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宗教民間信仰研究之中歐視角

中國民間宗教民間信仰研究之中歐視角
定價:500
NT $ 395 ~ 450
  • 作者:邵雍唐力行高紅霞等/合著
  • 出版社:博揚
  • 出版日期:2012-10-3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543668
  • ISBN13:9789866543661
  • 裝訂:平裝 / 394頁 / 17.5 x 23.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的十二篇論文出自2010年十月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召開的學術研討會。這些論文從主題性及方法論兩方面展現了中國和歐洲學術界針對明清時代至近代、現代中國大陸及臺灣兩地民間信仰和民間宗教的研究,包括地區性宗教生活(如針對江南、河北、山西、福建、四川及臺灣等地)、神靈信仰(如媽祖、龍王、孔子及五通等)、善書、巫術恐慌以及民間宗教團體和社會及其他宗教傳統之間的關係等。這些論文是本次萊比錫中歐研討會學術成果的見證,也希望通過本書的雙語模式溝通東西方兩地的學術界並促進日後中國宗教研究的交流與合作。

作者簡介

柯若樸

  1997 年獲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學博士學位,現為德國萊比錫大學中國文化與歷史專業教授。主要科研方向為臺灣民間信仰和民間宗教運動、臺灣及大陸的宗教信仰發展,以及中國古典文學與宗教(10-19 世紀)。出版《Han Xiangzi: The Alchemical Adventures of a Daoist Immortal》(華盛頓大學出版社2007 年版),《Die Religionen Chinas》(Vandenhoeck & Ruprecht出版社2009 年版)。協助編輯《Religion in Modern Taiwan: Tradition andInnovation in a Changing Society》(夏威夷大學出版社2003 年版)及《The People and the Dao: New Studies of Chinese Religions in Honour of Daniel L.Overmyer》( 華裔學志出版社2009 年版)。另在《通報》、《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s》、《Journal of Ritual Studies》、《Ethnologies》等各類刊物上發表過論文。

邵雍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專業特長為中國近現代幫會及下層社會史。出版《中國近代幫會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近代會黨與民間信仰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社2011 年版)等專著。

唐力行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專業特長為中國江南地區經濟史。出版《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讀史偶得:關於轉型期中國社會的若干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年版)等專著。

高紅霞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歷史系副主任。專業特長為福建商人團體及民國歷史。出版《上海福建人研究 1843-195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上海福建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等專著。

博安德

  2009 年萊比錫大學中世紀歷史及漢學專業畢業,碩士論文以山西省洪洞縣為個案研究明朝早期的政府移民政策。現為萊比錫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生,同時為埃爾朗根– 紐倫堡大學“中世紀的神聖性與神聖化:歐亞跨文化透視”課題組成員。專業特長為中國帝制社會晚期的宗教、文化及社會史。

王霄冰

  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民俗學教授。

  2004 年獲波恩大學博士學位,2005-2010 年任慕尼克大學亞洲學院漢學研究所課題研究員。科研方向為中國民間文化及人類學。出版《Zwischen Moderne und Tradition. Leben und Werk des zeitgenossischen chinesischen Schriftstellers Zhang Chengzhi》(法蘭克福Peter Lang 出版社2004 年版),《南宗祭孔》(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編輯《Time and Ritual in Early China》(威斯巴登Harrassowitz 出版社2009 年版)。

周越

  劍橋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中國當代人類學教授。2001 年獲斯坦福大學人類學專業博士。科研方向為中國當代農村政治及宗教復興運動和中國古代與現代宗教活動。出版《Miraculous Response: Doing Popular Relig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斯坦福大學出版社2006 年版),編輯《Relig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Revitalization and Innovation》( 倫敦Routledge 出版社2011 年版),此外在《民俗曲藝》《溫州大學學報》《學海》《宗教人類學》《Asian Anthropology》《Modern China》《Ethnology》《Ethnos》《Religion》《Visual Studies》《Past and Present》《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s》等雜誌上發表各類論文。當前研究重點在中國政治與宗教生活中的靈符及習語。

徐茂明

  上海師範大學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教授。科研方向為江南地區士紳階層。出版《明清以來蘇州文化世族與社會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年版)等著作。

