川島真、桑兵、馬振犢、黃克武、劉維開、黃自進、林美莉、家近亮子、王成勉、段瑞聰、鹿錫俊、裴京漢、吳淑鳳、吳景平、楊維真、鄭會欣、楊奎松、汪朝光、林桶法、邵銘煌、陳立文、張淑雅、陳紅民、王良卿、王正華等多位國際知名學者合著。

 

目錄


提供史料不提供觀點的盛會 .呂芳上1
影集 1
總統講詞
真實呈現歷史──民國99年12月2日在「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開幕典禮講詞 .馬英九 3
主題演講
兩頭馬車:總裁蔣介石與代總統李宗仁的權力運作(1949)  .張玉法 7
「日記」與歷史研究
近代日本政治人物與日記──日本史學界對其史料價值與運用方法的討論 .川島真 55
日記內外的歷史──作為史料的日記解讀 .桑 兵 67
〈蔣介石日記〉原本與毛思誠作類抄、年譜比較初探──以1926年7月為例 .馬振犢81

〈日記〉中的蔣中正
蔣介石與梁啟超 .黃克武 121
蔣中正記憶中的童年 .劉維開139
蔣中正的訪日經驗(1906-1927) .黃自進157
Interpreting the Personas of “Chiang Kai-shek” in the Diaries   .Grace Huang183
蔣中正從參選總統到復行視事的猶疑與決斷 .林美莉199
Chiang and Mao:A Comparison  .Jay Taylor231

蔣中正與民國外交
蔣介石1927年秋的訪日──〈蔣介石日記〉與日本新聞報導的比
較分析 .家近亮子251
Chiang Kai-shek and Italy: China in the International News during the 1930s  .Emily Hill 267
A Passage to India: A Reappraisal of Chiang Kai-shek's Wartime Diplomacy  .Qiang Zhai 279
1947年魏德邁調查團的再評估──兼論蔣中正的應對 .王成勉 307
犯而不較與不出惡聲──蔣中正對《中美關係白皮書》的應對  .段瑞聰331
總裁的「首腦外交」:1949年蔣中正出訪菲韓 .呂芳上351
1949年蔣介石「運用日本」政策的籌劃與實施──關於「聯合參謀團」與「中日義勇軍」的一個考察 .鹿錫俊371

蔣中正與民國政治
蔣介石的軍權統合努力與中山艦事件 .裴京漢391
走向「民主」之路:1930年前後蔣中正對實施訓政的理解  .吳淑鳳403
蔣介石與戰前國民政府的財政金融政策 .吳景平417
蔣中正與1945年雲南省政府改組事件 .楊維真443
抗戰勝利前後的蔣介石──以1945年〈蔣中正日記〉為中心  .鄭會欣 465
蔣介石與戰後國民黨的「政府暴力」──以〈蔣介石日記〉為中心的分析 .楊奎松485
國共內戰初期的東北戰場與蔣介石的軍事決策 .汪朝光519
蔣中正與臺灣
政府遷臺初期空軍人事的糾葛 .林桶法 557
快刀與黑貓:蔣中正反攻大陸的想望 .邵銘煌 587
蔣介石心目中的「三角形戰鬥群」──聯美、保臺與反攻  .陳立文613
擴大衝突、操控美國、放棄反攻?從〈蔣介石日記〉看八二三砲戰 
.張淑雅  633
 蔣介石與「彈劾俞鴻鈞案」的處置 .陳紅民 659
蔣中正和1958年出版法修正案的審議風潮 .王良卿671
從〈蔣中正日記〉看1961年中華民國的對美交涉 .王正華 695
附錄
「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會議文件 725

 

