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養生除病痛:中西醫聯手,按摩、食療,告別惱人症狀

經絡養生除病痛:中西醫聯手,按摩、食療,告別惱人症狀
定價:320
NT $ 60 ~ 288
  • 作者:曾慧雯林貞岑
  • 出版社:天下生活
  • 出版日期:2013-03-2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416815
  • ISBN13:9789862416815
  • 裝訂:平裝 / 22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康健雜誌記者群遍訪全台中、西醫,為你找到最有效的紓緩解答
  0-99歲都能用的簡易按摩法,在家就能按穴自療保健
  附贈急救穴位詳圖解、9大養生穴位詳圖解、全身經絡穴位分佈圖

  審稿人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玉昇

  中西醫聯手,正確經絡養生,才能達到保健功效!
  跨界中西醫學,結合全台優秀中醫教戰經驗,
  以西醫理論剖析病症,搭配中醫經絡按摩、食療養生,
  徹底矯正錯誤醫學觀念,全盤解答你最想知道的經絡養生疑問:
  常敲膽經可以瘦大腿,真的嗎?
  足部按摩治百病,愈痛愈有效?
  扭轉脖子,發出「喀、喀」聲是對的嗎?
  挑按摩椅,愈貴愈好嗎?

  3分鐘,急症病痛一按就通!
  81個穴位,DIY解決最常見45種困擾
  保持經絡暢通,是中醫養生保健最高原則,因為「不通則痛,通則不痛。」

  ◆3大救命穴位、中醫CPR,人人都該學的急救法
  ◆頭痛、落枕、生理痛……按一按,立即改善惱人症狀
  ◆抗失眠、解憂鬱,按對穴位找回好睡好心情
  ◆瘦小腹、消除熊貓眼,煥發青春好氣色
  ◆幫孩子長高、改善尿床,勤按穴位就有效
  ◆大忙人3分鐘通體舒暢按摩法

作者簡介

林貞岑

  康健雜誌主編,著有《健康開運你的家》、《愛肝好生活》、《國寶中醫養生智慧》、《女中醫才知道的青春祕方》。

曾慧雯

  政大新聞系畢。曾獲吳舜文新聞獎。
  曾任自由時報記者,現為康健雜誌記者

 

目錄

推薦序
董延齡 經絡按摩是自我保健的最佳方法
林昭庚 調養經絡,達到身心靈的健康平衡
孫茂峰 既科學又現代的經絡學說
黃升騰 初學者也能簡易按穴,防病治病

第一章 經絡暢通,病不上身
正確經絡養生
◆經絡穴位的原理與腦神經反射有關
破解經絡養生10大迷思
按壓穴道到底幾次最好?
一定要學會的9大養生穴位
不用記穴位的一整天按摩法
◆大忙人3分鐘通體舒暢的妙招
正確足部按摩,不應該痛得哇哇叫
◆足部按摩3大迷思
認識按摩的禁忌,才可安心享受
◆安全使用按摩椅

第二章 急症病痛一按就通
三大救命穴位,人人都該學的中醫CPR
◆中醫CPR——急掐臂前大筋
◆腦中風穴位按摩
按穴退燒自己來
◆哪些人必須積極退燒?
5穴位減輕你的頭痛
◆什麼是偏頭痛?
◆頭痛的危險訊號
穴道按摩消除眩暈
這樣做,落枕不再來
◆治療落枕3原則
中暑不擔心
◆中暑急救法
4穴道快速解經痛
◆吃好、睡好、多運動,經期不再痛
按一按,降血壓