高萬桑

  歷史學家,高等實驗學院宗教系道教史教授,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社會及宗教科研組副組長。科研方向為中國當代宗教社會歷史,重點為道教研究。2007 至2009 年主持由臺灣蔣經國基金會和法國國家科研局共同資助的〝廟宇、城市社會及道士〞國際科研項目。近期出版《The Religious Question in Modern China》(芝加哥大學出版社2011 年版)、《The Taoists of Peking, 1800-1949: A Social History of Urban Clerics》(哈佛大學亞洲中心2007 年版)、《L’interdit du boeuf en Chine. Agriculture, ethique et sacrifice》(法蘭西學院2005 年版)。

歐理源

  柏林洪堡大學博士畢業,現為萊比錫大學博士後研究生。2009 至2011 年由臺灣蔣經國基金會國際學者交流項目資助進行劉門教派研究。科研重點包括道教歷史及現狀、四川傳統道教及民間信仰運動、宗教文化、宗教文學、宗教金石學、道教倫理環境。出版《Der Berg des Lao Zi in der ProvinzSichuan und die 24 Diozesen der daoistischen Religion》(威斯巴登Harrassowitz 出版社2005 年版)及《Spuren des Himmelsmeisters: Zur Rolle von Zhang Daoling in der fruhen daoistischen Religion》(明斯特Lit 出版社1998 年版)兩部著作。另在《Scriptures, Schools and Forms of Practice in Daoism. A Berlin Sympos-ium》(威斯巴登Harrassowitz 出版社2005 年版)、《Exorcism in Daoism》(威斯巴登Harrassowitz 出版社2011 年版)及《Journal of Daoist Studies》雜誌中發表論文。

周育民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心教授。科研重點為中國近現代社會財政經濟史及秘密社團。出版《晚清財政與社會變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史海試勺– 晚清史管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年版)等著作。

田海

  荷蘭萊頓大學中國歷史專業教授。專業特長為中國文化及社會史,科研重點為中國宗教信仰。出版荷蘭語專著《Het Hemels Mandaat: De Geschiedenisvan het Chinese Keizerrijk》( 阿姆斯特丹大學出版社2009 年版),《The White Lotus Teachings in Chinese Religious History》(萊頓Brill 出版社1992 年版)、《The Ritual and Mythology of the Chinese Triads: Creating an Identity》(萊頓Brill 出版社1998 年版),並參與撰寫《The People and the Dao: New Studies of Chinese Religions in Honour of Daniel L. Overmyer》(華裔學志出版社2009年版),《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Religion and Violence》(Wiley-Blackwell 出版社2011 年版), 另外專著《The History of a Reading Experience: A LayBuddhist Chan-movement in Late Imperial China》已在近期清稿。

百可思

  萊比錫大學宗教學及漢學畢業,現為博士研究生,同時為哥廷根大學東亞研究所成員。研究課題包括中國宗教、東亞佛教、佛教與暴力、中國近現代的民間宗教團體及“救贖社會”等。2007 年在《Zeitschrift furReligionswissenschaft》雜誌上發表論文〈Das dharma schutzen, das Reich schutzen,sich selbst schutzen?Militarisch tatige buddhistische Monche in China in denDynastien Song und Ming〉,2010 年在《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s》雜誌上發表論文〈Martial Monks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m〉。

 

目錄

序--Philip Clart 柯若樸 III

第一章 近年來中國民間信仰研究述評 1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on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邵 雍 Shao Yong

第二章 徽州民間信仰初探 19
Initial Research on Popular Religion in Huizhou
──唐力行 Tang Lixing

第三章 閩粵商人與上海天后信仰 43
The Cult of the Heavenly Empress amongst Fujian and
Cantonese Merchants in Shanghai
──高紅霞 Gao Hongxia

第四章 The Cult of the Longwang: Their Origin, Spread, 61
and Regional Significance
明清時代的龍王信仰與崇拜:其來源、分佈及地方性
--Andreas Berndt 博安德

第五章 Popular Religious Elements in the Modern Confucius Cult 95
當代孔子崇拜中的民間信仰元素
--Xiaobing Wang-Riese 王霄冰

