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弄髒的小白兔

不怕弄髒的小白兔
定價:280
NT $ 60 ~ 252
  • 作者:李驥
  • 繪者: 邱品森
  • 出版社:大好書屋
  • 出版日期:2012-01-2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482419
  • ISBN13:9789862482414
  • 裝訂:精裝 / 40頁 / 24.3 x 25.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歌手李驥化身包子老師,創作情緒教育故事陪孩子成長!
學會「挫折」,心智更成熟

  小白兔喜歡跟媽媽撒嬌:「人家想要吃胡蘿蔔!」
  媽媽禁不住小白兔的一再懇求,總會拿出兩根胡蘿蔔給小白兔。
  有一天,媽媽決定不給小白兔胡蘿蔔了,要他自己學著挖。
  小白兔很沮喪的說:
  「這些草看起來都一樣,要怎麼找到胡蘿蔔?而且……泥巴髒兮兮的,
  把胡蘿蔔挖出來,我這身潔白的毛就給弄髒了!」
  小白兔不明白,為什麼媽媽要讓自己學挖胡蘿蔔。

  認識挫折,更有競爭力!

  挫折,是人生重要的淬鍊,在跌倒後爬起的過程,我們學會了謙卑、體諒、包容和韌性。認識挫折,接納挫折,並且跨越挫折,進而培養堅韌、正向的人格特質,無疑是父母在教養孩子上的一大課題,也是孩子心智發展的重要基礎。

  在探討「挫折」情緒的故事中,小白兔的願望就是得到最愛吃的胡蘿蔔,而媽媽則試圖讓小白兔學會適應生活挑戰後,自己動手挖胡蘿蔔。故事中的小白兔因為願望不能立刻實現,所以產生「挫折」情緒。雖說挖胡蘿蔔會把潔白的毛給弄髒,但在面對挫折時,還是得硬著頭皮一試,而得到的果實將是甜美且踏實的!

  透過《不怕弄髒的小白兔》這個情緒教育故事,讓孩子明白「願望暫時無法實現」的挫折,但強調「一段時間之後就能得到」的期待,即心理學者所強調的「延遲滿足」,從中探討「挫折」的定義和背後的啟示,這不僅僅是情緒或EQ教育,也是一種高層心智思維的訓練,有助於強化孩子日後的競爭力。

  「挫折情緒」是延遲滿足訓練過程中,孩子出現的情緒反應。如果父母能妥善的引導孩子認識挫折情緒,並學會管理控制,就能幫助孩子發展更好的心智思維能力,並大幅提升孩子未來適應社會的能力。

本書特色

  1. 透過溫馨可愛的故事,讓孩子認識挫折,並學習如何面對和處理挫折情緒,以強化正向的人格特質,更有能力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

  2. 全書附「情緒教育系列」導讀總論,漫談「基本情緒」及「複合情緒」,讓父母明白EQ教育的重要性,針對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採取適當的方式施以教養。

  3. 書末收錄原版情緒教育故事,讓父母細讀原創故事的同時,掌握更細微的情節和情緒,提供孩子全面的情緒教育。

  〔包子老師說故事-情緒教育系列繪本〕(共5冊)

  李驥一直是個熱愛寫故事的人,年輕時,把自己的故事譜成情歌,成家後,把給孩子的祝福寫成故事。

  卸下歌手身分的李驥,轉而投身心理諮商領域,多年來,深切明白「情緒教育」對孩子的重要,因此,他創作一系列啟發和培養孩子情緒教育的故事,希望透過輕鬆趣味的方式,讓孩子從中得到啟蒙,也引導父母更重視孩子的情緒管理。

  美國心理學家提出,預測孩子未來成就的計算公式:20% IQ+80% EQ=孩子100%未來

  要實踐EQ教育,不只是帶孩子參加EQ課程,或閱讀情緒教養的相關書籍,最佳的EQ教育,是配合不同階段的發展,採取適當的方式來教養孩子,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我們推出「情緒教育系列繪本」的目的。

  ★ 關於「情緒教育」系列繪本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遭遇挫折、人我衝突、分離焦慮(情感依戀)、自信不足,以及抽象的情感「愛」,這些都是情緒教育裡常見的五種「複合情緒」。

  〔包子老師說故事-情緒教育系列繪本〕全套共五冊,由李驥親自創作,以孩子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五種複合情緒」為主題,包含「挫折」、「衝突」、「依戀」、「自信」、「愛」等,與台灣年輕插畫家合作,以精彩生動的圖畫故事書,帶領孩子在輕鬆閱讀下,學會應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變化,同時也包容、接納他人的情緒。

  當孩子學會在適當時機表達適切的情緒,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更專注於學校課業的認知學習上,進而提升心智及學習成效。