第三章 中西醫聯手,擊退惱人症狀
DIY按摩顧眼睛
◆何時該看中醫眼科?
◆顧眼茶飲
緩解眼睛癢
◆居家療護法減緩眼睛癢
消暑醒腦告別昏沉
◆消暑醒腦怎麼吃
保養呼吸道,止咳通鼻竅
簡單自療止肩頸痛
◆肩頸痠痛症狀小心大問題
化解腰痠背痛
◆如何拍打腰腎
強筋健骨緩解關節炎
不吃藥,搞定腸胃病
◆5種要節制吃的食物
掌心不再汗涔涔
◆3個好習慣助你減少手汗
手抖是怎麼回事?
告別汗皰疹
◆如何分辨汗皰疹與香港腳?
調養體質,緩解慢性蕁麻疹
◆1分鐘醫學教室——過敏
揮別全身乾燥,按摩促進津液分泌
快速消水腫秘訣
◆哪些食物讓你浮腫?
按這些穴位,助你戒菸成功
◆試一試中藥茶飲
◆吃對了也能有效對抗菸癮
預防女性泌尿道感染
◆何時需要趕快就醫?
紓緩更年期煩惱的自然療法
◆解開更年期的迷思

第四章 按一按,好睡好心情
按一按,輕鬆抗失眠
◆學油畫、聽音樂,心情放鬆不需再吃安眠藥
◆助長輩入眠處方
◆「床上功」5分鐘助你入眠
吃對食物,找回好睡眠
◆抗失眠食譜
中西醫解決6大夜晚困擾
◆心血管疾病
◆氣喘
◆腸胃道疾病
◆頻尿
◆痠痛
◆皮膚瘙癢
抗憂鬱中醫也可以幫忙
7穴位助你平心靜氣

第五章 享瘦青春好氣色
向熊貓眼說byebye
5分鐘瘦臉消暗沉
◆掃除暗沉,拉提臉部線條
◆雙下巴不再來
5招養出一頭黑髮
隨時隨地瘦小腹
降低食慾,擺脫易胖宿命

第六章 按對穴位,養出健康孩子
嬰兒按摩,和baby的親密接觸
◆寶寶按摩動作
活絡經脈,改善小兒中耳積水
◆小兒中耳積水的重要指標
孩子上小學還尿床,該怎麼辦?
◆小心尿床合併其他疾病
每天每穴按30次,幫忙長高
安神通竅,11穴位改善過動

附錄 全家穴位按摩地圖

 

推薦文一

經絡按摩是自我保健的最佳方法∕董延齡

  經絡是中醫典籍中,保健、診斷和治病時獨特的內涵,古代的醫學家說:「治病不明經絡,開口動手即錯!」

  的確,中醫在診斷時常對病人說:「你的病在某經,或你的病是某經病。」在處方用藥時,常說:「某藥入某經。」尤其在針灸、推拿、按摩時,更重視經絡的走向和穴道的部位。

  經是人體直向的能量傳輸路線,絡是橫向聯繫經的支線。中醫臨床治病,因有經絡觀念,常常利用科學上的歸納法,把很複雜的病,歸納成一些簡單的屬性,化繁為簡,即可依法施治,用藥時即可藥到病除,用針時即可針到病除,推拿、按摩時即可立即緩解,這就是中醫治病雖無繁複的檢查手續、先進的科學儀器,也能治療大病、重病或複雜病的道理。

  經絡學說,以前西方醫學認為是無稽之談,但自網際網路發明後,很多科學家利用網路原理證實經絡的存在,才揭開中醫經絡的神秘面紗。

  自從20世紀後期,由於多種原因,人類生活的內涵隨著科學的進步大幅改變,各種慢性病和生活習慣病,困擾著大部分中、老年人,造成70%以上的亞健康人,此類病人往往表面上看似健康,實則自覺或經過檢查,常有一種或多種不同的慢性病(潛伏性疾病),此類疾病吃藥、打針不見得能解決問題,且往往因化學藥物的毒副作用,長期服用而引起其他疾病,這就是為什麼當今醫生愈多、醫院愈多、病人也愈多的主要原因。

