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電影:那個迷死人的玩意兒

說電影:那個迷死人的玩意兒
定價:260
NT $ 195 ~ 238
  • 作者:王正方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2-01-1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168765
  • ISBN13:9789862168769
  • 裝訂:平裝 / 23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李安、陳凱歌、楊德昌、今村昌平、馬丁.史科西斯……
  他與他們談電影、拍故事,也聊生活。

  《北京故事》導演 王正方,與諸多電影人的交遊逸事

  試問電影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電影是一種表達方式,我想用它說服自己,生命比它呈現的更有價值,更美好圓滿些。

  作者於美國與臺灣電影圈打滾數十年,交遊無數。李安、王穎、楊德昌、史科西斯皆為其座上佳賓。他看盡浮華世界的幕前幕後與潮起潮落,有感而發,將所見所聞的大事、趣事、糗事、妙事如實寫來,化為篇章。文筆閃耀著幽默、智慧,與他對電影無盡的熱愛。他寫人、寫戲、寫電影,更寫人生。

  本書分為兩部分,其一談電影的「人」:導演、演員、攝影師、製片;其二談戲與電影,也談各種拍戲的故事。在作者筆下,這些人們彷彿就在面前高聲談著對電影的想法,說著那些迷死人的事,也彷彿讀者就身在拍片現場,與作者一起苦惱、一起歡笑。

作者簡介

王正方

  此人的學歷尚稱完備。畢業於臺北國語實小、建國中學、臺灣大學電機系。赴美國就讀於賓大(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獲電機工程博士學位。

  此人的資歷堪稱混亂。曾任工程師、研究員、大學教授等。不堪電影的迷惑,中年轉行,成為美國獨立電影導演。

  在電影行當中幹了什麼?國際大導演李安在本書有專文評介。晃蕩四十年之後,回臺灣定居,經常寫個破文章自娛。

 

目錄

推薦序─聽說Peter王是個不凡的人
自序─一個被電影迷死過的人

電影其人其事
李安請吃飯
李安請吃飯又一章
勞勃.阿特曼的世界
我在東區遇見楊德昌的分身
今村昌平的堅持
喬治.盧卡斯談電影
「2001太空漫遊」的創意
史科西斯的東山再起
華人電影萬事通
懷念我的攝影師老舅子
我的啟蒙師父們
黑哥兒們拉斐有個夢

戲與電影
還有人要看好戲嗎?
「西貢小姐」、王洛勇與亞裔傑出貢獻獎
「建國大業」是拍給誰看的?
拍「國父傳」是個餿主意
一個孩子簽什麼合同呀?
那部未完成的電影
用中國餐具吃牛排
老幹新枝:「清明上河圖」正當紅
閒話影劇聽我說

 

推薦序

聽說Peter王是個不凡的人 李安

  第一次看到王正方導演是在銀幕上,我正在紐約大學唸電影的時候,他在王穎導演拍的「老陳失蹤了」這部黑白紀錄式劇情片中飾演一個中餐館廚子。記得他有一句絕妙臺詞「如果客人催上餛飩,叫他把wonton倒過來唸(Not Now)」。當年,這部片子對我們亞裔學子來說是亞美第一炮,影響很大。兩萬美金的獨立製片,風格獨特,內容出眾,朋友幫忙......等等,在藝術院線著實風光了一陣。

  再看到他還是銀幕上一部紀錄式的劇情片,香港導演方育平拍的「半邊人」,又是一部動人好片。他在片中主演一位說國語(摻不純粵語)的跛腿表演老師,表演精湛自然而且還兼編劇。

  畢業後那段「蟄伏」的日子裡,看了他自編自導自演的第一部電影「北京故事」。那時大陸剛開放不久,片子一面「回故鄉」,一面「探新路」。老中看得感觸良多,老美看了多長見識。

  當時聽人說起這位Peter王是個不凡的人。他是保釣健將,亦是當年因為保釣而去會見周恩來的四位學生領袖之一。在做穩了喬治梅森大學電機糸教授之後,卻毅然放下一切開始演戲,就我這個老實內向又考不上大學才學影劇的人來看,這一切簡直是太屌了!

  不久之後,就在朋友的聚會中親眼見到了這位王導,還交上了朋友,大家都算紐約幫的文藝圈人吧!

