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後,你想成為流浪漢還是富翁?:當你努力工作的下場,是淪為流浪漢,你該怎麼辦?

10年後,你想成為流浪漢還是富翁?:當你努力工作的下場,是淪為流浪漢,你該怎麼辦?
定價:230
NT $ 171 ~ 510
  • 作者:狄驤
  • 出版社:智言館
  • 出版日期:2012-11-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899043
  • ISBN13:9789865899042
  • 裝訂:平裝 / 24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我們都活在資本主義癌末期,
  每天都在玩金錢版的「飢餓遊戲」。
  當政府和財團用數字障眼,
  來操控人民的把戲,
  開始破綻百出時,
  你也該從這場魔術秀中醒來,
  看看逃生出口在哪裡。

  如果你仍搞不清楚,
  世界已進入貧富失控癌末期,
  你愈努力工作,負債就愈多。
  10年後,你想有什麼下場,
  窮忙之際,最好多想想。

  MONEY版「飢餓遊戲」致勝指南
  你究竟是投資理財?還是靠機運賭博?

  21世紀的投資猶如一場資本主義的「飢餓遊戲」,皆是人為操控的遊戲,不再掛有「偏財」的光環,已經非關你的手氣好不好,若你搞不懂當中的遊戲規則,就等著被掏空畢生財富。

  而世界上最大的賭場就是資本主義,在這裡任何東西都可以賭。如果去超級市場,每個人都會注意商品標示的成份內容和保存期限。然而大部分賭客卻不管自己賭的是什麼,他們只在乎賠率。

  如果不具備投資產業的相關知識,除了買進賣出不懂得任何遊戲規則,甚至靠小道消息來決定要買哪一隻股票基金。那麼,你不是想花錢找刺激,就是在拿血汗錢開玩笑。

  這本書提出一個觀念就是「人人都必須是資本家」,只是資本大小和專業度高低的差別,資本主義走到盡頭時,只有二種人能存活:

  一是提供勞務的螺絲釘;
  二是決定螺絲釘命運的資本家和系統擁有者。

  如果你是每天上下班的「螺絲釘族群」,如何在資本主義「孤島」中倖存和致富?

  10年後,你想要成為流浪漢還是富翁?就趕快翻開這本書,就能由你現在的你決定!

作者簡介

狄驤

  為人淡泊名利,唯獨偏好經濟遊戲。

  所謂偏好經濟遊戲,不是指數鈔票的快感,而是享受破解資本階級變魔術撈錢的快意。

  作者認為:資本主義這個大賭場裡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玩人的莊家,一是被玩的賭客。

  如果我們八字不好,無法成為吃人的莊家,
  那麼,至少要當一個不被人吃的賭客,
  這是作者行走江湖的鐵則。

  作者目前客居台北,為《Reach+上班族達陣Mook》總主筆。

  讀者來信請寄:[email protected] 

 

目錄

【前言】資本主義版的飢餓遊戲
【自序】 鑽石和乞丐並存的街道:MONEY版的「飢餓遊戲」?

Part 1 你每天割自己的肉送人,還替人數鈔票? ——M版飢餓遊戲的駭人真相
A 股匯債市不是隨機開獎的樂透,而是被操作的賭盤
B 資本主義最可怕之處不是貧窮,而是「零下資產」
C CPI是無法回頭的「吃人火車頭」
D 上帝也搞不懂的衍生金融商品
E 失業率和停滯性通膨
F. 暗無天日的金融黑箱作業
G. 永遠僅供參考的財報和信評

Part 2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卻有昂貴的毒藥? ——M版飢餓遊戲的隱性詭雷
詭雷1:製造假需求:花高價買毒藥
詭雷2:踩油門消費主義(AD盲從)
詭雷3:迴旋標效應(倒債背信老鼠會)
詭雷4:毒癮經濟模式(名牌包和戲劇人格)
詭雷5:通貨緊縮魔咒

