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糖,也會乖:零壓力零賞罰的優質管教

不給糖,也會乖:零壓力零賞罰的優質管教
定價:320
NT $ 170 ~ 332
 

內容簡介

  馬文.馬歇爾博士為你介紹本書:

  為誰而寫?
  對於管教如果你備感壓力,本書可以幫助你減輕壓力;如果你是教師或為人父母,本書更是派得上用場。

  涵括範圍?
  本書涵括教育、養育與個人成長三個領域,對實際存在於各領域的問題提供了實際的解決之道。在聖路易舉行的品格教育會議中,有位教師過來找我,賦予了堪稱是對本書最典型的評論:「今天我跟你學到了很多,我會拿來用在我那正值青春期的女兒身上。」

  觀念適用範疇?
  本書所有的策略適用於任何教室、學校、科目、年級與年輕人或年輕族群;其中絕大部分也可運用在親子、夫妻、指導者與被指導者等各種人際關係上。

  策略運用時機?
  所有建議均可立即付諸實行。

  本書立意?
  經過二十四年來從事諮詢、輔導、指導與管理的工作後,我重返教職,不意卻深受震撼。社會與年輕人都變了,成人卻還在使用對現今許多年輕人不再管用的方式。

  以下是我學到的三個例子:(一)一味要求學生順從,可能會造成他們的抗拒心理,甚至會起而反抗;然而,若把焦點放在責任上,順從卻是自然而生的副產品;(二)使用規則,只會把自己置於警察的位置,而不是輔導者;(三)你可以控制一個人,但你無法改變他。人能自己改變自己,而高壓手段是影響別人改變最徒勞無功的做法。

  我們的公民民主是因為責任感才得以延續,但現今許多年輕人並未展現出這樣的責任心。為此,我發展出一套在課堂上運用的方案,以解決今日教育的毒瘤--管教問題。

  然後,我開始在各個研討會上分享我的方法與策略,而「你有著作嗎?」成了我最常聽到的問題,本書於焉誕生。

  本書的閱讀方法?
  本書的每一章皆可獨立閱讀,無需按照特定順序。舉例來說,如果你的當務之急是要了解並實踐減少壓力與非高壓的管教法,可直接翻閱第三章,閱讀。

  第一章告訴你如何減少壓力
  本章指出三大實踐法則:正向的力量、提供選擇以激勵自主,以及反思與自我評估的重要性。最後並以一項練習作為總結,展現出實踐上述法則不單會讓生活更成功,也更令人滿足。

  第二章是關於激勵他人
  我們在試圖影響他人時,背後往往有某個理論依據。本書先說明不同的理論,指出外在與內在動力的差異。然後討論獎賞與懲罰,以及為何這兩者是激勵手法的一體兩面。接著強調的效果。最後討論心態,因為觀點會驅使動力。

  第三章著重於培養責任感
  詳述一種以內在動力為基礎的非高壓管教方案,讓年輕人想要負起責任來。這套方案很容易實行,主要分成三大部分:(一)教導四個重要觀念;(二)當學生表現出不負責任的行為,檢查他們對概念的理解程度;(三)當有孩子不斷搗蛋,要拿出權威但不動用懲罰。

  第四章致力於促進學習
  本章從討論學習氛圍開始,提出增進教師與整個班級、學生之間,還有教師與個別學生關係的建議。本章也提供班級會議、合作而非競爭的優質學習,以及減少完美主義的策略。最後則以探討因應衝動與憤怒管理、解決衝突和面對棘手學生的具體策略作為總結。

  第五章描述教學的基本法則
  本章的主題有左右半腦模式(包含心智地圖)、多元智能、學習模態、情緒、風格、課程規劃、智力水平、教學問題、小組提問策略、使用關鍵字來架構問題與陳述,意象化、故事、後設認知、感官、對於輔助回想和記憶的額外建議、雷射學習(laser learning)、開創性的轉變、班級經營與回家作業。

  第六章提供養育子女的基本做法
  本章主題包括練習正向、提供選擇、鼓勵反思、使用有效的問題、藉由傾聽學習、限制說教與指點、檢查假設、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請孩子幫忙、認知隱含的訊息、培養責任感、展現個人責任心、維持標準、拿出權威但不動用懲罰、交由孩子主導、教導因應衝動的程序、介入手足之間的爭吵、意識到性別差異、多認可少讚美、尊重回家作業、做得多不如做得巧、栽培孩子的天性,以及享受為人父母的喜悅。

  後記--商業:不良的學習模式
  政府、商界甚至是教育界的先進人士常拿教育與商業做比較。學校被比喻為職場,學生是顧客,並以責任義務來評量成果。然而,把青少年的學習經過與成人賺錢的過程相提並論無疑是引喻失義。美國漫畫角色白大梧(Dagwood Bumpstead)曾如此形容套用商業模式的學習:「是呀,如果不仔細思考,的確是很有道理。」

本書特色

  適用所有小小孩、大小孩和成人的全齡教育經典
  大人別當控制狂!
  責任和自律才會在孩子心中滋長

  拿出權威,無須動用賞罰;用對方法,管教也能變得很溫柔!