  俗語說:「治病不如防病。」如自己或家人懂得利用經絡原理,在疾病未形成前,便以適當的手法,加以指壓、按摩,使經絡暢通,即可立即感到全身舒暢,達到防患於未然的效果。

  凡研究針灸的人都知道,明代有個針灸學者馬丹陽,發明了「天星十二穴」,他利用全身十二個穴道,巧妙的搭配和組合,可以治療全身的很多疾病。

  筆者個人在40餘年的行醫經驗中,也利用針灸穴位急救過很多危急病人。

  因此,熟知經絡走向和穴道位置,懂得如何巧妙運用,不但是針灸界人士必具的知識,更是推拿、按摩者,自我保健的最佳方法。

  《康健雜誌》近年來出版很多國民保健專著,如《國寶中醫養生智慧》、《生出優秀寶寶》等,對國人健康貢獻良多,近又動員社內多名醫藥記者採訪國內對經絡有研究的學者專家,聯合撰成《經絡養生除病痛》一書,獻給國人,付梓在即,爰綴上文,以為推薦。

(本文作者為國醫董延齡診所院長)

推薦文二

調養經絡,達到身心靈的健康平衡∕林昭庚

  人們自古便希望健康,更渴望長壽,一個人身體要健康,第一個要有規律的生活,第二個要有適當的運動,第三個要有均衡的營養,第四個同時要修身養性,讓自己能夠有一個快樂的人生觀。綜觀現代社會,雖然有進步的科技、發達的醫藥,帶給人們舒適的生活,但卻造成污染的環境,使人們生活品質日益惡化,罹患文明病及退化性疾病年齡層亦逐年降低。

  「經絡養生除病痛」乙書乃是由康健記者群採訪撰寫整理而成,書中強調實用的簡易穴位按摩,民眾在家就能按穴自療保健,亦融合中西醫觀點,以經絡穴位按摩、食補、藥方等中醫療法,輔以西醫理論,全方位舒緩現代人常見惱人疾病,讀者可藉由簡易之穴位按摩,激發經絡系統,提高免疫力,進而常保青春與健康。

  《靈樞.海論》曾提到:「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說明經絡在體內屬絡五臟六腑,在體外遍及全身,舉凡頭面軀幹,四肢百骸、五官九竅及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間,通上徹下無所不至,負起溝通上下內外的聯繫工作。

  「經絡」是人體內經脈與絡脈的總稱,「經」有路徑的意思,是經絡系統的主幹,大多循行於人體的深部;「絡」有網絡的意思,是經的分支,猶如網絡一般聯絡全身;經絡是人體氣血,津液運行的通路,能溝通和聯繫人體臟腑、孔竅、皮毛、筋肉、骨骼等器官組織,而且能緊密地聯結成為統一的整體,人體內從臟腑以至體表的皮膚、肌肉、筋骨等組織器官,經絡無不縱橫貫穿其間。

  而中醫養生的原理是從人之整體出發,透過局部分析人體各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協作,注意人體整個系統的陰陽氣血失調情況,並從協調整體陰陽氣血及臟腑的平衡出發,扶正祛邪,阻斷病變在臟腑間相互傳變所造成的連鎖反應,從而通過整體的治療效應,達到消除病邪,治癒疾病的目的。

  此本經絡養生書籍誠為坊間不可多得養生保健書籍,時值本書出版之際,特為文推薦。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講座教授)

推薦文三

既科學又現代的經絡學說∕孫茂峰

  「經絡學說」是傳統中醫相當獨特、而指導臨床醫療實踐數千年的一套理論體系。古人「仰觀天象,俯察地理,中通人事」(語出《易經》),透過對自然界耐心細微的觀察,從而建立一套類似現代醫學中,神經及血管網絡的無形而但綿密的聯絡系統理論。

  簡而言之,古代的醫學家認為人體存在一組密佈的網狀結構,它們扮演的角色是:(一)連通人體各個部位;(二)提供氣血運行的「管道」;(三)反應內部五臟六腑的病徵至體表;(四)將治療(尤其是「外治法」——如針、灸、推拿等)效應傳導到內部五臟六腑,調節其失衡的狀態。