  這位老哥確實很有意思,跟他相識後稱謂很難。叫他王導見外,叫他大哥他是張艾嘉小舅的至交,於是叫他Peter,或者乾脆不叫名字就這樣混過。他在生活、語言及心態上都是非常到位的中國人、臺灣人、香港(電影)人與美國人。他的電影與為人言談很能代表七○、八○年代生活在美國的華人知識分子,地道、古典、獨立、邊緣。恰如在美國失蹤(Missing)的老陳(Chan),又似一個香港「半邊」的藝術「人」,或是回到「北京」尋找「故事」的新臺灣人。有時候像對身處現代的中國文化一樣,我會對他產生一種仰慕與認同的感傷。八○年代,華語片還沒有在世界嶄露頭角,中國還沒有崛起,大家還不太認識臺灣,我們身處美國的亞洲電影人可以景仰效法的還真不多。大概除了Wayne 王,就是Peter王了吧!Peter的出頭讓藝文圈場子一下子熱絡了起來。我生逢其時,做了Peter的小朋友,吸納了他的風采,也學到很多東西。

  Peter與他這一輩做藝術的人很不一樣,見多識廣,博文強記,理工文法,雜學廣記,而且個性鮮明不羈,凡事皆有看法見地,談論滔滔不絕,葷素不拘,風趣至極。相比之下,像我這輩悶頭拍片的純電影機器,真是自慚無趣得很。

  Peter繼續拍了科幻片「雷射人」與回憶少年時期的臺灣片「第一次約會」等等。他定居臺灣後我就很少見到他了。數年前在臺北羅曼菲的追悼表演會上相遇,當時兩眼紅腫,人又多,沒講上什麼話。半年前因回臺拍片,有機會見到Peter,我們在臺北一家西餐廳內與老友虞戡平導演一起把酒言歡,十分暢快。所謂「暢快」就是他依舊暢快的講,我依舊暢快的聽,暢快的笑。

  很高興知道Peter要出書了,他的文若其人,不說別的,就他平常講的話把他筆錄下來就夠精采的了!

自序 王正方

一個被電影迷死過的人

  電影是個迷死人的玩意兒,多少英雄美人為之折腰。

  我後知後覺,在美國當研究生的時候,才對電影入迷上癮。最後抵不住誘惑,步入中年卻毅然揮別舊業,全心投入拍電影。

  如果沒有去美國留學,又逢上世界性的動盪歲月,這種大改行的荒唐事不會發生。最初學的是電機工程,和電影相差十萬八千里都不止。因為興趣愛好而迷戀電影,或許可以諒解,拋棄鐵飯碗去幹那種隨時可能餓飯的電影行業,未免過於荒謬。在那個時代,荒謬曾經是一種時尚。

  美國反越戰運動影響了無數年輕人,我躬逢其盛。打破舊傳統、舊思維,尋求新價值、新生活,用行動體現夢想,用電影來詮釋自己的時代,才能算個真正的實踐者。於是有一名電機系教授,向院方請辭。院長挽留他,說:「我了解你對電影的瘋狂,在大學教書有很多假期,你就利用寒暑假去拍電影嘛!」我回答:「在這個世界上有兼任教授,但是沒有兼任電影導演。」

  夠瘋夠屌了吧!辭職的時候,沒有人請我做導演,身無恆產,小孩念私立學校。所持有的是一部自己剛寫好的劇本,像一名橄欖球員,抱著球左衝右突希望能達陣,險象叢生。兩年多後,我導的電影在美國各大都市的藝術電影院上演。全仗著祖上積德,又走了幾年狗屎運氣。

  這本書不是講我個人的經歷,從電影行業中退休有年,廉頗老矣,亦不能飯。這一趟江湖闖蕩,三十多年下來,感觸不少。書中搜集的文章,是對影劇的我思、我見、我感。因為從事電影工作,結識了許多精采有趣的人物、我欽佩仰慕的前輩,在許多關鍵時刻他們直接或間接的幫助、指導了我的工作和人生。所以我這個莽撞的電影瘋子,才沒有凍餓而死(有位長輩曾對我的不智選擇做了這樣預言),拍了些片子,全身而退。

  經常想起這些人和事來,點點滴滴歷歷在目。有時候會禁不住的笑聲連連,又傷感到私下飲泣不已。年事漸長,如今想拍電影也是有心無力了。自以為文筆不錯(是一種另類的瘋狂),估計還能動筆寫點讓人愛看的東西,何不援筆一記,聊表我對電影的戀戀難捨,對影劇先輩大師們的衷心景仰,懷念共過患難,對電影同樣癡迷的哥兒們。

  這大半生隨興而作,趕上了澎湃的歲月,遇到的大事、趣事、糗事、妙事真不算少,在此就一一如實寫來。電影是遺憾的藝術,導演經常遇到事與願違的狀況,步步退讓委曲求全,無名之火冒上三丈,有時會出語傷人,事後也無法彌補。但望大家能只看成果,說那可是部好電影,然後盡棄前嫌。我希望自己的回憶都是無止盡的快樂時光。大導演史科西斯曾說:「拍電影是穿著褲子最好玩的事。」

  天下文化出版社的高希均教授、王力行發行人和我接洽,商討出書的事。受寵若驚,感謝之餘,又惶恐起來,怎麼會是我,說不定是他們一時看走了眼?有關這方面的文字,平時寫得不算多,更不見得篇篇精采。於是力圖表現,關上門兒努力寫了一陣子,方才勉強交卷。就好比自己的新片即將上演,戰戰兢兢,深怕挺不住讀者的嚴苛批評。