  小霸王和叛逆青少年,讓你身心俱疲快抓狂嗎?
  小貼紙和成績獎勵金,讓孩子變得斤斤計較嗎?
  美國知名教育家馬歇爾博士告訴我們:孩子無須賄賂就能表現出責任心。

  管教孩子時,別讓情緒暴走!
  拒絕讓孩子在「威脅利誘」的環境中長大,
  善用「正向、選擇和反思」三大減壓原則,你能看到孩子多麼渴望向上;
  透過「責任感提升體系」,你會發現孩子比想像中更懂得自我約束;
  嘗試「提出有效的問題」,你將為孩子的智慧和創意感到無比驕傲!

  ◎本書提供全方位管教策略:
  .品格提升:正向的力量
  .自律訓練:提供選擇,激勵自主
  .促進學習:減少完美主義
  .人際關係:彬彬有禮的行為
  .班級經營:合作而非競爭
  .家庭教育:多認可,少讚美

作者簡介

馬文.馬歇爾博士(Dr. Marvin Marshall)

  是一位國際演說家,也是教師指導員。他讓大家看到,如何用不帶高壓也非放縱的手法,就能促進責任感和學習。

  他的文章涉獵管教、社會發展、人類行為、動力與促進學習等課題,並已跨國出版。

  他在教育領域的專業經驗完整,經過二十四年在教育領域的歷練,馬歇爾博士回歸課堂教學,並發展出責任感提升體系。這套體系目前橫跨了整個教學系統,從鄉村、郊區到都市的學校,小如托兒所,大如高中,都可見到它的運用。它的策略也同樣適用於任何家庭與少年環境。

  就私人領域方面,他喜歡戲劇與音樂,閒暇之餘以吹奏蘇格蘭風笛為樂,並曾擔任風笛指揮,領有蘇格蘭格拉斯哥的風笛學院證書。

譯者簡介

林雨蒨

  澳洲墨爾本大學亞洲研究所畢,曾任路透新聞編譯,現為專職譯者和兩個孩子的媽,近期譯作有《騙你騙到愛上你》、《白狗的最後華爾滋》、《追尋失落的玫瑰》、《天使遺留的筆記》等。

 

目錄


關於本書
作者介紹
再版序
一位校長的體驗
啟蒙書
課程、教學、班級經營和管教
幾封值得一讀的來信
謝辭
引言-牛犢小徑
1. 減壓
2. 動力
3. 提升責任感
4. 促進學習
5. 教學
6. 養兒育女
後記
附錄
 

推薦序

幾封值得一讀的來信

  一位家長的體驗

  當我帶的小學剛開始導入責任感提升體系時,我有點擔憂這樣的制度在班上運作的情形。我總覺得自己早在班上創造了一個積極的學習環境,而且老實說,這套體系看來只會成為班級經營檔案中,另一個短暫的流行玩意兒。

  然而,拜讀過馬歇爾博士的《不給糖,也會乖》後,我了解到,如果要在班上實施這套學說,必得先在家裡試用看看。身為兩名青少年的母親,創造一個無壓力的環境真的很吸引我。我跟孩子討論家中的壓力,並且分享我打算「試用」在他們身上的學說。

  那天稍晚,我聽到女兒用力摔門,並且放聲對弟弟大吼。以前,我會衝進去干涉,不加思索就對狀況做出立即反應。這次,我卻開始平靜地使用這樣的問題:「妳現在的行為有用嗎?」我女兒停下動作,看著我說:「哦,這就是妳在學校用的管教招數,對吧?好吧,沒用!我的行為沒有用。」我又問:「妳現在的行為有沒有符合家裡的標準?」她嘆口氣:「沒有。」我說:「妳可不可以告訴我,家裡對於大吼大叫的規定?」她對我說,家裡不准吼叫,如果有話要說,就必須心平氣和地說。最後,我說道:「嗯,那妳覺得我們應該怎麼處理?」

    我要她回房去,然後想想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她跟弟弟之間的事。過了一會兒,她回來說要跟弟弟談一談。她為大吼大叫一事向弟弟道歉,然後給了我們一份她認為自己應該要承受的後果清單。她開始條列清單:「我想,我應該三個星期不准用電腦,或是不能講電話,或是不能跟朋友去看電影。」我們全都嚇了一大跳!