  1950年代,日本學者長濱善夫及丸山昌郎在進行針刺治療一位視神經萎縮的病患時,偶然發現這位病人出現非常明顯的感覺傳導現象,而感覺傳導的路徑不但不同於神經與血管的分佈,反而大部份吻合古代醫書所記載的經絡循行路線。這樣的「循經感傳」現象,開啟了現代醫學採用物理方法(如聲、光、電等)進一步探究「經絡」的先河,也讓「經絡」的概念,透過科學的省思,被賦予時代的意義,並進入現代人類生活。

  中醫認為經絡系統中的氣血運行如果出現阻滯,則人體此一小宇宙將喪失平衡狀態,進一步可能衍生各式各樣的疾病。因此,經絡的「調整」或透過經絡此一媒介的養生保健方法正方興未艾。

  本書的編輯群博覽群籍,且深思好問,採用相當多專家學者的意見及臨床經驗。內容深入淺出,雖為傳統醫學內涵,但未脫離科學與實證的本質,兼具專業知識與通俗實用性,是同類刊物書籍中罕見的用心佳作,故樂為之薦。

(本文作者為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推薦文四

初學者也能簡易按穴,防病治病∕黃升騰

  《康健雜誌》所出版《經絡養生除病痛》一書,共分六個章節。文中介紹中醫理論經絡學說,來做養生保健的工作,讓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DIY,達到自我保健,享受青春美麗。

  全書教導讀者利用穴位按摩,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第三章節剖析中西醫聯手,能更有效地預防保健各種臨床上常見的問題,如過敏體質、酸痛問題、戒菸、女性泌尿道感染等,透過中西醫理論,共同處理這些惱人困擾。此外,第六章節也介紹小朋友的穴位按摩,幫助父母解決問題,養出健康的下一代。

  綜觀《康健雜誌》推出的《經絡養生除病痛》一書,簡單明白,讓初學或不懂中醫的人,了解經絡概念,在穴位按摩實務操作上,容易上手,駕輕就熟,運用自如。好書出版,本人樂於並鄭重推薦給讀者大眾。

 (本文作者為高雄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內容連載

第一章 正確經絡養生

「啪、啪、啪⋯⋯」天剛亮,公園裡傳出陣陣聲響,一群人專注地用手掌拍打全身,握拳敲擊手臂、雙腿,打得整身發熱,汗流浹背。

滿街林立的SPA、按摩店打著經絡推拿的招牌,吸引久坐少動,常為痠痛所苦的上班族光顧,宣稱依循人體的經絡推壓揉按,可放鬆僵硬的肌肉,消除疼痛,甚至幫忙塑身、排毒、提升免疫力。

近幾年,在台灣及大陸吹起一陣「經絡養生」風潮,多本教人DIY敲打經絡、按壓穴位的養生書佔據暢銷排行榜,訴求不必打針吃藥,只需每天10∼20分鐘敲經按穴,就能一身無病、延年益壽,甚至解決困擾多數現代人的肥胖、痠痛、疲勞、失眠、便秘等健康問題。

中醫門診也常碰到病人問,「醫生,聽說常敲大腿外側的膽經可以瘦大腿,真的嗎?」、「我三不五時頭痛,敲哪條經或按哪些穴位止痛?」而且不只病人,連醫院的護士同仁也問,是不是敲一敲經絡就會變瘦、變年輕?

種種現象說明了台灣人追求健康品質的心願,但究竟敲打經絡、按壓穴位真能養生嗎?敲特定的經絡就能解決病痛?這種簡單易行的敲經按穴養生法適合每個人嗎?