Part 3 十年後,你想成為流浪漢或資本家?——M版飢餓遊戲的致勝戰略
Strategy 1 脫貧致富前,先搞清楚你在哪一個象限
A象限:高齡&收入∕資產多
B象限:少齡&收入∕資產多
C象限:少齡&收入∕資產少
D象限:高齡&收入∕資產少
Strategy 2 改善或優化你的「資產體質」
A 先還掉「第一桶債」來止血吧!
B 改變生活習慣和消費模式
C 把「錢」放對地方,錢就會變「資產」
Strategy 3 用最笨的方法儲備「啟動資本」
A 勞務和執行業務的所得只是所得,不是資產
B 別用勞務所得進行投資和消費性支出
C 務必在「體力曲線」下坡前儲備「第一桶金」
Strategy 4 開始進入「資產青春期」
A 先學會不讓錢「貶值」的功夫
B 找出「投報率」大於CPI的「聚寶盆」
C 運用「閒錢」來做「保值型」投資
Strategy 5 學會布局三種「喝水的方法」
A 水桶型的勞務收入要漸漸減少
B 水管型的投資收入要漸漸增加
C 水庫型的系統收入是終極目標
Strategy 6 丟掉水桶的「系統建構期」
A 別再為「水桶收入」而增加「機會成本」
B 選自己熟悉的「產業」來建構系統
C 學會「擁有系統」而不是「成為系統的奴隸」
Strategy 7 提高「勞務所得替代率」
A 建構系統期的兩種所得比例
B 開始提高「勞務所得替代率」
C 分散勞務所得替代來源的風險
Strategy 8 按下「大水庫」發電廠的開關
A 不論大小,只要能二十四小時自動運作,就是系統
B 系統(體制+科技+人性)生產的力量>科技>勞力
C 維護系統的成本,不能大於系統營收的三分之一
Strategy 9 進入「資產」自動繁殖的「黃金增值期」
A 複製「小系統」的運作模式和DNA
B 串連許多「小系統」成為「大水庫」
C 猶太人都是「資本家」X「系統擁有者」

 

鑽石和乞丐並存的街道:MONEY版的「飢餓遊戲」?

  唐朝詩人杜牧的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正是用來形容目前台灣惡劣的經濟環境。

  無論東京或紐約,倫敦或者巴黎,年收入超過10萬美金的白領階級的辦公大樓底下,正有年收入不到3百元美金的遊民,靠乞討與拾荒度日,然而不管樓上樓下,卻同樣受到「全球景氣」波動的影響,不斷調整生活模式和經濟模式。景氣好的時候,一塊錢美金掉在地上,沒人去撿。景氣不好的時候,不僅路邊可以撿到的紙箱、飲料罐減少,就連垃圾桶裡的食物也變少,拾荒遊民的人數以倍數增加,甚至有些國家還鎖上街頭垃圾桶,防止因為撿拾垃圾而造成環境髒亂。

  這些大量增加的人數從哪裡來?正是來自大前研一所說「蒸發的中產階級」。
 
  所有人都知道我們活在一個資本主義的社會,卻不見得了解資本主義跟自己的生活究竟有什麼關係?簡單講,「資本主義」跟你愛不愛賺錢無關,而是關乎你用什麼去賺錢。首先,你必須擁有「資本」才真正屬於資本主義的一份子。再者,不僅人人要有資本,甚至要把「成為資本家」當作人生以及財務規劃的最後目標。尤其越不愛工作賺錢的人,更要懂得資本運作,才能夠真正享受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而不是終其一生為錢所苦。

  在理想的資本主義金字塔架構中,最上層的是純資本家,次之是專業人士+資本家,再下來是上班族+資本家,最後則是純上班族。每個資本家的不同之處,只在於資本大小和專業度高低的差別而已,無關乎職業。換言之,不論你是老師或者藝術家,最後都要成為自己的資本家。

  簡單的說,在我們初出社會時,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是為人打工的上班一族,想要從單純上班族攀升到光靠資本就能悠閒度日的純粹資本家,所要增加的不僅只是升職加薪的專業知識,也包括你憑藉正確的財務規劃所累積下來資本。

  不是只有資本家才有資本,資本家只是擁有夠多的資本,所以不用工作也能開開心心過日子,這些從年輕時候就開始累積,能夠用錢去賺錢的「資本」,才是真正比10%、20%的退休金,更能提供財務自由與生活自由的保障,真正了解「資本」跟自己一輩子的關係有多密切的人,根本不會有時間去抱怨生活很無聊。

  大前研一幾年前提出的「M型社會」至今言猶在耳,然而自從2008年的金融海嘯重創世界經濟結構以來,不僅加劇了中產階級蒸發的速度,現在就連車市也完全呈現L形成長——一邊是最底線從雙B起跳的富豪階級,另一邊則是連國民車都買不起的新貧階級。

  我甚至可以預言,不出10年,M型社會將走向V型社會——一邊是資本或多或少的資本家階級,另一邊則是沒錢與負債共存的貧窮階級。錯把資本主義當成福利國家來過日子,不懂得資本主義必須靠資本來保障生活的經濟型態,下場就是永遠待在貧窮負債的那一邊。

  V型社會的來臨,就代表資本主義已經走到窮途末路,在大環境的政經結構徹底洗牌之前,只有兩種人能夠存活:一是提供勞務的螺絲釘,二是決定螺絲釘命運的資本家和系統擁有者。只要稍微想像一下工業時代的工廠擁有者和一台機器設備上的小螺絲釘,就可以知道兩者的差距有多大。小螺絲釘隨時都會面臨被丟棄的命運,只有工廠老闆才能憑藉全年無休的機器運作賺進大把鈔票。

  十年後,你會成為流浪漢或者資本家?還要當朝不保夕的小螺絲釘多久?就從讀完這本書之後,你為自己累積多少資本來決定。

 