作者簡介

李驥

  離開鎂光燈、退去光環的李驥,如今不創作歌曲,將源源不絕的活力和熱情,拿來說寫故事。李驥說故事時表情生動十足,臉上堆滿皺紋,他戲稱自己像捏了好多皺摺的包子。2000年起,「包子老師」成了李驥的代名詞。

  從中國大陸汶川大地震那一年開始,李驥轉型成為一位心理諮詢師,也開始帶著故事接觸兒童和青少年,變身成為最受孩子們歡迎的「包子老師」,對著地震受災的孩子、需要幫助的父母、參加情緒教育的學生、愛聽故事的兒童,說學逗唱,滔滔不絕地說故事。

  2002年,李驥在上海結識投身EQ教育的張怡筠博士,開始擔任EQ夏令營的專任講師。此後,每一梯次結業學生遴選最受歡迎講師,都非「包子老師」莫屬。

  「別看所有包子外形都長得白白胖胖的,今天的包子老師肚子裡有什麼餡兒,就要大家慢慢品嘗才會發現喔!」這是包子老師說故事的開場白。李驥在面對著孩子說故事時,總能很快地拉近距離,展現超強的親和力。

  因為曾經在音樂舞臺的工作經驗,包子老師的故事總是唱作俱佳;加上在IT產業從事行銷工作多年,每次說故事都會搭配電腦投影,緊緊抓住每一位前來聽故事的大人和孩子的眼睛和耳朵,孩子們個個聽得著迷入神,意猶未盡!

  包子老師除了在上海、海南、四川、重慶、浙江、北京、山東等地給孩子們說EQ故事之外,也在台北市立圖書館「說故事林老師志工團隊」,陪伴愛聽故事的孩子和父母一同成長。

  看見孩子聽故事時專注的眼神和燦爛的笑容,讓包子老師重新找到自己內心的孩子;透過故事與孩子一起成長,成為包子老師最有成就感的事。包子老師會繼續說寫好聽的EQ故事,帶給孩子們更多歡樂和啟發。

繪者簡介

邱品森

  台灣藝術大學畢業,現年三十六歲,育有一子一女。曾任多家廣告公司設計及企劃,目前自組廣告工作室,並兼任兒童美術教育老師。

  人家常說,「你是個老師,應該很會教小孩吧!」殊不知我也是個整天追著兒子跑,叫他好好吃飯的苦命爸爸。小孩的眾多惡習演變至此,責任多半出在身為父母的我們,難道教小孩的道理我們不懂嗎?說白一點,就是一句「狠不下心」。我們狠不下心,才沒能提供孩子機會,讓他們從錯誤中學習教訓。所以,一樣的錯誤會不斷上演,結果是,小孩似乎越來越難教,做父母的也越來越感挫折。

  接到李驥先生的故事之後,讓我心有戚戚。凡是說謊、任性、耍脾氣,都有其必須面臨「後果」的時候;這樣的教育,同時也最具效果。趁孩子還小的時候,讓他們體會一點「明知故犯」與「恣意任性」的後果,總比長大之後,讓社會環境嚴苛地來教育他好多了。

  很榮幸參與這一本極具教育性的繪本製作,也將它推薦給世上辛苦的父母們!

 

導讀

〈漫談情緒教育系列繪本〉-掌握六歲前EQ教育黃金期

  愈來愈多的父母意識到EQ教育的重要性,或許是因為更多人認同了由美國心理學家提出的,預測孩子未來成就的計算公式:百分之二十的IQ加上百分之八十的EQ,能成就孩子百分之百的未來。然而,卻沒有太多的父母明白,EQ教育不只是帶孩子參加EQ課程、或閱讀情緒教養的相關書籍,最佳的EQ教育是配合不同階段的發展,採取適當的方式來教養孩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這也是我們推出這一系列情緒教育繪本的目的。

  ★二到三歲,EQ教育啟蒙階段

  我們都經歷過青澀的青春期,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青春期是追求自我認同的重要階段,然而,如果你認為青春期是人生唯一的一段叛逆期,那可就錯了。人的一生最少有三種叛逆階段,除了大家比較清楚的青春期之外,還有處於二到三歲「麻煩兩歲」(Trouble 2)的孩子,以及喝醉酒(或者藥物濫用)的人,前兩者是發展的必經階段,醉酒則是我們通過化學物質的吸收,所產生的暫時性影響。

  然而,這三者的外在行為表現,都能用「叛逆」一詞來概括:青春期年輕人的我行我素、二歲半孩子的自我中心、以及飲酒過量後的乖張行徑,這些讓旁人不能理解的行為,都來自於身體某個器官的變化,那就是我們的大腦。

  酒精是大腦的興奮劑,暫時影響了大腦神經遞質的分泌平衡,以至於產生脫序的行為;十二、三歲的年輕人和二、三歲的孩子,就算沒有喝酒,卻因為大腦處於發展的「興奮期」,行為上也有類似醉酒的狀況,造成父母的困擾。