第六章 Script Fundamentalism: The Practice of Cherishing 129
Written Characters (Lettered Paper 惜字紙) in the
Age of Literati Decline and Commercial Revolution
文字原教旨主義:清末民初傳統文人衰落與商業
革命期間的敬惜字紙運動
--Adam Yuet Chau 周越

第七章 從〝剪紙為兵〞到〝剪辮攝魂〞 169
--明清以來江南妖術恐慌的衍變及其社會根源
From “Paper-cutting” to “Plait-cutting”——The Evolvement of
Sorcery Scares in South China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Its Social Background
──徐茂明 Xu Maoming

第八章 Daoism and Local Cults in Modern Suzhou: 199
A Case Study of Qionglongshan
現代蘇州的道教及地方教派:穹隆山個案研究
--Vincent Goossaert 高萬桑

第九章 The Gazetteer of Mt. Tianshe: How the Liumen 229
Community Reshaped a Daoist Sacred Mountain
老子隱居之所——從《天社山志》一書了解槐軒門人
對一座道教名山的改造
--Volker Olles 歐理源

第十章 九宮道若干歷史問題辨析 265
Some Historical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Way of
the Nine Palaces (Jiugongdao)
──周育民 Zhou Yumin

第十一章 The Non-Action Teachings and Christianity: 295
Confusion and Similarities
無為教和天主教:異性及共性研究
--Barend J. ter Haar 田海

第十二章 Secret Societies, Buddhist Fundamentalists, or 329
Popular Religious Movements? Aspects of Zhaijiao in Taiwan
臺灣齋教:秘密社團、佛教原旨主義還是民間宗教運動? 
--Nikolas Broy 百可思

 

柯若樸∕撰,盛洋∕譯

  2009 年末,上海師範大學邵雍教授聯繫我,希望有機會能帶領該校歷史系代表團訪問德國萊比錫大學東亞研究所。鑑於上海師範大學方面將此次訪問納入其學術國際化項目之中並提供經費,我們當即達成共識為上海師範大學的學者及其歐洲同仁創造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邵雍教授與我本人有共同的研究方向,而且在中國江南地區社會及文化歷史背景下的宗教歷史研究又是雙方院校的科研重點,因此我們將研討會的主題定為中國民間宗教歷史。

  此後我又為研討會邀請到了一些研究中國宗教的歐洲資深學者和萊比錫大學的幾位青年學者(博士及博士後研究生),資金方面除了我本人所在的東亞研究所之外,還得到了萊比錫孔子學院及萊比錫大學地域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研討會於2010 年10 月1 日至2 日如期舉辦,共15 篇有關大陸及臺灣民間宗教的論文在會上進行了討論。本書收錄了其中的11 篇以及一篇新論文(高萬桑重新撰寫,與其與會論文題目不同),另外三篇論文已計劃另行出
版。

  這十二篇論文涉及了當前大陸及臺灣民間宗教研究中的選題及方法論領域的諸多方面。書中英文詞語“popular religion”的中文對應概念為“民間信仰”及“民間宗教〈民間教派〉”,前者指示地區及社團信仰,後者表示由正式成員及志願者參加的宗教運動。

  該書第一章為邵雍〈上海師範大學〉文章,該文評述了1992 至2010 年間在中國大陸出版的七部有關民間信仰的重要學術著作。這七部專著體現了民間宗教歷史和民俗研究中由籠統地描述性研究到具體的理論化分析的演變過程〈例如朱海濱的著作〉。

  第二章唐力行〈上海師範大學〉的文章從地區歷史的角度進一步透視安徽徽州地區的民間信仰現象。該文基於對地區縣志和筆記文獻的研究展現了徽州民間信仰的基本面貌,強調了家族祖先祠堂的政治及宗教作用、理學對當地民間信仰的影響,以及當地汪王及五通信仰的重要性。

  第三章高紅霞〈上海師範大學〉文章中區域歷史的研究與唐力行文章類似,但重點並不是討論大範圍的民間信仰領域,而是明確地圍繞晚清及民國時期上海閩粵群體的媽祖信仰展開,並展示了共同的媽祖信仰在凝聚閩粵移民商人中引發的決定性作用。