提供史料不提供觀點的盛會 呂芳上

  中共建國之後的一九六○年代,「紅色娘子軍」搬上舞台,當時這部歌頌革命的芭蕾舞劇,風靡「解放」後的「新中國」,也教觀賞的中國人熱淚盈眶;當二十一世紀初期,中國大陸照例推出一部稱譽革命偉績的「建國大業」典型電影,片中把毛澤東描繪成一個不戀棧權力、愛民如子、視民如傷,唯一嗜好是口中叼著三五牌香煙的「偉大革命舵手」。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在變,人們想法只有活在天真無知的年代才不會改變,歷史教人真假不分,往往如是。

  但,歷史不會永遠是政治的奴僕。蔣中正的評價,曾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趨於正負兩極。大的轉變始於二十世紀末,蔣生平的重估,藉由海內外頻繁的會議和數量不菲的論著中顯現。蔣中正研究成為時下民國史研究的顯學,民國史、中國二十世紀史的研究水漲船高,均與蔣中正日記的全面開放有關。蔣的生平既然是民國史研究「繞不過去的人物」,於是學界近年談民國史研究,便不能不思考以蔣日記為基礎,參與其他史料,重寫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可能性。

  日記本是記述每天所見、所聞、所感、所歷、所思、所作為有選擇的記錄,是內心自我交流的一種載體,因此具有私密性,讀者常會以「窺私」的心態閱讀,而史家往往會視之為一種重要的史料形式,或以文獻濟日記之不足,或以日記證檔案之真偽。日記源於兩漢,至清代大盛,晚近不論形式或內容都更趨多樣化,儘管歷史學中尚無日記學的說法,但以文獻數量言, 日記是亟待開發的富礦,則係事實。研究日記的學者鄒振環曾將日記文獻依內容及特質,概分為記事備忘日記、工作日記、學術考據日記、宗教人生日記、游歷探險日記、使行日記、志感抒情日記、文藝日記、戰難日記、科學日記、家庭婦女日記、學生日記、囚亡日記、外人在華日記十四種,其實多半的日記是複合型,蔣中正日記即為一例。柳詒徵謂:「國史有日歷,私家有日記,一也。日歷詳一國之事,舉其大而略其細;日記則洪纖畢包,無定格,而一身一家一地一國之真史具焉,讀之視日歷有味,且有補於史學。」至少,日記是研究歷史人物最好的素材,也是內心世界最真實的記錄,故史家都視日記為瑰寶,其理在此。近代史上重要人物書寫日記四十年以上者, 如翁同龢《翁文恭公日記》四十七年,王闓運《湘綺樓日記》五十八年、葉昌熾《緣督廬日記》四十八年,劉大鵬《退想齋日記》五十一年,《鄭孝胥日記》五十六年,內容涉及清末民初政治、社會、文化巨變,不乏極具價值之文獻。作為一個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重要政治領導人物的蔣中正,保留一生八十九歲五十五年的日記,這是公眾人物的私人告白,第一時間心靈之記錄,於民國史研究上的重要性,不問可知。

  新史料的出現,新方法的解讀,歷史研究往往會開拓出新的領域。許多人都認知要好好瞭解民國史的發展,一定不能避開蔣中正的研究。平實言之,蔣日記不見得能改寫或顛覆民國歷史,但日記內容必定會透露一個國家領袖對國事的想法和作法,也會呈顯他個人行事與做人的風格,影響國事,自無待言。做為國家歷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意義是它確能彌補民國歷史認識之不足。蔣中正日記今已全部開放,不論個人個性、家庭生活、宗教信仰、感情故事、交友應酬、社會觀感、國之大事等「公」「私」種種記錄,均令人印象深刻。舉例來說,蔣出身寒微,寡母孤子相依為命,成長之後為強出頭,表現出驚人的剛強,但同時透露其內心的優柔;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好勝賣智」,卻又時時克己悔過,矛盾個性,躍然紙上。有了權力之後,總想為中國建立一個近代有主體性的國家,他對國民與官僚恨鐵不成鋼,不能滿意又找不出快速解決方法。他的確想跳出傳統藩籬,卻又受制於歷史條件,更常見其無奈。他尋求外援,但以國家尊嚴,絕不願受制於鄙視中國的外人。史迪威是美國軍方的中國通,並不了解「中國人」,一如蔣不能不與洋人打交道,但又太以中國人自我中心的觀點看待外人和思考中國問題,故處處受「洋氣」,最後只能忍氣吞聲;在兵馬倥傯之間,蔣不忘閱讀中西典籍,他很有可能透過粗淺的西方知識來觀照傳統、對應西方,企圖由此追求建構新中國的藍圖,並與「世界」掛(金勾)。超過半世紀的日記,實民國史的寶藏,多半的學者可以由他的日記中深挖,佐以其他史料,各自開出嶄新的觀點和方向,作出有別於往昔的歷史詮釋來。

