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台灣人民都瞭解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人權,那麼,他們將逐漸具備權利認知與權利感情,從而願意挺身而出,為自己與其他人民的人權維護而奮鬥。
因此,我的內心深處一直回應這相同的吶喊,而這顆為人民說人權故事的心,常常鼓勵著我針對當代的社會重大個案,尤其是與我的專業具有關連性者,嘗試將其與人權保障加以適度聯結,希望藉由這些與人民生活直接相關的故事情節,簡單描繪出人權保障的內涵輪廓,在這本為人民說人權故事的書中,牽引出人民關心人權與維護人權的意志與決心。
如果讓台灣人民都瞭解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人權,那麼,他們將逐漸具備權利認知與權利感情,從而願意挺身而出,為自己與其他人民的人權維護而奮鬥。
因此,我的內心深處一直回應這相同的吶喊,而這顆為人民說人權故事的心,常常鼓勵著我針對當代的社會重大個案,尤其是與我的專業具有關連性者,嘗試將其與人權保障加以適度聯結,希望藉由這些與人民生活直接相關的故事情節,簡單描繪出人權保障的內涵輪廓,在這本為人民說人權故事的書中,牽引出人民關心人權與維護人權的意志與決心。
        壹、人權、公民與社會
 公民與社會的再出發╱5
         當我們抵制色情如鴕鳥╱8
         當保護兒童槓上言論自由╱13
         反制動新聞,還有辦法╱16
         當兒少保護撞上新聞自由╱20
         色色廣告如何面對╱23
         幫他們編織大學夢╱27
         文化立國的荊棘與諷刺╱31
         文創產業的文化成本?╱35
      
        貳、學生人權與友善校園
 特別權力關係作祟下的學生基本權╱42
         不友善的反霸凌「校清專案」╱46
         校園霸凌被吃案的應更多╱50
         友善的打耳光校園╱53
         零體罰的教育基本法?╱57
         教師的江湖道義╱61
         當教師變成了狼師╱64
         充斥言語霸凌的學校╱68
         校園零體罰有這麼難嗎?╱72
         何其鄉愿的大人世界╱75
         安親班 體罰的黑暗角落╱79
         教師需要實質的有教無類╱82
         學生穿衣服的表現自由╱88
      
        參、教育人權與多元價值
 集思討論98課綱吧╱96
         師生平安還是校長平安╱99
         共辦基測將助長升學壓力╱104
         教科書大鬥法╱107
         失落的教改時刻╱111
         徹底解決教科書爭議╱115
         一綱一本的民主法治迷思╱119
         童年變調 誰之過╱123
         升學主義幽魂再起╱126
         12年國教的台灣教育新紀元╱130
         當12年國教遇到菁英高中╱134
         教育政策 還在人治階段╱138
         12年國教 正逢關鍵時刻╱141
         期待星星堆滿天╱144
         當繁星碰上明星╱147
         全面補助營養午餐,德政?╱150
         當政府出現溝通死角╱154
      
        肆、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
 大學成了開放社會的敵人——佛光大學烤羊與縱欲案的反思╱162
         法治國觀點下的法學通識教育╱166
         教官退出大學校園?╱171
         教育部別淪為經濟部人力司╱174
         教育部又變成經濟部教育司╱178
         大學自治不能逾越學術自由╱182
         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的美麗與哀愁╱186
         卸下緊箍咒大學民主邁步╱190
         準確理解釋字684號╱194
      
        伍、司法與人權
 一法條兩標準——無心丟球有罰 蓄意飆車無罪╱202
         法官的憲法文盲悲歌╱207
         警察國家的陰影再現╱211
         著作權法在自由市場的迷思╱215
         廣電業者、KTV業者及營業用 伴唱機 利用人都在犯罪?╱219
         個資修法 戕害法治╱223
      
        陸、人與島嶼
 國家只需做到你丟我撿?╱231
         當國家比毒氣還要毒╱235
         喑啞人無聲抗議 誰聽見?╱239
         印尼勞傭不吃豬肉的人權╱243
         國家災害應變的失靈悲劇╱246
         共同思考核四的興建問題╱249
      
序言
想要為人民說人權故事的心
認識我的人,都約略知道我的出身與感恩。
          時時問自己,為何如此感恩台灣人民,那始終牽繫著我的出身與成長背景。
        回顧過去,我的一生,從無到有,皆緣於人民。尤其是一路的求學,單靠父母挑磚,實在難以為繼,沒有人民提供的資源,難以成就今日一切。從大學時代的獎學金,到教育部的公費留學,在台灣人民提供的資源下,我一步一腳印地懂得生命,從而掌握令生命感動的人權維護之道,亦步亦趨地自我實現,幸福的感覺漸漸降臨,讓我時時都感恩著台灣人民。
      
我開始想,在我懂得生命而過得好時,應該接續奮鬥努力,使我的恩人們——台灣人民也過得好。而這一切的前提,我認為是在台灣社會建構人權保障的環境基礎。也就是說,如果讓台灣人民都瞭解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人權,那麼,他們將逐漸具備權利認知與權利感情,從而願意挺身而出,為自己與其他人民的人權維護而奮鬥。
因此,我的內心深處一直回應這相同的吶喊,而這顆為人民說人權故事的心,常常鼓勵著我針對當代的社會重大個案,尤其是與我的專業具有關聯性者,嘗試將其與人權保障加以適度聯結,在一般人民可以看得到的報章期刊上發表想法,希望藉由這些與人民生活直接相關的故事情節,簡單描繪出人權保障的內涵輪廓,在這些為人民說人權故事的論壇文章上,牽引出人民關心人權與維護人權的意志與決心。
1999年7月從德國回到台灣後,因為靜靜且安定地在成大法律系任教,才得以構思與完成這些關懷與思考。我的學生們,一直是我思考上前進與成長的好伴侶,吳幸怡、盧浩平、翁國彥、凌赫、紀筱儀、洪嘉佑、張立群與陳碧玉等同學,無論是在討論上,或在校稿上,都對這本書的出版有所貢獻,感謝他們。尤其是凌赫與碧玉主導校對與格式化等繁重工作,在此特別致謝。此外,這本書的完成,也感謝元照出版公司的積極鼓勵,才能在此與讀者相見。
最後,這本書要獻給為人權奮鬥的前輩們,您們的努力是我靜靜埋頭人權保障思考的泉源,不斷引領我積極向上。
        許育典
        2011年5月11日11時
        寫於成大社科大樓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