  然而,除了酒精或藥物產生的暫時性效果,大腦興奮,意味著心智的快速發展,說明孩子已經準備好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做父母的應該高興才是。

  換言之,所謂「愈叛逆的孩子愈聰明」的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因此,最佳的EQ教育,就應該把握二到三歲和青春期兩個階段,引導孩子因大腦突觸增生而引發的興奮活化,往更好、更正確的方向發展。

  ★第一堂EQ教育課──認識、接納「基本情緒」

  當然,二到三歲之前幼兒的情緒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只是相較於大腦興奮活化的階段來說,幼兒的情緒教育比較簡單。父母只要把握兩個原則:認識與接納。除了讓孩子認識自己的「基本情緒」,包括快樂、悲傷、驚訝、恐懼、憤怒和厭惡之外,也要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

  雖然我們都希望孩子每天開開心心地,然而所有的基本情緒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溝通能力,鼓勵了某些情緒,而壓抑了另一些,這樣的孩子在碰到較負面的情緒時,往往會變得手足無措,反而讓情緒發作得不可收拾。所以在二到三歲之前,父母應該給孩子的第一堂EQ課程,就是認識和接納六種基本情緒。

  ★第二堂EQ教育課──「共感」

  等到孩子的大腦開始興奮活化,從心理學的專業說法,就是心智理論發展之後,孩子逐漸明白自己和他人擁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因此,EQ教育的第二堂課就是共感:認識和接納別人的情緒。方法和幼兒時期接近,只是指認的物件轉變成他人,讓孩子學會觀察和體認別人的情緒。

  因此,看起來是EQ教育的共感課程,實際卻是大腦智慧的IQ訓練,讓正在興奮活化的大腦皮層,練習從不同的視角分析事情。

  ★學齡前,讓孩子認識「複合情緒」

  在孩子六歲、即將進入小學團體學習之前,父母應將幾種常見的「複合情緒」及處理方式教給孩子,包括挫折、衝突、依戀、自信、愛……

  所謂「複合情緒」,是指在某種情境下,人會感受到幾種基本情緒複合作用的狀態。毋庸置疑,「愛」肯定是複合情緒中最複雜的一種,幾乎六種基本情緒都會在愛的過程中共同或交互出現。

  那麼,為何要在孩子的EQ課程中,特別強調挫折和衝突這幾種負面的情緒呢?

  我們都知道意志力是人類最高級的情緒,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才更有可能在未來競爭的環境中脫穎而出;相對而言,一帆風順的成長經驗,則容易教育出不懂得如何處理挫折和衝突的孩子,更遑論培養孩子的意志力了。因此,我們收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碰到挫折和衝突主題,協助父母給孩子更全面的EQ教育。

  ★從學齡階段起,力行EQ教育

  在孩子六歲、進入小學的團體學習環境之後,EQ教育就將進入身體力行的體驗階段。很多念小學的孩子,會發生一些看起來很幼稚的情緒衝突,多半不是孩子或者學校出了什麼問題,而是孩子在六歲之前,不曾學習認識和接納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也不知道挫折和衝突是什麼情緒,更不懂得如何面對和處理,就突然進入團體互動的學習環境,接觸各式各樣擁有不同情緒的個體──須同時應付認知學習及情緒教育,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真的太辛苦了。因此,父母務必把握六歲之前的EQ教育黃金時期,讓孩子能輕鬆應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變化,這樣才能在學校更專注於認知學習上,往更優秀的方向邁進。

  ★繪本故事,著重情緒引導

  在學齡前孩子的EQ教育上,我們重視的是「共感」的基礎;而繪本故事就是讓孩子在親子共讀的氛圍中,產生投射的同態體(Isomorphism),孩子就更容易設身處地感受到繪本故事中主角的情緒狀態,進而懂得理解和接納別人的情緒。

  這一系列繪本故事的主題是「情緒」,建議父母在選讀的時候,首先要讓孩子能「入戲」,父母需要透過情緒的起伏來持續吸引孩子的注意。比較簡單的方式,就是強調情緒形容,例如幸福快樂、傷心難過、生氣憤怒等,父母可以用語氣上的變化、語速上的調整、或形容詞的重複等,來做到情緒的扮演;同時,父母需要設身處地來完成情緒的扮演,先找出內容中哪些部分需要特別強調,然後將需要孩子感受的情緒帶入語氣中,這樣一來,有助於孩子更容易學會體認和共感情緒。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1
    $60
  2. 新書
    66
    $185
  3. 二手書
    74
    $206
  4. 新書
    79
    $222
  5. 新書
    85
    $238
  6. 新書
    88
    $246
  7. 新書
    88
    $246
  8. 新書
    9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