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福利

社會福利
定價:610
NT $ 190 ~ 610
  • 作者:林萬億
  • 出版社:五南
  • 出版日期:2013-03-1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161276
  • ISBN13:9789571161273
  • 裝訂:平裝 / 56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適合研究社會福利的學生,以及從事社會福利實務與政策制訂的社會行政人員、政策監督者、政策制訂者閱讀的書籍。在很多國家,社會福利尚不是一個具有高度共識的概念、研究領域與政策。常常各自依經驗、價值、意識型態,選擇有利於自己的信仰的社會福利觀點陳述,甚至據此制訂政策,或提供服務。雖然,社會福利是一種有價值偏愛的政策,但是,也是一種範圍明確,討論已具深度的知識,不宜再見仁見智、各說各話。本書試圖將較完整、寬廣、多元的社會福利概念與實踐,介紹給讀者,以利進行政策對話、辯論、決策時的參考。

作者簡介

林萬億

  現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工作組學士、碩士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社會福利學院博士

  曾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臺北縣副縣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

 

目錄

第一章 社會福利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社會福利發展史
第三章 社會保險
第四章 社會津貼與救助
第五章 兒童與少年福利
第六章 身心障礙者福利
第七章 老人福利
第八章 少數群體的福利
第九章 家庭政策與服務
第十章 健康照護
第十一章 就業政策與服務
第十二章 社會住宅
第十三章 社會福利的發展
 

內容連載

第一章 社會福利的基本概念

前言

每個社會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存在缺損、貧窮、不幸、災難等事故,或風險。有人出生即帶著罕見疾病,或是身體功能與結構缺損而來;有人落地時就在貧困家庭;有人長大時或因失業、事業經營事業失敗而貧困;有人被家庭暴力或虐待;有人老弱、病殘、孤苦,乏人照顧;有人被販賣為奴工或娼妓;有人被歧視,或被壓迫而失去公平的生存機會;有人因意外事故或天災地變致家破人亡。這些人在工業革命與現代民主政治發達之前靠家族、宗教、鄰里、貴族、封建地主、員外、仕紳的慈善施捨過活;在現代社會則靠社會福利體系維持基本生活。

這些事件有可能發生在妳我的身上,或者落在我們的周遭,它影響到每個家庭的生活,關係到每個人的福祉。作為一位現代公民,我們該怎麼辦?這就是本書的重點,關切每個人生活得好不好。

第一節 什麼是社會福利

壹、定義社會福利

在還沒有現代社會福利(social welfare)概念之前,通常都使用福祉(well-being)來描述人民的生活好不好。福祉指涉人們過得有多好(how well people are)(Dean, 2006)。民不聊生就是沒有福祉,安居樂業就是有福祉。

英文的welfare類似於德文的wohlfahrt,挪威文的welferd,西班牙文的bienestar,法文的bien-être,都是指涉日子過得很好(well to be)。這些字眼都是正向的,如同英文中來自拉丁文的利益(benefit)一般(Van Wormer, 2006)。因此,福利通常與給付(benefits)相關連。但是,在某些國家,特別是資本主義發達的國家,如美國,社會福利有被污名化的嫌疑。社會福利的受益者往往被說成是福利依賴者(welfare dependency)。這與美國把社會福利等同於對老弱婦孺的救助有關。

英文社會工作辭典將社會福利界定為「一種國家的方案、給付,及服務體系,用來協助人民滿足其社會、經濟、教育與健康需求,此乃社會維持的基礎。」(Barker, 2003)。從這個定義中可以看出社會福利是關係到每個人的福祉。福利指社會做了些什麼,使人們得以過得更好。因此,社會福利的定義包括兩個重要的面向:人們從社會得到什麼(方案、給付、服務)?他們的需求(社會、經濟、教育與健康)被滿足到何種程度?(Kirst-Ashman, 2007)

生活過得有多好,其實是一個頗難計量的經驗。好生活通常包含幾個重要的內涵:快樂(happiness)、安全(security)、喜好(preference)的實現、需求(need)的滿足,以及相對比較(relative comparison)之下生活沒有比別人差。這些指標呈現的滿意度越高,表示福利越好;相反地,即是不福利(dis-welfare)。即使如此,它還涉及幾個相對的概念:主觀(subjective))感覺滿足或客觀(objective)測量出來的滿意;普遍(universal)需求的滿足或相對(relative)需求的滿足;個人(individual)喜好被實現或集體(collective)感到滿意。這是福利理論要探討的課題(Fitzpatrick, 2001)。

貳、社會福利政策

有了上述的定義,就不難理解什麼是社會福利政策(social welfare policy)了。有時它與社會政策(social policy)被交互使用。其實,這是兩個可以區辨的概念(Popple and Leighninger, 2008)。美國的社會政策學者吉爾(Gil, 1992)定義社會福利政策為「社會對特定的社會需求或問題,如貧窮、兒童不當對待(child maltreatment)、低品質住宅等的回應」。而社會政策則是指「型塑整體社會的生活品質,人民的生活條件,及人際關係與社會關係的努力。」另一位美國的社會政策學者芮恩(Rein, 1970)指出社會政策「不只是社會服務,還包括農業、經濟、人力、財政、環境發展、以及社會福利政策等產生的社會目的與後果,均屬社會政策的主題。」顯然,社會政策比社會福利政策寬廣,且層次更高。

社會政策不只是一種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雖然它與公共政策界線並不明確;它還是一門學科訓練(discipline),及研究領域(field of study)(Rein,1970; Alcock,2003)。學科訓練是指本身具有理論傳統與嚴謹的研究焦點,如同社會學或經濟學。歐洲許多社會政策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就是將社會政策視為一門學科來進行研究。研究領域則是指各種不同學科訓練背景的人選擇社會政策作為特定的研究旨趣,如社會學者、經濟學者常以社會安全、社會保險作為研究領域。此時的社會政策比較像是被其他學科研究的公共政策。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1
    $190
  2. 二手書
    38
    $229
  3. 新書
    9
    $549
  4. 新書
    9
    $549
  5. 新書
    9
    $549
  6. 新書
    $610
  7. 新書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