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的靜坐傳統

東亞的靜坐傳統
定價:450
NT $ 340 ~ 428
 

內容簡介

  本書為「東亞的靜坐傳統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之結集,共收論文十五篇。全書以儒、釋、道為序,展開對三教靜坐工夫的討論;首尾覆以跨地域、跨時代的綜述,包括對東亞靜坐類型的擘分,以及儒家靜坐法研究成果的回顧。在儒家的討論方面,其內容涵蓋中、日、韓三國古今知識人的靜坐理論與工夫實踐。對佛教靜坐的探索,介紹有歷代高僧大德對治昏沉之方,以及天台、禪宗、密宗的坐禪法門。與道教相關者,則論及了其靜坐方式發展至唐宋的精緻化過程、丹田觀念的流變,以及韓國人對道教修煉要訣的容受與轉化等議題。

  本書所論及的時代與地域既長且廣,加以學者不同的學術背景,使得全書呈現多樣且豐富的觀點。因而在梳理靜坐行為及其義涵的同時,也可啟示東亞身體觀與思想史研究的新視角。

作者簡介

楊儒賓

  1956年生於臺灣台中。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曾任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社會處中文學門召集人;韓國外國語大學講師;日本東京大學、九州大學及美國威斯康新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先秦哲學、宋明理學、東亞儒學、神話與宗教學等。曾獲國科會優等研究人員獎、國科會傑出研究人員獎等學術榮譽。主要著作有《儒家身體觀》,編著有《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譯有《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榮格》、《孔子的樂論》、《冥契主義與哲學》、《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等書。

馬淵昌也(Mabuchi Masaya)

  1957年生。東京大學碩士、駒澤大學博士。曾任專修大學經濟系副教授,現任日本學習院大學外國語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宋明理學、隋唐佛學(以華嚴為主)。主要著作有《唐代華嚴教學□□□□三生成傳論的展開□□□□》、《宗密思想□□□□華嚴教學的危機》,編著有《東□□□的陽明學 : 接触.流通.變容》等書。

艾皓德(Halvor Eifring)

  挪威奧斯陸大學文化研究與東方語文系教授,國際雅肯靜坐學會秘書長,Dyade 雜誌編輯,目前主持關於靜坐文化史的國際研究計劃。研究領域包括挪威方言與俚語、近現代漢語語法、中國傳統文學等。近期將出版與黃嘉慈、蔡志忠合著之漫畫書:《和平海盜說靜坐》(雙元文化,2012年)。

 

目錄

「身體與自然」叢書序言--楊儒賓

導論--楊儒賓、艾皓德、馬淵昌也

1.東亞靜坐傳統的特點--艾皓德

2.東亞儒家靜坐研究之概況--史甄陶

3.宋明時期儒學對靜坐的看法以及三教合一思想的興起--馬淵昌也

4.韓國儒學之靜坐法--孫炳旭

5.主敬與主靜--楊儒賓

6.日本朱子學之「敬」之意味--高島元洋

7.佛教禪之對治「睡眠蓋」傳統--釋惠敏

8.天臺止觀之坐法--池田魯參

9.宋代天臺所見安心與靜坐--林鳴宇

10.道元、瑩山坐禪觀之較析--吉津宜英

11.密教冥想法在日本的展開--田中文雄

12.試論導引與存思並重的道教靜坐法門--蕭登福

13.六朝以前道教丹田說及其修行法研究--蕭進銘

14.丹田存思法在韓國的傳布白東湖

15.日本當代新儒家岡田武彥的「身學」及其思想產生之背景--藤井倫明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身體與自然」叢書序言

  「身體與自然」是兩個獨立的概念的結合,這兩個現代的概念都同時有來自西洋思想及本土傳衍下來的語義內涵,我們今日使用「身體」論述,有可能來自body一詞的文化脈絡,也有可能來自於傳統所用「形」、「身」的相關意義。我們用的「自然」一詞,有可能是nature 的對譯,也有可能是老莊以下的自然義。簡言之,今日學界使用的「身體」與「自然」的語彙可以說是雙源頭的,但兩個源頭的內涵都很重要。然而,雙源頭的語詞如果混淆其語義,往往會造成極大的困擾,「自然」一詞及其衍生詞(如自然主義)在人文科學領域內造成的困擾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身體」與「自然」是國內人文社會學界晚近研究較集中的熱門領域,就前者而言,它滲入到醫療史、工夫論、性別研究、隱喻論諸領域;就後者來說,它與「生態倫理」、「物質文化」、「自然書寫」等領域關聯甚深。這兩個概念所以有漸成顯學之勢,無疑的是對以往人文社會學科的研究重意識甚於身體、重精神甚於物質、重人文甚於自然的模式之反動。「身體」、「自然」是兩個獨立的概念,但它們也有可能被詮釋成在本質上即密切關聯,不管東西哲學領域,一種建立在自然基盤上的身體主體都不是陌生的概念,一種建立在身體想像上的自然圖像也都是常見的事。

  新學科的建置與新學術術語的引進東方已逾百年,這股新學的巨潮給東方世界帶來極大的衝擊,其作用不下於政治革命帶來的影響。百年來,由於整體華人世界都處在動盪不安的局勢,不管是革命中心的中國大陸,或是處在東西衝突介面的港、臺,莫不如此。前輩學者身處浪潮之中,可以平心靜氣處理箇中議題的空間較為有限。但經過百年來的吸收、積累,加上這三十年來的東亞世界相對安靜無波,甚至隱然有太平盛世的形貌。文窮而後工,學則不免需要安定的環境之支持。我們這一代學者已有較好的機會沉澱激情,與析新義,這是個很好的反省的時代。

  本叢書的設計緣於兩期國科會支持的整合型計畫,因計畫總主持人任職國立清華大學,原擬委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但後來因為出版社人事變動,出書政策有所調整,叢書出版單位不能不更改。茲徵得清華大學出版社應允,本叢書改由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出版《身體與自然叢書》,其餘的編輯程序及行政事宜大體不變。我們很感謝兩校的體諒與支持,也期望海、內外學術先進惠賜文稿,玉成此系列叢書。

  本系統叢書不採傳統的分類模式,著作可譯、可撰、可編,內容可文、可哲、可史,兩個詞語的內涵可採今義,也可復活古義。形式的多樣性希望帶來意義的豐饒,我們的標準只有一種:就是符合學術標準。

民國101年元月 楊儒賓 謹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6
    $340
  2. 新書
    88
    $396
  3. 新書
    9
    $405
  4. 新書
    9
    $405
  5. 新書
    95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