  第四章博安德〈萊比錫大學〉的文章不局限於地區性研究,而是闡述全國性的龍王信仰。文章考證了龍王在中國及在印度佛教中的原形,進而論證了明清時期不同地區的龍王有不同職能,而這種差異是由當地的氣候及地形條件所決定的。作者選定了河北宣化、福建長汀、山西太古和江蘇蘇州四地作為個案分析。

  第五章王霄冰〈廣州中山大學〉文章研究“民間”特性並不清晰的孔子崇拜信仰。該信仰歷來是官員、學者和孔子後裔們的保留項目。在概述了民國早期孔子信仰沒落的情況之後,文章論述了20 世紀30 年代國民政府及80年代大陸政府對孔子信仰的復興計劃。作者從人類學的角度考察了臺北和曲阜兩地當今的孔廟祭祀活動並指出,在海峽兩岸雙方政府置於其中的政治因素之外,孔子仍是孔姓群體祖先崇拜的共同對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及
保佑考試成功的神靈。

  第六章周越〈劍橋大學〉的文章轉向具有文人宗教色彩的惜字紙運動。作者是資深的人類學家,但在本文中則從歷史和哲學的角度研究了民國時期的善書並論證了重新提倡惜字紙運動反映了傳統文人保守的世界觀,他們試圖以此來抵禦西方帝國主義文化和本國商人拜金主義的侵蝕,並希望以此將中華文明的精髓保留在其單一的文字體系之中。

  第七章徐茂明〈上海師範大學〉的文章探討清朝江南地區由巫術引發的大規模群眾性恐慌。文章闡述了如下相關重要因素:江南地區的獨特宗教文化、人為的社會動盪〈諸如暴亂及匪患〉、自然災害以及當地官員的腐敗及管理不善等問題。

  第八章高萬桑〈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文章聚焦於一位17 世紀生活在蘇州的著名道教大師,作者以此對民間信仰和道教關係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儒釋道,以及學者稱之為“民間信仰”的廣大領域其實並非獨立存在,而全是一個大系統中的組成部分」,道士們在融入該系統的過程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文章基於如上論點並以研究施道淵〈1617-1678〉的生平及著述入手,進一步闡述了精英階層的道士如何同神媒以及其他宗教人士合作,並試圖同化諸如五通神和劉猛將之類的民間宗教神祇。

  從第九章歐理源〈萊比錫大學〉的文章開始,各論文的重點由民間信仰轉入了民間教派。該文探討了四川道教聖山“老君山〈天社山〉”在劉門教派資助下的重建工作。劉門教派是一個以儒家學者劉沅〈1768-1856〉的學說為基礎的類似宗教性質的運動。文章主要基於一部沒有出版的關於老君山的志書並開闢了一個迄今為止幾乎被遺忘的研究課題:道教並非只同地區性民間信仰有關聯,而且同地區組織的宗教運動也有連繫。

  第十章周育民〈上海師範大學〉的文章研究類似的問題,即作為民間教派的九宮道是如何與佛教連通的。作者在實地考察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並以此理清了晚清時期在五臺山活躍的諸多佛教僧眾與九宮道之間的傳承關係。

  第十一章田海〈萊頓大學〉的文章聚焦於不同教派之間的互動。作者研究了明末清初天主教徒撰寫的文獻,他們的目的在於通過這些文獻與無為教劃清界線,但在權威人士看來雙方的教派又有理不清的相似之處。通過這些文獻可以獲悉天主教在外行眼裡屬於“邪教”,同時可以瞭解天主教徒也希望遠離這些潛在威脅的心理。

  本書以第十二章百可思〈哥廷根大學〉的文章收尾。文章研究了臺灣的齋教,並論證了從晚清至今在臺灣單一的宗教環境下民間教派與佛教並沒有清晰的界線。該文的論述是對周育民在五臺山的發現之補充,也展示了與田海文章中明末清初福建民間教派相互排斥之激進行為的不同情況。由此得知,我們對中國宗教的認知主要限於地區性,要找出中國民間信仰的共性並不容易。

  以上十二篇論文是萊比錫歐亞學術研討會的見證及成果,也希望通過本書的雙語模式溝通東西方兩地的學術界並促進日後中國宗教研究的交流與合作。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95
  2. 新書
    85
    $425
  3. 新書
    88
    $440
  4. 新書
    9
    $450
  5. 新書
    9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