經絡暢通,病不上身

中醫有句話「不通則痛,不通則病。」就在說明經絡如果不通暢,疾病就會找上身。

有別於西方醫學重視人體各器官,如心臟、肝臟、肺、胃等功能正常與否,中醫是從「經絡暢通」、「氣血平衡」來論斷健康。

中醫講的「經絡」,不等同於西醫所指的血管、淋巴管等有形的通路,它是密密麻麻分布於全身、但肉眼看不見的一套網絡系統,由經脈及絡脈組成。經脈是直行身體的主幹,有12條正經聯結成環狀系統,另外還有奇經八脈;絡脈則是橫行的支幹。經脈及絡脈彼此相互聯繫,形成「氣」(能量)、「血」(滋養物質)與各種津液循環的網絡,並聯絡著體表、四肢、與臟腑,維持身體正常生理功能。

中醫認為,「經絡」如果暢通無阻,氣血得以順利運行全身,臟腑、皮肉筋骨、關節及其他組織可獲得滋養,身體便不會產生病痛;反之,如果因習慣不良,例如長期姿勢不正確造成肌肉僵硬,使經絡堵塞,氣血輸送受阻礙,累積一段時間後,先出現疼痛不適,更嚴重就形成疾病。

因此,「保持經絡暢通」是中醫養生保健的最高原則,從古至今,不斷發展的各種治療保健方法,如針灸、氣功、太極、武術,及推拿、敲打、按穴位、刮痧、拔罐⋯⋯,無一不在促進經絡暢通。

例如針灸,就是以針刺或火灸(燃燒艾草,以溫熱治療)刺激分布於經絡上的特定穴位,促進行氣,打通經絡,達到治療及保健效果,而從國內外研究歸結,針灸對控制、緩解各種疼痛,成效顯著,知名針灸醫師,長年從事針灸研究的中國醫藥大學教授林昭庚說。

至於自己按壓穴位,或拍打、按摩經絡,和針刺的道理相近,只是以非侵入性的方式刺激經絡,達到一定程度的保健效果。

放鬆全身的活動最利經絡暢通

疏通經絡的方法很多,但醫師專家一致認同,自己動比別人替你推拿按摩好,而且最好選擇有助放鬆的全身性活動。

例如游泳,可訓練肌肉力量,讓全身關節維持最大的活動度,動久了,肌肉關節就會自然鬆開,氣血也就不易阻塞。而且,藉活動伸展某些部位的肌肉,那些地方的經絡同時也會被打通。

練氣功是疏通經絡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同時修習「靜功」(如坐禪)和「動功」(如太極),配合細、慢、勻、長的呼吸吐納,達到定心、放鬆,同時活動身體的效果。

修習武術、太極導引多年,資深舞者,也是雲門舞集助理藝術總監李靜君認為,這些養生功法多數是圓的動作,活動全身的小肌肉、小關節,及各細微之處,真正從心和身「放鬆」,和西方舞蹈相比,較不容易造成身體傷害,「是從養生的態度來看待我們的身體。」

至於拍打按揉雖不像氣功、太極、游泳可以活動全身,不過「有動總是比較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針傷科主任陳萍和認為,為了敲打按壓身體某些部位,必須彎腰或側身,也等於拉筋、伸展身體,做日常生活不常做的動作,「只要動起來,陽氣就充足,身體代謝也會變好。」

按摩拍打全身,比只拍打某條經絡或某個部位好。陳萍和指出,我們身上12條正經脈彼此相通,氣血行走全身,所以要以拍打按摩達到較好的保健效果,當然最好拍按全身。

前總統府資政,享壽103歲的陳立夫,養生長壽祕訣之一就是按摩全身。他每天早晨花40分鐘一邊淋浴,一邊由眼部開始,然後太陽穴、耳朵、後腦、鼻、頸,一路按摩到腳心,每個部位按摩100次,促進血液循環,40年如一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9
    $60
  2. 新書
    79
    $253
  3. 新書
    88
    $282
  4. 新書
    89
    $285
  5. 新書
    9
    $288