  聯合報副刊宇文正主編,中國時報副刊的楊澤、簡白二位仁兄,新加坡早報副刊余云女士,他們長期大方地讓我占據寶貴的版面,刊登了這本書中的多篇文字。是他們的鼓勵,催促著我繼續寫作,在此特別致謝。

  王正方,民國百年,冬至。

 

內容連載

史科西斯的東山再起
我認識大導演史科西斯(Martin Scorsese)的那一年,他正在倒楣。剛剛拍完「喜劇之王」,勞勃•狄尼洛、傑瑞•路易斯主演,公司遲遲不發行。他提的新案子「基督的最後誘惑」,派拉蒙公司將它擱在一邊不做決定,又在決定開機的前夕撤資。於是史大導情緒異常低落,快得憂鬱症了。

北京某單位舉辦國際電影研討會,委託我們邀請美國知名導演,史科西斯當然是首選人物,我貿然去接觸,沒想到他一口答應。可能是他在家中無事頗久,快要憋瘋了吧!兩個多星期和他旅行、相處,去了北京、香港,回紐約之後也不時聯繫。

這老哥的身材短小,那時還留著濃密的絡腮鬍子,雙目有如探照燈,不停的搜索照看。思路快捷敏銳,講話飛快,一分鐘能吐出數百個字,點子多到令人喘不過氣起來。性子當然屬於急躁型,不能忍耐跟不上他談話速度的人。情緒變化大,脾氣一下子能上來。

我陪他去香港參加香港電影節,下飛機取了行李出關,主辦單位的接待人員沒出現,足足等了二十分鐘。大導演臭著一張臉說:「夠了,我們去買回紐約的票吧!」

這還得了!那次香港電影節的開幕片是「喜劇之王」,敦請史科西斯大導演隨片登臺,他是那年香港電影節的頭牌號召。我百般勸阻,他卻愈說愈氣,拖著行李往前走。那兒敢阻攔,欺侮他是初次來香港,故意帶著他在機場繞,走了一圈又回到原點,幸好接機的那位寶貝已經出現了。在記者會上看到當地記者對他如許崇拜,便又精神抖擻口若懸河起來。

和他熟了之後,反而覺得他這種性格滿好相處的。直腸子、性情中人、愛憎分明、不拐彎抹角、永遠散發著強烈的情感和熱誠。他是天生的電影動物,一談起電影就興高采烈,滔滔不絕,腹中像是有一整套美國歐洲電影百科全書,不用問他,那兒就自動開講。自幼患了氣喘症,不能和其他孩子們在運動場上爭高下,他告訴我他曾經痛恨所有的運動(他最好的作品是那部關於拳擊運動員的電影:「蠻牛」)。電影是他的最愛,一有機會就泡在電影院裡,看所有能看到的片子,又經常去圖書館查資料,看老片子。此人的記憶力極為驚人,只要提起某部電影來,他就嘰里咕嚕的說出這部電影的演員、編劇、導演是什麼人、拍攝的前前後後、八卦、趣聞軼事、來龍去脈。

當然,他對中國、香港的電影不熟悉,在大陸看片子,我經常做現場翻譯,有時中方會禮貌的問大導演這部電影某一部分的創意如何,他卻板著臉回答:也不怎麼樣。當場常常就變得很窘,怎麼這麼不給面子。私下裡他告訴我說,那幾個鏡頭涉嫌抄襲,太像某部電影中的某一段了。

上帝打造這個人的本意很明確,就是要他來當電影導演的,若當不上導演他的生命就毫無意義了。他的導演之路算是滿順遂的,畢業之後做過剪接工作,拍過幾部小片子。B級片之王羅傑•柯爾曼(Roger Coreman)給他一個機會,替一部拍了一部分的影片收尾,一年之内完成,然後他就有了商業導演的資歷。名導演約翰•卡薩維蒂(John Cassavetes)十分欣賞老史的才華,但看了這部B級片就說:「你耗費了一年寶貴的生命,弄出一坨屎來。」他深受刺激,籌資五十萬,拍出一部自編自導令影壇震驚的電影:「殘酷大街」。紐約的影評人說:「史科西斯以勝利者的姿態跨入影壇。」往後的十年一帆風順,好萊塢的片約不斷,呼風喚雨,拍出「計程車司機」、「蠻牛」等名作,轟動全世界,他是當代美國深具影響力的大導演,才四十歲出頭,算得上功成名就了吧!

現在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好萊塢不找他了?在紐約小義大利城的餐館狂吃之後,喝著味道類似白乾兒的義大利飯後酒,偶爾不小心透露了一二。他認為是剛好碰上大公司換高級主管,新任總裁要證明前任的決策錯誤,往往就拿知名導演開刀,時運不濟自己撞上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電子書
    75
    $195
  2. 新書
    79
    $205
  3. 新書
    88
    $229
  4. 新書
    9
    $234
  5. 新書
    92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