  說真的,這是她第一次如此平靜地真正負起應有責任。隨後的三星期可有意思了,我們聽到她接電話時這麼解釋道:「我現在不能講電話,因為我爸媽……,我的意思是,這是我給自己的限制。」自從在家裡導入這套體系,生活變得有趣多了。事實上,孩子的確知道自己身負的期望,而讓他們負起更多的責任,使我們所有人的生活更為平和。

  謝謝你,馬歇爾博士。

--阿拉巴馬州,維斯塔維丘
溫蒂.霍爾

  一位小學老師的體驗

  採用新體系的第二天,就發生了一件奇蹟。在席地而坐的說故事時間,過去一整年來都讓我頭痛不已的學生,選擇回到座位好好反省(而不是到外頭走廊),因為他不到十分鐘就打了五次嗝。

  我對他說,他選擇坐回座位可以,但還是不能讓其他人分心。他同意了,兩分鐘後,當他又開始大聲打嗝,我說他一定是改變主意,想要坐到外頭。他提出抗議,但我問他,決定要干擾班上同學的人是誰?

  他難為情地說:「是我。」然後便靜靜地走出教室。處理這個孩子的問題時,以往從來沒有這麼簡單過。更神奇的是,回到教室後,他自動說道:「克拉克老師,我對自己在說故事時間時的行為真的很抱歉。」我跟班上同學都驚訝不已,所以我問:「你知道這是什麼層次的行為嗎?」他不知道,所以我跟大家說,這是層次D,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同時也關切他人的民主行為。

  我要感謝這套體系讓我重拾一些理智,這是我教書生涯的第四年,在接觸這套方法以前,我已開始在想,五十六歲才展開這份新職業可能超出了我的負荷,但現在,我覺得自己可以再好好教上十年的書。謝謝你。

--加州柏克萊
蕾秋.克拉克

  一位一年級老師的體驗

  我教書教了二十九年,大多是在一年級。今年,我學到了責任感提升體系。我告訴學生行為層次的分類,也模擬了學校場景中各種行為層次的狀況。

  當時是學期的第五週,而在星期二上午,我們要在媒體中心進行一對一的閱讀技能測驗。我們到了中心,卻發現測驗進度落後了,所以我只好讓全班先回到教室。不用說,回到教室,準備上前完成朝會時,班上很快陷入無秩序的狀態。他們開始抗議有人坐在自己位置上,或是位置不夠之類。此時,有一個對我來說較具挑戰性的學生看著我,用壓過其他學生的音量大聲說:「這是層次A的行為,對不對?」

  我只是點點頭,但很多孩子聽到他的話了,而接下來發生的事真是令人驚詫。所有孩子都在圓圈裡找到位置,不再喧嚷,並且雙手「交叉」放在膝蓋,閉上嘴巴,眼睛看著老師。我深受感動,這套體系真是我的減壓器!

  謝謝你,馬歇爾博士!

--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喬治湖小學
瑪莉莎.馬修斯

  一位代數老師的體驗

  大約在開學前一週,我上網找尋讓班上同學保持積極主動的合適獎賞方式。我知道獎賞比處罰更有效,或者該說,我是這麼以為的。我搜尋了「管教獎賞」,結果出現了你的網站,我開始瀏覽你的網頁,馬上就入迷了。花了一小時閱讀你的網頁後,我決定今年要來試行你的體系。

  我在開學的第二天向班上同學解釋了行為層次,而回家作業就是上網搜尋責任感提升體系。我們在第三天討論他們的觀點,而改變立即就出現了。經過二十五年的教學生涯,我首次發現自己對學生的信心不足。身為控制狂的最高女祭司,我必須學會後退一步,讓他們有機會分析自己的行為,自行做出有責任感的回應。

  我的代數班級氣氛變得成熟、自律、有禮,而且樂於助人。之後,我再也不曾因為想要控制所有學生而在一天末了感到筋疲力竭。再也沒有敵對的衝突!

  現在,學生顯現出來的成熟態度不時會讓我大受感動。我已從控制學生轉而信任學生。

  謝謝你的網站、你的書,還有你正確可靠的管教法則,讓我成了一個更為心平氣和,也比較快樂的老師。

--馬里蘭州克勞什維爾
莎朗.麥爾斯

  一個關於成績與獎賞的故事

  我的名字是喬治.歐菲,就是來自南達科塔州,曾經告訴你一個有關男孩與獎賞故事的人。男孩的父親在孩子每拿到一個甲,就給他五美元。以下就是故事內容:

  我見過一個五年級的父親,每當孩子的成績單出現一個甲,就給他五美元。第一次成績單上,孩子拿到八個甲,於是得到四十美元。

  第二次的評量週期在一月結束,成績單在二月初寄到家。那位父親非常生氣,因為他的孩子只拿到一個A、兩個B,其他都是C。

  跟這位父親會談時,我建議請他兒子進來,以了解問題所在。那名男孩來到我的辦公室,坐了下來,我們開始談話。我第一個問題是:「你這次成績為什麼會退步這麼多?」男孩馬上就回道:「我又不需要那筆錢!」

  坐在椅子上的父親重重往後一倒。

 

內容連載

獎賞
孩子無需賄賂就能表現出責任心。

獎賞和認可是很棒的鼓勵性措施。然而,為了我們所期望的行為標準去使用它們會適得其反。表現適當就給予獎賞會鼓勵孩子有依賴性,這個程序與提高責任感完全背道而馳。

以獎賞作為鼓勵性措施
獎賞是一種激勵孩子的手段。舉例來說,分數是一種激勵手段,可以促使學生上課時用心聽講,下課後認真念書,完成回家作業,以及其他為了達到「好成績」這個目的所做的事。然而,學校裡有很多學生相信,就鼓勵性而言,「好成績」本身並不具備激勵人心的力量。獎賞只對有興趣付出努力以得到它們的人有效。

知道這一點可以幫助師長們了解,為何有些年輕人不願多花點力氣去提升他們的學校成績。與其說是分數,學習才應該是動機。傑若米.布魯納(Jerome Bruner)在他的經典著作《教育的歷程》(The Processof Education)中也指明:「理想上,對於教材的興趣才是最佳的學習刺激,而非分數或是未來的競爭優勢之類的外在目標。」(布魯納,一九六一,p.14)

以認可作為鼓勵性措施
認可具有鼓勵和推動的作用,孩子因此得到了賞識,而且沒有讚美的壞處。讚美是有代價的。它暗示年輕人的言行舉止若是不如成人所期望,便得不到成人的接納,不具價值。用「我喜歡……」起頭的句子會鼓勵年輕人為取悅成人而表現。相對,認可只是肯定,促進的是自我滿足。

注意以下幾個例子之間的差異:「你對弟弟的態度讓我好高興」相對於「你真的很為弟弟著想」。「我喜歡你做事的態度」相對於「從你的工作看得出來你很努力」。「我非常以你的成績為榮」相對於「從你的成績看得出來你把書念得很好」。前者是讚美,後者是認可。

有兩個特點通常可以決定你的話是讚美還是認可。一是讚美通常會提到自己,例如:「我非常以你的……為榮。」或是:「我喜歡你……的方式」。二是讚美的人自以為高人一等。同樣的情形你不會對成人說,那對青少年開口讚美之前最好三思。

獎賞我們所期望的行為標準
學生若表現出我們預期的行為便會得到獎賞,那麼我們傳送出的訊息是有問題的。在學校或家庭以外的世界,沒有人會因為做了適當的事或是別人所期待的事而得到獎賞。看到紅燈停下來或是遵守交通規則穿越馬路都不會讓你得到獎賞。

獎賞良好行為暗示小孩的是:乖乖聽話就可以得到回報。年輕人很快學到,原來「乖」是可以討價還價的,可以是有條件的,因此在廣義上具有商業價值。從「我如果聽話可以得到什麼」和「那我有什麼好處」之類的話中,不難理解到這一點。

給予這類的獎賞並不會促進道德養成。好或壞,對或錯,公義或是不公義,道德或是不道德之類的價值觀都沒有被考慮進去。贏得獎賞變成動機,讓「這樣好嗎?」和「這麼做是有責任感的嗎?」等問題的效用盡失。

一個行為只要受到獎賞便屬良好的行為,蘊含了「我得到獎賞,所以我正在做的事一定很好」的錯誤價值觀。對適當的行為給予獎賞則暗示這類行為並非理所當然應該要做的事。此外,獎賞我們所期望的行為標準,等於剝奪了學生做很有社會責任感且正確之事時會有的滿足感。

獎賞也會影響性格的發展。多倫多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和其他地方所做的研究顯示,從長遠來看,人們較少因為很有社會責任感的行為得到了外在的獎勵或是賞識,從此便誓言助人、關懷和分享。(柯恩,一九九七年五月)

總體來說,社會期待學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但獎賞我們所期待的行為卻會造成反效果。年輕人不需要賄賂就能有合群的表現或是行為端正。他們是真心想表現得合群又行為端正。這可從請求年輕人幫忙這樣簡單的策略中得到佐證。如果你看起來真的很需要幫忙,向他們提出要求時很少會遭到拒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3
    $170
  2. 新書
    79
    $253
  3. 新書
    79
    $253
  4. 新書
    79
    $253
  5. 新書
    85
    $272
  6. 新書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