  蔣中正日記起於一九一五年二十九歲,迄於一九七二年八十六歲。 二○○七年夏,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全面向學界公開。帶給民國史的衝擊巨大,數百篇論文,好幾本專書,好幾個專門研究會的成立,數十次大小學術會議,短短兩年之間,「蔣學」已然成為民國史研究的顯學。一九三○年代初,五四運動鋒頭人物,時為武漢大學教授的羅家倫發表「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意義和方法」一文,指出近代史的研究,先從廣蒐史料入手,進而出版史料彙編,學者據以撰成專題論文,最後出版專刊,將深入研究的成果,貢獻學界。史家陳寅恪說:「整理史料,隨人觀玩,史之能事已畢。」話雖保守,但意謂史料開放公布確是治史的基本功。執教清華的蔣廷黻以為然,故出版晚清外交史料叢編數卷,開外交史研究之風。稍後主持中研院近史所的郭廷以,更奉為圭臬,整理並刊布史料,隨之出版專刊數十種,均依循此道,足見史料刊布的確有助於歷史家研究領域的擴展。

  蔣中正日記開放三年之後,二○一○年十二月初,催生蔣生平深化研究的「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在臺北圓山飯店召開。海內外史家一百五十人,提出三十餘篇論文,內容涉及近代日記學的形成與作用、蔣與民國政治、蔣與民國外交、蔣與臺灣及蔣人格的形成等領域。與會學者多半同意,會議的一個明顯趨勢是論題多移往二次戰後的蔣及其外交活動。初步的結論,認為蔣在全球化的架構下,不能不與國際接軌,甚至還具備不同程度的亞洲民族主義者與國際主義者的色彩。這是蔣早期未曾顯現的特色,這表示對一位動見觀瞻的歷史人物,他的生平不要隨意貼標籤,不能太早替他定調。「無蔣不成書」,蔣的確是民國史上不可或缺的要角,但蔣的生平與國民黨史、民國史,也不能完全等同。黨史、國史往往有一定框架與格局,至於個人心態幽微之處的變化,是洞悉蔣中正之所以為蔣中正之要竅。過去把歷史人物型塑成正負兩極的木偶,正與缺少「這個人」的學術研究走向息息相關。論文的確豐富了蔣生平研究的內涵,這次會議前「提供史料不提供觀點」的共識,正是會議討論熱烈的重要原因。這十多年來臺灣民主化、自由化後表現出來的學術自由與自信,馬英九總統在會前的講話中, 更有充分的表露。

  「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國際會議的召開及論文集出版,世界大同出版社的彭蔭剛董事長出人又出力,功莫大焉。會議中意外缺席的蔣方智怡女史,實是幕後功臣,「史料公開,走歷史對的路子」,民國史界人士無不擊節稱賞。這次會議團隊的努力,教人敬佩,會議能順利圓滿是因為同仁都抱有這樣的信念:品評歷史人物,要讓凱撒的歸諸凱撒,歷史的歸諸歷史,靠歷史證據說話,還歷史以公評,才是正道!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4
    $188
  2. 二手書
    33
    $261
  3. 新書
    9
    $720
  4. 新書
    95
    $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