內容連載

E失業率和停滯性通膨

目前台灣經濟發展的現況,正好是高失業率碰上停滯性通膨,這是一支資本主義的下下籤。物價上漲,薪水不漲,出口減少,GDP(國內生產總值)下降,廠商裁員、出走、倒閉,失業率激增,景氣低迷,我們此刻正處於整個經濟環境最為險峻的關卡。

CPI和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成正比,CPI越高,表示流通的貨幣越多。每一次CPI上揚,都要有一段時間等待整體環境自行作出調整,以跟上CPI的腳步,這時候就會出現通貨膨脹的現象。假設整個市場只需要一百公斤的麵包,隨著CPI上漲,市面上流通的資金變多,每個人口袋裡的錢也變多,但是麵包需求量卻不會跟著變多,這時候就會發生花更多錢去買同樣一個麵包的情況。換句話說,當流通貨幣數量大於實際需求量的時候,將造成貨幣貶值,原本三十元的麵包現在要三十五元,這就是所謂的通貨膨脹。

正常來說,CPI越高,通膨指數也越高。通貨膨脹指的是市場上貨幣流通率增加,商品的售價相對變高,對於店家來說等於是營業收入增加。正常的情況,通常會加薪或者請更多員工以促進生產或者完善工作環境,整個經濟面應該受到通膨的刺激而提升成長,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屬於成長型的通貨膨脹。但是一旦物價上漲,就業率卻沒有跟著提升,以至於經濟成長處於停滯狀態,這就成了惡性的通貨膨脹。停滯型通膨可怕之處在於物價漲,薪水不漲,失業問題有增無減,連帶GDP下降,整個環境無疑變得雪上加霜。物價上漲,收入變多,這是良性通膨。但是物價上漲,收入減少,這就是停滯性通膨所帶來的雙重壓力。

古典經濟學理論認為,資本主義市場上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具有調節作用,無形中扮演著使市場供需趨於平衡的角色,然而事實上,資本主義並不如大家所預期的有著規律性的循環週期。相反地,停滯性通膨的出現更像《聖經》中所預言的天災,是一點一滴的惡業所累積出來的懲罰性結果。回顧歷史上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其實都跟停滯性通膨有關。當政府的經濟政策失誤時,直接會對產業競爭力造成扼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出現問題,都會連帶影響其他國家的進出口貿易,當然也包括GDP。國內GDP下降,企業的營運成本就算不變,但是收入卻減少,接著就會發生裁員、倒閉或者出走的情形。再加上貨幣寬鬆和低利率政策,市場上資金浮濫使得物價上漲,但是大家又沒工作,於是開始緊縮消費,經濟便停止成長。

如果我們把整體經濟環境想像成一個浴缸,裡面的水位越高表示就業率越高以及經濟活動旺盛,水位越低就表示就業率低以及經濟活動減少。浴缸兩端各有一組水龍頭和排水孔,一邊代表貨幣政策,另一邊則是財稅政策。

第一個排水孔通往「儲蓄」。當這個排水孔流出的水量越多,表示我們把手上的錢從消費市場移到自己的銀行帳戶裡去。當每個人為了增加儲蓄而減少消費時,百貨公司、餐廳等服務業的營業額就會開始下降,生意不好就會導致員工減薪或者失業,進而造成另一波消費遲緩,連帶對其他產業造成影響,這種情況會逐漸蔓延整個經濟市場。簡單來說,消費者因為儲蓄所以花的錢變少了,店家的生意就會不好,為了維持營運最先採取的方法就是降低人事成本。因此,鉅額資金轉往儲蓄就像是拔掉排水口的栓塞使得浴缸內的水位下降,代表就業率和經濟活動下降。

第一個水龍頭流出的水量叫做「投資支出」。為了避免因為過度儲蓄而減少經濟活動並且降低就業率,央行開始調整貨幣政策。銀行存款利率降低,大家儲蓄的意願也跟著減低,放在口袋裡的錢就會拿到市場上去消費。企業也會趁著銀行貸款利息便宜的時候,借貸更多的錢去投資。央行利率越高,就像水龍頭鎖得越緊,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就會越少;央行利率越低,就是把水龍頭越開越大,刺激個人和企業掏錢出來進行消費和投資。

第二個排水孔通往「政府稅收」。當這個排水孔流出的水量越多,表示政府的稅率高,人民繳稅的金額多,可消費的金額相對跟著減少。當大家為了繳稅而減少消費時,就會發生和過度儲蓄一樣的情形,水位降低,就業率和經濟活動下降。簡單講,只要投資和消費減少,經濟活動就會停頓,就業率就會下降。

第二個水龍頭流出的水量叫做「政府支出或公共投資」。為了彌補從(稅收)排水孔流失的水量,政府這時候就會利用財稅政策——降低稅率(堵住排水孔)或增加公共投資以擴大政府支出(打開水龍頭)——增加每個人手上的錢,來補足浴缸的水位。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74
    $171
  2. 新書
    9
    $207
  3. 新書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